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田园诗风:追求自然之美 回归自然悠闲自适的艺术境界

田园诗风:追求自然之美 回归自然悠闲自适的艺术境界

时间:2024-06-30 09:40:06

相关推荐

田园诗风:追求自然之美 回归自然悠闲自适的艺术境界

大家好,当人类脱离了浑沌状态,当人的审美意识开始苏醒时,大自然就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审美享受。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有关的田园诗风。

老子“尊道贵德”、“法自然”的价值准则,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化为了一种理性的自觉。庄子进一步将审美的目光投向了自然,讴歌了大自然之美,将充盈于天地之间的自然美视作美的极致,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发出了“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的赞叹欣悦之情。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瑰宝之一的诗歌,其山水诗与田园诗则集中地体现了老庄追求自然之美以及回归自然、悠闲自适的艺术境界。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经有了对山川日月、草木鸟兽的描写,但它们尚只是作为人的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而被认识感受,并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在汉代,开始零星出现了一些赞扬返归自然、忘情物外生活的诗文,如张衡的《归田赋》等,但也尚未形成一种广泛的思潮。在中国诗歌史上,真正将自然作为一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风光为题材作诗抒情,并形成了清新独特的“田园诗”、“山水诗”,则是从魏晋六朝时代开始的。

魏晋六朝之时,王朝更迭,干戈扰攘,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为了全身避祸,许多有觉醒意识的文人不得不远离喧嚣的都市和政治,而藏身匿迹于山林之间,并由此发现了一个“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新天地。使得他们苦闷无着的感情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觅得了一个依托之所。同时,魏晋之时,玄学兴起,清谈之风兴盛,在许多富于思辩兴趣的诗人那里,山川景物都成了他们体悟大道,发露玄理的契机和媒介,大自然也因此得到了诗人们更多的关注。随着陶渊明、谢灵运两位大诗人的出现,田园诗风终于蔚然兴起。

陶渊明曾被后人推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诗自然、真朴、平和的心境与冲淡的物境融为一体,充满了一种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生活情趣和恬淡安然的愉悦之情。陶渊明在诗文中一再声称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这明显的是老子“道法自然”精神的显现,所以朱熹指出:“渊明所说(悦)者庄、老。”对道家人生哲学及其艺术精神的深刻解悟,使陶诗勾画出了一幅幅平淡自然,融和淳朴,而又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

在魏晋玄风炫盛之时,西晋以后兴起了玄言诗,但因其“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很快衰败下去,随之兴起的则是对山水意象的描写,其中谢灵运是描山画水的成功代表。同作为山水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谢灵运与陶渊明不同,其诗是摹象,而不是写意。他所追求的是对山姿水态、花容月貌、昏晓阴晴精雕细琢的描摹。谢诗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显示了他对自然景象的刻意描写。同陶诗相比,谢诗所重视的不是内在精神的和谐自然,而是对外在细部描写的精确具体,并由之而达到了一种“追琢而返于自然”之境。

魏晋六朝山水田园诗的出现,表明自然山水已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淘、谢的诗歌使人看到了自然上水、田园风光不仅可以寄寓情怀,而且也可由之引发诗情画意。诗歌之外,当时的散文、骈文也深受田园诗风的影响。像郦道元的《水经注》,吴均、陶弘景的书信,也都注重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极尽形容之能事。

六朝之后,山水田园风光作为一新的审美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诗人去歌吟咏唱。到唐王朝,山水田园诗终于蔚为大观,形成了一个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唐代诗人,以至其后历代诗人,可以说没有人未曾写过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作,并且佳篇名作迭出。在那些诗篇中,我们既可见到山川的清幽秀美,江河的浩渺奔涌;也可体味到人与自然融合为一的意境和诗人们或雄浑奔放,或冲淡平和的情操。

山水田园诗从其产生到发展,都与道释玄禅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山水田园诗中我们可体味到诗人们所寄寓于其中的超脱淡泊、清高飘逸、自然真朴的人格理想,山水田园诗所体现的这种人格理想和艺术精神,我们可以由魏晋玄学、魏晋风度,直至老庄哲学中发现其根源。可以说,老子的“道法自然”,正是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灵魂,从其内容到精神都是如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