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时间:2022-02-27 06:52:59

相关推荐

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闭幕

“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经过三天紧张的学术研讨,11月14日下午,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总结会,认为分布于钱塘江上游和灵江流域的河谷盆地的“上山文化”遗址,共同构成了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农业定居聚落,“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和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作学术总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主持并宣读学术研讨成果。县委副书记、县长俞佩芬致答谢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小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委委员吴志明,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俞建辉等出席。

会议认为,自浦江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以来,考古工作成果显著,发现了19处上山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分布于钱塘江上游和灵江流域的河谷盆地,共同构成了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农业定居聚落。最新发现的义乌桥头遗址和仙居下汤遗址发现环壕、中心台地等的聚落特征,反映了农业社会结构的初步发展状态。这种定居特征在上山文化初期已经出现,浦江上山遗址被严文明先生称为“远古中华第一村”,标志着一个历史阶段的开端。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赵辉作学术总结

会议指出,稻作起源研究是“上山文化”的核心内容,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新的研究表明,在“上山文化”的分布区域,从大约30000年前开始,就存在野生稻分布,这为稻作起源研究增添了关键性的一环。一万年前上山古代先民的采集狩猎活动具备了对遗址周边自然生长的野生稻资源的利用的条件。以浦江上山遗址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上山文化”万年水稻起源、发展的证据,是对世界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研究表明,“上山文化”中晚期水稻的驯化水平已经相当高,再次以丰富的实物资料,彰显了“上山文化”在稻作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农业社会、农业文化的开始,是划时代的大事情。

会议认为,陶器的发达,是“上山文化”作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重要特征。“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彩陶中的太阳纹等图案证明了“上山文化”精神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复杂形态。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上山文化”是同时期最复杂、最高级的考古学文化。这种考古学文化现象与稻作农业文化的关系,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研究。

会议认为,浦江上山遗址是“上山文化”的发现和命名地。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在评估中得到高度肯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展现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魅力和方向所在”。浦江县委、县政府和文物部门,对上山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优异成果,值得各地借鉴、学习。新成立的“上山文化研究中心”“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中华万年遗址联盟”将会提供更广、更深的平台,相信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会更上一层楼。

与会专家还对“上山文化”进一步考古和研究的工作以及作为人类文化重要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出了各方面的建议,并建议下一阶段,“上山文化”考古工作的重心要落到聚落田野考古上去。

会上,与会专家还回答了记者提问。

原标题:《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