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社交恐惧症还是余光恐惧症?从该角度找内在心理机制 可自我疗愈

社交恐惧症还是余光恐惧症?从该角度找内在心理机制 可自我疗愈

时间:2022-11-23 14:13:07

相关推荐

社交恐惧症还是余光恐惧症?从该角度找内在心理机制 可自我疗愈

在社交恐惧症下的我就是小我(Ego)小我就是思维中的我, 情绪中的我, 以及欲望中的我,以及掩盖在这之下的思维模式跟限制性信念,当爱不被满足的匮乏感,行为不被肯定的自我否定,以及需求不被重视的无价值感,在思维的催化下慢慢形成限制性信念:自己不可爱,没有价值,不配跟别人说话,其实每个人都会有, 只是体现的程度不同。

有的人以各种恐惧症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人处在社交恐惧症状态下的时候, 是被“小我”牵制的,将自己的意识向外投射,会用眼角的余光留意别人的举动是否会给自己造成潜在的威胁,别人不经意恶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引起内心的剧烈冲突,这就是“社交恐惧症”,在跟异性相处中体现得格外明显,会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小丑般手足无措,也是内在冲突的体现。

当然社交恐惧症的体现形式各有不同,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对于自己的视线和目光是不会在意的,大脑对此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也就是大脑压根没有去关心和注意目光,关心目光是如何看人或者物体的。可是当个体由于某些原因,对自己的目光变得很在意,并且在与人交往时,总在关注自己的视线,以至于无法正常与人交往。这就是“余光恐惧症”

意识疗法把这种向外投射的状态称之为“照镜子”,是小我的匮乏感促使我们向外求索的结果, 期待照出完美的自己,在跟交往过程中, 会无意识中暴露你这种匮乏感, 让人觉得你很贪婪,有目的性,欲求不满的感觉,你其实也能感觉到这种感觉, 这也是你内心感到冲突的地方,你很害怕别人这样来看待你,怕别人这样去想你是这样的人,所以你要时刻关注别人反应,而忽略了自身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心身的脱节,你看上去很不自然。这个时候,你会在脑海里寻找解脱之道。

所以这里存在一个方向性的问题,你永远不可能在头脑层面找到解脱之道,思维解决思维的结果只能加强头脑思维, 所以意识疗法里提到要出离头脑,出离欲望, 出离情绪,出离这些交织形成的“小我”成为自己的基督,成为自己的佛陀。

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面对自己的欲望,一直在掩饰自己的欲望,“小我”诉诸于外界认同并称之为“爱”的东西是一种欲望满足后短暂的兴奋和欢乐,一种上瘾性的需求,当你处在小我的爱情当中的时候,你是在向外索取的,这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当人有限的能力不能支撑起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的时候,冲突就会产生,痛苦就会产生。会瞬间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我们会在烟草酒精中能够感受到同样的体验,这是欲望不曾被满足后的替代品。

出离头脑小我, 这并不是说让你去打压去排斥“小我”的欲望,因为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这样只会让它变得无比强大, 而是先要臣服,臣服我们的情绪思维我们的欲望,找到跟他们共存的方式,这个过程就是心身合一 ,也就是从头脑小我世界里不断切换到现实感知的世界。就是金刚经里说的活在如梦幻泡影中的状态, 不是觉知后现实的世界,所以你要在头脑世界跟现实世界不断切换,并不是说要全然的依靠你的感觉而不理会头脑世界,实际上这也是会导致冲突。

合一其实就是一种从头脑世界到现实世界自由切换帮助你抵达觉知的密钥,你要处理的是过度思维, 是曾经困扰你的思维模式跟限制性信念, 而不是要处理你的思维, 欲望跟情绪, 他们是很好的东西, 很多人会在这个地方走偏了。而当你觉知,你就跳了出来,你就是向外分享的,小我的爱情模式便是:我那么爱你,你为什么不爱我?觉知模式的爱情模式便是:我爱你,不管你是不是爱我,因为我就是爱。

当我很生气, 我一定要允许自己生气,《传习录》里陈九州录里问了同样的问题,陈九州问:美色在前我该如何自处,王阳明回答说:眼睛就是用来看的,只要心不跟着流转就好了,金子是好东西, 但是把金屑倒进眼睛里就昏天黑地了,所以当你欲望来了, 这不是坏事 , 只是欲望跟思维结合了,就会像是眼睛里倒入金屑,在意识状态 无所谓好坏,看到的只是一种现象。

对于现象不要急于评判贴标签否定,欲望会成就你,让意识跟你的欲望合一,同样情绪也是想要传达信号的信使, 你可以让情绪进入你的意识, 然后就会揭露你潜意识下的思维模式跟限制性信念, 这个过程就是觉知, 觉知就是带有意识的来和看, 就是超越一切二元对立,超越“小我”的头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