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名作名笺 灿然一编——吴梅村 梅村诗与吴梅村诗集笺注

名作名笺 灿然一编——吴梅村 梅村诗与吴梅村诗集笺注

时间:2019-03-16 11:53:51

相关推荐

名作名笺 灿然一编——吴梅村 梅村诗与吴梅村诗集笺注

吴伟业(一六〇九—一六七二),字骏公,号梅村,又号鹿樵生、灌隐主人等,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早年顺遂,晚境悲苦。他二十三岁即以第一名中会试,第二名中廷试,授翰林院编修,随后官位渐次升迁,先后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左中允、左谕德、左庶子。明亡后干戈扰攘,亲故相继离世,他履危步险,常恐祸生不测。顺治十年(一六五三),他迫于压力,应召出为清廷文学侍从,三年后即丁忧南还,不复出仕。康熙十年岁末(一六七二),吴伟业以旧疾复发去世,遗言立石“诗人吴梅村之墓”。

吴伟业像(《清代学者像传》)

吴梅村行乐图([清]禹之鼎 绘)

吴伟业生逢明清易代,感事伤时,发而为诗,大多感情饱满,辞藻富丽,声韵协畅,有着很高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他学习前人创作的歌行,青出于蓝,补史乘之所遗,传畸人于千秋,当时号为诗史,有着杰出的成就,受到后代重视。

吴伟业诗名早著,生前已被推为诗坛祭酒。康熙七年(一六六八),他将自己所作的诗文遴选编次为四十卷,交同里周肇、王昊、许旭、顾湄校雠付刻,陈瑚为之序,这是梅村集最早的版本,后收入《四库全书》。宣统三年,江苏武进董康于北京琉璃厂购得《梅村家藏稿》,付梓印行,该本诗文较四十卷本为多,又增加梅村诗话一卷、顾师轼所撰吴梅村年谱四卷,称为完备。

梅村家藏稿 ↑

康熙帝赋诗盛赞梅村集→

梅村集印行后不久,即有学者为其中的诗歌部分作笺注,知名者有钱陆灿、程穆衡、靳荣藩、吴翌凤四家。四家之中,钱著早佚,靳笺、吴笺刻版印行,只有程笺以抄本形式流传。

↑ 靳荣藩著《吴诗集览》

←吴翌凤著《吴梅村诗集笺注》

程穆衡,字惟淳,号迓亭,江苏太仓人,清乾隆间进士,曾任榆社知县。除《吴梅村诗集笺注》外,还著有《复社年表》《娄东耆旧传》,辑有《舄吟集》。杨学沆,字瀣伯,号匏堂、小铁山人,江苏太仓人。程穆衡之笺梅村诗,初稿成于乾隆三年(一七三八),至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重定。程笺取法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其特点是不释语词,而侧重本事的挖掘与诗旨的阐发,对其中涉及的人、事,阙者补之,疑者辩之,解说格外详细,为此引用的书籍达三百四十五部之多。这些引证以史部居多,其次集部,大多十分精切,与诗篇相互生发,不仅使诗旨显豁,而且丰富、充实了诗的内涵。程笺又分散各体,以编年为序,俾读者读梅村诗,进而可以知其人、论其世,全面了解吴伟业人生与文学轨迹。这些做法,虽因为程穆衡直陈所见,无所隐避,或有干犯时忌之嫌,使著作难以出版,但其价值终于能够随着时间流逝而后来居上,远远超出只释语词典故、弗及时事的靳、吴二家笺注。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杨学沆得睹程笺抄本,叹其体大思精,而惜其不释语辞,在对程笺稍加整理后,为作补注若干,又从吴梅村玄孙吴翔洽处迻录梅村诗话一卷附书后,写定为现在的面貌。

此本写定后,仍以抄本流传,现存士礼居与保蕴楼两个抄本。其中士礼居本系黄丕烈借抄嘉庆年间嘉兴戴光曾闽中录本所得,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太仓俞庆恩据之略作订正,列入《太昆先哲遗书》,排印出版,这是程笺本撰成后首次版行。上世纪中叶,黄永年先生于沪上修文堂书肆获得清保蕴楼抄本,潘景郑先生断为乾隆间杨学沆誊清本,以为远胜士礼居抄本,一九八三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其影印出版。

左为吴梅村诗集笺注(保蕴楼抄本),右为吴梅村诗集笺注(士礼居抄本)

今取两抄本对照,行款相同,而保蕴楼本体例严整,内容完善,缮写精工,洵非士礼居本可及。此次整理,即以保蕴楼抄本为底本,士礼居抄本为校本,梅村诗、诗余、诗话,并取《家藏稿》本参校。整理时尽量保存底本原貌:除避讳字、明显误字径予改正外,凡底本与校本文字可两存者,只在校记中说明;底本误漏而校本正确者,据校本补正,并在校记中说明。全书的基本体例是程笺在前,杨注在后。程笺以小字系于各诗标题或句子之下;杨注则于各诗之后独立格式,并以中文数字识其次序。校勘则以阿拉伯数字表出之,以相区别。原书十二卷,诗余一卷、诗话一卷列入附录,今稍加变通,改诗余为十三卷,诗话为十四卷,另以《家藏稿》溢出本集诗、顾师轼《梅村先生年谱》为附录,特此说明。

梅村诗固称名作,所谓绝可传者;程穆衡笺亦足副名笺之誉。今点校整理,重定版式,庶广其传焉。

(文字来自《吴梅村诗集笺注》整理本“点校说明”,略有改动。)

《吴梅村诗集笺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上下册)

[清]吴伟业 撰 [清]程穆衡 原笺 [清]杨学沆 补注 张耕点校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4535-9

108.00元

编辑推荐

吴梅村身当明清易代之际,即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时代,吴梅村亦自认可其诗人的身份,至遗言碑镌“诗人吴梅村之墓”。梅村诗在清代即很流行,其诗集刊行不久,即有人作注。其著名者,如靳荣藩、吴翌凤等注本皆刊刻流行,惟程穆衡、杨学沆笺注本以抄本流传,至民国时方刻入《太昆先哲遗书》。今张耕编审不畏繁难,董理此笺注本,以时代较早的保蕴楼抄本为底本,校以士礼居抄本,并参校《梅村家藏稿》。《家藏稿》溢出笺注本之诗,辑入附录,并附录顾师轼《梅村先生年谱》。末附篇名索引,方便读者。

目 录

<<<滑动查看本书目录(节选)>>>

内页欣赏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