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苏轼告别子由 独骑瘦马踏残月 这首诗发自肺腑 更令人浮想联翩

苏轼告别子由 独骑瘦马踏残月 这首诗发自肺腑 更令人浮想联翩

时间:2022-03-18 05:33:26

相关推荐

苏轼告别子由 独骑瘦马踏残月 这首诗发自肺腑 更令人浮想联翩

苏氏一门三士,而且都被后世评为唐宋八大家。苏轼和苏辙从小在一起读书,又一起赴京赶考,并同时进士及第。此后苏轼遭遇贬谪,弟弟虽也受到牵连,可是不仅没有让兄弟感情冷漠,彼此间却反而更加惦记对方。

苏轼在密州时就曾写下名作《水调歌头》,就是因为非常怀念子由而创作的。诗人中秋望月怀人,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兄弟俩每次都是聚散匆匆,又各自牵挂对方,虽然诗书往来,却总是无缘见面。下面介绍的是苏轼告别子由,独骑瘦马踏残月,这首诗发自肺腑,更令人浮想联翩。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北宋:苏轼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帏,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嘉祐六年(辛丑年),苏轼被任命凤翔签判,前去赴职。弟弟被任命为商州推官,而其父则留京编修《礼书》,苏辙将哥哥送至郑州后,便回京侍父。开篇就显得突兀,苏轼说自己未饮已醉,昏昏沉沉,仿佛已随弟弟驰返汴京。

寂寞的归途,你尚且可以系念和陪伴家中的老父,而我奔波在异乡,何以安慰心中的孤寂?诗人用“念庭帏、慰寂寞”进行对比,深情地表达了兄弟俩对老父亲的牵挂,也含蓄地道出了诗人对前途不确定性的担忧。

这样想着,子由早已走出很远,诗人赶紧登高远望,好像自己动作只要稍慢一点,就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可是由于“坡垅隔”,只能看见弟弟的“乌帽出复”,最后弟弟的背影终于彻底消失在视线之中。

苏轼只好泱泱不乐地走下小山岗,心中忽然又开始担心,天气严寒,子由却衣衫单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诗人恨不得重新追上去,然后陪他一起去照顾老父亲。

可是重任在肩,不可懈怠,纵然含悲带泪,也只能让眼泪往肚子里流。薄裘、瘦马、残月,这些意象共同渲染出别离的凄冷气氛,也为后文的进一步拓展蓄势。

东坡正想收拾心情,重新踏上征程,忽然发现路人逐渐地多了起来,并且还是踏歌而行。也许是诗人刚才一直都在注意弟弟的背影,没有在意周围还有很多路人,此时却发现只有自己悲悲切切,就连跟随的童仆也有些责怪。

先生不禁感慨,“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人生常有分别,诗人只是唯恐时光流逝太快。诗人此时又回忆起童年的往事,父亲苏洵鉴于自己少年不学、老大无成的教训,对苏轼兄弟进行了进行的培养。

自己8岁读私塾,在家中就以父亲为师。父亲非常清楚兄弟俩的性格特点,哥哥豪放不羁、锋芒毕露,所以给他起名为苏轼。因为“轼”就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的。而弟弟性格淡泊平和、深沉不露,所以起名为苏辙。因为“辙”就是车子碾过的痕迹,既无车之功,也无翻车之祸。

苏轼真想回到那童真欢乐的年代。可惜岁月匆匆,人生易老,转眼间父亲已经年老体衰,禁不住折腾,自己却一直宦海沉浮。

想到这里,诗人又对未来寄予期望,“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今夜寒灯相对,却想起怀远驿中相约的誓言,何时才能再次共同听夜雨萧瑟?

最后诗人也不忘叮嘱几句,“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也许是苏轼在仕途中栽的跟头太多,所以才不愿自己的亲弟弟重蹈覆辙。早退闲居、不恋仕途,看似简单的叮嘱之言,其实却充满了千愁万绪,也是作者经历过无数坎坷后的忠言。

纵览苏轼的这首传世之作,娓娓道来,却情深意切,抒写了手足之情和离愁别恨。作者先写临别时的心境,再写对苏辙的顾望关念,诗人感慨情怀凄苦、岁月易逝。最后又回首往事、期盼未来。读完全篇,令人浮想联翩,更感动不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