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地摊经济再火 盛唐长安城街市文化一览

地摊经济再火 盛唐长安城街市文化一览

时间:2020-06-08 16:03:41

相关推荐

地摊经济再火 盛唐长安城街市文化一览

引言:“他们摆地摊是为了挣钱,我摆地摊是为了在千万人之中等你经过。”我国这几天重启了城市地摊市场,鼓励自主创业,迅速带火了市场经济,一夜之间地摊市场人声鼎沸。看到今天地摊市场的繁荣模样,不免让人想象盛唐时的长安城地摊市场是怎样一番景象?(文学、艺术、历史、人文为主,偶尔另类视角分析社会热点,欢迎关注账号)

地摊,应当是很早就出现的一种市场经济形态,在货币尚未流通之前,人们将自己富裕的、有能力生产制作的东西集中到一起摊开,相互之间交换,各取所需。后来货币开始流通,地摊经济也发展壮大,为了规范市场,各朝政府出台了诸多制度,用以保证地摊市场的正常运转,这对经济的发展、民生的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安城,有两个主要的街市商业区——东市和西市,它们分别位于当时皇城的东南方与西南方,这两个街市商业区在当时都异常的繁华——不仅仅是繁荣。安史之乱之前的开元盛世,可以说是唐朝发展的鼎盛时期,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亚欧地区的商业经济中心之一,全国、全球的商品都不断地涌向长安,全国各地的农业土特产、民俗产品自然不用说了,同时还有途径漫长丝绸之路以及各条海上路线,进入长安城的珍禽异兽、奇珍异宝,这使长安城俨然成为了世界商品贸易的集散地,数不清的琳琅满目、道不尽的品类纷繁。

当时长安城的商品经济贸易基本集中在东市和西市,其中以西市更为热闹,甚至被冠以了“金市”的美称。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唐高宗、唐玄宗分别在城东北的大明宫和城东部的兴庆宫起居、听政,于是城东就成为了皇家、贵族以及宦官的长居之处。全国的富商大贾,来自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商客等,因此只能住进城西部,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市自然成为了他们方便经商贸易的主要场所,长安城的商品贸易活动倾向城西,成就了西市异常的繁华。

当时对于市场贸易的管理同样是非常严格的,各种商品都必须要严格按照分类进行商贸交易,即所谓的“按行设肆”。按照北宋史地学家宋敏求的研究和考证,他在《长安志》提到,当时光是东市的商品分类就多达二百二十行,“四方珍奇,皆所积集”,令人目不暇接。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测,当时西市的商品分类和数量应当更多。

每天的市场贸易,都有专门的官府人员进行监管,他们将“办公室”设在相对较高的地方,以便观察市场中的情况。开市和收市的时间也非常明确,由官府统一给出信号,提醒大家该消费了、该收摊回家了。即“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段记录出自《唐六典》,意思是说到了开市的时候,击鼓三百声作为开市的信号,表示可以摆出商品进行买卖了,到了该闭市的时候,击征(可以发声的乐器)三百声作为闭市的信号,提醒大家该收摊回家各找各妈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唐六典》记录的是唐朝相对早期的情况,“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表示当时没有夜市。到了唐朝的中后期,长安城以及当时的主要都市开始出现夜市——最早称“鬼市”。如《唐会要》中的“京夜市,宜令禁断”、《长安志》中的“尽夜喧呼,灯火不绝”,以及其他一些唐朝诗句,如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薛逢的“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等,都证明夜市在唐朝各大都市以及京城长安已经兴起。

长安城西市的商品贸易行当之繁华,不甚输于今天,如有铁行、金银行、鱼肉行、鼓行、笔行、秤行,另外还有卖胡琴的、买书的、卖药材的、卖锦帛和服饰的,酒肆茶寮自然更是少不了,走街叫卖糖葫芦、泥人、糖人和看相算命的,更是增添了市井的人间气息。当时有专门的“波斯邸”,专门供给波斯来的商客居住和寄存货物,酒更是当时长安城的特色产品,李肇的《唐国史补》中记载了当时长安出产的名酒“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可以想象李白当时就是在西市嗅着酒香,一路找到一家酒馆,喝醉了就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怎么样?你觉得长安的街市如何?对今天的地摊经济又有没有什么想法呢?

(文学、艺术、历史、人文为主,偶尔另类视角分析社会热点,欢迎关注账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