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人生多苦难 我自笑横行 豪放词人苏东坡的欢乐多

人生多苦难 我自笑横行 豪放词人苏东坡的欢乐多

时间:2023-08-24 01:47:53

相关推荐

人生多苦难 我自笑横行 豪放词人苏东坡的欢乐多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以说是冠绝古今,诗词书画无一不通、无一不精、都展现出很高的造诣,在各个领域均是成就斐然。但是他在政治上一个理想主义者,虽是久历宦海浮沉,但是一颗初心不改,对此有人说他幼稚、有人说他迷茫、甚至有人说他愚蠢,但他依然是他,一个有着独立的政治追求,执着的政治理想、坦荡的生活态度的苏东坡。

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县,苏家虽然不是什么豪门望族,但是也称的上殷实积善之家,苏轼在这里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前二十年。21岁的苏轼进京参加科举,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当届的主考官、当世文坛领袖欧阳修,因欧阳修将苏轼的文章错认为是自己学生曾巩所著,苏轼最终得了一个第二名,试卷揭晓后方知是误会。欧阳修夸赞苏轼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欧阳修的高度评价使得苏轼一时间声名鹊起,从此苏轼以一个堪称完美的开局步入仕途,此刻的苏轼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准备在政坛上一展所学,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

宦海浮沉——破茧成蝶

33岁的苏轼为父亲守丧结束回到朝堂,他被安排了一个闲职,这是一个属于王安石的时代,他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正在拉开序幕,随着一系列变法政策的出台和变法运动的不断深入推进,苏轼敏锐的发觉到变法存在用人不当、手段激进、与民争利等诸多问题,他多次上书皇帝反对变法,指出新法应该循序渐进、徐行徐立,切忌急功近利,因此被划入保守派,不久被外放为杭州通判,开启了他颠沛流离的宦海生涯。

外放杭州只是苏轼贬谪生涯的开始,不久他就先后去了密州、徐州、湖州等地,这样的人生经历并没有改变苏轼忧国忧民的初衷,无论他在什么地方,他依然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一方面通过在地方的所见所闻对王安石的变法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积极在地方施展拳脚,治理一方,在他历经的各地都留下了不小的政绩。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3岁的苏轼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乌台诗案。事件的起因是苏轼调任湖州知州,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新党党人过分解读文章中的部分词句,希望借此将苏轼置于死地。苏轼被关进了御史台,迎来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杀与不杀苏轼成为了这一事件争论的焦点,当时已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宋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最终此案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以从轻发落,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在御史台关押的一百多天里,无法想象苏轼肉体遭受了怎样的折磨、无法猜测苏轼心理产生怎样的转变,苏轼又是以怎样的意志支撑到曙光的出现,现在所能直观看到的就是苏轼在被贬黄州后,日子过得尤为艰难,为解决自己和家人的吃饭问题,他在黄州城东开荒了一块土地,过起了农人的躬耕生活。从此苏轼放下过往、超凡脱俗,进入人生全新的境界。

49岁的苏轼迎来仕途中的最后一缕阳光,宋哲宗继承皇位,真正临朝主政的是极为欣赏苏轼才情的高太后,苏轼很快以火箭般的速度回到朝堂,在权力的中枢担任要职,而此刻他看到的却是旧党执政后对王安石变法举措的全盘否定。在贬谪地方的这些年月里,苏轼对新法实施的利弊有着全新的认识,他看到了王安石变法对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改变,因而他对于旧党党人这种为了否定而否定的行为不屑一顾,并再次上书抨击旧党党人的所作所为,最终为旧党党人所不容,再次外调杭州。

不得不说杭州这个地方与苏轼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轼这一次的贬谪之路依然始于杭州。宋哲宗正式亲政后,重新掌握权柄的新党党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苏轼最终被贬至海南岛儋州,即便如此也没有消磨苏轼的意志,他在这里传播知识、指导耕作、救治乡民,在这片荒芜之地上展现自己的光辉。

生命终章——笑谈人生

65岁的苏轼走完了他这荡气回肠、波澜起伏的一生,他用一首独特的古诗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能够坦然面对人生的劫难,同样能够从容的面对死亡。平生功业何在,黄州惠州儋州,多么坦荡的胸襟,多么豪迈的情怀,这三处地方见证了苏轼人生的低谷、给他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同样在这三处地方,我们看到了苏轼的破茧成蝶之路,看到了一个笑对人生、苦中作乐、积极乐观的东坡居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无论生活给予苏轼怎样的磨难,豁达开朗的他总能够微笑面对,满怀激情的去寻找人生的乐趣,虽千帆历尽、不论新党旧党、苏轼自始至终都是那个初出蜀中、心怀天下的少年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