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荐读 | 王晓燕:征战与柔情——汪渺《白马史诗》阅读札记

荐读 | 王晓燕:征战与柔情——汪渺《白马史诗》阅读札记

时间:2022-06-14 05:31:18

相关推荐

荐读 | 王晓燕:征战与柔情——汪渺《白马史诗》阅读札记

荐读

征战与柔情

汪渺《白马史诗》阅读札记

文 | 王晓燕

阅读《白马史诗》,有一种新鲜感,异质感,有些什么蒙了尘垢的东西被触动了,也许是对艺术的感觉与思考,也许是人的心灵,促使我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文学性,艺术性。

从这本史诗的后记里了解到:白马人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歌曲、民俗,主要靠勒贝口传心授。白马人由于其生活地域的偏远,直到今天,依然保留着先民远古时代原生态的民情风貌与宗教信仰,是研究古代先民生存状貌的活化石。《白马史诗》是根据神话传说《阿尼嘎萨》重新构思创作的一部长诗,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给读者以场景的陌生化和人物的陌生化的效果。

这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被孕育三年,出生时是一只肉球,再到一只青蛙,这只逐渐有了内在感知能力的青蛙,不甘心只做一只青蛙,但要完成自我修炼,必须是一个缓慢又艰难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属于人类的内心感知能力,这只青蛙的生命变得细腻,并且有了深度。我们感知到的是它比一个人类更加顽强地不停修炼自我的灵魂。最终,它成为了一个英雄的人物形象。

这也是一部爱情的史诗。长诗用大量篇幅描述了主人公与依曼、昼什姆之间荡气回肠又磨难多端的感情纠葛,诗歌里虽然写的多是人与青蛙之恋,但阅读过程丝毫没有怪异或违和感。甚至,这部长诗里还有描写情爱的场景,这在史诗作品里大概不多见吧。

也许,只有爱情这种“病症”,才可以使人有所发现:人的“体内和天地一样富有,珍藏着让人眩晕的五光十色”。关于情爱的描写,并没有降低一部史诗的档次和格局,相反,它令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也可以说,更加富于人情味。并不是刻意,读来自然浑成。

把现实的因素和神话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这是史诗艺术的一大特征。《白马史诗》以同样的艺术手法,将已有的民间传说与当地白马人的风俗人情以及当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刻画出众多人物形象。

最突出的形象是主人公阿尼嘎萨和几哥比过。这两个人物一正一反,就算是英雄人物阿尼嘎萨身上,也不全是优点,比如在感情方面,遇到从小爱恋之人,他会选择背叛婚姻。而几哥比过呢,从头到尾也不全是个坏蛋,尤其在战场上,他表现得极为勇猛。可以看出,诗人汪渺并不打算把他们当成扁平人物来刻画。另外,白马阵营诡计多端的薛丞相、北周阵营的李忠信等,这些人物性格极其复杂,又都极为丰满,足见作者的功力。可以说,在这部作品中,诗人汪渺没有写坏一个人物。这得益于诗人对生命与生活极为丰沛的感悟,以及各种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

我在这里说“没有写坏一个人物”,似乎是在评价一部小说作品。的确,在这部长诗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忘了它是一部长诗,更大程度上,我可能读出了小说的意味。

当阅读进行到描写战争的场景时,很有惊喜之感,要说这部作品如果缺少了这部分,将会落于单薄。英雄在真正的战场上才显其本色,这一部分,真正是浓墨重彩之处。恰是描写征战的部分,大大提升了这部长诗的格局,诗人凭借功力,描绘战争的宏大场面,最终让人物超越各种极限。看到那些计谋、权术的娴熟运用,我大为惊讶,不晓得诗人汪渺是查阅了资料,还是借鉴了哪些描写战争的作品。我的感受,仿佛有一个军事家躲在幕后老谋深算,步步为营。两方阵营彼此寸步不让,实是精彩,有种观影的错觉,到最后,不得不从中而退,有一丝丝儿遗憾,就是一个津津有味的观众猛觉影院里已然亮起灯光的那一瞬会有的感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雄面对战争的态度,“不能再以仇人对付我们的手段对付仇人”,以及最终的悔悟,也是一抹亮色。

西方文学史上,最古老的经典长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皆采用客观的叙事方法,刻画英雄形象的主要方法是把英雄放在特定的情势中,使用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白马史诗》中的英雄却很家常,他调皮多情,又常受人欺负。作品的语言很平实,平实而准确,并没有大多数诗歌作品中常见的刻意追求变形或意外的语言。

作品中,大量运用民歌,这符合白马人多以口传心授历史的特点,也符合长诗以抒情为主的特点。大多朗朗上口,看开头部分时,有意略过了民歌,后来又重新阅读,发现民歌的运用,有些极其生活化,有些又富有哲理,似乎是信手拈来,效果却极为妥恰。

“难栽不过樱桃树,难活不过人想人。”

“那翅膀好像要抖掉烧烤它的火焰……”

“老实巴交的柴,内心也有花朵。”

九寨沟在诗人笔下又是怎样呢?“造物主……将最灵性的玉化为清水/将最有激情的玉化为瀑布/这一个地方,叫九寨沟。”

这部长诗多用比喻,是其语言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这些比喻或来自大自然,或来自日常生活。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也丰富了诗篇的色彩。

王尔德说:“在艺术中一切都重要,除了题材。”而在当下的文学阅读以及写作中,很多作品都是因为其社会用途而受到过分赞誉。这个技术发达物质喧嚣的时代似乎并不需要艺术,只需要看“题材”。在读这部作品时,我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而是以哈罗德·布鲁姆所称的纯粹“个人的角度”,作了一次极为愉悦的阅读体验,似乎与诗中人经历了同挣扎、共成长的命运。

《白马史诗》

作者:汪渺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11月

汪渺:著有长篇小说《雪梦》,曾获第三届黄河文学奖,第二届《飞天》十年文学奖,全国孙犁散文奖一等奖。

本文作者:

王晓燕,自由写作者,近年在《钟山》《清明》《芳草》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多部,曾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

荐读

窗外鸟叫了

散文集《云边路》后记

文 | 甫跃辉

这一系列短文原本不在我的写作计划之中。之所以会写,和《文汇报》时任特聘首席编辑潘向黎有绝大关系。记得是,潘姐和我约稿,然而,我并没适合“笔会”的文章。我写的主要是小说,除了偶尔写点儿创作谈之类的,几乎没写过散文。

两年后,小说集《安娜的火车》出版时,我写了《和我有关的世界——谈谈我的最新小说集<安娜的火车>》。问潘姐这样的稿子能不能用。不久,潘姐回复说:“当然能。”这成了我发表在“笔会”的第一篇散文,时为1月20日;几个月后,心血来潮写了《上山拾菌子》,成为我发表在“笔会”的第二篇散文,时为7月28日;接着,又发了《奶奶的茶园》。后两篇散文都是写故乡施甸的。我想,要不写一系列这一主题的短文吧?

“笔会”编辑部几位老师商量后,让我在“笔会”开个专栏,大概一月一篇。我非“名家”,且没写过几篇散文。“笔会”竟能让我开专栏,真是非常感谢他们的信任——犹记得刚发表专栏第一篇《高黎贡》时,周毅老师发来微信,说“这篇震住我了”,让我惊喜又惶恐。

去年,周毅老师遽然仙去;从《在工地》开始,我的责编换成舒明老师。一个专栏,竟见证了外部这么多人事变迁,不由得让人感慨。

回想当初,想过好几个专栏题目,最后选定的是“云边路”。

云边路,是依稀的来处,也是渺远的去处。若细抠字眼,最初的想法是,“云”即云南,“边”即边疆,“路”呢?自然是指我在施甸这云南边疆小县度过的十九年。但我想把“云边路”的写作领地大致圈定在保山,而不仅仅是施甸。保山下辖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腾冲市和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保山不仅有高黎贡,还有松山、怒江、澜沧江……这些高山大河,是被我从意识深处当作“故乡”的地方。

之前,我在几家报纸开过专栏,没有哪个专栏写了超过三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话还真不错。潘姐说,她是个好编辑,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我自己都没想到,“云边路”这专栏,竟然很快就写出了不止三十篇。那些注定跟随一辈子的记忆,在我写作十多年后,闪耀着簇新的光亮,自己打开闸门,奔涌至眼前。

这几年,我一直在写一部长篇小说。最初动念写这部长篇,已是,最初的动笔,也已经远至七八年前。然而,第一稿废了,第二稿废了,现在,我所写的是完全推倒重来的第三稿。每天打开电脑,点开文档,盯着,直到十点,十二点,两点……现在是三点十六分,窗外鸟叫了。夜幕被一粒粒鸟鸣射出千疮百孔。又是新的一天,待中午起床,打开电脑,继续盯着。新的一天!我仍然没写出一个字。为什么写不出一个字?!思绪像生锈的螺丝,被死死地拧在了最末的一个字眼上,没法往下挪动一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我极度沮丧,沮丧后又一再涌起希望,希望过后是更深的沮丧。我想,我怕是永远写不完这部长篇了……还好同时在写作“云边路”,让我能够确信,我拥有的文字江河并没有枯竭。

不过,“云边路”的写作和小说很不一样,材料是直接从现实记忆里捡拾来的。写了四五篇后,新的困惑产生了:这样书写究竟有多少价值?实在有太多人在写记忆、写乡村、写亲人、写习俗了。我所写的,有什么不一样吗?伴随着困惑,“云边路”一篇又一篇地持续产出。

自4月24日《高黎贡》发表,到如今,“云边路”系列已经在“笔会”发表三十多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学报》《广州文艺》《大益文学》《温润保山》等报刊也零散发表了二十多篇。其中,《温润保山》是保山的内刊,虽为内刊,印制却极为精美大气。主持刊物的蒋开磊兄,于第1期开始,在刊物上持续刊发“云边路”系列,让我和故乡的人们多了一份文学情谊。转眼之间,“云边路”就要从专栏变成一本书了,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而我的计划是,即便结集出书了,“云边路”专栏仍会继续,甚至才刚刚开始:一个世界正渐渐显形。

我渐渐明了,要在“云边路”的世界里建构怎样一个“文学世界”:和我的记忆有关,和我的当下有关,还和保山的历史与现实有关。个人经验和地方历史交织,“云边路”里的保山才能成为一个细微而宏大、复杂而立体的文学地理。而最终,“云边路”不应该仅仅是指向一个人或一个地方,而应当指向生命和世界。

作为“附录”的《我和我的村庄》,是我刚刚开始写作时写下的二三十篇更短的短文。编订书稿时,忽然想起这组文字,意识到,这是“云边路”的源头。故乡的山川草木,是早早就召唤过我的。然而,我走到别的路上去了。如今,它们终以新的面目呈现。

希望我的文字,能够照亮故乡僻远的高山大河和悠远的蛮荒岁月,也照亮自己的生命。

《云边路》

作者:甫跃辉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

出版时间:12月

甫跃辉:出版长篇小说《刻舟记》,小说集《少年游》《动物园》《鱼王》《安娜的火车》《五陵少年》《万重山》等。

原标题:《荐读 | 王晓燕:征战与柔情——汪渺《白马史诗》阅读札记 / 甫跃辉:窗外鸟叫了——散文集《云边路》后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