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贵州日报」晴隆县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挪出穷窝 奔向幸福

「贵州日报」晴隆县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挪出穷窝 奔向幸福

时间:2019-11-12 20:47:30

相关推荐

「贵州日报」晴隆县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挪出穷窝 奔向幸福

近日,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里,新市民陈勇慧开的民族服饰店里人来人往,生意火爆。

陈勇慧一家曾是晴隆县三宝乡干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月,作为村里最早一批搬迁群众,举家来到40余公里开外的阿妹戚托小镇安置区,成为新市民,开启新生活。

阿妹戚托小镇是晴隆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集新市民居住和民族特色旅游景区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扶贫示范小镇。

走进其中,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有序排列的特色民居依山而立,整洁的商铺里彝族绣花、苗族百褶裙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深受游客喜爱。

提起晴隆,“二十四道拐”浮现脑海。严峻山峦间,曲折回环的盘山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也诉说着大山深处的伤痛。

属于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晴隆,土地石漠化面积620.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6.61%,地表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作不适宜人居住的地区。

挪穷窝,斩穷根。,贵州打响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第一枪”。易地扶贫搬迁成为晴隆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全县57841人进入搬迁行列。,晴隆实施“新市民计划”,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千年难题。

像陈勇慧家一样,从长流乡、花贡镇、茶马镇、三宝乡等全县11个乡镇搬迁到阿妹戚托小镇的群众共有3095户1475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28户12415人。

面对庞大的搬迁群体,如何才能让群众“留得下、过得好”?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是关键。

根据少数民族搬迁群众多的特点,晴隆县以彝族文化符号“阿妹戚托”为名建设新家园,消除搬迁群众对迁入地的陌生感;在1公里半径范围内将汽车客运站、医院、教育园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配齐;打造三宝产业园,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易地搬迁群众就业,真正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过去,连年‘上山下坡’刨土种地,人多的家庭,连温饱都解决不了。”从安谷乡搬迁到新路社区的曾启丹说。如今,曾启丹在家门口三宝产业园的新能源汽车加工扶贫车间就业,每月2500余元的稳定收入,工作和家庭两相兼顾。

产业搬到家门口。为了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晴隆县投资18975.48万元,计划在阿妹戚托小镇安置区建设标准厂房59100平方米,打造三宝产业园区。目前,园区“三通一平”基本完成,建成10栋标准厂房,已有8家企业入驻,吸纳554人长期就业。

产业园区内“新晋”产业工人紧锣密鼓地抢抓秋冬季订单生产,小镇民族广场上百余名彝族苗族阿妹也吃上了“旅游饭”。

车克芬现在是阿妹戚托艺术团的一员。搬到新家后,她在艺术团一边培训一边演出。“每天下午6点到晚上10点上班,带游客跳舞,不仅锻炼身体,一个月还有1000元的工资。”车克芬说,“社区还给婆婆安排了卫生公益岗位,每月能有2000元,收入渠道多了,生活好太多了。”

搬迁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晴隆县在不断完善配套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推动“新市民”自主创业;配套教育资源,保障了从幼儿园至高中“家门口入学”;配套两个医院,方便搬迁群众“家门口就医”。

陈勇慧和丈夫在社区帮扶下成功创业,开办民族服饰店,成为社区致富带头人。她的小女儿上学不再需要走3个小时的山路,10来分钟就能到。

减免医药费,定期上门体检……患冠心病8年的母亲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罗跃敏心里比什么都开心,“以前在老家闭门不出,现在精神好了,妈妈每天都会在社区溜一圈。”

从深山到城镇,从务农到务工,从农民到市民……如今,晴隆广大搬迁群众正阔步走向幸福新生活。(原载 10月13日 贵州日报)

【来源:贵州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