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移师中国第一大会展中心 有哪些新变?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移师中国第一大会展中心 有哪些新变?

时间:2020-12-27 18:36:05

相关推荐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移师中国第一大会展中心 有哪些新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王群

23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如约启幕。首次移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全新一届文博会带来更广阔的展示舞台。各政府展团和企业展商纷纷“升级”展览内容,全方位展示各自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传承。

大展团小展商均有充分展示的舞台

本届文博会从深圳福田区的会展中心移师至宝安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各项硬件设施同步升级。据悉,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可提供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是国内目前第一大会展中心。因此,本届文博会扩大了展览规模,从10.5万平方米扩展为12万平方米。

同时,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各类配套设施均按照国际最先进的标准配备,是全球领先的5G全覆盖智慧展馆和绿色展馆;1.5万个停车位可充分满足展商和观展者的停车需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宽敞明亮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各参展商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不仅大的参展团体可以有更大的布展空间,小参展商同样迎来了“大舞台”。

13号馆的文化旅游·非遗及艺术品馆可谓专为小展商准备的展区,展览面积20000平方米,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展区、创意设计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艺术品展区等四大展区。而文旅特色小镇展区,将相关展商集中在一起,观展者可享“一站式”观展。

省级展团纷纷亮出“看家宝”

记者了解到,本届文博会第十二次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全部参展。文化产业综合馆是现场的“重头戏”,以全国各地省级展团为主,是文博会展览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展馆,充分展现“精彩文化、魅力中国”。

记者在该展馆看到,各省级展团不仅在展馆布置上别出心裁,而且纷纷拿出“看家宝”。

在北京展区,以“古都新貌”为主题的展览令人耳目一新。步入展区中央,“遇见北京”分区借助VR多媒体打造沉浸式空间,让观展者身临其境般领略古都魅力;另一侧,110寸8K超高清液晶屏播放《紫禁城》专题片,《遇见天坛》《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等文化精品闪亮登场。

上海展区则充满现代科技,彩色流光伴随着观展者脚步来回流动,“大朋VR”“幻维”等带来的VR技术令整个展区科幻感十足。

江西展区展出的“样式雷——太和殿”规模宏大、做工精细,令人震撼。云南展区将两位国家级和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请到现场,为观展者现场演奏怒族民间乐器和民歌演唱技巧。贵州展区则将传承数百年的“银编丝”“银錾刻”等传统工艺带来了深圳,令观展者大饱眼福。

“国潮”精品传承传统引领风尚

本届文博会的另一大亮点非“国潮”文化莫属。现场,几乎每个展馆都可以看见“国潮”文化的身影。传统元素与时尚文化、前沿技术相结合,碰撞出璀璨火花。

“美猴王滑雪板”“王昭君泥人笔筒”“灯笼形餐具”……各式各样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展品吸引观展者驻足。北京展区特别设立了“国潮文创”展区,集中展示了一批极具北京特色与国潮设计风格的原创文创产品。如女士喜爱的口红、粉饼盒等,纷纷印上代表北京传统文化的图案,既有古风古韵,又不失现代时尚。

广东省作为本届文博会展区最多、面积最大的展团,“国朝”文化同样是各展区的主流。从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文化工艺品,到各地市展区展示的手钩、手绣、手编、植物染、蓝印花布等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化与时尚结合紧密,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时尚世界。

【探馆】文博会助推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9月23日至27日,深圳进入文博会时间。本届文博会“粤港澳大湾区馆”,以“抢抓‘双区’驱动新机遇,共谋湾区发展同奋进”为主题,组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香港、澳门以及广东其他地市、深圳各区参展,重点展示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创新发展成果,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交融,培育和汇聚创新创意人才,深化粤港澳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文博会将在助推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共建大湾区文化产业圈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广东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旅游+文化”产业生态圈,加快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粤港澳大湾区馆”内,文旅融合产品众多。如惠州馆内,双月湾、巽寮湾、亚婆角、惠州西湖、东坡纪念馆、合江楼等景点展示,吸引游客前往实地游玩;东莞馆内,突出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夺目的珠宝设计、新潮的室内陈设设计等吸引眼球;肇庆、江门等馆,则以传统工艺品及非遗项目“唱主角”。

近年来,广东结合“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与协同共进。珠三角发挥核心辐射带动功能,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文化产业圈。

其中,广州、深圳“双城”联动,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珠海建设全球知名演艺城市,高水平打造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和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佛山建好南方影视中心,创建大湾区影视产业合作试验区;东莞、中山加快文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高端文化制造业;江门、肇庆和惠州深挖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文旅特色品牌。

港澳设计师应把握机遇

本届文博会是前海“扩区”后深圳迎来的首个国家级重大展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2号馆中部位置,整体红色调的“香港创意馆”惹人关注。该馆运用视觉设计结合视频方式,使观众深入了解香港设计师及其作品的创新理念,涵盖产品设计、服饰设计、文创设计等领域。

“香港设计师拥有国际视野和敏锐的商业触觉,对内地和外国文化都熟识,可好好利用深圳的设计产业链以及大湾区先进的生产设施,生产出设计优良的优质作品,打进内地和海外市场。”香港设计企业家黄竞表示,前海合作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会给予香港设计业很好的机遇,香港年轻设计师要紧抓机遇,勇于踏出香港,大胆做更多尝试。

“香港创意馆”隔壁的“澳门创意馆”,则充分展示了澳门创意多元的文化形象,涵盖创意设计、数码媒体、动漫等领域。比如,诞生于澳门的文创品牌“梳打熊猫”,将中国文化、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等正能量理念,以调皮搞怪的形象演绎,深受大众喜爱。

随着“十四五”规划蓝图展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又于近期相继发布,一系列利好政策将为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旭)

【观点】大湾区文化产业要差异化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不管是广府文化、潮汕文化还是客家文化,都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支,再加上数百年来形成的商业文化、海洋文化,这些都是大湾区不同城市之间共有的特征。

“随着‘横琴方案’‘前海方案’发布,大湾区即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而文博会无疑能够推动大湾区文化产业的融合高质量发展。”宋丁表示,粤港澳大湾区56000平方公里,区域内文化多姿多彩、丰富多样,不同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也不一样。“比如深圳文化讲究创新,而肇庆、江门的传统文化色彩浓厚,大湾区各城市文化产业要差异化发展。”

“广州历史悠久,深圳活力无限。广州的文化底蕴比深圳厚重,而深圳是全国文化的集萃之地,两个城市的文化都有优势和短板。”对于广深“双城”联动,宋丁认为,两座城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该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联手做一些文化融合的大文章。(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旭)

【论坛】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召开,千余大咖共话博物馆发展

“博物馆是城市的眼睛,是历史的见证。”23日,文博会开幕当天,第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召开。这也是该论坛阔别近五年后,首次在线上及线下同时“回归”。

据介绍,此次论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全球范围内的高级别博物馆会议。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深圳市至正艺术博物馆承办,为期两天,以“用创新与包容,直面后疫情时代下的各项挑战”为主题,旨在进一步促进全球文化交流和世界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

记者在论坛上获悉,此次论坛,包括中国故宫博物院、巴巴多斯博物馆与历史协会、法国巴黎罗浮宫、法国法新社博物馆、英国伦敦霍尼曼博物馆等世界博物馆代表人物、专家学者10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会。

主要议题紧贴现实,分为五个类别:“以后的博物馆发展与来自疫情的挑战”“在疫情背景下的社会包容与平等”“数字时代下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多样性及其挑战:民间博物馆的重要性”“危机与冲突中的博物馆”。

据了解,这是深圳第二次举办世界性高级别博物馆线上和线下会议。11月10日,首届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100多个国家的文化部部长和博物馆馆长参会,会上发布了《关于博物馆与藏品的深圳宣言》,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博物馆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园)

【展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主题大展启幕,百幅红色经典展现百年荣光

傅抱石《延安宝塔山》、刘宇一《借火》、李可染《江山多娇》、杨之光《入党申请书》……作为本届文博会的重磅展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主题大展”23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3号展馆A1区开幕。百幅近现代大师的经典画作,艺术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荣历史。

百年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百年奋斗铸就伟大精神。本次红色主题大展,主承办方精心挑选了100幅经典艺术藏品,呈现不同的重要主题,分为“红色足迹”“奋斗历程”“走向辉煌”三大板块。展品包含了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徐悲鸿、潘天寿、林风眠、李可染、傅抱石、刘海粟、黄胄、吴冠中等近40位近现代大师的经典力作,极具震撼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精心呈现的100件作品,有的从正面展现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革命史诗;有的通过对人民生活的记录与讴歌,从侧面展现新中国建设过程的点点滴滴;有的“细微之处见真章”,从平凡事物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写尽山河颂家国”,借恢弘壮美的山水,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展品描绘的画面,向观众娓娓道来百年峥嵘岁月。

例如,刘宇一的《借火》,以黄河为背景,奔腾不息的黄河边,身披军大衣的毛泽东主席气定神闲,向一位头戴白巾的陕北老农借火点烟。历经沧桑的老农微微笑着,猛吸上一口以助烟杆里的火势。不远处,年轻的士兵和战马清晰可见,一只雄鹰迎着惊涛骇浪振翅高飞。借火点烟这一个小小细节,使领袖与劳动人民亲密无间的情感缓缓流淌开来。

又如,长约10米的《中华之光红梅赞》是画家刘海粟198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所创作,上有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尤为珍贵。

“这些画作虽然不会说话,但看完以后,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画作兼具了美感与历史价值,让人大饱眼福。”前往观展的市民刘先生赞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园)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