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农村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 老祖宗出远门的讲究 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 老祖宗出远门的讲究 有道理吗?

时间:2022-11-07 18:36:26

相关推荐

农村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 老祖宗出远门的讲究 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出门千里不拿针”,老祖宗出远门的讲究,有道理吗?

不知不觉又到了年末了,学生抓紧时间复习迎接期末考试,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赶完工作,家家户户也开始准备熏腊肉、灌香肠,大家都在为过年做准备了。而每年的年前,人流量最多的的还属交通方面了,春运是每年年关的大场面,不管是天上地下还是海上,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大家都是为了回家过年。

如今科技越发发达,很多人都选择出远门做生意或者打工,到了年边就回家过年,年后又出去上班。现在人们出远门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省外甚至国外,携带的行李再也不是问题,因为现在的交通工具非常方便,人们将行李放车上就可以走,也不容易丢失。

而古时候则不能这样,古人说"出门千里不拿针"。首先就是那个年代交通一点也不发达,人们出远门全是靠腿,家中稍微有一些钱的可以租一个马车,可路途遥远,一路上还是很辛苦的。所以人们出远门的时候,身上携带的东西尽量少一点,就带一些必要的东西就好,像针这种东西,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一路上也用不着。而且针这个东西太小了,携带一点也不方便,一不小心还可能扎到自己。

当然,这不仅仅是说不要带针,也泛指那些琐碎的物件,主要是告诉人们出门之前,收拾行李的时候,挑一些必需品就够了,那些繁琐的东西就不要带了,不要给自己平白增加负担。毕竟路途非常遥远,长途跋涉本就非常劳累,如果行李太多了,更是给人增加累赘,不仅使人疲惫,还影响行程。

再说,针这种物件非常小,在众多行李之中很容易被遮挡住,人们不容易发现,也不便于置放。如果在路上丢了,也不容易被找到。在这里也是泛指那些很小却很珍贵的小东西,针这种东西也不值钱,丢了也就丢了,可如果是很珍贵的东西,比如一些小珍珠发饰或者胸针等等,如果在路上丢了,就太让人难受了。

就算是有马车装着,一些小东西放在里面同一些大物件挤在一起,一路上颠簸,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一些摩擦损伤,或者落在某个人们难以发现的小角落里面,也是很危险的。

我们的先辈们一辈子当中多多少少有过出远门的经历,在多次经历之后,他们便有了一些出远门时怎样收拾行李的经验,为了便于后人们记住这些经验,便将这些经验总结为简短有趣的俗语,然后口口相传,让后人都知道了这些经验,避免了很多损失。

这句俗语也不仅仅只是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教导,也是先辈们告诫后人们出门在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的钱财,不要因为物件小而选择轻视,一分一毫都需要好好保护。

毕竟独自一人在外面,没有亲朋好友的帮助,只能依靠自己,身上的钱财便非常重要了。如果因为自己的轻视而让自己蒙受损失,那后果只能自己承担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这句俗语的核心主旨就是防患于未然。如今的我们依旧是用得到这句俗语的,虽然我们现在出远门没有以前那么艰难,各种高科技运输工具都有,行李也都可以放在车上一起带走。

但是也不妨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依旧会发生行李被偷或者被落下的事情,给人们造成一定的损失,尤其是年边大家都要回家过年,各个交通点都挤满了人,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些不法分子趁人们不注意偷走行李,这种事情每年都有发生。所以这就提醒人们出门在外不要粗心大意,做好行李保护措施,也不要将大量的钱财带在身上,引人注目。

俗语可信,却也不可全信,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拥有数千年历史,一些规矩和文化并不见得适合现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将俗语当作迷信,只是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多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张喜燕主编《俗语小辞典》、温端政主编《中国俗语大辞典》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