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宋尚学:蔚县年俗文化系列散文之三

宋尚学:蔚县年俗文化系列散文之三

时间:2018-10-04 04:40:05

相关推荐

宋尚学:蔚县年俗文化系列散文之三

蔚县年俗文化系列散文之三

文/宋尚学

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蔚县人在“打春”前扫房子。讲究的人家,还要请人看日子,一般选择皇历十二建业(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的“除”日子,避开“满”日子。而多数人认为,过了腊月二十三,诸神升天归位,不再主管人间事项,不必有过多的讲究,家中供奉的各类神仙,可以随便挪动,泥泥补补不用看工夫等。所以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进行大扫除,清洗家具,拆洗被褥,粉刷墙壁,将屋里屋外、墙壁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寓意要扫除所有的晦气和霉运,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鸿运好运。

扫房将结束后,家家户户都要在光荡荡、白晃晃的窗户上,贴上几幅色彩艳丽、刀刻精细、花样各异的窗花,用来装饰点缀室内的环境,衬托出一种喜气洋洋的过节气氛。传说,如果窗户上不贴窗花,家里要生百花(方言:指赌博耍钱人)儿子,所以逢年过节办喜事的时候,就是再穷的人家,也要买几幅窗花贴在窗子上。

蔚县的窗花堪称一绝,这一从窗户上发起的艺术,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蔚县剪纸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获“中国创意城市名片”,“蔚县剪纸一条街”建成,首届中国剪纸艺术节在蔚县成功举办,入选第四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主要特点是:以刀工刻制,阴刻为主,点染着色;其造型质朴、生动有趣,看起来鲜明绚烂、华丽悦目,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和民间风味。常见的品种有戏曲人物、脸谱、花卉、草树、鸟兽虫鱼等2500多种,特别是戏剧脸谱剪纸,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颇受国内外友人欣赏,被视为珍品收藏。

扫完房子,人们便集中时间清洗衣服,洗澡理发,写对子,做大纸,腐瓜子,炸豆腐,到集市上购买年货,做好过年前的各项准备。

吃发家馍馍

“要要发,二十八。”腊月二十八吃“发家馍馍”是蔚县人的传统习俗,“发家馍馍”俗称“发馍馍”。现在多用小米面或玉米面掺和少许白面,过去做“发家馍馍”,先将小米用水淘一遍,晾晒一下,在石碾子上碾成米面粉;然后放在“大斗盆”里一次性掺水搅和,进行发酵,俗称“发面”或“面起”,面起好之后,发出一种酸味。“大斗盆”是蔚县阳眷镇郑家窑村烧制的陶瓷盆,盆口直径约80厘米,盆底直径约45厘米,盆深约30厘米。

做“发家馍馍”的时候,一顿吃多少,就从“大斗盆”里盛多少,加碱冲酸,把面搅拌成浆状;取出生铁铸造的“发馍馍烙”,先将盖预热,再将底预热,红萝卜尖沾麻油在烙面上涂匀,盛一杓米面浆匀速倒在“发馍馍烙”上盖盖,少许即可出炉。呈圆形,周边凸起,底面呈黄糊色,上面呈金黄色,热吃酥脆柔软,冷吃香甜可口。

腊月二十八吃过“发家馍馍”之后,家庭主妇们仍然忙得不可开交,还要一锅一锅地蒸拜年时给亲朋好友带的盒馍馍,年三十上供用的大圆馍馍,上坟用的小圆馍馍等。

蒸馍馍是个细作活儿,同样的面,有的人家蒸出来又白又大挺好看,认端详,吃起来就香;有的人家蒸出来不是发黄,就是发黑,既不好看,也难下咽;更有趣的是,有的人家根本就不会起面,每次蒸出来的馍馍,就像“小黑铁爷爷”似的,死面一疙瘩,牙口好的嚼半天,牙口赖的划嗓子。据说,仲家的三奶奶,一辈子也没有蒸过一锅好馍馍,每次馍馍将要出锅的时候,她就迫不及待地点亮麻杆,一边揭开锅盖,一边借着火光瞭(看),还要一边喊:“快快瞭,快快瞭,又叫鬼攥啦,饽饽还是没有起!”。

正月里拜年,天天背着馍馍走。过去拜年的时候,都用柳编的提盒装馍馍。据说,蔚县宋家箩铺制作的提盒美观大方,经济实惠,方便携带;平时多用于农户人家给田间地头送饭,过节用来装馍馍。提盒呈圆形,一般情况为三层,底层放饭,中间放菜,上层放酒盅和碗筷;直径为1.2尺、1.3尺、1.4尺、1.5尺。

一般情况下,大户人家拿36个小馍馍(类似现今的门钉大小),寓意“六六大顺”,对方回18个,寓意“一年都发”;小户人家有拿16、18个的不等,总之,要拿双数的,方便对方回。新女婿拜年就不一样了,拿大馍馍(二两面大的),拿37个,对方回19个;拿25个,对方回13个;寓意“高看亲家一眼”。一下子装三十多大馍馍,提盒放不下怎么办?大户人家用挑箱,扁担挑着去;小户人家用柳编的食袋子背着去。就那么几个馍馍,来回折腾,路短天晴还好说,山路崎岖,雪厚路滑,可就难啦,往往拜一个年,来去都是一身汗。

贴对子

腊月二十八吃过“发家馍馍”之后,小尽二十九或称大年二十九,大尽三十或称大年三十,早起吃过“接年饭(主食小米粥,每碗粥上面放一个红枣,寓意春来早;菜是猪肉炖冻(停顿)豆腐(福),寓意把福留住)”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讨吉利,蔚县人叫贴对子。以其工整、对称、简洁、精巧的文字描写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对联:鼠年贴:甲子迎春多瑞蔼,文明建国遍新风;牛年贴:巧剪窗花牛拱户,妙栽锦绣燕迎春;虎年贴:处处虎跃山河壮,年年龙腾日月新;兔年贴:瑞雪迎春兔无语,春联放彩喜有声;龙年贴:雄狮竟舞中华志,巨龙腾飞民族魂;蛇年贴:龙舞广宇开新天,蛇钻地宫改乾坤;马年贴:大道扬鞭驰骏马,高天地阔展雄才;羊年贴:草肥水甜牛羊壮,人杰地灵五谷香;猴年贴:未羊申猴兴国瑞,莺歌燕舞喜春光;鸡年贴:金鸡啼开千门喜,东风吹入万户春;狗年贴:小犬无知嫌路窄,大鹏有志恨天低;猪年贴:景象承平开泰运,猪肥如愿获丰收。

横批:街门上贴“满院春色”“满院生辉”等,堂门上贴“招财进宝”“福临门庭”等,屋门上贴“抬头见喜”“人寿年丰”等,库房门贴“五谷丰登”“颗粒满仓”等,厨房里贴“饭菜可口”“勤俭持家”等,厕所里贴“五味俱全”“田间良肥”等,煤房里贴“煤积如山”“春风送暖”等,牲口圈里贴“六畜兴旺”“草肥马壮”等,猪圈里贴“肥猪满圈”“肥积如山”等,鸡窝上贴“金鸡报晓”“金鸡迎春”等,马车上贴“日行千里”“出入平安”等。就连粮食瓮上也贴上,一个将“有”字一正一倒组合在一起的字,寓意颠也有倒也有,瓮里的粮食永远吃不完。

如果家里有仙逝的老人,或其他亡故的人,第一年贴白纸不写字的对联,第二年贴紫色纸对联,第三年贴绿色纸对联,如:思亲三更难人眠、满脸泪水望西归,亲人乘鹤仙逝去、泪眼望穿难寻觅;三年过后贴红对联。拜年的人,看到门上贴着白色纸对联和紫色纸对联,就不进去拜年,更忌讳问号。

行走在乡村之间,看看对联内容编的如何,字写得是否漂亮,贴的是否工整,上下对贴错没有,就能知道村里、户里有没有文化人。过去农村里文化人少,文盲很多,有的深怕贴错对联,在写对联的时候,就让先生用铅笔在对联上角画“▲”作记号,尖朝上为上联,尖朝下为下联,尽管如此,还是常常弄出一些笑话儿,看后使人啼笑皆非。有的把“肥猪拱门”贴在街门头上,把“人勤牲口好,牲口草料全”贴在街门外;有的把“五味俱全”贴在堂门头上,把“五谷穿肠过,屎尿一齐出”贴在堂门口;有的上下联都是“寿比南山不老松”等等。当然,也有很多发明创造,有的人在研好的墨里加点红糖,写出来的对联发亮;有的用温水胶水写在纸上,再将萝好的细糠撒在上面,凉干之后,呈金黄色的字体,贴在门上有一种立体感,美不胜收。

蔚县流传千年无人能及的对联应是桃花堡的对联啦。共两幅:一幅为“山拱翠屏连笔架,水连壶流接桑干”;一幅为“千古帝阙九重近,一树桃花两界香”;过去桃花六村是涿鹿、蔚县的分界线。

值得一提的是,蔚县人贴对子之前,都要到窗花摊上买几幅“大纸”和“长钱”,贴对子时一并贴在房檐下和街门口的门头上。贴“大纸”和“长钱”与贴对子不同,贴对子的时候要尽量把浆糊抹匀,与墙面或柱子贴牢粘实,而贴“大纸”与“长钱”,只在上边抹一点浆糊,粘在屋檐下或门头上即可,类似粘“过街纸”一样,再挂上大红灯笼,把街门口和整个院子装点得花红柳绿,耀眼缤纷,春风吹拂,哗哗作响,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彰显出喜气洋洋的过节氛围。所以老百姓又将贴“大纸”和“长钱”叫做“挂喜”。

“大纸”用五色纸制作,长20厘米,宽18厘米,下面两角粘有两个用剪子剪成牙齿状的三四寸的纸条。一般情况下,每四张为一幅,也有五张为一幅的。长方纸块上印有华丽的图案和“欢度新春”“喜庆有余”“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人勤春来早”等字样。微风吹拂,“大纸”飘飘摆摆,尤其是下面两条纸条,好似两条彩色的穗子,袭人眼球,好看无比。

“长钱”也用五色纸制作,长15厘米,宽10厘米,每六张或八张为一幅。长方纸块上除印有华丽的图案,上面刻有七个圆孔,呈梅花形状,也有刻古铜钱形状的。与“大纸”错落有序地贴在街门门头上和屋檐下,彰显出一种更加浓郁的过节气氛。

最后,各家各户都少不了在显著的地方倒贴一个“春”和“福”字,寓意春(倒)到了,福(倒)到了。

“对子”“大纸”“长钱”必须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贴好,紧接着就是给列祖列宗依次上供,之后让孩子们燃放爆竹迎接列祖列宗回家过年,讨个吉利,寓意来年“爆发”。中午饭吃黄糕,寓意“年年高”;晚上吃荞面饸饹,寓意“年要长长的过”。

熬年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年三十晚上叫做除夕之夜,民间有熬夜的习惯,俗称“熬年”。

相传,除夕之夜,是旧年的“刹时”,新年的“发时”,两年的吉凶祸福皆悬系于此夜。所以,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要上供。做上好酒好菜大米(稻米)饭,蒸上白面馍馍等供品,供奉列祖列宗、天地爷、财神爷、灶王爷、土地爷等等,上香烧纸,敬神敬鬼,以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财源茂盛,万事如意。还要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如老年人“道古”(方言:讲故事),孩子们“谈(dàn)瞎话”(方言:猜谜语的意思),“藏老门”(方言:捉迷藏的意思),大人们准备好第二天穿的新衣服和招待客人用的瓜子、水果、大豆、花生、红枣、黑枣、榛子、核桃、糖块等,因为大年初一早起忌讳开箱子开柜子,也不得揭瓮掀缸,怕放跑了“金马驹”。一切准备就绪后,会做饭的坐在一起包饺子,不会做饭的三五个人凑在一块儿下象棋、玩纸牌、打麻将,一起熬年守岁到子时,然后抓紧时间休息,以便早早起五更。而今人们则是边包饺子边看春晚,子时钟声一敲响,便到院子里燃放鞭炮,一直闹到天亮,迎接新年的到来。

宋尚学:蔚县年俗文化之一

宋尚学:蔚县年俗文化系列散文之二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雪绒花原创文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