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苏轼的一首词写出了“吃货”的最高境界 可惜知之者少

苏轼的一首词写出了“吃货”的最高境界 可惜知之者少

时间:2019-09-09 01:19:01

相关推荐

苏轼的一首词写出了“吃货”的最高境界 可惜知之者少

提到苏轼很多人想到的一定是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文学史上,他就是个全才,从而才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后代读书人推崇。

除了文学上面的成就外,苏轼还是一个实打实的“吃货”,流传至今的还有“东坡肉”最为出名,而且在他的诗文中还有不少描写食物的好诗,一些词句还流传至今,成为大家随口就来的句子,但是很少人知道是他写的。

作为文学上有才华的大家,苏轼的仕途却非常不理想,经常是被贬,一会被下贬杭州,一会被下贬杭州,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朝堂之梦。

尽管被贬,苏轼依旧做好官职本分的工作,造福一方百姓,而且在性格上非常的豁达,其中就写下来一首关于吃吃喝喝的诗词,《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在这首词中描写了天气的变化,细雨斜风下,沙滩起着淡淡薄雾,岸边的杨柳很妩媚,江水汇入淮河,一片水波茫茫的景色,苏轼与友人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特别是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说出了吃货的境界!

苏轼在诗文中多次表露自己的志向,但是一贬再贬,哪怕是这样,也保持着宽容不屈的心态,“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读苏轼的诗词就能感受到豁达的心态。

在你印象中古人都是愁苦?悲伤凄凉?

苏轼另外一首《无题诗》,里面就有“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听这话简直是美食家和文学家的结合,妥妥的吃货达人。

张宗昌写过一首最放飞自我的《下雪》,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啊筛石灰。简直就是小孩子的脾气,这首诗真的太活泼了。文人的幽默哪怕是到了现在也依旧没有距离感,太好玩了。

常常朗读古诗经典,对一个是人的影响非常大!

前段时间综艺《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就能感受到古诗词在现在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大家对古诗词的喜爱一直都没有减少!

主持人撒贝宁就在开场时朗诵了不少古诗词,非常的打动人心。

是“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的深情;真的朋友,哪怕相隔千里也期盼与你相见的日子;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挚情;无论生死离合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早已说好的约定;是“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的豪情;不要怕风波,再艰难也有度过的一天;

诗词,总能用短短几个字,把友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中国诗词大会》里那么优雅的董卿也说:

“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

我始终相信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总会在未来某一天发挥作用,使我变得更出色。”

为什么还要读诗,读古诗有什么用?

其实自己也在思考为什么要读诗词?后面看到董卿老师的这些话才想到,读故事跟看电影上课学习的道理一样,就是当你感到迷茫的时候,学习古人的智慧。

人们常说,读诗词的人,眼中风景不同,说起话气质也不一样。

普通人看到大江大河,只会说,好壮观;读诗词的人,吟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普通人看到河边落日,只会说,好美;读诗词的人,张口说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从小爱古诗词的孩子,不仅培养出了良好的气质,而且说话心态都非常好,做事待人都懂得礼貌,很让人喜欢。

大人爱读故事,学会的是心态,古人的诗就是一个故事,怎么坚持怎么宽容他人,学习到的是智慧,到了现在也不过时。

读古诗词是件很幸运的事,在感受韵律之美时,还可以了解诗词作者背后曲折婉转的故事,如果进一步挖掘历史,又会在故事背后挖掘出更深一层的哲思道理。

董卿就强烈推荐《中国诗词大会》,这里面既有豪放、婉约派诗人代表,又有田园、边塞等各类别的名作,还兼顾忠孝、仁义、信美等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递。

书中还对每一首诗词的写作背景做了详细的介绍,让你知其美,也知其为何美。仅仅这一套书,就能够让你对中国的诗词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套书还是帮助孩子提升语文品质的好书籍,它有利于培养孩子在汉语言上的韵律感,提升行文用词的节奏感。

它更是一本很好的亲子共读书物,一起看完央视的“诗词大会”,再翻开它来细读经典,既能重温知识,也能加强亲子互动,一举两得。

本书一套有8册原价268,现在活动期间促销仅需69元。一顿饭钱,就可以让你不仅学习经典诗词,增加自身的学识,同时也间接影响并培养了孩子,一举两得。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正版包邮到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