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北碑巨匠孙伯翔:从一个人回望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

北碑巨匠孙伯翔:从一个人回望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

时间:2021-05-12 14:00:45

相关推荐

北碑巨匠孙伯翔:从一个人回望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

孙伯翔,1934年10月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晚号“自适居”。孙伯翔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会资深评委。曾先后两次出席中国文联代表大会。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史馆馆员。一生以魏碑书体立足于当今书坛,3月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振拔俗流,究心北派

清代碑学对帖学传统的质疑批判,其全部基础无不是建立在笔法问题之上。无论是阮元、邓石如,还是康有为,他们对帖学批判的共同指向,即是帖学笔法,由于《阁帖》屡遭翻刻而失真,已失去笔法的真实性;而碑学则由于书丹原石并保持古法,因而笔法上要优于帖学笔法:

“汉帝秦臣之迹,并由虚造,钟王郗谢,

岂能如今所存北朝诸碑,皆是书丹原石哉?”

阮元认为帖学产生以来,汉隶古法尽失,这导致帖学走向靡弱妍态。“元明书家多为《禊帖》所囿,且若禊序之外,更无书法。”所以他倡导:

“振拔俗流,究心北派,守欧虞之旧规,寻魏齐之坠业,庶几汉魏古法,不为俗书所掩。”

北碑真源,始艮终乾

邓石如则从碑学内部抉发北碑笔法真源,提出“始艮终乾”、“中实”、“自备八方”,北碑笔法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元明以来的帖学笔法。包世臣认为,碑帖用笔实际表现为古法与今法的不同。他说:

“唐以前书,皆始艮终乾。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始艮终乾者,非指全字,乃一笔中自备八方也,后人作书,皆仰笔尖锋,锋尖处,笔仰侧锋在画之阳,其阴不过副毫濡墨,以成画形,故至坤则锋至。佳者仅能完一面耳。惟笔定而锋转,则逸入平出,而画之八面无非毫力所达,乃后积画成字,聚字成篇。”

始艮终乾,原意是以八卦的方位标明行笔笔锋的线路,始艮终乾是回锋逆行的笔法,始巽终坤则是露锋直行的笔法。包世臣认为唐以前书八面出锋,笔笔中实,而南宋以后,笔法偏侧中怯,古法荡然无存。包世臣要恢复的即是始艮终乾的古法,这种古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与传统的中锋笔法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绝非中锋所能涵盖,这便是包世臣参究北碑所提出的中截(中实)的笔法概念:

“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浑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幸致,而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现其中截,则从其见矣。中实之妙,武德以后,遂难言之。”

师法古人,碑学中兴

围绕北碑与帖学技法的对比研究,包世臣系统阐释了北碑运笔点画法则,并从中寻找到与帖学笔法的对立处。他认为:

“欲见古人面目,断不可舍断碑而求汇帖矣。”而包世臣对古法的倡导,也旨在以北碑笔法取代帖学笔法。

康有为在阮元、包世臣碑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碑学理论,他从书法认识论与本体论立场对碑学取代帖学作了价值阐释:

“至今判之,书有古学、有今学。古学者,晋帖:唐碑也;所得以古帖为多,凡刘石庵,姚姬传等皆是也;今学者、北碑、汉篆也,所得以碑为主,凡邓石如、张廉卿等是也。

故有宋之世,苏米大变唐风,专主意态,此开新党也。米盛而蔡亡,此亦开新胜旧之征也。近世邓石如,包慎伯、赵撝叔变朝体,亦开新党也,阮文达决其必胜,有见夫。

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结字亦紧密非常,岂与晋世皆当之会耶?何其工也,譬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古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也。”

北碑巨匠,奇崛方雄

“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专精小劣,博涉多优”。这16个字用在孙伯翔身上是再精当不过的了。孙伯翔先生专攻魏碑,数十年如一日的临习造像、摩崖,这种专攻劲头,惶论当代,就是与古代的大家相比恐怕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孙伯翔北碑书法给当代书法带来了长足的影响。他对于北碑书法的执著,使更多的书法爱好者重视碑学的沿脉。孙伯翔的出现,以及这几十年带来的影响,和一批书法同道的努力,改变了碑学的格局,也形成了一种当代独有的楷书书风。一个人影响了一个时代,一种书体形成了一种风格,北碑巨匠孙伯翔先生实至名归,当为我辈楷模!

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

孙伯翔先生临摹魏碑《张猛龙帖》

的授课视频吧!

孙伯翔先生作品欣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