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油画《父亲》作者罗中立来巴寻根 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将文化嵌入乡村 用艺术再造

油画《父亲》作者罗中立来巴寻根 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将文化嵌入乡村 用艺术再造

时间:2024-02-19 20:27:31

相关推荐

油画《父亲》作者罗中立来巴寻根 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将文化嵌入乡村 用艺术再造

「本文来源:巴中日报」

图一:罗中立(右一)与双城村村民回忆过去

图二:罗中立认真翻看展示村里变化的相册

图三:看看曾经借住的四合院

图四:画作《父亲》“罗二!”10月28日,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从重庆来到平昌驷马镇双城村。刚下车,提前得到消息的邓大明老人早早等着,拄着拐杖喊出了罗中立的“外号”。驷马镇双城村是罗中立当年当知青的地方。1965年,罗中立第一次来到驷马镇双城村,并住在了村民邓开选家。后来,油画《父亲》就是以邓开选为原型。不忘乡亲几乎每年都回来看看曾经借住的四合院——邓家大院,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气派,木门、木桩与马路对面的青砖石灰新房一对比,更显古朴。“当年我就是住在这个地方,每个房间都住过。”来到当年借住的房子,罗中立感慨万千。村民邓开选与其子已经去世,孙子在外打工,门窗紧锁。走过大院,穿过廊道,罗中立径直走到了院子后头。两个磨盘早已经不用,静静地躺在地上。他没有停留,沿着房后羊肠小道,一直走到了邓开选的墓碑前。“几乎每年都会来看看当年住的地方。”1965年,罗中立就读川美附中二年级时,按照学校“深入火热的工农兵群众中去”的教学要求,来到离家200多公里远的四川省达县地区,在平昌驷马镇双城村的新村小学执教。几十年前的那个夜晚,热情的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将罗中立等来自大城市的学生围在空场坝里,大队长喊着学生的名字,喊到一个就被一户村民领走。罗中立被一个叫邓开选的老人领到了他家的土屋里。“他在那头吸着烟,味道很浓的那种叶子烟。”罗中立说。据他回忆,为了招待罗中立,邓开选一家人用剪刀把地里即将成熟的麦子剪出一捆,一把一把用手捻出粒用砂锅炒干,然后再上磨,用筛子筛。为了让他吃一碗面,邓开选一家人从下午忙到月亮升起。“端着一碗面,看着天上月亮,听着远处蛙叫,那天的印象终生难忘。”罗中立回忆说。触动心灵大巴山为《父亲》创作提供灵感在一个十分陌生的环境里,罗中立很快熟悉了双城村的生活。他与邓家人围坐在灶火前,一边学着编篾筐,一边听老人讲述大巴山古往今来稀奇古怪的事情。夜深了就和老人睡在同一张床上。不仅仅是邓开选一家,罗中立也非常受村民欢迎。“他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亲切地喊他‘罗二’。”与罗中立相交几十年的当地村民邓大明说。后来,罗中立川美附中毕业后主动要求来驷马任教,还是借住在邓开选家。他被平凡、质朴的大巴山农村生活深深吸引,一有空就写日记——这不是一般的日记,而是用铅笔描绘的一大本富有大巴山农家生活气息的绘画……后来,房东邓开选老人成为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创作原型。1977年,罗中立考取了四川美院。1978年,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的消息传来,罗中立决定为自己的油画生涯作最后一搏,他又一次到大巴山寻找创作灵感。二十世纪70年代,农民进城主要是淘粪,把粪作肥料。为了这个肥料,农民会守在厕所旁,怕别人把粪偷走。罗中立在路边公共厕所看到一个守粪的农民,他被这个场面触动。“当时天已经黑了,天气阴雨绵绵,非常湿、非常冷。农民却很麻木,完全不知道已经是大年三十。当时一下子很受触动,然后回去马上画了很多关于守粪农民这样的场面。”他认为正是这样的农民支撑着国家,农民才是支撑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脊梁。之后,他就画了守粪的农民,又画了一个以邓开选为原型的农民。画的题目几经修改,最后更名为《父亲》。“我的一生是跟农民分不开的。”罗中立说。回报家乡希望为巴中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油画《父亲》被认为是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作为油画《父亲》灵感地的驷马镇,这些年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巴山乡土文化小镇,最美人工湖泛舟区,可体验国家农业观光园,穿行百里森林长廊,夜宿巴山新民居;驷马当先村,定制主题乡村彩绘,骆驼垭茶马古道沙雕、乡土艺术景观绿道、徐家河组7500年沉积砂岩形成的巴人脸谱石壁等文化景观齐集于此。青瓦白墙、赤柱木梁的“乡村别墅”,更是山区变景区,农民变景民的真实写照。“当年,驷马公社(现驷马镇)是‘农业学大寨’的典范,如今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希望驷马镇乃至整个巴中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罗中立说。此次寻根之旅,罗中立带来了一个筹划已久的想法:用油画《父亲》打造文化品牌,助力巴中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这些年,巴中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曾经的乡村有了很大改变。我们将秉承初心和使命,将文化嵌入乡村,用艺术再造乡村,为巴中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罗中立动情地说。画作《父亲》《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画中人物头裹白布、手端旧碗且在阳光照射下满脸黝黑,其脸上有,似岁月的刀刻出、又似五线谱谱写的皱纹,眉弓上有,如早晨叶片上的露水,大粒而欲滴的汗珠,还有凸出的眉弓与凹陷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宽厚的鼻翼以及鼻梁右侧粗黑大颗的苦命痣,仅剩一颗门牙、半张的嘴、干裂的唇和手中端着的这碗浑水,形成呼应,似乎这老人刚经过一阵辛苦的劳作,口干舌燥,正想端着水喝,突然来了一个熟悉或陌生的人,老人眼光注视着这人的情景。作者简介罗中立,著名艺术家、教授、博导,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云良 袁静 文/图

责编/余小林

油画《父亲》作者罗中立来巴寻根 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将文化嵌入乡村 用艺术再造乡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