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毛主席临终前 曾交代刘思齐一句遗言 为何30年后她才完成嘱托

毛主席临终前 曾交代刘思齐一句遗言 为何30年后她才完成嘱托

时间:2024-02-25 01:40:29

相关推荐

毛主席临终前 曾交代刘思齐一句遗言 为何30年后她才完成嘱托

前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是毛泽东在接到儿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后的回应。老年丧子是一件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毛泽东却处理的极具伟人风范,让人感慨万千。实际上,哪有父亲不疼爱孩子,嘴上说着“何须马革裹尸还”,暗地里,毛泽东对岸英的怀念从未少过,他留下儿子牺牲的物件,将之放在衣柜中最深处,常常拿来怀念儿子。除此之外,在临终之际,他还交代给儿媳刘思齐一句遗言。但刘思齐4次赴朝祭拜,为何直到主席去世的30年后才完成这份嘱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01

刘思齐和毛岸英是革命队伍中令人艳羡的神仙眷侣,两人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命中注定的一对。1938年,8岁的刘思齐上台演话剧,正巧毛泽东就在台下观看,他被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打动了,于是找来她想跟她说说话。两人一聊天,他才发现原来这个女孩是他老战友张文秋的女儿,于是高兴地认了刘思齐做干女儿,两家人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

1946年,刘思齐结束了长达8年的牢狱之灾,被组织营救出来。也正是在这一年,毛岸英从苏联回来了。在被营救出来之后,刘思齐经常去探望毛主席,也少不得和毛岸英会面,两人就这样慢慢熟悉起来,两个青年人之间就这样慢慢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他们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彼此的情感,却又不敢将之宣之于口,怕打破了好不容易维持的平衡。

直到1947年,两人因局势分离,才意识到对方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终于打破了那层窗户纸,建立了恋爱关系。不久之后,两人就想要结婚,到了这一步自然就要告诉家长了,于是他们决定先征求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认为这两人年龄尚小,应当将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不同意他们这么早结婚。但毛岸英可等不及了,他向毛主席不断争取。但毛主席却始终不松口,甚至有些生气,因为按照解放区的法律,女方必须年满18周岁才能结婚,可是刘思齐还不满18岁。毛主席生气地说:“你们必须守法,不能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而有半点特殊!”

02

两人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举办了婚礼。这场婚礼简单朴素,虽是最高国家领导人儿子的婚礼,却并没有大操大办。没有满汉全席,没有金碧辉煌,甚至于连两人的服装都是半新不旧的。毛主席为两人婚礼准备的新婚礼物就是1945年他参加重庆谈判时穿的一件大衣作为礼物,简单又浪漫,寄托着毛主席对两人的祝福。

然而婚后的幸福生活没过多久,毛岸英申请到朝鲜战场去作战。入朝作战这件事,他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妻子,只是告诉她自己要出差了。刘思齐怎么也想不到,两人这次分离竟然成了永别。再后来,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尸骨也留在那里,毛主席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刘思齐。

毛主席小心翼翼地隐瞒着这件事,他担心刘思齐新婚不久就失去丈夫,无法经得住沉痛的悲伤。然而再怎么隐瞒,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刘思齐还是知晓了这件事。在毛主席将事情告诉她之前,已经做了不少铺垫,刘思齐心中也有了不少想法。但真当她接到岸英牺牲的消息的时候,还是如当头一棒,悲痛欲绝,痛哭流涕。

03

之后,刘思齐一直保留着对岸英的爱。她继续工作学习,却始终没有再婚。就连毛主席也劝她不要钻在死胡同里,可以再谈个对象试试。但她却说,我连岸英的墓都没看过,怎么能选择新生活?

毛主席听后,老泪纵横,即刻安排刘思齐姐妹去朝鲜给毛岸英和其他志愿军烈士扫墓。1959年过春节的最后一天,刘思齐终于来到了朝鲜,和阔别7年的岸英终于相见。她痛哭不已,一遍遍诉说着这些年的往事,悲痛之下,没过多久就病倒了。

她去看了毛岸英4次。她从妙龄少女变成耄耋老人,带着毛主席对儿子的想念,带着她对岸英的怀念,她守在时光里,不愿向前走。但有一件事始终藏在她的心里,那是毛主席对她的嘱咐,“思齐,你将来有机会,还是到岸英牺牲的地方去看一下。”但因为种种原因,她一直没有机会到大榆洞去。直到,毛主席逝世30年后,刘思齐才终于帮他了结了遗憾,去到了毛岸英的牺牲地大榆洞。

她看着冰冷的墓碑喃喃自语道:“岸英,我来了,和孩子们一起看你来了,但我已经老了,不是当年的思齐了,往后我病了我腿脚不利索了就不能再老远过来看你了,孩子们依旧会代替我过来,我们永远思念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