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广东公园惊现巨蟒缠树 有人夜爬被蟒蛇袭击!哪来那么多大蟒蛇?

广东公园惊现巨蟒缠树 有人夜爬被蟒蛇袭击!哪来那么多大蟒蛇?

时间:2024-04-30 17:28:38

相关推荐

广东公园惊现巨蟒缠树 有人夜爬被蟒蛇袭击!哪来那么多大蟒蛇?

就在端午假期前几天,云南文山的居民家旁边,和广东深圳的森林公园里,接连出现3米多长的大蛇,紧紧缠着树干不放,这可把人吓得不轻!

云南出现的大蛇很快就被消防队员捕获,但广东这条蛇本来就在野外山上,也没办法捉它,于是景区官方只能反复提醒游客,园区晚上7点到早上6点关门,更不要夜爬以免遇上蛇而受伤。

深圳梧桐山网友拍的巨蟒缠树

这可不是景区危言耸听,据网友发布的视频来看,4月24日端午节刚过,一男子天黑以后在广东河源市的公园里散步,还真的就被蟒蛇袭击了!

不仅手上被咬了一口鲜血直流,有人腿粗的蟒蛇死死缠着他的小腿,就算脑袋及时被捏住还是越缠越紧,男子根本没法走路,只能打电话报警求助。

网友视频截图

最近为何接连出现那么多巨蛇,难道在预示着什么吗?为何夜里蛇都会攻击人?

你知道动物都是怎么交配的吗?

到底有多少动物是牢底坐穿兽?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点点关注↑

万物灵熊探长

每天带你看最奇怪最有趣的动物知识!

>> 哪里来的大蛇?<<

云南这条出现在民居旁的大蛇,是一条长达3米2的剧毒眼镜王蛇,也就是知名度颇高的“过山风”。

眼镜王蛇本来就在中国长江以南和四川以及西藏的部分地区生活,出现在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云南,倒也合情合理。

媒体报道中消防队员抓蛇现场

它出现的具体地点是云南文山州南部的马关县,毗邻中越边境,气候炎热,自然植被茂密,非常适合眼镜王蛇生存。

而且看视频中的周边环境,应该是位于山坡上的村镇中。这种大蛇天性凶残,体型又大,不会像很多野生动物那样不敢靠近人类的地盘,再加上蛇的视力极差,很可能是夜里顺着山坡爬到民居旁边的。

文山州马关县老懂寨村

而另一边深圳的这条巨蟒,根据网友拍下的照片来看,体长大约有4米左右,身躯非常粗壮,根据它身上不规则的云状斑纹,和腹部鳞片的颜色,基本可以确定是一条缅甸蟒

在广东河源市公园里伤人的巨蟒,看花纹同样是缅甸蟒,体型看起来比深圳那条要小一圈,但也有一个成年男子小腿粗细了,力气大得惊人,想要强硬将它的身体掰开的话,起码要三四个男性一起动手才行。

国内野生缅甸蟒的分布范围和眼镜王蛇差不多,同样是在长江以南活动,而气候温暖潮湿的广东就非常适合它们生活,这森林公园里有树林有水源,正是缅甸蟒最喜欢的环境。

深圳的巨蟒缠树

野生的眼镜王蛇和缅甸蟒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它们的皮、肉、蛇胆还有毒液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被偷猎成了“易危”级别。不过正因为经济价值高,所以这两种蛇早已有了成熟的人工养殖技术。

相比起咬一口就要死人的剧毒眼镜蛇,体型巨大、花纹漂亮还没毒的缅甸蟒,在全世界爬行类宠物当中非常受欢迎。

东南亚市场里的缅甸蟒皮

国外很多地方从来不管,于是这种巨蟒就被带到了世界各地,然后成了入侵物种。不过,就算是管理严格的中国,也依然存在爱好者偷摸饲养逃跑的、不想养了或者被人从养殖场买来,往城市周边放生的情况。

>> 蛇没有感情所以危险?<<

比起其它被人类大量养殖的动物,这些蛇不管来自哪里,它们都是俗称的“冷血动物”,不会对人类产生任何感情,甚至生活习性、对人的攻击性和捕猎本能,都和纯野生的同类没什么区别。

蛇该咬你的时候毫不犹豫

蛇属于爬行动物,它们曾经和恐龙共存,但走了不一样的进化路线,因此它们大脑的功能和构造,与哺乳动物是不一样的。

目前已知最早的蛇类化石来自侏罗纪时期,距今足有1.67亿年,而根据科学研究显示,大约在9000万年前,蛇的祖先把四肢全给进化没了,样子看起来和现在的蛇区别不是很大。

4800万年前的蟒蛇化石,骨骼结构看起来和现在的蛇没有太大区别

然后,从那时候到现在,蛇基本没发生什么大的改变,鳄鱼就更懒了,整整2亿年几乎都没改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爬行动物的大脑也没有进化太多,除了生存和繁衍这种生存本能,并没有多余的空间用来孕育感情。

这也就是爬行动物永远无法被驯化的原因——就算是你亲手从蛋开始养,它们最多也只会熟悉你的气味、声音和接触,压根不可能听人话,只要放归野外,熟悉环境之后就会和野生同类一模一样,包括本能的攻击性。

因此,在广东和云南这种本来蛇的数量就很多的省份,到这个季节总会看到各种警示,都在强调在野外要如何防蛇。

比如用棍子在身前击打草丛驱蛇开路,发现有蛇不要靠近,若是被毒蛇咬伤最好是拍下蛇的模样,方便就医后尽快用上对应的抗毒血清。

那为什么这个季节的蛇最危险呢?要说原理的话,那就和蛇的生理机制有关系了。

>>现在的气温最适合蛇活动<<

以前常说蛇、蜥蜴、鳄鱼这些爬行动物是“冷血动物”,原因是它们的体温总是很低,就像血液都是冷的一样。后来科学进步了,人们就发现这个称呼不够严谨,于是正式名称改为了“变温动物”,区别于哺乳动物和鸟类这样的“恒温动物”

鬃狮蜥,常见的宠物蜥蜴,典型变温动物

爬行动物和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走的是相差很大的进化路线。在这个进化过程中,它们抛弃了自动调节体温的功能,而是靠环境温度来改变体温,甚至身体机能都受外界温度的直接影响。

这里有个基本的生物知识,那就是地球上所有动物进行任何活动都需要靠热量来驱动,作为人来说,就算是睡觉的时候,你在做梦的大脑、不断跳动的心脏还有不会停止的呼吸等等,都在持续消耗着热量。

动物生存所需的热量主要是由食物转化出来的,同时也会受到环境温度影响。当气温降低的时候,恒温动物需要大量消耗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所以天气一冷,人的饭量就会有所增加,夏天普遍胃口就不如冬天那么好。

所以“贴秋膘”是有科学依据的

到了蛇这样的变温动物身上,这种影响就更明显。虽然俗称“冷血动物”,不过蛇其实既不耐冷也不耐热。

当环境温度降到20度以下,或者升高到40度左右,就会开始影响它们的身体机能,要是气温继续降低或者升高,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它们就会找合适的地方进行“冬眠”或者“夏眠”

不过这种生理机制也不是没好处。因为不需要维持体温,它们正常生存所需要的热量就比恒温动物更少,一条3米长的大蛇一次吃饱之后,甚至可以两三个月不用进食,轻松度过食物匮乏的季节。

也正因为它们要靠环境来调节体温,所以通常来说,野外的蛇几乎只会在白天活动,气温较低的夜晚就不爱动弹,要是体型很大的蛇,早上起床还要多晒晒太阳,才能获得足够“唤醒”身体的热量。

但是大家都知道,今年这气温上升得太快,像广东地区现在夜里最低也有26、7度,正好是满足蛇基本活动需求的温度。

再加上夜里比较安静,蛇就不会像白天那样避开人群集中活动的山路、公园等地方,所以夜爬就极有可能遇上这些大长虫,为了安全着想,还是尽量不去夜爬为好。

看见这个可吓人

↑点点关注↑——————↓点点赞↓

万物灵熊探长

每天带你看最奇怪最有趣的动物知识!

参考资料:

《科学家成功利用成像技术记录爬行动物的大脑活动》 人民日报

《大蛇上树?鸟兽成群?好“野”的梧桐山!》 梧桐山景区

《艰难进化只为失去双腿,蛇的祖先为何要这么做?》 科普中国

6月25日网友发布视频

缅甸蟒、眼镜王蛇、变温动物 百科词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