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中国诗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诗歌叙述学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诗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诗歌叙述学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0-09-26 21:41:00

相关推荐

中国诗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诗歌叙述学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10月22-24日,由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主办、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诗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诗歌叙述学前沿学术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青岛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内外八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以“中国诗学与诗歌叙述学”为主题,主要围绕诗歌叙述学前沿学术问题,涉及中国现当代诗学、古典诗学、外国诗学、交叉融合诗学等学科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不仅进一步打开了诗歌叙述学研究的国际视野,而且在理论思考、文本细读、整体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堪称诗歌叙述学乃至中国诗学研讨的一次盛会。

开幕式由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孙基林教授主持,会议伊始孙基林首先向大会重点介绍了与会专家、学者,并向持续关心、支持研究中心和论坛的谢冕先生、吴思敬先生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张荣林书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将本次高端学术论坛视为研究院“百廿山大”校庆系列活动的延续,同时高度肯定了本次论坛的高端学术价值及海内外影响,并对参加本次学术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研讨会及高端学术论坛以“中国诗学与诗歌叙述学”为主题,除诗歌叙述学主旨论坛之外,还涉及中国诗学理论与批评、交叉融合诗学等诸领域,分六场进行学术研讨。第一场主旨发言由长江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乔国强教授主持,山东大学驻院学者庄伟杰教授评议。著名叙事学家、云南大学谭君强教授,长江学者、武汉大学方长安教授,上海大学编审李孝弟、中国诗歌在线总编辑马启代分别发言。谭君强以《论诗歌叙述学研究》为题,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经历与思考,详细梳理了抒情诗叙述学研究的学科价值与方法论实践,肯定了将抒情诗纳入诗歌叙述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认为中国诗歌叙述学研究无论在理论思考,还是具体研究及研究方法等均与世界同步并进,甚至在某些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地位;方长安以“叙述者”为关键词,围绕着“谁是叙述者”“为何出现多维叙述人”“叙述人内涵不明确”“多维叙述人与诗性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论述,多维度阐释了叙述者对诗歌叙述的价值和意义;吴子林指出诗歌叙述学研究填补了诗学与叙述学研究的空白,具有独特的理论建构价值,并对诗歌叙述学的建构问题做出探讨,强调重视诗歌叙述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应改变“专讲理论”的思维定势,重视对诗歌语言及语言哲学的研究;李孝弟对多维视域下诗歌叙述性研究做了宏观梳理,指出了诗歌叙述性研究的逻辑选择路径,强调诗歌叙述学研究应当注重叙述思维、批评实践以及研究的多元维度;马启代从诗人与诗评家的角度,探讨诗歌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相互动的问题,认为将诗歌叙述“诗性”纳入诗歌叙述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第二场主题发言由山东大学荣聘教授张志忠主持,浙江传媒学院赵思运教授评议。厦门城市学院陈仲义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于慈江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姜玉琴教授、聊城大学殷学明教授、云南大学陈芳副教授分别发言。陈仲义从符号的三分法与诗歌的象征体系、隐喻-转喻体系的关系以及符号结构与诗歌“言象意”的关系探究符号化叙述在诗学中的运用问题,从诗歌语言内部切入叙述学研究;于慈江以1930年代闻一多与他的弟子“二家”(陈梦家、臧克家)写于青岛的几首诗为抽样对象与切入点,着重探讨现代汉语新诗的叙述性表征和结晶性质(诗性)问题;姜玉琴以穆旦《诗八首》为例,结合文本细读探究作者、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问题,将叙述学理论融合到诗歌叙述分析中,为诗歌叙述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殷学明探讨了“野望”作为一种事象的诗性存在及其书写问题,将“事象”“事感”“事境”纳入中国古代诗歌的叙述研究中;陈芳以布罗斯基散文诗《小于一》为例,以诗歌视觉叙事进行文本分析,突出了视觉叙事对诗歌叙述学构建的重要意义。

第三场主题发言由山东大学丛新强教授主持,陈仲义教授评议。山东大学驻院专家庄伟杰教授以《“诗歌叙述学”研究的若干思考》为题,对孙基林所提出的“诗歌叙述学”命题,从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其命名与研究的重要意义,甚至认为可与上世纪80年代孙绍振提出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相提并论。中国海洋大学张伟教授《回到“诗歌的”叙述学——孙基林<“叙事”还是“叙述”>读后》认为对“诗歌叙述学”的命名回到了诗歌本身,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学科价值。四川大学陆正兰教授《中国诗歌的叙述传统与当代歌词的叙述转向》,探讨诗的叙述传统叙述理论对歌词叙述转向的影响,并对具体文本作了分析。东南大学王珂教授《警惕叙述对现代汉诗的伤害》、山东大学王东东副教授《叙述的限度与升华:重思当代诗歌》,从警惕叙述对诗歌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叙述限度问题说起,为诗歌叙述学研究与建构提供了积极性、建设性反思。山东大学洪树华教授讨论了“诗言志”的演变,华南农业大学王瑛教授从中国新诗的三个维度出发,讨论了新诗中的图像、叙事、义理问题,浙江传媒学院赵思运教授则以一个诗歌个案为例,谈诗歌叙述的媒介间性,云南大学舒凌鸿副教授以《戴着面具的“我”》为题,论述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与叙述者关系问题,均为诗歌叙述学提供了某种理论思考与个案研究的借镜;山东大学孙基林教授对诗歌叙述学的缘起、概念认知作了进一步阐释,他从早年诗歌现场出发,对所谓“90年代诗歌带来了叙事性”等说法表达怀疑及不同意见,并简单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初校园诗歌的“叙事性”问题,以及第三代诗歌重视语言本体的叙述诗学及有关论说,对扭转固有认知和诗歌叙述学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四场、第五场分别由山东大学亚思明、聊城大学张厚刚主持,于慈江、王东东评议。张志忠、丛新强、韩嘉川、张立群、张德明、杨亮、赵目珍、杨碧薇、亚思明、范云晶、林佳、吕辛福、张敏、李伟、包宇、唐鹏举、郭海玉、吴昊、马春光、魏文文,意大利汉学家朱西、青年汉学研究者贾西媚等分别作了发言。他们更多立足于诗歌叙述学微观研究,或者选择不同诗人、具体作品,从文本细读入手聚焦诗歌中的叙述问题,探究诗人的叙述风格;或者从语义发散、叙述者诗性变奏等不同面向、角度切入诗歌叙述学研究,探究叙述理论,阐释诗歌叙述精神。朱西与贾西媚从跨文化翻译、作家个案视角,探讨了诗歌叙述的翻译问题,体现了中国诗歌叙述学研究的国际性参与。

最后一场是研究生专场,来自东南大学的韩振宇、首都师范大学的康俊、山东大学的王瑞玉、于昊杰等四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从“假叙述”、叙述者、叙述分析等问题与方法作了发言,对诗歌叙述学研究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论坛闭幕式由孙基林教授主持并致辞,他认为本次诗学研讨会暨诗歌叙述学论坛参与专家多、研讨议题广且深入,具有国际前沿视野,在往届基础上进一步有效推动了此一领域研究;众多前沿学术观点的交集与碰撞,也为诗歌叙述学研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与深度。展望未来,对国内外不同研究机构互动、交流,共同推动研究事业与学科学术发展表示期待!研讨会在中诗在线总编辑马启代先生代表长河文丛向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捐赠书籍仪式中结束。(魏文文 王瑞玉)

编辑:吕子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