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每日诗话:一字师佳话 不止齐己和郑谷 还有贯休和王贞白

每日诗话:一字师佳话 不止齐己和郑谷 还有贯休和王贞白

时间:2024-02-26 14:05:05

相关推荐

每日诗话:一字师佳话 不止齐己和郑谷 还有贯休和王贞白

前言:

一字之师,用在学习之人的身上,比喻人能虚心求教。教一个字也可以称之为师。用在教者身上,则是指擅长斟字酌句者,能言简意赅地指出对方诗文之病,并能切中要害。中国文坛佳话中,最著名的“一字师”,当来自唐代著名诗人郑谷与齐己的一则轶事。即,郑谷为齐己的《早梅》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改一字更加切题而诗歌境界全出。齐己因此称郑谷为“一字师”。

还有一段著名的轶事就是贾岛与韩愈的“推敲”之交。贾岛骑着骞驴苦思诗句,进入忘我之境,误撞韩愈车驾。韩愈问其为何如此鲁莽,贾岛以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或推月下门”之句,于“推”与“敲”之间犹疑不定,沉入迷思,所以才误撞车驾。韩愈见贾岛是一个诗痴,心生爱才之心,于是对贾岛说:“敲字更佳”。所以韩愈于贾岛也算是从一字之师开始的。当然后来贾岛拜入韩愈门下,所学就并非一字了。

这些轶事都是人所共知的。关于著名诗僧贯休与王贞白的轶事,知道人可能就比较少了。

贯休和王贞白

唐末著名诗人王贞白,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很以诗歌才华自傲。当时,著名诗僧贯休,盛名正隆。二人虽然相隔不是很远,但是不曾见过面。王贞白曾经寄所写的《御沟诗》给贯休,诗中有“此波涵帝泽,无处濯麈缨。鸟道来虽远,龙池到自平”,他对自己的这首诗非常满意。后来二人相见之日,王贞白主动谈起这首诗,并认为这首诗可以算是字字珠玑。贯休笑笑说:“除了一个字之外。”,王贞白听贯休这么说,很生气地拂袖而去。贯休也没有阻拦,只是对左右的人说:“这个人非常聪敏,马上就会回来”。贯休吩咐小童拿笔来,并在掌心写下了一个字。不大一会儿,王贞白果真回来了。进门就对贯休说:“此波涵帝泽改为此中涵帝泽如何?”,贯休张开手掌,以掌心之字示之,乃是一个“中”字。两人相视大笑,遂定为至交。

为什么此“中”比“波”要好呢?因为诗名“御沟”,仅在“波”上显然是缩小了皇帝的恩泽,整个御沟之中都皇恩浩荡才恰当。“波”与“沟”与“涵”,意义上也存在着重复。所以“中”比“波”好。

同样这句诗,在《诗人玉屑》还有一则记载,唐代著名的诗僧释皎然,甚为当时士子及爱诗之人所推崇,上门求教者络绎不绝。这一天,有一个僧人来访,呈上自己的诗,求教于皎然。皎然浏览一番,指着其中的一句“此波涵圣泽”诗说:“这一句诗中唯有这个‘波’字用得不好。”,不曾想这首诗是僧人最引以为傲的诗,听皎然批评,很不以为然,气冲冲地拿起诗稿走了。

皎然知道此人稍后必然回来,于是在掌心写下一个“中”字。不错所料,这个僧人很快就回来了,问皎然道:“改为中字如何?”,皎然遂出示掌心所书。

一字师的由来

唐代大留守李相喜欢读《春秋》,但是他读字读半边,常常把叔孙婼的婼(chuò)误读为( ruò),他身边有一个伺候他读书的小吏,每当他读叔孙婼( ruò)就会皱起眉头,流露出不舒服的脸色。李相很奇怪地问他:“你也常读这本书吗?”,小吏回答说:“是的”。“那你为什么每当听到我读到这里就会面露沮丧之色?”李相接着问。小吏上前施了个礼,说道:“因为的启蒙老师,读错了字,今天听相公您读叔孙婼(chuò)为叔孙婼(ruò),才知道我的老师教错了!”,李相意识到是自己错了,赶紧对小吏说:“不是这样的,我没有听老师讲过这本书,都是我自己根据前人的注释来读的,一定是我错了,不是你错了!”,又去寻找注释的文字,发现确实是自己读错了。小吏是通过这种委婉的方式来告诉自己,李相觉得非常惭愧。请小吏接受自己一拜,并称这个小吏为“一字师”!

小吏非常聪明,这种告知方式,既可以守住本分,又不伤及上司的面子,实在是高人,只可惜这个小吏没有留下姓名。但李相的雅量更令人赞赏,李相位高权重,本可对小吏的置之不理或者看着不爽干脆换掉,但是李相不仅认真对待,而且拜小吏为“一字师”,这种雅量和胸怀,实在令当下很多人汗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