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古典诗词的结构方式-跳跃

古典诗词的结构方式-跳跃

时间:2018-06-10 00:42:59

相关推荐

古典诗词的结构方式-跳跃

读写杂谈

古典诗词的结构方式-跳跃

作者:陈友冰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跳跃和省略。古典诗词的语言受格律的限制,字数、句数都有限制,因此语言特别需要精炼,在叙述时只能强调最主要、最精彩的,次要的平淡的就必须略去,这就产生跳跃。另外古典诗词追求含蓄朦胧,讲求言外之旨,境外之趣,以便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因此也故意不把话说尽、说透,在诗中刻意留下一些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这也产生结构上的跳跃。跳跃在古典诗词中主要有两种方式:

1、叙述层次上的跳跃

叙述中,省去若干层次,从第一层直接跳到第三层或最后一层,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写的是客中送客,诗人以洗净雕饰、明净自然的语言,抒发了深厚真挚的惜别之情。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虽有分别在即的忧伤、惆怅,但调子并不灰暗低沉,在七绝这个狭小的天地里,把离别、友谊这个传统题材表现的风采廻异、格调新颖,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高度。明代前七子领袖李东阳称赞说:“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所以此诗又有一个曲名,叫《阳关三叠》。诗的前两句就像一出抒情短剧的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安排了恰如其氛的时间、地点和演出时必不可少的道具、场景。诗的三、四句在情节上是个大幅度的跳跃:它舍弃了送别之中一般过程的叙述,一下子从环境描写跳到饯行酒宴的煞尾,宴前、宴中的场面一概略去,从一系列送别的场面和动作中选取最感人的镜头和最富情感的瞬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尽”说明酒已经喝了很多,还在劝饮,这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另一方面,诗人的千言万语也都寄托在这临别的最后一杯酒。这当中有对友人远去他乡的慰藉,有对友人的良好祝愿,也有自己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两句诗,一个是富有情感特征的凝重动作,一个是脱口而出的内心表白,使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达到了饱和点,也使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显得分外集中和强烈。因此历代为此诗谱曲时,对这两句都加倍强调,反复咏叹,如元代的《大石调·阳关三叠》,把“劝君更尽一杯酒”在曲中重复三遍。据说,当笛子吹到最后一叠高音时,“管为之破”。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分为两个场景,前半段是咏雪,后半段是送别。中间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来承上启下。其中送别的场面诗人也是采用跳跃式: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从诗中“纷纷暮雪下辕门”来看,这场送别的宴会进行的时间是很长的,但诗中只有两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着意渲染一种异域情调。然后便跳到送行场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这种跳跃是为诗人的创作意图所规定的。因为此诗反映了“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语)的创作倾向,它意在表现一种独特的异域风光,以及通过送别来暗抒自己的思乡之情。所以着重写“胡天八月即飞雪”风狂雪猛的奇特,着重通过“轮台东门送君去”来暗抒别情。至于宴会本身,并不是他重点表现的内容,所以跳过。

2、时间上的跳跃

即将可有可无的时间历程略去,以突出主要情节,如《木兰诗》,重在突出替父从军为国保家的献身精神和不慕富贵的平民本色,所以木兰替父出征置办行装,行军途中对家乡父母的思念以及胜利归来恢复女儿装等处特别详尽,而十年的战斗生活只用“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四句简单带过,这就属于时间上的省略。贺铸的《半死桐》也属这类跳跃: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上阙开头“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在时间上就是大幅度的跳跃。贺铸虽是皇亲国戚,由于秉性刚直,一生屈居下僚。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夫妻伉俪情深。赵氏夫人虽出身公爵皇族,嫁给词人后却不惮辛劳,勤俭持家,且对丈夫非常体贴。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间,词人因母丧停官闲居苏州。其中元符三年(1100)曾离开苏州北上一次。等返回苏州,赵氏夫人已因病去世。诗人重过阊门(阊门,苏州西门,北上往返必经之处),想到相濡以沫的妻子已经去世,不仅悲从中来,叹道:“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时间上已从元符元年(1098)跳至元符三年(1100)年之后,将前后叠合在一起,以突出生离和死别给词人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下阙“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时间跳跃的幅度更大:“原上草,露初晞”是借用汉乐府《韮露》篇,《韮露》是首丧歌,慨叹人生短促的。“旧栖新垅两依依”指代妻子已成为北邙上一抔黄土。“空床卧听南窗雨”,是描叙今日独居中的思念,而“谁复挑灯夜补衣”则是回忆昔日夫妻在穷困中相守的情形。这三句在时间上有两次跳跃:一是从妻子去世之时跳跃到今日雨夜独处的愁思,二是由今日雨夜独处的愁思跳跃到昔日夫妻之间的贫贱相守。通过这两次跳跃,将词人与妻子一生的相濡以沫,妻子逝去后自己的追怀和愁思用最简洁的笔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都是在时间上大跨度的跳跃。前者从今年春天的相别跳到明年或后年春天到来之时;后者从东晋时代王谢大族的鼎盛对接到中唐时代此处的衰微,时间上一下子省略了数百年。

本文摘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更多诗词资料,尽在诗词轩

主编推荐

视频教程|诗词格律与写作全集

读写必备|100本诗词电子书下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