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南宋诗人陆游归隐山林

南宋诗人陆游归隐山林

时间:2024-03-19 03:31:29

相关推荐

南宋诗人陆游归隐山林

淳熙八年陆游57岁,终于结束了东奔西跑的仕宦生涯,领了个奉祠的官职,回到山阴故里隐居了。奉祠是一种只领俸禄不任职事的虚职,宋自元丰以来,凡五品以上的官员,年老不能任事的,都可以享受这种待遇。陆游既奉祠还乡,正可以远离朝廷,规避小人,疏狂自适。他这个时期已是儿孙满堂,家中经济生活负担很重,由于他一生常耻为身谋,退职还乡以后,赖以谋生的家产不是很多,居家生理每感拮据,日子不是过得很景气。

他是诗人,酒自然要喝,但常常欠债;茶不能不饮,但未必很好。有时到东村西郭去饮酒,喝醉了骑在牛背上回来,比起当年在成都幕府中飞觞醉月的情景自然相形见绌,却也怡然自得。诗人从这个时候起,实际上过的是一种田园劳动的生活。他是知识分子,又渐近老境,体力比不上农民,但他能亲自参加劳动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劳动人民的甘苦,使他的诗歌创作拓展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下面三首小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另一种风貌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风去锄瓜。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百钱新买绿蓑衣,不羡黄金带十围。枯柳坡头风雨急,凭谁画我荷锄归。从这里我们已经看不到身系黄金带的官宦,也看不到身背琴剑书囊的书生,而是一个披着蓑衣扛着锄头,在水田里栽秧,菜园里锄瓜的普通劳动者了。

诗人这个时期生活虽然贫困,但时间却比较富余,他不必处理政务,也不必远赴戎机,自然也免去了很多官场应酬、繁文缛节,他可以安下心来好好地搞他的诗歌创作了。大约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筹谋《剑南诗稿》的编选工作,同时在诗歌创作上愈见勤奋,功力愈趋成熟。诗人经过宦海浮沉,阅尽了世事沧桑,东起闽浙,西至川陕,几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特别是在蜀川住了十年,且有一度亲临抗金前线,他感到自己这一段生活很充实,很自豪,千方百计地要把这些真实的生活感受反映到诗歌创作里去。诗人这个时期写的诗,除了一小部分闲适之作外,大部分是追忆南郑前线的爱国主义作品。同时他还写了一些杂诗,悲叹国家和人民的不幸,讽刺当局,同情劳动人民。

诗人在前半生因为写诗招来很多麻烦。他这时写诗的手法也逐渐多起来,或托梦,或寄兴,或书愤,或遣怀,疏狂放达,不拘形迹,以此来解脱内心的苦闷,宣泄对朝政的不满。有时不免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但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始终如一地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如他六十多岁时在《感愤》一诗中写道:今皇神武是周宣,谁赋南征北伐篇?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京洛雪消春又动,永昌陵上草芊芊。

诗人在这首诗里用周宣王中兴周室作比喻,寄希望于宋孝宗赵眘,希望他能北伐抗金,收复失地,成为一代中兴之主。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诗人的这种热望,决不会引起积极的反响,只能在议和的大浪潮里成为一种不和谐音符,进而给反对他的人提供一种口实而已。

诗人有时也借题发挥,张扬正义,他在《题海首座侠客像》一诗里,直刺当局只求苟安、不信任爱国志士的偏见: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功名不遣斯人了,无奈和戎白面郎。诗人家居日久,负担益重,这期间在朝中居官的周必大曾上疏奏请给陆游安排编修一类的官职,使其重新出仕,摆脱困境,但由于曾龙集团从中作梗,朝廷始终不予任用。陆游这时深感一生受小人的拨弄和谗毁,几误功名到白头。

淳熙十二年岁末,陆游61岁了,诗人看看这一年又在穷困潦倒中打发过去,有一天他翻阅典籍,忽然读到春秋时代要离行侠仗义的故事,联想起自己的遭际,不禁感慨万端。要离是吴国人,吴公子光杀了王僚,怕王僚的儿子庆忌来报复,总是寝食不安。

于是派要离去刺杀庆忌。庆忌也是很勇武的人,当他不提防被要离刺中要害以后,他的卫士们已将要离缚获,便要杀掉刺客替主人报仇。庆忌临死前叫部下放了要离,使其成名。要离还吴后,在江陵伏剑自杀,以报庆忌。

后世以要离死义作为不负朋友侠义行为的代表。陆游自幼崇敬并喜欢结交具有侠肝义胆的英雄,如少年时代的陈彦声,四川时期的独孤策,虽然事隔多年,这些侠士的英姿和气概仍历历在目。陆游读史至此,不免感兴而发:筑室真须待伯夷,起坟仍合近要离。药来贼境灵何用,米出胡奴死不炊。下石纷纷惊俗薄,绝弦寂寂叹吾衰。一尊且作寻春计,又见东风浩荡时。

这首诗中的药来两句用了历史上两个典故。其一,唐柳公绰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有道士来献药,柳问他来自何地?道士说:自蓟门。当时朱克融正在那一带叛乱,柳便说:药自贼境来,虽验何益!即弃药而逐道士。其二,胡奴,晋代陶范的小名。

王修龄在东山很贫苦,陶范正作乌程县令,派人送一船米给王修龄,王不受,说:不须陶胡奴米。这里借胡奴的名字以喻金人。诗中尊崇不食周粟的伯夷和侠义的要离,表示宁死不用贼药不食胡米,活画出老诗人身处逆境仍坚贞自持的精神和人格。

诗人这个时期诗写得很多,佳作也超过以往。所谓不袭旧格,自辟一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他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他在62岁初春写的一首《书愤》。诗人自从江西免官到现在已经穷居六年了,北望中原,无限怅惘,想起青壮年时代随军征戍的情景,仍然豪气满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事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此诗前面追述抗金的英雄故事,最后落到诸葛亮的《出师表》,慨叹后世少有能与诸葛亮的忠贞气概相匹敌者。这也是同时表达诗人对一辈古人的崇敬。诗人在四川时,从陕南到成都,凡有诸葛亮遗迹的地方,无不一一凭吊,反复称道他的《出师表》。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出师一表千载无;一表何人继出师;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等等。诗人把《出师表》看成诸葛亮人格的象征,借着《出师表》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言词,寄寓自己日盼夜想收复中原、统一袓国的情愫,这时的陆游和诸葛亮几乎神形相契、融为一体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