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南宋词人上承苏轼 下启辛弃疾 一首“中秋词”美得令人心旷神怡

南宋词人上承苏轼 下启辛弃疾 一首“中秋词”美得令人心旷神怡

时间:2020-07-09 12:02:43

相关推荐

南宋词人上承苏轼 下启辛弃疾 一首“中秋词”美得令人心旷神怡

流光潋滟,岁月葱茏,推开九月的门楣,时光带着我们来到了中秋。

这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亦是秋色平分的时节。

明月的阴晴圆缺,尘世的悲欢离合,让我们总是忽略了它的美。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万里无云月满天,平分秋景自年年”……

夜色轻轻铺展,静谧而悠远,那轮高悬中天的明月,皎洁而温柔。

很喜欢南宋状元张孝祥写的一首中秋词,“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素月流空,星辰满天,灿烂的光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一碧万顷,好一幅中秋月色图,迷了眼眸,醉了心扉。

《念奴娇·过洞庭湖》

经常看到有人争论苏轼和辛弃疾,谁才是豪放派第一人。

这两人虽然都是豪放派词人,但是风格却略有差异。

苏轼一生多次遭遇贬谪,他的词,旷达中渗透着人生哲理,读完令人豁然开朗。

而辛弃疾生于南宋,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却屡遭排挤,所以他的词带着一种属于英雄的豪情与悲壮,令人热血沸腾,也令人扼腕叹息。

毋庸置疑,这二人的作品代表着宋代豪放词的巅峰水平。

但其实,在他们中间,苏轼之后,辛弃疾之前,还有一个词人,同样为宋词豪放一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就是这首《念奴娇》的作者张孝祥。

张孝祥生于南宋初年,自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有“神童”之称,23岁时便高中状元。

他中状元的那一年,陆游同样也参加了考试,只是陆游比较倒霉,被秦桧针对,原本稳拿第一,却被除名,无缘参加殿试。

而顶着状元头衔步入仕途的张孝祥,因上书为岳飞鸣冤,同样遭到了秦桧的打击,仕途受挫,幸而后来秦桧病逝,这才走出困境。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从此就官运亨通。

因为他和陆游一样是坚定的“主战派”,在“主和派”占据上风的南宋朝廷,其尴尬处境可想而知。

此后他曾多次被排挤,却始终坚守信念。

他的很多词作都表现了对故国的哀思,对北伐的坚定,对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愤慨,痛快淋漓,慷慨悲壮,这对后来辛弃疾的爱国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除了爱国词,他写景咏怀词也同样为后世所称道。

什么是写景咏怀呢?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我胸怀。

前面我们说过,张孝祥屡遭排挤,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比较难能可贵的是他天涯漂泊,身处逆境,却始终保持一颗豁达之心,“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从这一点来看,倒是颇有几分苏轼的潇洒从容,圆通超脱的境界。

所以后世说他“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这首《念奴娇·过洞庭湖》算是他的压卷之作,通过描写洞庭中秋月色,表达了自己如明月般高洁的情怀。

先来看上半阕的写景。

开头三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点明了时间,地点,以及天气。

“洞庭”我们都知道,是古代最负盛名的湖泊,曾多次出现在诗人的笔下。

而“青草”并不是指植物,同样也是一座湖泊,和洞庭相连,元末诗人唐珙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写的就是青草湖。

时值八月,中秋将至,万里无云,皓月当空,浩瀚的湖面上不见一丝儿风。

短短几句便呈现了一幅广阔而宁静的画面,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内心的平静恬淡由此可见。

接着的两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进一步展现了词人物我两忘的精神世界。

“玉鉴琼田”描写的是月光下,湖面广阔无垠,湖水晶莹透亮。

在这一望无际的湖面上,一叶扁舟何其渺小。

然而词人却用了一个“着”字,着者,安也,容也,表现的是一种和自然相容的惬意之态,词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尽在其中。

接下来的两句“素月分辉,明河共影”,描绘了一幅极其空灵澄澈的洞庭月色图,令人如痴如醉。

明月,星河的光辉洒在湖面上,粼粼细浪中倒映着皎洁的明月,灿烂的星河,秋水长天一色,一片空明澄澈。

这是何等晶莹纯净的境界,而词人所谓“表里俱澄澈”,指的不仅是月色,也是自己的纯洁品格,可谓是一语双关。

歇拍两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同样是一语双关,既是指眼前的景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暗指自己的不被他人理解的高洁品格,颇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

这两句将词人沉醉于大自然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后文的抒情写怀张本。

再来看下半阕,换头一句“应念岭海经年”,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词人当时本在静江府(广西桂林)任职,颇有政绩,却遭人毁谤,被罢免了官职,北归途中经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词。

“岭海经年”就是指他在广西任职的那段岁月;而“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则是他的自白。

他借这洞庭月光,来显示自己的一片冰心,光明磊落,就像上阕所言“表里俱澄澈”。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这里既描写了词人泛舟湖上的那种潇洒之态,也表现了他不管飞短流长,稳坐钓鱼台的旷达情怀。

接着的三句“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奇峰突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浪漫神奇的饮酒图。

在这里词人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以天上的北斗星为酒勺,以天地万物为陪客,饮尽这万里长江,何等气派,何等潇洒!

至此,词人的情绪已经达到了高潮,最后结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轼的《前赤壁赋》,“扣舷而歌之……知东方之既白”

所谓物我两忘,超凡脱俗,大概便是如此吧。

整首词来看,上半阕写尽了洞庭的中秋月色,而下半阕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的旷达襟怀。

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营造了非凡的境界,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曾有人说“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不可否认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确实是旷世佳作,冠绝今古。

但若说“余词俱废”委实过于夸张,至少如辛弃疾的《木兰花慢》,苏轼自己后来写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还有张孝祥这首《念奴娇》都不在“俱废”之列。

晚清文学家王闿运在《湘绮楼评词》甚至评价这首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有尘心”,这个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不知你们是否也喜欢张孝祥这首《念奴娇》?欢迎一起来讨论。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