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唐代传奇小说中 卢肇“史传”式的创作结构

唐代传奇小说中 卢肇“史传”式的创作结构

时间:2022-01-15 05:09:51

相关推荐

唐代传奇小说中 卢肇“史传”式的创作结构

史传文学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崇史重史的风气在唐代仍盛。中国传统小说最先依附于子史,从史传文学衍生出的唐传奇,叙事技巧与叙事模式都带有史传的痕迹,并承袭史传式的结构特点,“有意而为小说”,标志着传奇这一文体的独立与成熟。唐代传奇小说承袭史传式的结构,在传记体例、叙事方式、故事结撰等方面与史传文学关系紧密。

—、传记体例

传记体例开端源于司马迁《史记》的问世,司马迁为人物立传,以包举传主一生为目的,开篇介绍主人公的朝代、姓名、籍贯、家世等等,再按照时间顺序讲诉其命运发展的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后在篇末介绍其结局。

骆玉明在《简明中国文学史》中提到:“虽然小说的性质与史传不同,但在把叙事与塑造人物想象紧密结合这一点上,两者仍有很大的共同基础。从唐传奇开始,文人创作的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大体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渊源于《史记》的”。

卢肇《逸史》亦属于此类,他总是开门见山地简要介绍与故事相关的人物身份,为后文情节的展开打下基础,且大都依照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的固定格式开篇布局。

《卢叔敏》开篇“唐卢叔敏,居缑氏县,即故太傅文贞公崔祐甫之表侄。”介绍了卢叔敏的籍贯及亲属关系,故事也是从崔祐甫当上宰相之后命卢生进京赶考展开;《刘晏》以“唐宰相刘晏,少好道术,精恳不倦”开篇,介绍了刘晏的官职及其兴趣爱好,为后文刘晏与道士王十八交好打下铺垫。

《周隐克》中“周隐克,有术数,将相大僚咸敬如神明,宰相李宗闵修弟子礼,手状皆云然”,介绍其身份及法术的高超,开宗明义,让人一目了然;《白乐天》开篇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唐会昌元年,李师稷中丞为浙东观察使”。

《萧复弟》开篇为:“肖复亲弟,少慕道不仕。服食芝桂,能琴,尤善南风”,介绍了萧复弟的兴趣特长之所在,与本篇故事讲诉其演奏南风曲与舜及二妃的相遇情节相谋和。

《魏方进弟》有“唐御史大夫魏方进,有弟年十五余,不能言,涕沫满身。兄弟亲戚皆目为痴人,无为恤养者。唯一姊悯怜之,给与衣食,令仆者与洗沐,略无倦色”开篇便介绍了魏方进的职位及其弟弟的情况,为后文魏方进弟成仙报恩于姊埋下伏笔。

《逸史》开篇点题,以平和的语气缓缓道来,以某时某地某人某事的模式简约明了地进行叙述,使读者能快速掌握文章所记何人,所述何事。并于篇末交代主人公的结局,使得整篇文章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式结构。

二、长于叙事

唐传奇之“史才”又表现在其具有历史散文长于叙事的文体特征。首先,唐传奇与史传文学在结构上的共性是都常以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传主一生的经历。其不同之处在于史传记录较为真实的历史事件,展示较为全面具体的人物形象,往往事无巨细,而唐传奇小说的创作由于其篇幅有限,能够抓住典型事件进行集中描述,详略得当。

其次,唐传奇“叙述宛转”,除顺序外,其间亦穿插有倒叙、插叙、预叙等叙事模式,故事曲折婉转,极尽其才。以时为序的叙述模式为史传文学常用,《逸史》大部分篇章基本采用了编年体史书的体例。

如《李君》篇讲述了江陵副使李君当年进京赶考谋取功名之事,并以三封书信为线索贯穿全文,第一封为李君参加五六次科举考试都未及第后开启,帮助李君获得回家的钱财,并帮助他成为富户;后李君又三数年参加科举不第,打开第二封信,并依照信中所言至“西市鞦辔行头坐”。

由此得知用钱一千贯便可得进士第,依此法至第二年,果中举,后官知江陵副使;后又由第三封信知晓自己的生死期限。三封密缄又颇有“锦囊妙计”之意,将李君发家、科举、生老病死之人生大事为读者详细展开。

单以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写作虽使得情节分明,但未免有失波澜,略显平淡无奇。唐传奇的写作除补录外,另有记异娱乐之功效,为了满足大众崇尚奇趣的心理,出现了预叙、倒叙、补叙、插叙等叙事手法,制造悬念,弥补以时为序的不足之处。

预叙即预先将所要发生之事及其结局表达出来的一种叙述方式。以《奚陟》为例,全文以奚陟梦中同宾客友人厅中吃茶为开端,述一小侍儿因相貌丑陋惹得奚陟内心不愉,推搡之间笔墨玷污其衣物之事,十五年后,此事果然发生,细节之处亦与梦中无二异,以预叙的手法描写梦验不虚之事,使小说更具有神异色彩,也更能表达作者对于命运前定的深信不疑。

在故事将要结束之时,或已经结束之际,在文末接续与情节相关的内容,或以解疑或以议论,补充叙述内容即为补叙。如《李林甫》篇,讲诉了唐宰相李林甫之发迹为官之事,本以道士与李林甫相别为终,故事首尾己趋于完整。

但作品在文末又有安禄山与术士交谈之事:“我对天子,亦不恐惧,唯见李相公,若无地自容,何也?术士曰:“公有阴兵五百,皆有铜头铁额,常在左右,何以如此?某安得见之。”

便趁宴请李林甫之时暗中窥伺,退曰:“奇也,某初见李相公,有一青衣童子,捧香炉而入,仆射侍卫,铜头铁额之类,皆穿屋逾墙,奔逆而走。某亦不知其故也。当是仙官暂谪在人间耳。”更坐实了李林甫为仙人之事。

倒叙手法的使用可见《卢叔伦女》篇,以一僧至王家所设斋宴乞饭为故事开端,牵扯出一段前世恩怨:卢叔伦女先前为王氏所害贩羊商,后转世为王氏子,“十五患病,二十方卒”,治病所用医药费也超过了当年所劫得钱财,而卢叔伦女告知僧人设斋之处亦是偿债。

文章叙述先设置悬念,引导读者猜测卢叔伦女所做之事的原由,后以卢叔伦女关于前世事的叙述答疑解惑,文章一波三折,将一个完整的报冤还债之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唐传奇在继承史传文学叙事模式的基础上,以顺序为主,以插叙、倒叙、预序为辅的叙事手法,使故事情节摆脱平铺直序、一览无余的弊端而变得跌宕起伏、曲折有致起来,小说至唐才真正得以成熟与此不无关系。

三、故事结撰的方式

《史记》的“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述史方法,即“将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件历史事件的始末经过,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补”。“互见法”的使用既塑造了人物典型,又保持了历史纪实的特点,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能较为清晰的处理史料,详此略彼,便于史事的叙述;二是善于将具有内在联系的史实组织起来,使历史事件的叙述能够首尾完具,具有延续性和逻辑性;三是有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主要思想和性格特征;四是能够全面系统的表达作者的史学观。

卢肇受《史记》影响较深,在《逸史》创作中亦采用此种方式,将同一个人物的事迹在不同篇章中表现出来,使此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以黄尊师为例,《太平广记》卷四二有《黄尊师》篇讲诉黄尊师道术之精妙,传授法策于贩薪者事;卷四五《瞿道士》篇写黄尊师的弟子瞿道士升仙之事。

卷七二《骡鞭客》述黄尊师讲说教化之时有一骡鞭客以道法炼成万余贯钱财,所取三篇文章皆述与黄尊师有关事,从中可得知:黄尊师为茅山道士,法篆绝高,灵应非一,门生众多,并以修仙练道飞升为追求。

唐玄宗也是在《逸史》中出现频率较高之人,《太平广记》卷二三《崔生》、卷四零《章仇兼琼》、卷九六《回向寺狂僧》、卷二二《罗公远》篇均有唐玄宗好道喜仙术之说,除允许仙道之人进出皇宫并授予高官要职外,玄宗本人亦想修仙练道。如《罗公远》篇玄宗欲意跟随罗公远学习隐遁之术,后遇罗公远又求长生之术,可窥知唐玄宗对于道法之迷恋。

而罗公远劝阻唐玄宗曰:“陛下玉书金格,以简于九清矣;真人降化,保国安人,诚宜习唐、虞之无为,继文、景之俭约,却宝剑而不御,弃名马而不乘,岂可以万乘之尊,四海之贵,宗庙之重,社稷之大,而轻狗小术,为戏玩之事乎?若尽臣术,必怀玺入人家,困于鱼服矣”,直言进谏并未得到玄宗采纳,反而引来了杀身之祸,又从侧面显示出唐玄宗的一意孤行。

四、总结

正因为卢肇《逸史》运用史传文学的创作技巧,有着史传文学式的叙事体例,李宗为评论:“卢肇是史家,另有《卢子史录》等著,故《逸史》记叙详赡而文笔冼炼……直接影响和开启了晚期《剧谈录》《阙史》等近于野史的传奇创作”,认为其具有良史精神实不为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