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婚姻是升仙的途径?从李商隐这首诗入手聊聊唐代的道姑和女仙

婚姻是升仙的途径?从李商隐这首诗入手聊聊唐代的道姑和女仙

时间:2023-10-29 02:01:51

相关推荐

婚姻是升仙的途径?从李商隐这首诗入手聊聊唐代的道姑和女仙

提到李商隐,不管是《夜北寄雨》还是《锦瑟》都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不过,他还有一首诗,并不算是大众特别熟知,却被民俗风俗研究者所关注。

这首诗就是《月夜重寄宋华阳姐妹》,原文如下: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直接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是:“偷桃窃药这两件事情不能同时做到,玉阳碧城十二楼幽禁着彩蟾。我应该和三位美女晚上一起欣赏夜景,看那华阳观玉楼仍然像透明的帘子。”

通俗翻译一下,那就是“安红们!我爱你们!安红们!我想你们!我想你们想的睡不着觉”。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李商隐在玉阳山“学仙”四年,在这个期间认识了女道士宋华阳姐妹。诗人对两姐妹表达过情爱之意,但是并没有收到明确而肯定的答复。但是,浪漫的诗人依然存在期待,于是月夜重寄相思,创作了这首诗。

从文学角度来说,属于李商隐的平常水平发挥,并不算是太过于惊艳的作品。

但是,如果从现在“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一首诗是写给“道姑两姐妹”的......诗人假想与姐妹俩分享仙桃和长生不老药,他把自己的卧室变成了琼楼玉宇。

其实,在那个时代,诗人这样的行为,并不会被指责。

这要从那个时代,人们对于道教及道姑的看法说起了。

在唐代,道教不论是社会影响还是思想上的声望及高度,皆是历史上的最高。由于皇帝的支持,道教拥有空前的政治影响力,可以说是,达到了绝无仅有的巅峰。

道教并非始于唐代,也并非只有唐朝人信奉。在唐之前,不断分裂的时期里,道家同样是不少文人所信奉的。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北方,信徒都出现过。

它的教义起源于五世纪南方人陆修静整理的最初的道家经典,并且在六世纪得到扩充。

随着隋唐对全国的统一,尤其是唐代朝廷与世家大族的支持,使得各地方的信奉者统一起来,形成较大的信仰势力范围。这个新近构建的体系,便称为“道教”,与佛教、儒教并立。

陆修静属于灵宝派,这个学派提供了统合各种不同道家传统的框架。它在教义和仪式上也包含了佛教的主要因素,因此迎合了朝廷及显赫官宦家族到乡间社民的各个阶层。

6,唐高祖宣称老子是李唐皇族的“圣祖”,并且赐离首都南部很近的楼观台道观“宗圣宫”之名,那里在历史上就是老子信仰的中心。太宗皇帝同样推崇确认来自老子的帝王世系,625-637年,道教被宣布为国家的最高信仰。唐高宗更是赐予老子一个“太上玄元皇帝”的崇高头衔。

在这里要插一句,在唐之前,也有一些统治者关注过道教的法统来源,也试图将自己的家族能之有所关联。但是,唐代的统治者采取的手段则要比之前的人更为高明。

在皇帝的扶持下,道教的发展也是极其迅速的。

唐高宗时期,每一个县都建立至少一处道观,并且国家会资助来筹建,共计建了大概三百多座。与此同时,颁布了法律,将道士与佛教僧人都列入到国家保护范围中。并且,他还下令编纂道家经典。678年,将《道德经》列为科举考试必读书籍。

朝廷邀请知名的道士和术士执行驱邪仪式,以及提供神符,并且在一些政策事务方面也采纳这些人的建议。

皇帝对道教的支持在玄宗时达到极盛。

玄宗时有1135座道观,550座尼姑庵。在长安和洛阳的太庙祭祀使用道教仪式,并且改祭祀五岳传统为道教仪式。743年,玄宗下令让所有道士交由宗正寺管理,使他们成为正式的皇亲。玄宗还在所有政府资助的道观中放置自己和老子的塑像各一。

“安史之乱”之后,国家对道教的支持力度下降,扶植减弱。但是,随着地方势力的上升,一些地方的道教中心开始崭露头角。

这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四川成都的青羊宫——883年,一位官员在此祭祀时发现一块奇异的砖头。砖头打击时会发出与普通砖头不一样的声音,并且上面刻有古代篆文。这次发现,使得青羊宫名声大增。

国家的大力扶植,也使得道教更加深入到人心。

比如,李白和李商隐都是道教的俗家信徒。

他们的作品中,也可见道教的宇宙观,与神仙的聚会,或者元神飞越出去游天界访名洞,以及道教的中心目标——长生不老和从世俗中解脱。其他的不知名诗人和文人也是如此,他们除了通过大量作品表达道教主题外,也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去做过许多冥想、吐纳、饮食及性练习。

道教对女性同样有吸引力,但是,她们在那个时代对于信仰的选择,很大程度也是受到了限制。

之前从武则天这首《如意娘》聊聊唐代家庭中妇女的地位 提过唐代女性的地位。对于杰出的女性来说,唐代也是一个信仰缺乏平等机会和被承认时代。

一些女性是被父母送进道观的。如果是家族条件比较好的做出如此选择,大多数是为了让女儿远离疾病,而穷人则更是因为饥饿将女儿送进来以求得保全性命。

一些女性为了逃避婚姻而选择成为隐士或者道姑,而另外一些上层社会的女性(比如驾崩皇帝的后妃和亡故贵族的妾)被迫进了道观成为了道姑。比如太平公主暂时做道姑是为了避及她不愿意的政治婚姻(嫁到吐蕃),杨贵妃做道姑是从结束先前与寿王的婚姻到嫁给皇帝的过渡阶段。

因为有些“不情愿”的因素存在,因而,并不是所有的道姑都能遵守某些规矩。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文学作品中,道姑的形象并不是非常好的直接原因。一些意象的作品中,用来描写舞女和娼妓的词语,也是同时可以表达性行为与得道成仙的词语。

当然,在这一时期里,道教中的“女神仙”形象是被用来赞美与宗教完全无关的美丽。“女仙”作为情色形象的使用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楚辞》。

最能表现这种道观生活和风月场所重叠的,就是道教中所信奉的西王母成了唐代花街柳巷中的妓女和歌女的守护神。

那些真正因为信仰做出选择的女性则更为难,她将在孝道与信仰之间做出选择,这样的选择往往使她焦虑。尤其是到发适合结婚的年龄,这样的抉择变成了结婚的必要与通过献身宗教达到自我完善渴望的矛盾。

当然,还有一些道姑选择道观,是为了追求教育及文学......

虽然这些不管是什么原因选择成为道姑的女性保持独身,借此追求宗教的目标。不过,在当时一些人的看法里,比如杜光庭就认为婚姻也是升仙的的一种途径。男女神仙的婚姻也是上清派的一种主要仪式,被记录在经文中。

有这样的历史背景,李商隐这种将道姑想象成情人,想象某些风流韵事也是一种当时常态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