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我国古代有许多望夫石的传说 而这首《望夫石》 堪称千古佳作

我国古代有许多望夫石的传说 而这首《望夫石》 堪称千古佳作

时间:2018-12-16 14:59:36

相关推荐

我国古代有许多望夫石的传说 而这首《望夫石》 堪称千古佳作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王建(约766一约832),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十年(775)登进士第,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太府丞、陕州司马等职。擅长乐府,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一些咏写田家、委妇、织女、水夫的诗作,有较强的现实性。其百首《宫词》亦很有名。有《王司马集》传世。

望夫石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①望夫石: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而死,形化为石。”另,《太平御览》、《水经注》等也有类似记载。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望夫石、望夫山、望夫台的传说。这些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遭遇,同时也表现了古代妇女坚贞执著的思想性格和对幸福生活、美好爱情的无限憧慷、不懈追求。古典诗词中有不少篇目以此为题材,此诗正是其中之一。诗的前两句,叙述思妇望夫化石的故事,同时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叙述与描写相互结合,又相互为补,使诗的内容明晰具体,又生动形象。

我们先从描绘的方面来看:“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读了这两句,一幅素描小画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条绿水悠悠的长河,拍山流过,青山巍然屹立,山巅上一个石人正翘首顾盼,向着那迷茫的远方。这画面明晰、完整,又显出辽阔旷远。

那不尽的流水,不老的青山,傍衬着望穿双眼痛断肝肠而魂断化石的望夫石人——这幅可供读者观照品味的图画,使我们感到了时空的辽远,感到了凝重深沉的感情氛围,感到了思妇那企盼焦灼的目光,和凄侧哀怨的情思。

在这瞬间,我们仿佛经历了那种生活,体味了那种期待中的绝望,绝望中的相思不舍,并领悟了那美好情感感天动地、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这即是画面包蕴的审美内涵。

另一方面,这四句不仅展现出视觉形象,它还有一种画外的陈述和咏叹,一句“望夫处”,就引出了思妇夫婿远行,不忍分舍,涉水登山,临远遥望的故事,而一句“化为石”,又写了她丈夫去后,巴望不已,累月经年,终化为石的遭遇。同时,“化为石,不回头”,又饱含咏叹意味,融入了诗人的同情、悲慨和沉重的赞叹,使这一悲剧故事更加凄艳动人。至此,那望夫石人的形象已被凸现出来,让人观照凝想,思味不已。

接下,诗人又用他的画笔,对望夫石人的形象再作涂饰烘染,写“山头日日风复雨”,推出了望夫石人沐雨临风的肖象的叠印:春日的雨细风斜,秋日的雨暴风狂,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而石人只翘首远望,企盼行人的归来。

这一笔,拉开了时间的距离,使人想象出,悠悠岁月里,风雨磨荡中,石人的含辛茹苦,和那思盼之情的凝聚,于是自然地推出末句:“行人归来石应语。”这充满浪漫色彩的想象,赋予石人美丽的灵魂。这思妇,遭遇了离人不归的痛苦,但,她对丈夫的钟情,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至死不渝。

有此精诚,所以,她化为石,而灵魂不会泯灭,因而,若有丈夫归来之日,那爱情的力量会使她复活,那长久蓄积的情感将进发于一旦,她会娓娓地倾诉心曲。这一想象,是对小诗爱情主题的集中揭示,也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

这首小诗以质朴的歌谣形式,灵活的笔法,丰富的想象,记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写出了古代下层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朴素而执著的情感,而这美好的情愫,正是中华民族美好品格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望夫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