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探索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探索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18-08-21 20:48:57

相关推荐

探索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比起小学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初中是学生巩固基础,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随着学生思维的不断成熟, 语文教学也有了更高的目标。如果说传统的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着重于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那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使其成为综合能力优秀的人才,教师还需要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文化理解。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深度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深度阅读概述

深度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与普通的浅层阅读形成对比,它有着更广泛的知识源覆盖面,更强的知识点关联以及更智能的知识获取。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按照应试教育的习惯,教师往往会优先介绍文章中的生词,再按照内容框架为学生依序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最后再适当对文章内涵进行一些补充[1]。这样的教学流程相对枯燥,对学生来说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无法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深度阅读主张对文章内涵的深入挖掘,让学生沉浸在角色之中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 阅读教学缺乏深度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缺乏深度的问题还很常见。迫于中考的压力,在教学时教师会习惯性地将更多的教学中心放在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比如生僻字词、写作手法等等。这就导致留给学生思考文章内涵的时间较少,无法发挥出深度阅读教学的作用。

2. 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精神

语文阅读教学中千篇一律的分析方法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再加上在不少学生心里语文不像数学和英语一样可以拉开比较大的分值,这种带有一定功利性心态的学习思维,会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对文章的阅读教学也缺乏主动探究精神。

3. 阅读教学缺乏代入感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如果教师不能为学生营造适当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角色之中,是很难激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共鸣的。如果能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有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1. 通过角色扮演,实现深度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沉浸角色,是实现深度阅读非常有效的路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能总是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而是要学会转变思路,让自己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反而可以收获更深刻的体会。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学生们会学习到《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这是法国作家让 · 乔治在1953年写下的一篇小说,文章描述了牧羊人布非耶在几十年间通过坚持种树,最终

将一大片荒漠变成绿洲的故事[2]。文章从“我”的第一视角出发, 见证了在布非耶的坚持下这片大地的改变,教师可以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来朗读旁白、布非耶和“我”的台词。这种角色的扮演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实现从读者到戏中人的转变,比如站在“我”的立场上,当“我”亲眼看到几十年后一片荒地在一个人的努力下变成了绿洲,“我”对他的敬佩之情自然是发自内心的。为了让学生能对文章内涵有一个更真实的感受,教师可以躲在课堂上进行这类的角色扮演,从而实现深度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 通过情感引导,实现深度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这既有利于实现深度阅读教学,还能让学生对文章情感有一个更准确地把握。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第19课学生们要学习一篇著名的安徒生童话

《皇帝的新装》,故事描绘了愚蠢的皇帝被骗子欺骗,穿上根本不存在的衣服进行游行的事件,这其中不仅表现了作者对皇帝及官员愚蠢和虚伪的丑恶本质的厌恶,还通过结尾敢于说出真相的孩子,赞扬了这种天真烂漫的童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为什么骗子的骗术能得逞?”以及“为什么在小孩子说出真相后,老百姓也跟着说出了真话,但皇帝和大臣却依然不肯承认自己的虚伪?”。像这样引导性的问题可以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形成更加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倾向。

3. 通过背景补充,实现深度阅读

每篇文章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这和作者自身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经历过的事情会对一个人的思维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对文章背景进行进一步补充,当学生了解了故事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他们对于文字本身也会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3]。例如《天净沙 · 秋思》一文中蕴含的是天涯羁旅的孤独感和彷徨无助,还有内心的凄楚、悲怆。如果学生了解作者的过去和背景,一定能明白他为什么会在诗中刻画了一个奔波在外的游子形象,表达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 。

深度阅读对于学生把握文章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品味和审美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掘深度阅读教学更好的策略,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学习热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