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日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 你向往吗?

日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 你向往吗?

时间:2021-01-28 07:23:35

相关推荐

日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 你向往吗?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太阳出来就去干活,太阳落山了就回家去休息,凿井来取水解渴,耕种来获得食物。这样的生活自然和谐,平静恬淡,快乐自由,遥远的帝王的力量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

作者传为唐尧时期一位八十余岁的老人。

我们平常形容简单质朴的生活所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是通过这首诗里的开头两句演绎而来的。

古代的诗歌是用来吟诵的。一位长者,在田间地头劳作,看着一大片颗粒饱满的粮食,欣慰咏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首诗歌的意思非常的简单明了。一如既往,先民的诗歌都是这样的朴质,如诗无邪。我们可以看出,诗歌也能映照一个民族的时代气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亦如人的童年显而易见的纯粹 ,本真。容易满足,容易得到欢乐。

随性歌咏出来的一首诗,传至今日,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自给自足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景,忙碌而又充实,与大自然相生相惜的日子是最快乐的。那歌声穿过一片片田地,鸟儿也与之回应。

从诗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唐尧时代是一个无忧无虑,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太平盛况。没有战争,休养生息,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安享平乐生活。

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把《击壤歌》称为古诗之始。

》。

它不但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劳功人民怡然自得的风度,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在那个时捩,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凿井,开采和利用地下水了。还有了田地、耕牛,一首诗就是半部民生史!

先了解一下唐尧时代:唐尧时代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古唐尧社会中许多生活事件都是靠老百姓的口口相传。

唐尧是尧的别称,据说尧是个很温和有德行的人,这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小国寡民,就需要这样的君主,要不然老百姓怎么安居乐业?尧是古唐国人 故称“唐尧”。传说是帝喾之子,黄帝的五世孙。他曾经率领自己的部落翻山越岭,经过长途跋涉徙居太原,所以太原有了“唐”和“唐国”的古名。

丰厚的黄土,缓畅的汾河,苍翠的东西山,平展开阔的河谷平原地带波涛汹涌的晋水以及淳厚的太原先民,留住了长途跋涉历尽艰辛的唐尧部族。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先祖们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创造出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中国古代中华文明增加了很多很高的精神内涵!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井是历史的一面镜子,照进了来时路

我对水井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住在山区,山脚下都会有一口山水井,渗满了山泉水,永远不会干枯。

还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家家户户挖井取水,生活离不开水,所以生活也离不开水井,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一切都值得被关注。

一口井,是先民智慧的所得,承载着多少岁月之歌。

井的传承是生命脉搏的延续。古与今一脉相承。今日水井照进的月亮,还是当时的月光。

首先井是在定居的农耕社会才会出现的,在先民居无定所的时刻,他们也只会在河边取水喝。如果遇到干旱没水怎么办呢?可不可以把水储存起来呢?日子安稳了。自己建了房子,有固定的居所。去河边取水喝觉得太远了,不方便。或者河水不干净。不知道哪里来的灵感。一切都是实践出真知。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在挖土的时候会有水渗出来越挖越深水越多,他们得来了灵感 有了井就获得了更加稳定的水源。当然懂得地表结构的人还知道哪个地方有水源哪个地方没有水源,在什么地方挖井比较合适,人民所得经验都是从劳动中获得所得,劳动才可以进步。这是真理。

,耕田而食。中国历史上何时起开始了耕田?

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

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普遍,牛耕开始;

汉代:安装犁壁,牛耕普遍,出现耧车和代田法;

唐代:曲辕犁的发明;

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牛耕?

一、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的牛耕始于商代,但目前尚未发现这方面明确的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用牛耕田并不普遍。牛在商代的主要用途是宰杀后作为宗庙中祭祀的祭品。

关于牛耕形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汉书·食货志》说:

“用耦犁,二牛三人。”即用二牛挽犁,三人操作——一人扶犁,一人牵牛,一人控制犁地的深度。耦犁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他对推广牛耕起过重要作用。汉代的牛耕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这在考古发掘中可以得到证实。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重视耘田的国家。远古时,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耘田对于清除田中杂草、及时施肥、促进禾苗迅速茁壮成长,夺取丰收的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古代对农田的修整管理已有了一定的规划。甲骨卜辞:“丁酉卜,有(逆),荑弗每。”卜辞“贵田”,据专家考证,“贵读作溃,盖犹言耨田,耨田即中耕除草”。这说明当时人们对耘田的重视。

到西周时,农民对耘田的技巧已颇讲究了,《诗经》中《小雅甫田》篇记述:“或耘或耔,黍稷嶷嶷。”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耘田促使农作物长得茂盛。据《诗经》中《良耜》篇记述:“其笠伊纠,其斯赵,以菇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说文》:“薅,拔去田草也。”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道:“毒草朽则熟而苗盛。”所谓荼是陆草,蓼是水草。从《诗经》的记述可以知道:西周农民在耘田过程中已利用腐烂青草作肥料了。

《诗经》中还记述了耜、耨、、等多种农具,其中就有耘田使用的器具。春秋时代,农民更懂得耘田与施肥结合进行,用杂草制作肥料,据《左传》隐公六年记载:“如农民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所谓“芟夷”、“蕴崇”,就是除草积聚的意思。

战国时许多著名的思想家都很重视耘田的作用,把耘田视为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来加以论述,《孟子》:“深耕易耨”,《庄子》:“深其耕而熟之”,《管子》:“深耕,均种,疾。”

结语:当你脚步匆忙,在阳光下追求现代文明的时候;你是否也会意识到,就在你脚下的泥土里蕴藏着一部古华夏文明史。怎么才能寻找它呢?从一首诗歌里,一副字画中,挽留一点美好,撷取一段古韵,与先民对话,和历史会面。踏入人类文明的童年时代,感受不一样的纯朴情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