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瓦秀丽:春联记忆|“春节记忆”主题征文·天眼新闻文化频道

瓦秀丽:春联记忆|“春节记忆”主题征文·天眼新闻文化频道

时间:2019-05-11 13:02:22

相关推荐

瓦秀丽:春联记忆|“春节记忆”主题征文·天眼新闻文化频道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小时候每逢过年,父亲就会给自家和亲戚朋友写对联。我在父亲身边忙前忙后,帮父亲做一些研墨、按纸、凉干对联的小事。

父亲写对联用的是一张“八仙桌”,小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这种桌子。这张“八仙桌”是父母结婚的时候请木匠打的,用的材料是硬木料,桌面由整块木料做成,十分牢固,也相当沉重,要两个大人才抬得动。它还是家里的重要家具,摆放祭品时要用,吃饭时要用,父亲写对联要用,三姊妹写作业也同样离不开它。

那些年,每到年边,父亲都要到街上去摆摊卖对子(春联)。摆摊的工具很简单:一张桌子、一盆炭火、一张板凳、一个茶壶、一把雨伞。父亲从米箩里拿出之前写好的对子,一沓一沓摆在摊子上,再挑出不同内容的对子挂在背后搭好的竹竿上,不一会儿一大片红彤彤的对联摊子就摆好了。父亲坐下来点燃一支烟,一边抽烟一边等待买主前来选购。

青山是盘江八属的三大农贸集市之一,前来赶集的人络绎不绝,大街小巷人流如潮,他们汇集到平街头、卖米坡、盐行街、铁匠街、朱家巷等地置办年货。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不绝于耳,呈现出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父亲的摊位,刚好位于中心地带平街头。

父亲不仅字写得好,为人还和善,几年下来积累了一些专门找父亲写对子的老顾客。他们来到父亲的摊位边,一边欣赏对联,一边和父亲摆白。前来买对联的人大多是附近村寨的农民,他们大都不识字。临走父亲都要交代一下哪张贴右面,哪张贴左面,哪副贴大门,哪副贴“脚门”,哪副贴“朝门”,都要交待清楚。实在记不住的父亲会用铅笔在背面标注“左”“右”“中”“大”“小”字样,让他们回去请识字的人帮忙看。

正午时分人越来越多,到了父亲展露身手的时候了,父亲开始研墨,他说买的墨汁写字不好看。墨条不湮纸,墨很细腻,写出的字温润有光泽,还有淡淡的墨香。他还告诉我,磨墨的时候水不能兑太多,也不能兑太少,多了就淡,少了就酽。

磨好墨,裁好纸,父亲炯炯有神地看了看要写的字,想了想,熟练拿起那支跟了他几十年的毛笔,然后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父亲越写越有劲。不一会就写好了一副,父亲才直起腰杆,用手轻轻捶一下后背。围观的人纷纷恭维,说字写得好如何如何的好,父亲满意地笑了。有时候写错一个字,父亲舍不得丢,怕浪费纸,一边责怪自己,一边用剩下的红纸裁一块补在上面,再重新写那个字。

父亲会根据买主的身份来写对子。做生意的“好生意年年兴旺,大财源时时通达”“开门做生意喜迎八方客门庭若市,举酒敬财爷笑纳四海财人流如潮 ”“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务农的就写“猪肥牛壮家家乐,燕舞莺歌处处春”“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猪多粮足农家富,子孝孙贤亲寿高”;孩子出年要参加高考的就写“大鹏之腾飞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奔非一足之功”,横批“金榜题名”;将要接儿媳妇的写“喜期办喜事皆大欢喜,新春结新婚焕然一新,横批“百年好合”……

这些对子都藏在父亲脑海里,不用翻书,他略为思索就能写出来。我比桌子高一点的时候就开始帮父亲拉对子,看的遍数多了,有些我也能记下来。父亲刚写出上一个字,我就能把下一个字读出来,亲戚朋友都夸我聪明。就这样我记下了许多句对子,有些至今记忆犹新,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等。

父亲的生意特别好,那时候有文化的人不多,年纪轻点的又碍于脸面不好意思上街“卖字”,觉得丢人现眼。以至于父亲常常要写到傍晚方才歇气。常常有一两个人,从中午来帮父亲拉对子到下午都没有走,父亲就会写几副对子连同卖的“财神”送给他。他们千谢万谢,拿着对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背箩上,再用塑料纸盖好,方才离开。

有人会买一包烟或者拎一瓶酒来家里请父亲写对子。他们手里拿着绿色、黄色的纸,花花绿绿的很好看。我那时候不懂事,问父亲:“我们家怎么不用这种纸写呀?”父亲告诉我:“白事第一年的人家用黄色的纸写对子,第二年用绿色的纸写,第三年才能用红色的纸写。”我又问父亲:“啷个不能用红纸写对子呢?”父亲说:“这个是农村习俗,家里如果有去世的长辈亲人,他就要守孝三年。而这守孝三年又分为重孝、轻孝和换孝这三个过程。从他家门上贴什么颜色的对子,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守孝的年限。当年去世的长辈,第一年就不能贴春联。要贴也只能贴白纸写的,第二年贴黄纸写的,第三年贴绿色写的,以示换孝。

过年那天,父亲才得空写自家的对子。

我踮着脚尖,伸出两只手帮父亲拉对子,这种活,看似简单,实则很累。纸一定要拉平,不能歪,否则墨就会流淌。写完一个字就往后退一步,两只手不能动,不能放空,就算身上有点痒也不能挠,要不就会前功后弃。几副字下来,累得手脚发软。

我家的对子和其他人家的不一样,是书上没有的。每年父亲都要亲自创作对子,特别是大门那一副,是13字长联。字写得特别大,父亲说写好大字特别不容易,写大字要当小字来写,写小字要当大字来写。不仅要注意字的间隔,还要注意字的摆放,一个字写不好,将影响整副对子的走向。

写好后,我和姐姐一人拉着一端拿出去晒。我家的天井很宽很长,地面是用青石板铺成,晾晒东西极为方便。我和姐姐捡来瓦片和石子压住对子的上下中间部位,防止对子被风吹跑。天晴还好,几下子就吹干了;遇到下雨就难办了,满屋都是对联,堂屋里,簸箕头,石磨上,无处下脚,我们走路就像“跳海”(一种游戏)。如果对子一时干不了,我们就拿去煤火上烘,我和姐姐小心翼翼地一人拉着一头来回烘烤,不能离得太近,近了就烤黄烤焦了,有时候一不留神一个火苗子窜上来,对子就烧起一个洞。烤过的对子皱皱巴巴的,十分难看,父亲很生气,可是也没有办法。母亲对父亲说:“明年提前写好,收起来,不要哪个来要就拿送人家,到最后自家贴的都没有。”父亲承诺明年一定先把自家的写好,再写别人家的。可是到了第二年,我家还是贴春联最晚的一家。附近的几家都在放鞭炮供年夜饭了,我家还在忙着贴对子。

父亲用凳子垫着,用苕帚刷大门头上的蜘蛛网和灰尘,刷干净再把以前贴的对子一小点一小点撕干净,父亲做事情很认真,有一点纸都要撕干净。母亲早把面浆搅好了,她用一个锑盆端出来。父亲管刷,两个姐姐管贴,我在下面端着面浆候着。

红彤彤的对子一副又一副地贴在门框上,之后我们开始放鞭炮,吃年夜饭。

记得大姐刚考上省重点中专那一年,家里的钱都拿给大姐做学费和生活费了,日子过得十分拮据,过年连肉都买不起。母亲很难过,叫父亲去赊点肉。父亲上街上转一圈,又空着手回来了。父亲骨子里有着文人的清高,他不愿低声下气地求人家,最后还是母亲出面赊回了两斤猪肉。

父亲喜欢用毛笔写字,不论是写申请,还是写信。家里大大小小的毛笔有好几支,父亲很顾惜自己的毛笔,每一次洗笔都很认真。他把毛笔放进水里来回晃动几秒,然后轻轻把笔头在底部轻按,洗干净了,用手捋顺笔毫,然后将毛笔挂在笔架上,晾干再用笔帽套好。

见父亲用毛笔写字,我觉得很好玩。一次趁父亲不在家,我偷偷拿红纸来练笔,学着父亲写“万紫千红总是春”之类,写完又悄悄地把笔放回原处,自然在处理毛笔时没父亲那么细心。几天后,父亲拿来新买的毛笔对我说:“一支毛笔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它的笔尖部分,笔尖坏了,很难把字写好,写字一定要保护好笔尖。”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亲渐渐老了,背也有点驼了,我不想让父亲再辛苦的写对子,从网上购买了许多对子带回家。年后我回家,看到一张都没用。母亲悄悄告诉我,父亲很生气,他把我买的对子全都送人了。后来才知道,父亲说我买的对子没有灵魂,都是机子打出来的,千篇一律,贴起来一点新年的气氛都没有。他说要自己写的对子,才有年味。

如今我也到了不惑之年,每当想起小时候帮父亲卖对子的经历,就觉得倍感亲切,看到有人在大街上写对子,也会忍不住停下脚步来看。那红彤彤的纸,黑亮亮的字,勾起了我的回忆,脑海里闪动着父亲写对子、卖对子以及和姐姐们贴对子的美好时光。

相关链接

征稿启事 | “春节记忆”主题征文·天眼新闻文化频道

文/瓦秀丽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