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清代一诗人夜晚见河中渔灯 突发奇想写下一首诗 竟成千古名作

清代一诗人夜晚见河中渔灯 突发奇想写下一首诗 竟成千古名作

时间:2018-11-23 15:59:52

相关推荐

清代一诗人夜晚见河中渔灯 突发奇想写下一首诗 竟成千古名作

我们不是诗词的创作者,我们只是诗词的搬运工!如果你喜欢古诗词的话,欢迎关注我!

在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有这样一位诗人,虽然史书工笔留给他的笔墨并不多,但凭借着一首诗,他开始了自己留名青史的历程。

这位诗人就是查慎行,这首诗就是《舟夜书所见》。

关于查慎行《舟夜书所见》这首诗,其实还有一个故事。

据悉,当年康熙帝到南苑游行,垂钓湖边时,曾命随行臣子赋诗。而查慎行所著的《纪恩诗》中有一句话是:“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他把诗作呈送给康熙后不久,康熙就命侍从宣“烟波钓徒查翰林”进殿。于是查慎行就得了这么一个“烟波钓徒”的称号。

尽管康熙爱重查慎行的才华,但查慎行实在太爱钓鱼了,他还经常请假去钓鱼,康熙嫌他请假太频繁,开始冷落他。查慎行自然也是有所察觉,他开始觉得这个官做得没意思了,后来便辞官回家了。

回家的时候,他顺着京杭大运河从北京返回浙江海宁的老家。有一天晚上睡不着,便出船舱观景,看着周围景色,查慎行有感而发,挥笔写下此诗。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查慎行夜晚睡不着觉,出船舱闲逛时的所见所感。他就像是画了一幅素描画一般,机警地抓住了渔船上渔火的倒影,被风吹散后化为满天星的这一瞬间的情景,于是整首诗如诗如画。

“月黑见渔灯”

太阳下山,月亮升起,这是自然交替规律。但今晚,月亮没有出来,本就一片漆黑的江面,似乎更加黑暗了。

就在这时,作者发现远处有一处闪着孤零零的、微弱的光。等船靠得近了才发现,原来是其他渔船上的一盏渔灯发出来的。

作者以江面之大和微光之小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时,天空的黑暗,也是用来反衬和突出渔灯的。它尽管小,却依然亮着。

“孤光一点萤”

前面说了,渔船上的渔灯发出来的光很小、很弱,在作者看来,就好像一只瘦小的萤火虫,在生命尽头依然闪着自己那微弱的光芒。

这一句其实带着很浓厚的孤寂的意味。一般来说,我们都给“孤”字赐予了孤独、孤苦、寂寞的含义,于是放在这里,“孤光”就显得更加寂寞、寂寥了。于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孤独寂寞之感袭上了作者的心头。

“微微风簇浪”

当微风轻轻吹过江面,立马便拂起阵阵涟漪,就连倒映在水中的那点“孤光”也难以幸免,也被风吹皱了,从四面散开来,乍一看,还以为是漫天星河,美不胜收。

如果说,前面两句是对静物的描写,那么从这一句开始,作者逐渐转向对动态的描写。

“微微风簇”,浪花起、星河开,这是怎样一幅美景?怕是连作者都看呆了吧!

“散作满河星”

这一句自带神秘的美感,而且画面感极强,看到这句诗就仿佛我们已经置身于此间美景了。

在我们的印象里,星星都是在天上的,而如今,因为微风、因为渔灯,它突然就化在了这满天江河里,化为了一池星河。在这寂静而无趣的夜晚里,可以想象,它该是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视觉冲击!

尽管渔灯只有一盏,亮光也只有那么一束,但当风拂过江面时,渔灯和亮光,瞬间就幻化成了无数个,铺洒在江面中,美得让人心醉!

纵观查慎行这首诗,不管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意境上,他都写得十分优美。而作者抓住这自然美景,却仅仅是在一个呼吸之间,不得不说,查慎行这首诗写得真是浑然天成,同时也美得浑然天成。

虽然查慎行这首诗描写的仅是属于生活当中那些“不请自来”的一些小乐趣,但比起那些刻意求来的美,这似乎美得更好看,也更有意境了。

其实初见这首诗,小矣一度以为查慎行此人是唐代或者宋代的作者,但翻了资料才知道,原来是清代的诗人。再一看,原来,查慎行极喜欢宋词,更是喜欢苏轼。

而作为一个粉丝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查慎行曾经注释过苏轼的诗,并且写了一本《苏诗补注》。于是他写的诗词里边,自然就带着唐宋的风韵。那么,你觉得这首诗有唐宋的风韵吗?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讨论!

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何不秉烛游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