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咸宁长江岸线行④」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态牌

「咸宁长江岸线行④」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态牌

时间:2018-07-04 02:04:06

相关推荐

「咸宁长江岸线行④」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态牌

香城都市报 新闻热线:0715-8210000

因水而兴

从卫星地图上看嘉鱼县陆溪镇,突出长江的一块土地在绿色的覆盖下格外醒目。

10月15日,记者来到陆溪镇采访。

万里长江浩荡东流,进嘉鱼第一站就是陆溪镇。

“陆溪古称‘陆口’,因地处陆水河入江口而得名,有着2000多年历史。三国赤壁之战时东吴曾在此地屯兵。”10月15日,在方圆船厂的旧址上,镇干部赵爱民指着这片空地说:“这里,就是原来最繁华的古街,号称‘小南京’。最红火的时候,陆溪有2万多人,十几家工厂。”

古街有多繁华?

64岁的陆溪镇退休干部童德志曾参与编纂《陆溪镇志》,对陆溪的昔日荣光颇为了解。

“从汉晋以来,陆溪口就因地理优势,一直是商贾熙攘的繁华集镇。1993年出版的《嘉鱼县志》记载:明初有街24条。新中国成立后,陆溪设有轮船码头、河沙码头、货运码头共5处,是川湘、卾南诸县与武汉、江浙沪水上交通的重要通道。县志记载,仅1985年货物吞吐量就达到31.4万吨。”

童德志说,当年的陆溪有来自安徽、江苏、浙江等外省的生意人安家,镇上酒楼、旅店、商店……一应俱全。镇里还有榨油厂、米厂等多家效益不错的集体企业。

童德志清楚地记得,早年间从陆溪码头乘船去武汉,夜间11点登船出发,次日早晨10点左右可达离汉正街最近的武汉16号码头,“汉正街当时名震四方,也有很多陆溪人的勤劳汗水。”

让水于“豚”

长江水养育了陆溪人,造就了一个繁华小镇。然而一场洪水,又让这繁华成云烟。

“古镇在江边,因此常受水患影响。尤其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后,陆溪人开始逐渐往堤内迁移。”陆溪镇人大副主席李庆锋介绍。

古镇没了,紧邻长江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还在。,方圆船舶作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户陆溪。

项目占地近300亩,岸线长900米,码头常年吃水达9米,为天然良港,可建造和靠泊5万吨级船舶。

船厂就建在古镇旧址上,港口码头又热闹起来。

直到,因行业低迷,方圆船舶资金链断裂,企业停产。

“闲置的船厂成了江边的一道‘伤疤’。” 李庆锋说,船厂建在白鳍豚保护区,,水利部组织开展长江岸线清理整治行动,该厂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清单,要求12月31日完成拆除。

“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陆溪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李庆锋说,依法拆除方圆船舶势在必行,“高大的厂房和厚实的混凝土路面全部铲除,800吨的‘龙门吊’也快速拆除了。”

由于涉及债权债务、千余员工,企业要走破产程序,整改难度非常大。在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下,嘉鱼县先后投入4000万元,于去年底完成方圆船厂拆除工作,今年拆除地块已经完成复绿。

如今在船厂旧址上,成片小树整齐矗立,与沿江的绿色“走廊”融为一体,形成一条靓丽风景线。依稀可见老船厂旗杆的痕迹,还有当年古镇的靖江王庙,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几度辉煌。

向水而为

陆溪因水而兴,水是这个小镇的底蕴和灵气。

曾经靠水吃水的陆溪,如何走向再一次的辉煌?

答案的关键字还是“水”。

守护好一江清水,建设好美丽乡村,为绿色发展蓄能。这个长江边曾经的重镇,如今,也要在长江大保护战役中担起重任。

“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放在首位。”镇干部黄爱平说,该镇成立了长江禁捕综合执法专班,成立了护渔队,定期开展净化河湖、共建陆溪等活动,大力开展长江大保护志愿行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治水护水成效明显,陆溪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乡镇、全国卫生乡镇、全国“三产融合示范镇”、全省“森林城镇”等荣誉。

守护好水资源,也要让水资源成为发展的源头活水。

陆溪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全镇水域覆盖面积达40%以上。其中,珍湖盛产莲藕,珍湖莲藕曾经亮相《舌尖上的中国》。

当地引进嘉珍公司,集藕带种植、藕制品深加工于一体。大力发展莲藕产业链,打造一村一品。嘉鱼莲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陆溪镇凭借“莲藕”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名单。

今年“十一”黄金周,位于印山村的康丰源生态旅游区游人如织。这个今年3月开园的农旅融合项目风景如画,交通便利,离嘉鱼南仅15分钟车程。十一期间,该景区接待周边省市游客一万多人。

康丰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红明说:“该项目是省级重点改革项目,占地4300亩,涉及周边四个村组,目前带动村民就业约200人,除土地分红外,人均增收8000-10000元。”

今年66岁的尹登和就在康丰源上班。“以前在外面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业。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还流转了8亩土地给公司,每年可以分红。”尹登和说,康丰源落户印山村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就业。“村里的人都能在家门口找到事做。以前经常可见的打牌赌博已经看不到了,现在村容村貌改了,风气也变好了。生活很充实,‘甩’舒服!”

康丰源给印山村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村支书尹爱清说,印山村是个丘陵村,曾经到处荒山,交通不便,是全县有名的穷乡。现在村集体收入20-30万元,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东宁 程昌宗 周萱刘震 章文静

编辑:程雅丽

监制:程昌宗

出品:香城都市报新媒体中心

更多新闻

购房最高补贴两万元!咸宁“大学生引进计划”还有这些政策优惠——

注意!咸宁市区禁止“超标”电动车上路

1小时内免费!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收费(二期)标准来了

咸宁新启用16处电子监控,抓拍这些违法行为!

咸宁一早教托班老板突然失联,数百名家长遭遇退费难!

⊙业务合作:品牌推广丨活动策划丨微信代维

⊙业务洽谈请联系:172-8253-6887新闻爆料请拨打香报报料热线:0715-8210000⊙欢迎关注 香城都市报 新浪官方微博

点亮“在看”给我一朵小花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