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华为面向全球发布天才少年召集令 什么才是培养天才的正确方式?

华为面向全球发布天才少年召集令 什么才是培养天才的正确方式?

时间:2023-06-16 02:54:18

相关推荐

华为面向全球发布天才少年召集令 什么才是培养天才的正确方式?

从离开华为半年,就打造了一家融资4000多万、吸引李彦宏入股的独角兽公司的“天才少年”稚晖君,到26岁实现年薪百万、拥有超2万B站粉丝,却自谦“只是幸运而已”的新晋“天才少年”宁博宇,关于华为“天才少年”的话题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就在上个月,华为官宣再启“天才少年”计划,希望从全球招募到有能力、有意愿挑战世界级难题的“天才少年”。消息刚发布,就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招募对应聘者的学历、学校并不设限,但要求他们在人工智能和算法等相关领域有特别建树。

从此前的少年班到如今的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如何将“早慧”少年培养成才,是世界的共同课题,但直到今天,也没有找到一套放之四海皆适用的培养模式。

文、编丨Kate

图丨网络

01.

华为“天才少年”计划:

世界级课题,大牛导师指点,5倍薪酬

延续往年的惯例,华为在今年的计划中,为“天才少年”们提供了世界级的挑战课题,大牛导师,全球化的平台和资源,以及5倍+的薪酬待遇。

谈到“天才少年”计划的设立,就不得不提当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 5月,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名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相关技术和产品。

次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宣布了这项招聘计划。任正非在当年的公司管理团队会议上讲过一段话,他说,华为会在本年度从全世界招募20 - 30名“天才少年”,次年再招200 - 300名。这些天才少年,要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于是,成了“天才少年”计划启动的初始年。

任正非还表示,“天才少年”的定位主要用于入职时的定级定薪。所有新员工在入职培训时,都要踊跃回帖,解答张榜公布的题目。在读过帖子后,专家会找感兴趣的新人喝咖啡,在交流的过程中选人,并为新人当场定级、定岗。

“如果他认为你可以培养,职级就会被定的很高。为什么非要从最低级别开始起步呢?他也可以把你拉进他的项目组,直接就进入大项目组。”

任老的这段话,也诠释了华为一直主张的“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用人理念,让老、中、青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在开放的环境中向前发展。在任老看来,年轻人最有突破能力的是25-35岁;而有经验、有资历的人具备架构能力。架构和突破同样重要。失败,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实战锻炼。

当然,华为的“惜才”也体现在高薪方面。以“天才少年”的年薪为例,薪酬分为三档,最高档为182万元-201万元;第二档为140.5万元-156.5万元;第三档为89.6万元-100.8万元。

华为CFO孟晚舟也曾谈到,华为最大的财富是人才存储、思想存储、理论存储、工程存储和方法存储,以及内部流程管理的高效、有序的存储,这些才是财报背后,华为的真正价值。

尽管重视人才,华为却从不垄断人才,也不阻拦像稚晖君这样的“天才少年”离职创业。任老说,“我们不能垄断人才。员工想出去创业或到其他公司去,人尽其才,发挥他的价值,对国家都是有用的。”

对于如何用好人才,任老认为,要强调专家垂直循环机制,不能让专家在一个岗位上呆很长时间,要到“前线作战”。专家循环的目的,是让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去解决实际问题。

02.

“天才少年”的真实故事:

前有创立独角兽的稚晖君,后有斜杠少年宁博宇

在华为招聘的上百名“天才少年”中,最知名的非稚晖君莫属。作为曾经的华为AI架构师,风靡B站的UP主,稚晖君在离职创业前已经是风云人物。

稚晖君,原名彭志辉,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工薪阶层家庭。天赋异禀的他,在中学时期就获得过多次物理竞赛大奖,在又顺利拿到了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一直热衷于研究计算机科学的他,转向了信息与通信系统专业。

硕士毕业,他进入了OPPO研究院,成为了一名AI算法工程师。,“天才少年”计划启动的第二年,在经过技术面试、专家面试、主管面试、总裁面试等7轮面试后,稚晖君成功入选了华为“天才少年”团队,一毕业就拿到了百万年薪。

加入华为后,他成为了计算产品线昇腾的AI边缘计算专家。但科技迷们更熟悉的是他的另一重身份 ——B站知名UP主,拥有243万粉丝的“稚晖君”。

在发布的B站视频中,我们能看到他的各种创意发明,比如能给葡萄缝针的机械臂,会直行、拐弯、躲障的自动驾驶自行车,还有用手臂操作电脑的桌面机器人。尤其是他自制的配备了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单车操作视频,播放量高达近500万,还曾得到任正非的关注。

,凭借出圈的视频,他赢得了B站“年度百大UP主”,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野生钢铁侠”。

但天才注定不会止步不前,即使是华为的百万年薪,也留不住有野心、有抱负的少年。入职不过两年,稚晖君就离开了华为,选择创业的下一个风口AI机器人,创办了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

目前,他的创业项目智元机器人已经完成第三轮融资,融资方不乏鼎晖、经纬、高榕等一线VC,甚至就连李彦宏也选择了入股。成立仅仅三个月,这家企业已经正式跻身独角兽行列。这也许就是稚晖君在离职时,口中所说的“更有挑战的事情”。

曾经的华为“天才少年”,找到了属于他的新方向。在这条热爱的AI机器人创业之路上,他能走多远?很多人都在猜测,也充满期待。

前有稚晖君,后有宁博宇。作为一名新晋“天才少年”,宁博宇受关注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他的前辈。对于入选华为“天才少年”,他十分谦逊地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这次入选是我运气比较好,因为我的研究方向和华为未来的课题高度相关。”

与专注于科研领域的稚晖君不同,宁博宇在进入华为前,还曾获得过新加坡国立大学街舞之夜冠军、电子科技大学男子跳高冠军、男子蛙泳冠军、舞蹈大赛个人冠军和达人秀个人冠军等多项荣誉,同时还是一名拥有超2万粉丝的B站UP主,发布过播放量超600万的视频,是名副其实的斜杠少年。

虽然26岁就实现了年入百万,读博期间还发表过21篇论文,但宁博宇却自嘲,曾是一名“低能儿”。

1997年,宁博宇出生在四川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高知。也许是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他从小就智商超群。开明的父母从不束缚儿子,不仅带着他学习,也陪着他玩耍,让小博宇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小学时,他特别喜欢数学,梦想成为一名数学家。但因为语文、英语成绩不佳,综合成绩排名一直上不去。后来,一次班主任的话激起了宁博宇的斗志。他终于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实现了逆袭,拿下了一等奖学金。

初中时,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全班第一。在课余时间,他还自学了街舞和架子鼓。经历中考失利后,他却在报录比40:1的成都四中自主招生考试中脱颖而出,凭借92分的物理成绩入读了实验班。

无论是在哪个阶段,即使是进入大学以后,宁博宇都在非常努力的学习。一路披襟斩棘,他凭借本科阶段发布的SCI,成为了实验室首位研一直博的学生。

在外人看来,宁博宇拥有的是一路开挂的人生。但在数不清的荣誉背后,是他为了让天赋发挥到极致的全力以赴,与只要选择做,就一定做到最好的决心。宁博宇说,他从来也不觉得自己是天才,不过比别人多了执行力和运气而已。

03.

什么才是培养“天才少年”的正确

打开方式?

听了这些关于“天才少年”的成长故事,也许更让人好奇的是,对智商超群的“天才”而言,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少年们的天赋,而不会让他们重蹈“伤仲永”的悲剧,毁掉幸福与未来。

其实,早在19世纪6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朱利安·史丹利(Julian Stanley)教授就对一名12岁的神童约瑟夫·贝茨(Joseph Bates)进行过一系列测试与研究,并通过早慧少年研究项目(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SMPY)的观察,撰写了一份长达45年的神童研究报告。

对贝茨这位巴尔的摩数学神童而言,即便是全美顶尖大学约翰·霍普金斯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也无法满足他旺盛的求知欲。为了打发时间,贝茨干脆开始教研究生学习FORTRAN编程语言。

“智力开挂”的贝茨,引起了史丹利教授的研究兴趣。为了发掘少年的天赋,他对贝茨做了一系列测试,其中就包括美国大学入学阶段的学术评估测试SAT。测试结果是令人震惊的,贝茨的分数远远超过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入学分数线。

于是,史丹利教授想了一个办法,安排13岁的贝茨以本科生身份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

这一次尝试是成功的。在贝茨17岁时,他已经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的本科和硕士学位,准备前往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来,贝茨还成为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并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作为史丹利教授SMPY项目的001号学员,贝茨是幸运的。他在60岁回忆过往时说,“那时候,我很腼腆,社交压力使得高中并不适合我。而在大学里,即便我只是个小屁孩,但我和那些数学与科学‘怪才’相处的很好。我在社交和智力方面,都以自己的方式快速成长,因为更快的节奏让我对学习更有兴趣。”

事实上,在SMPY项目跟踪的5000名天才少年中,很多人都成了杰出的科学家。但比起发现那些在STEM方面具有天赋与卓越潜能的孩子,史丹利教授更感兴趣的是如何以正确的培养方式,让这些“天才少年”的智慧得到成长与发挥。

根据SMPY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出色的空间认知能力,对创造力和技术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空间认知能力突出的学生,往往能在后来成为卓越的工程师、建筑师和外科医生。

此外,SMPY研究还发现,跳级和加速学习有利于“天才少年”的发展。就像史丹利教授为贝茨选择了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这条路一样,对多数天赋异禀的孩子来说,加速学习不仅对社交和情感发展有益,而且也利于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

但不能否认的是,并不是所有“早慧”的孩子都适合贝茨走过的这条路。中科大少年班“第一人”宁铂的陨落,让我们开始反思对天才少年的培养方式。

的确,“天才少年”们有更大机率站上社会的金字塔顶端,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进步的创新者。但在他们成才之前,常常被忽视的是他们的心理与情感发展。如果缺少情感支持,即使他们未来获得多大的成就,也可能因为无法融入社会,而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这甚至会成为这些少年的致命伤,让他们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因此,在甄别和培养“天才少年”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避免仅以一次测试成绩的高低来判断孩子是否具有天赋,也要为他们提供与其学术水平、能力相匹配的学习平台,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心理发展,让他们在天赋得以发挥的同时,也获得在社交能力、同理心等情感方面的成长。

结 语:

天赋,给了“天才少年”们一个很高的起点。但正如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尔·洛德威克所言,孩子更应该建立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天赋毕竟只是一个起点,能力的提升主要还是靠努力和不断的挑战。如果没有后者,或许就没有如今我们看到的稚晖君、宁博宇、贝茨和那些闪耀在世界各地的“天才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