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这首诗 虽是送别之作 却表达了作者对盛世景象的怀念

这首诗 虽是送别之作 却表达了作者对盛世景象的怀念

时间:2021-09-06 18:42:44

相关推荐

这首诗 虽是送别之作 却表达了作者对盛世景象的怀念

本文由作者《土豆历史解说》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古代,由于交通的不便,便有许多诗人对于离别就会用诗词来记载下来。而诗人所写的送别诗一般都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述景物,从中表达离别时的情绪与感慨。而送别的内容一般都有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还有同僚之别的。那今天就拿岑参所写的这首《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为例,带大家一起全面了解一下!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载至上元二年之间,岑参时任虢州长史。诗题为送行,意不独在送行,曲折地寄寓了对国家衰微的深沉概叹和对开元盛世的怀念。李判官,不详其人;晋绛,指晋州、绛州,治所分别在今山西临汾、新绛,都临近汾河。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起笔先写临别时所见地理形势。“西原”,地名,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当时的虢州城向西地势高峻,西原上的大道高出城头,所以说是“西原驿路挂城头”。之所以要写驿路,是因为过一会李判官就要从这里出发,前往晋、绛二州。

第二句则直写雨中送客的场景。红亭里的送行酒宴已经散了,而外面的雨还一直在下。“红亭”,这里即指虢州后亭,“红”是指其颜色而言,“红亭”并非专名。红亭观雨,本身就是很美的情境,于亭中远望西原驿路,惜别之情不觉流露出来。此二句寓叙事于写景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李判官所要去的晋、绛二州,是汾水所流经的地方。诗人由此想到了汉武帝泛舟汾河的故事。据《汉武故事》:“元鼎四年,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这首《秋风辞》的头两句为“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诗中还有“泛楼船兮济汾河”之句。

武帝泛舟汾河,是当时国力强大、天下太平的象征。唐朝人爱以强汉比盛唐,汉武帝年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盛唐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经过安史之乱,帝国衰落,豪情已减。但诗人犹未死心,他劝李判官去看一看汾水上的白云,应当与汉武帝当年无异,其言外之意是,大唐风光也应该不减往昔。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是一般的送客应酬之作。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思想感情,远比单纯的送别之情要深广得多。要体会其中滋味,首先要了解本诗的写作年代和时代背景。岑参出任虢州长史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完全结束。由于战乱,国土破碎,人民罹难,诗人亲眼见到过的开元盛世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当时唐军收复两京,这使诗人的心头又升起了一线希望,因此借用汉武帝故事,期望唐朝恢复盛时山河。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场景,驿路如挂城头,描绘出山城特有的景色。红亭席散,客行在即,雨仍在下,这就为离别乃至全诗笼上了一层凄暗的色调。酒喝完了,话也说得差不多了,此地诗意已尽,必须移笔别处方能接下去。诗人于是把目光转到李判官此行的目的地晋、绛二州,似乎藉此可以摆脱此时此地的局促与低沉气氛。最后一句“白云犹似汉时秋”,确实意境开阔,悠闲自在。

不过联系当时战乱未息的现实,再细味本句的语气,无论如何有点强打精神的意思。作者本人不愿承认这个事实,那就是唐王朝已经无可挽回地衰落了。“君去试看”四字,深可玩味,意谓你别不信,去看一看就知道了。当然,不要说李判官不相信,只怕是诗人本人也知道,自己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因此,本诗实际上成了对大唐盛世一去不返的深沉叹息,这就将对友人的惜别之意,升华为对国运的关切之情,境界和品格自然不同凡响。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表达了多层意思,他的文才的确让人钦佩。在现存的诗集中,岑参所写到的送别诗虽然不多,那大家除了今天所看到的这首之外,还知道哪些呢?

参考资料:《全唐诗》

参考资料:《汉武故事》

参考资料:《秋风辞》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土豆历史解说》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