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乞丐教授赵忠尧 培养两弹一星元勋八个学生 却曾被清华拒之门外

乞丐教授赵忠尧 培养两弹一星元勋八个学生 却曾被清华拒之门外

时间:2019-11-14 03:10:54

相关推荐

乞丐教授赵忠尧 培养两弹一星元勋八个学生 却曾被清华拒之门外

1937年的一天,清华大学长沙临时校门前,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乞丐。

他衣衫褴褛,一手拄木棍,另一手死死抱着一个咸菜坛子。干裂的嘴唇一张一合,声音沙哑,请求见梅贻琦校长。

门卫以为这乞丐没事找事,连推带搡要把他轰走。

这时,梅贻琦刚好经过,听到乞丐沙哑地叫“梅校长”。

他定睛一看,认出是谁后,鼻子一酸,眼泪哗地流下来,他连忙上前握住乞丐的手,声音颤抖地问:“赵教授,这是怎么了?”

原来,这个乞丐就是赵忠尧教授——物理界的科学明星。

他曾培养过八位两弹一星元勋,获得诺奖的杨振宁,也曾受教于他。

而这名大名鼎鼎的教授一路颠簸至此,狼狈不堪,都是为了怀中那个咸菜坛子。

冥冥之中的选择

19,赵忠尧考上南京高等师范。当时的他意气风发,可能无法想象自己有一天会衣衫褴褛、怀抱咸菜坛子,出现在清华大学门前。

在南京高等师范,赵忠尧没有随大流选择文科,走上将来当个老师、收入稳定、又受人尊敬的人生道路,反而选了冷门的理工科。

他的想法很远也很简单:全都去学文,过安稳日子,那别人打过来怎么办?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想法,冥冥之中让他在做每次选择时,都与常人有所不同。

赵忠尧前排左一

大学毕业后,赵忠尧又觉得,国内的科技想要发展,还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才行。

于是,他便自己筹钱出国深造,拜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密立根教授门下。

密立根教授

入学后,密立根教授给他选了个比较简单的博士课题。如果是常人,巴不得越简单越好,可以早早拿到学位回国。

赵忠尧却觉得这样学不到东西,又如何能带前沿知识回国?

他跟教授讨价还价,最后换来一个有点难度的题目。

但题目是拿下来了,要攻克的难关却很多。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得到最准确的研究数据,赵忠尧几乎日夜待在实验室。

那时,实验数据需要每半个小时记录一次,夜里,他怕自己睡过头,就每半小时订一个闹钟,强迫自己醒过来,基本上没睡过一个整觉。

也正因如此严密的实验,赵忠尧拿到了一份完美的数据。

验证之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观测到了一个特殊的物理现象:硬γ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过重金属铅时出现了"反常吸收"现象。

赵忠尧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留学时与导师合影(前排右四正后方为赵忠尧)

在此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这一说法。

这个颠覆性的理论,被赵忠尧写进了论文,但只可惜,当时西方对黄种人有偏见,他的论文没能被及时认可,这使得赵忠尧错失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反倒是在赵忠尧隔壁实验室的一位美国人,受此启发,通过一次实验,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可谓不遗憾。

不仅如此,这一发现,还为核物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十多年后,美国在此基础上,更是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

而赵忠尧也因此成为了一名令人瞩目的科学明星。

逆流而上,护镭之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

东北三省沦陷,战火蔓延,民不聊生。

赵忠尧远在加州,心急如焚。

他做不到无动于衷,只想尽快赶回祖国。

但当时赵忠尧的科研之路正蒸蒸日上,

他当时的同事,原子核大师卢瑟福想要劝他,中国战乱,根本没有稳定的科研条件,现在回去,相当于葬送自己的科研之路。可赵忠尧却不愿只顾自己安稳。

看他心意已决,卢瑟福不免惋惜,只能送他50克镭,希望他回国后还能继续搞研究。

赵忠尧回国后,便到清华大学任职,为国内物理学培养人才。

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在科学馆前合影

然而,1937年10月,日军侵占了清华园。清华大学被迫南迁。

但在南迁的人潮中,却惊现逆流而上的赵忠尧。

原来,消息传来时,赵忠尧本不在北平。他想起从美国带回来的那50克镭,还放在实验室,他必须回去取出。

他哪能不知道,这个时候去清华园取镭,是要冒生命之险的。

可镭是原子弹研究的原料之一,如果落在日本人手里,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情急之下,赵忠尧找到梁思成,请他开车载自己回清华园。

梁思成

黄昏时分,两个人悄悄开车出城,万幸的是一路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但看到往日宁静美好的清华园,此刻已是烟灰漫漫、一片狼藉,赵忠尧没有十足的把握镭是否还在。

直到他和梁思成从散乱不堪的物理实验室角落里,发现了那个盛装着镭的铅筒时,两人不禁都松了一口气。

谢天谢地,它还在!

但镭取回来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接下来怎么办?

梁思成本来邀请赵忠尧和自己一家一同南下。但这样太过显眼,为了更好地掩护镭,最终赵忠尧还是决定一人独行。

于是,两人在一个偏僻的胡同口分别。

为了掩人耳目,赵忠尧把镭放在一个咸菜坛子里,向长沙跋涉前行。

这一路上,赵忠尧风餐露宿。

为了躲避日军盘查,他假装自己是逃难的难民,混在难民队伍里前进;

为了方便前行,他几乎丢掉了所有的行李,只有那个咸菜坛子,日夜不离手。

当他到达了长沙的时候,曾经风度翩翩的教授,已是一名蓬头垢面的“乞丐”。

他来到清华临时校门前,请求见梅贻琦校长,却被门卫挡在门外,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梅贻琦

梅校长将赵忠尧带到办公室,赵忠尧这才将酸菜坛子放下,长嘘了一口气。

夜以继日抱着坛子,再加上镭的辐射,他的胸口早就磨伤,两道鲜红的血印子触目惊心。

好在,50克镭完好无损。

省钱省出的加速器

只是赵忠尧没想到,在战火之中保住镭,跟着各大高校迁徙,只是一个开始。

九一八事变后,战火就从未停歇。

各大高校为保存教育资源,决定合办,建立了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的日子,同学们上课时,常常与炮轰声相伴。

赵忠尧深知,

和平的前提是自己有强大的实力。

于是,1946年夏,美国邀请各国观看原子弹试验时,赵忠尧抓住机会,作为科学家代表,再次赴美。

这次他打算买回一些研究核物理用的器材,为中国科技发展助力。

1946年赵忠尧以观察员身份参观美国试爆原子弹 前排左一为赵忠尧

但要想实验核武器,有件东西绝不能少,那就是加速器。

而订购一台加速器,至少要40万美金。赵忠尧费尽艰辛,只拿到了5万美元经费,买个零件都费劲,更别说整个器材了。

为此,赵忠尧做了一个决定,先放下自己原来的研究方向,去设计制造一台加速器,虽然耗时耗力,但却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能自己制造的,他就自己设计、制造,实在是造不出来的零件,再动用经费。

别人到美国来是游玩的,他却整日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有一点生活费都想着要留下买器材。

为了减少实验费用,他问遍自己在美国的好友,请求免费给实验室打工,见到有要废弃的实验器材,赶忙过去,乞求地问能不能借用。

赵忠尧在美国时留影

有一次,别人看他又在实验室捣鼓加速器,就嘲笑他:“真是傻瓜,出国后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搞研究,整天做些搞不出成果的事。加速器又不是你的本行!”

赵忠尧笑着摇摇头,如果说这是傻事,那这样的傻事,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不做才不是他。

两年多后,拼拼凑凑,赵忠尧终于凑够制造加速器需要的器材,就差回国做出成品。

坚定的选择:回国

当赵忠尧准备好一切,准备回国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新中国成立,中美已不通航。

直到1950年8月,赵忠尧才侥幸拿到香港的签证,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轮,从香港绕行回国。

但船行驶到日本横滨时,几名美国特务上了船。

他们控制了赵忠尧,原因是怀疑他与刚被软禁的钱学森“有染”。

美国特务假意劝他:“你去台湾避一避吧,那里还有很多你们清华的老朋友。”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

可赵忠尧宁死不屈,“我那时回国的决心已定,反正除了中国大陆我哪儿也不去。”

美国特务看跟赵忠尧说不通,就趁着夜色,悄悄把他转移到日本巢鸭军事监狱。

对于美国不给任何理由,就私自把中国的科学家关入监狱的事,监狱外一片哗然。

各国纷纷指责美国,甚至美国科学界也对此表示强烈抗议。

一个月后,迫于国际舆论压力,美国政府最终只得将赵忠尧放行。

科学家回国后照片 赵忠尧前排右二

经历了3个月的多次盘查、强制囚禁后,1950年11月28日,赵忠尧劫后归来,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

回国后,他等不及休整,第一件事就是研制加速器。

在之前的实验基础上,加速器研究势如破竹,赵忠尧很快便建成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1958年,他又主持研制了25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满足了原子弹试验的要求。

加速器

是的,到这一步,我们中国也可以开展原子弹试验了!

只可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他没能亲自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可他研制的加速器,伴随两弹一星整个研究过程,一直用到2000年左右才退役。

他曾教过的学生中,有8位都成为了“两弹一星”元勋,曾为“两弹一星”研究做出过巨大贡献。

相信在看到中国“蘑菇云”升腾时,他一定是欣慰的,他没有白白在美国“滞留”四年,拼了命研制出核试验最关键的加速器。

05.结尾

不夸张地说,赵忠尧这一生,都献给了物理界。

就像他在回顾自己一生时说的:“一个人能作出多少事情,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决定的。由于我才能微薄,加上条件的限制,工作没有做出多少成绩。唯一可以自慰的是,六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为祖国兢兢业业地工作,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没有谋取私利,没有虚度光阴。”

赵忠尧出席活动

他倾其一生,都在用专业能力,为祖国做事。

为此,他放弃了很多。

不仅仅是奖金,更是自己的科研道路、在美国的安逸生活、甚至是南迁途中和监狱中自己的人身安全。

并非他喜欢奔波,厌恶安逸的生活,而是他心中期盼的,是拥有强大实力保护的、安宁繁荣的故土。

他知道,在心中所想变成现实之前,需要有人甘愿在黑暗里摸索前行。而那份期盼的力量,足以支撑他捱过所有黑暗。

他的幸福,是为别人造林,而后人乘凉的时候。

所幸,今时今日,我们脚下的土地,如他所盼。

. END.

【文| 李乐奕】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