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李白信口写成的一首诗 小学生都能读懂 却把专家们难倒了!

李白信口写成的一首诗 小学生都能读懂 却把专家们难倒了!

时间:2019-10-06 03:30:17

相关推荐

李白信口写成的一首诗 小学生都能读懂 却把专家们难倒了!

李白信口写成的一首诗,小学生都能读懂,却把专家们难倒了!这首诗便是《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众所周知,李白被后人尊称为“诗仙”,而他的诗作,多半是酒后而成,似乎都是信口诌成,肆意挥笔,天马行空,奇异夸张,却又情真意切,千古流传。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李太白的诗歌,多半并不工整,有如稚子口角,又类狂徒口吻,甚至,诗歌中还常常出现有悖于常理的句子,想象的情节占比很大。

但是,李太白的诗歌仿佛有一种特殊的魔力,那些“无意于工”的诗句,读上去,竟然句句皆工整,句句都有画面感,句句都是真性情,千古以来,雅俗共赏,老少皆宜,颇受欢迎。

就比如今天要说的《静夜思》,便是一首李白客居扬州旅舍的思乡诗,撰于九月十五日的一个秋夕,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

《静夜思》用的都是最简单常见的词语,又极有画面感,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劳苦大众,都能轻易读懂,尤其容易引起客居他乡之人的共鸣,因此,传诵千古。

《静夜思》用词质朴,并无一句华丽辞藻,哪怕读者是个小学生,也能轻易读懂这首诗的意思,读懂李太白在这个静静的秋夕,产生的思绪。

然而,按照常理,李太白在床上躺着,或者床前站着,都不太可能作出举头仰望明月的举动,除非,李太白的屋顶是镂空的,无遮无挡。

李白在床前,如何举头仰望明月?专家们为此争论不休!因此,对于《静夜思》中提到的“床”,历来却众说纷纭,把专家们都难倒了,今传五种说法。

说法一、有专家认为,古人的文章诗词中常常出现通假字,《静夜思》中提到的“床”,应该是“窗”字的笔误,毕竟,如果李白此时人在室内,唯一能够让他举头就可以看到明月的位置,只能是站着窗前。

毕竟,据传,《静夜思》有很多版本,在很多版本中,第一句是“床前看月光”,第三句是“举头望山月”,如此口语化的一首诗,出现通假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说法二、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认为,《静夜思》中提到的“床”,指的是“井台”,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据此和好友创作了李太白在井台便举头仰望明月的《诗意图》。

说法三、在古代,井栏又叫银床,于是,考古专家认为,古人笔下的“床”,指的是“井栏”,而古人又称呼“井栏”为“韩”。

说法四、《易·剥牀·王犊注》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讲得都是卧具,所以,同理可知,李白这首诗里面的“床”字,指的是坐卧的器具。

说法五、马未都等专家认为,“床”即“胡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是一种功能类似小板凳的马扎。

以上的几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李白的诗歌想象力极其丰富,即便是写诗的时候没办法举头仰望明月,似乎也不影响人家靠想象力写一句“举头望明月”吧?毕竟,诗歌是诗人浪漫的情怀,非要较真,就无趣了。

文/姜子说书

曲/木轩(古诗改编歌曲)

图片来自相关人物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请点赞并收藏,有想法请留言参与评论,关注姜子说书,带你涨姿势!

主要参考资料:《静夜思》、《秋夕旅怀》、《诗经·小雅·斯干》、《易·剥牀·王犊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