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四川文理学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激发课堂活力

四川文理学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激发课堂活力

时间:2024-05-22 03:47:57

相关推荐

四川文理学院: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激发课堂活力

为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近期,四川文理学院从“2+1”教学模式改革、红色文化进课堂、思政课程在线考试、易班平台建设四个方面发力,激发课堂活力,使思政课实力“圈粉”。

“2+1”教学改革 思政课有了大舞台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心去挖掘、去探索。”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常青同学慷慨激昂的陈述自己阅读经典书籍《苏菲的世界》心得体会,在场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传统的思政课堂都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老师站在讲台上也是唱独角戏。四川文理学院实施思政课“2+1”教学改革后,课堂呈现出新变化,重在激发和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课堂之中,增强“存在感”。

“2+1”教学方式是在学分、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把过去每周3学时的理论课,调整为每周2学时的理论课和1学时的实践课,实践课学时由学生按照要求在第二课堂完成,课酬等同于理论课学时课酬。为保障实践课不流于形式,马克思主义·政法学院全程负责管理,做到实践课有计划、有过程、有验收,实践成绩并在期末学生成绩登记表中体现。“2+1”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起来,调动了学生课堂积极性,在课堂上呈现出新气象。“在我的课堂上,一般会让学生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所学知识中拟定一个主题,进行实践活动,如品读经典、红色文化赏析、公益活动等。每个环节都会有个主题,学生可以集体参与其中,集体创作出作品。作品的形式很丰富,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自行选择,也算是因材施教吧!”专任教师朱德莉说道。

为创新教学,思政课教师群策群力,各门课程都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将理论与实践贯彻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上,带领学生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参观张爱萍将军故居,用感官触摸历史,用真情体味革命情怀,使他们那段波澜壮阔的斗争史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上,开展“送温暖,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将书本宣扬的仁爱礼仪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思政课不在“高冷”,一改之前门庭冷落的局面,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红色文化进课堂 用红色精神引领学生成长

从开始,学校就在思考如何紧抓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将秦巴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素材,让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生活”。为此,学校实施“三步走”战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课程安排情况,分三阶段使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弘扬老区精神,践行革命品德。

大一、大二阶段是红色文化的认知阶段。学校每月定期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团日活动,通过“红色主题班会”系统地讲解、传播红色历史经典、红色文化风情。开办“红色故事会”,设立“红色讲台”,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轮流登台讲述自己知晓的红色故事、革命史实、英烈事迹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染红色文化。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络电视台、校园网、新媒体、宣传橱窗等多种途径, 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知识宣传,丰富红色精神供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红色基因成为优良品德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标识。通过举办“秦巴讲坛”,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向新生讲述川东革命的历史和研究现状,当好革命先烈、红色精神的传颂人和鼓号手。把红色教育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团员员、学生干部培训中,将“苏区精神、张爱萍与两弹一星精神、红叶精神”等作为团校、青马工程学习班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宣讲、研讨交流等,持续抓好青年积极分子的培养,将红色火种播进青年学生心中,使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培养青年学生向上向善的底色名片。

大三大四阶段是红色精神的实践阶段。为了增长师生见识,拓宽视野,给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学校确立思政课外出考察制度,先后组织师生前往四川巴中原川陕苏区、湖南韶山、江西井冈山及达州万源等地开展红色文化行,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接受革命精神先礼。学校还专门组织学生成立红色学生社团——“知行合一”研究社,以“知行合一”研究社为载体,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传统纪念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红军村”、“英雄村”等地,考察红军石刻,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烈士陵墓,访谈健在老红军,记载大量的红色口述历史,将实践报告汇编成册,成为重要的史料文献。通过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之旅,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触动灵魂。

学校创造性实施“三步走”战略,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传播红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用大巴山精神引领立德树人,将源远流长的巴渠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中,为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素材和丰富的营养,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思政课堂新特色。

在线考试 深入推进“教考分离”

近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四门思政课程首次在全校范围内采用在线考试和在线阅卷。此次在线考试共有7110名学生参加。考试试题题型丰富,试题数量充足,组卷重复率低。考试过程中试卷的在线抽取、组卷及在线阅卷等环节都非常顺利,考试过程平稳、效果良好。

实行思政课在线考试,是四川文理学院深化考试改革,推进思政课“教考分离”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在建立考试题库时在网上浩如烟海的试题中筛选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考题,还是在考试之后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学校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经过深入的需求分析、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大量的试题筛选,最终建立了思政课在线考试新模式。在线考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考生在输入个人信息后,进入由任课教师编制出包含有若干题型的若干数量试题的计算机题库考试系统,考生面对计算机系统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自动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试卷开始按照要求作答,完成答卷后点击保存提交结束考试,答案即保存在在线考试系统中。第二部分是由教师操作。阅卷教师在输入个人信息后,选择院系、年级、专业班和考试课程,进入考试成绩管理界面开始阅卷。教师先输入学生平时成绩、实践成绩、考勤扣分后,再在指定方框内输入学生主观题得分,结束后退回考试成绩管理界面,全班学生试卷批阅完毕后,即可导出系统自动生成的标准成绩登记表。

思政课在线考试是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在线考试备卷、阅卷的效率和准确性都高于手工批阅,使老师更加方便快捷,减少了阅卷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强度,机器自动生成的试卷各不相同,避免了考试作弊抄袭,对于端正学风,严肃课堂纪律有着重要意义。

易班 让思政教育大放“易”彩

四川文理学院是易班全国首批试点高校之一,易班一经推出便受到文理师生的广泛好评,纷纷参与到易班平台中,目前,注册用户已达到19266人,其中校方认证用户达到16302人,建立了以学院为主的机构群38个,授权公众号71个,基本涵盖了全校各班级与各职能部门。易班的校园卡充值、信息查询、图书借阅等附加功能也在陆续上线。

班级建设更是易班平台的一大特色,它能让每个进入易班的学生找到相应班级,并能帮助辅导员管理整个班级,同学们可以在易班班级中进行各种线上活动,获取最新班级讯息。

“重点学生面谈,一般学生网聊,一个帖子的相互关注,一个栏目的留言交流,都是情感的汇聚,都可以传达和维系师生的感情”。文传学院辅导员邓超说。

有了平台和抓手,更能够促进师生关系,在数学学院的班级群栏目平台上,辅导员可以在“易班”撰写个人空间、博客、微博,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学生思政教育变得水到渠成。“在易班,我看到了平时老师们的另外一面,无论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可以和老师畅所欲言,彼此分享悲伤和喜悦,感觉很亲切。”智能制造学院的唐宇感慨道。可以互粉、发帖、晒照片、找资讯,既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也加深了师生间的情谊。在小小的易班平台上,无形的大手将整个班级用纽带紧密的维系在了一起。

丰富的易班平台课程资源使在校大学生可利用易班进行远程学习,查缺补漏,并进行线上考试。目前,易班平台正在做一些新尝试,通过联系学校线下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军训活动、运动会等,实现线上、线下有效互动,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服务,让在校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易班”。(甘玉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