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陕西考古“重大发现”!原来 西安交大出土过这么多“国宝”!

陕西考古“重大发现”!原来 西安交大出土过这么多“国宝”!

时间:2018-07-11 22:30:43

相关推荐

陕西考古“重大发现”!原来 西安交大出土过这么多“国宝”!

19,随着河南仰韶村遗址的首次发掘,中国考古学呱呱坠地。今年3月份,三星堆遗址发布最新考古挖掘成果,再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受到全球瞩目。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考古,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思想的疯狂碰撞;文物,则是沉睡在历史长河中,被郑重捞起的文明密码。曾几何时,在西安交通大学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也在一次次开发建筑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大汉之强音,盛唐之气度,穿透历史的时空依然烈烈如鼓,激荡出千年不绝的回响。

西安,十三朝古都,拥有73位皇帝。在这里,说不完翰墨风流,道不尽人物潇洒。1955年,交通大学接到国务院下达的迁校命令后,彭康校长一行8人来到三秦大地勘察校址。在西安市提供的城东、城西、城南5处校址间来回奔波、勘察、调研、琢磨、思量。最后,他们把脚步落在了大唐兴庆宫遗址这片土地上。如果说,西迁精神是交大人特有的文化精神,那么西迁先辈们选择的这片校址就是西迁精神茁壮成长并发扬光大的历史土壤。

这方热土,周代属于王畿之地;汉代地处上林苑;唐代归属道政、常乐二坊。北邻唐朝盛世兴庆宫故地,南界唐代乐游原、青龙寺旧址,汇聚着汉唐文化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武帝拓疆开土的雄心壮志在此积蓄,司马相如凌云唱赋的一代才情在此挥洒;玄宗勤政务本的政治理念在此铺展,李白吞吐锦绣的诗仙风度在此回荡;白居易砥砺名行的养竹名文在此构思,琵琶女虾蟆陵下的深情曲调在此弹奏......也是在此,西安交大开启了60余年的奋斗征程。西安有了交大,古风中透出勃勃新意;交大有了西安,优雅中生出巍巍雄奇!

让古老文明绽放绰约风姿

当历史的影子投射于交通大学西迁校址这片土地上,汉之雄风、唐之雅韵便具有了现实的质感。

在唐代,这片土地北邻兴庆宫,南接乐游原,东靠春明门,西贴东市街;从四个方位出发,后人可以体会到赫赫大唐不同的文化向度:恢弘、壮美、凄婉、开放。

校址北邻兴庆宫

兴庆宫与太极宫、大明宫并称“三大内”,这里的勤政务本楼,见证了唐玄宗励精图治的奋发有为;这里的花萼相辉楼,流传着唐玄宗连枝同荣的手足情深;碧海白云,蓬壶苍梧,这里还铭刻着李白与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之间的深情厚谊。

校址南接乐游原

乐游原地势高峻、风景幽雅,这里不仅是游人登高览胜之所,更是文人墨客赋诗抒怀之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傍晚时分,李商隐满怀惆怅,驾车登上乐游原,一不留神吟诵出大唐的千古绝唱。也许,他就是从交大校园穿梭而过,登上高原。他哪里料想得到,一千多年后,在他路过的地方,交大师生还在诵读着他这首隽永的诗歌。

校址东靠春明门

春明门始建于隋初,是唐长安城外郭城门,地靠“南内”兴庆宫。门内东西向大街即春明门街,是唐长安城主干六街之一。春明门经此街直通皇城,因此又被称为“东中门”或“东正门”。无论是官员进京、遣唐使节入城,还是离人东行、灞柳伤别,都绕不开春明门。“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一座城门,隐藏着长安人最深挚的情感世界。

校址西贴东市街

东市和西市,既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同时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作为当时国际贸易中心之一的东市,街巷里各国商旅熙熙攘攘来往贸易。

四通八达、繁华热闹的东市大街,将长安伊斯坦布尔联系起来,将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联系起来,中西方文明在这里得以融合

中国的绫锦纺织技术造纸术经此传入阿拉伯,印度僧侣带来的梵文,促进了汉语音韵的研究,流寓长安的西域胡人带来的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以及中亚音乐,成为当时长安城的风尚。

也正是从这里出发,张骞凿空造就了中国人最初的“世界”观念。而精美文物的出土,既是西安交通大学与历史的不期而遇,更让古老文明绽放出了绰约的风姿。

1963年,西安交大在修建化工教学楼时,发现一处唐代窖藏,共出土15件唐代银器。这批银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出土数量最多,且全部为精品的唐代文物。其中8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7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1979年9月24日,西安交大校园西北角出土一套唐代三重银盒,分别为都管七国人物银盒、鹦鹉纹海棠形圈足银盒、海棠形龟纹小银盒。现藏于西安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

1981年,交大校园出土了6件唐代玉花簪头,现藏西安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收藏了李商隐撰写并书丹的《王翊元夫妇墓志铭》,这方墓志是李商隐存世的唯一真迹

……

聆听文明演进的千古足音

交通大学西迁校址见证过太多的生命激情:玄宗开明励政、吴道子“吴带当风”、王维诗画双绝、韩幹画马第一、张璪真思卓然……当然,更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生命轨迹,在交大校园里留下了重要印记。白居易早年科举登第之后任校书郎时,寓居在常乐坊原宰相关播宅的东亭,而东亭的位置即在交大校园内。据史料可知,白居易在东亭生活了大约3年。可以说,他“济苍生、安社稷”的梦想是从交大这片热土上开始的。

白居易住进东亭的第二天,散步到亭的东南角,发现此处有一丛竹,得知是关相国亲手所植,因长期无人管理,丛竹早已荒芜不堪,于是白居易便为此整修,并作《养竹记》书于亭壁。

而白居易在谪居江州后所写的名篇《琵琶行》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的虾蟆陵,位于今交大校园东南区域,距离东亭不过百步之遥。也许白居易与琵琶女曾在交大校园擦肩而过,也许,在交大校园内,白居易就曾聆听过琵琶女“名属教坊第一部”的弹唱。

东亭时期的白居易初入仕途,有兼济天下的风发意气;而《琵琶行》时期的白居易,正处于遭受挫折后的低落之中。从交大校园这两处遗址,可以窥见白居易不同生命阶段的心路历程。天借云饰,地因人旺。一个个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使得交大这片沃土有了独特而精彩的记忆。

在中国的大学中,像西安交大这样,随便走上几步便是一处汉唐胜迹、一所名人故居,恐怕是不多见的。西汉壁画墓的惊现,隋唐古建筑的发掘,白居易东亭的遗迹,虾蟆陵故址的考订,金银玉器、石碑瓦当,百什珍贵文物出土,几多历史人物留踪,都为西安交大增添了名园的韵致。

1987年4月,西安交大在修建附属小学教学楼时,发现了一座西汉晚期壁画墓,考古界随后将之命名为“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该墓总面积约24平方米,墓室内绘满了色彩斑斓的壁画,内容是一幅完整的四象二十八宿环绕日月的天象图。图中存星辰91颗,人物7个,各种动物9只,各星之间均有直线连接。

这座汉墓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在天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汉墓壁画画幅较大、内容丰富、保存完好、矿物质颜料质地纯正、研磨精细,在艺术表现上也存在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由于此墓早年被盗,除一面昭明铜镜外,并未出土有任何文字记载的文物,因此墓主身份扑朔迷离。尽管如此,交大人经过详细考证,根据地理位置、死亡年龄、墓葬风俗、渊源关系等均吻合的多重信息,推断墓主极有可能是西汉太子太傅萧望之

萧望之,一代儒宗,是汉元帝一朝辅政大臣。他正道直行、清廉自守,晚年虽遭谗言诽谤,犹存不屈不挠之志,备受后人尊崇敬仰。这样一位推群独步的历史人物,这样一位为中华民族文化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传奇人物,其忠骨就埋在西安交大这片土地上,令交大人怎能不感怀前贤!

从1956年至今,交通大学西迁校址这片古老沧桑的土地,伴随着交大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从校址出土的文物年代上看,最早的是西汉,最晚的是清代,交大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与震撼中,领悟了脚下这方土地里,所蕴藏的华夏文明。历史俱往矣,但浸润在这流风遗韵之沃土上的西安交通大学,已经汲取了汉唐那遗世超群、博大丰厚的营养,并且结出了英声茂实的硕果。在这里,风霜雨雪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春去秋来时,一批批学子展翅高飞!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官微

作者/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