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应该如何治疗转移性肝癌

应该如何治疗转移性肝癌

时间:2022-09-13 10:01:20

相关推荐

应该如何治疗转移性肝癌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肝癌的转移也是非常可怕的,要加以重视,那么肝癌的转移有哪几种?第一种肝

1肝癌转移有几种类型?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肝癌的转移也是非常可怕的,要加以重视,那么肝癌的转移有哪几种?

第一种肝内转移:肝癌最早在肝内转移,很容易侵犯门静脉及分支并形成瘤栓,脱落后在肝内引起多发性转移灶。如门静脉干支有瘤栓阻塞,可引起或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

第二种肝外转移:

1.血行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因肝静脉中瘤栓延至下腔静脉,经右心达肺动脉,在肺内形成转移灶。血行转移尚可引起胸、肾上腺、肾及骨等部位的转移。

2.淋巴转移,局部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最为常见,也可转移致胰、脾、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

3.种植转移,少见,偶可种植在腹膜、横膈、胸腔等处。引起血性腹水、胸水。女性可在卵巢形成较大的癌块

2肝癌的三大转移路径

现在的社会上,肝癌的出现率很高,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生活及健康,而很多人都想知道肝癌转移路径的具体情况,可是苦于没有办法。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以下肝癌的转移路径有哪些?只有掌握了肝癌转移路径,才能知道病情的发展。

肝癌转移路径有:

1.血行转移:最常见。癌侵犯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在门静脉内形成癌栓。癌栓脱落形成肝内播散。癌侵犯肝静脉形成癌栓,造成肝脏增大和膜水。癌栓脱落进入肺小动脉,可形成肺转移灶。这是常见的肝癌转移路径。

2.淋巴道转移:常见。可往淋巴道转移至肝门部、肝动脉、胰腺周围、腹膜后和腹主动脉旁,以及锁骨上淋巴结。这也属于常见的肝癌转移路径。

3.直接蔓延、浸润或种植性转移:可至横膈、腹膜等邻脏器。左肝病变可直接侵犯胃壁。在女性可发生卵巢种植性转移。这种肝癌转移路径比较明显

只有知道了肝癌转移路径,才能让患者清楚的知道病情的发展,对患者日后配合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3肝癌转移的三大路径及临床分期表现

首先来看肝癌转移的路径有哪些?

肝癌转移路径有:

1、淋巴道转移:常见。可往淋巴道转移至肝门部、肝动脉、胰腺周围、腹膜后和腹主动脉旁,以及锁骨上淋巴结。这也属于常见的肝癌转移路径。

2、血行转移:最常见。癌侵犯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在门静脉内形成癌栓。癌栓脱落形成肝内播散。癌侵犯肝静脉形成癌栓,造成肝脏增大和膜水。癌栓脱落进入肺小动脉,可形成肺转移灶。这是常见的肝癌转移路径。

3、直接蔓延、浸润或种植性转移:可至横膈、腹膜等邻脏器。左肝病变可直接侵犯胃壁。在女性可发生卵巢种植性转移。这种肝癌转移路径比较明显。

对于肝癌的临床分期,我国有着严格的标准,如下:

Ⅰ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又称亚临床期。

Ⅱ期: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但无Ⅲ期表面者。

Ⅲ期:有明显恶液质、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之一者。

Ⅰ期肝癌为亚临床期,其中经手术证实肿瘤为单个结节,直径小于5cm者称之为小肝癌;故多数小肝癌为亚临床肝癌或Ⅰ期肝癌。但下列情况例外,即肝癌虽小但近肝脏边缘或带蒂下垂易被扪及者;早期出现远处转移者;或癌结节虽小但长在肝脏表面易破裂出血、急腹症者。反之,肿瘤长在非要害部位,即使肿瘤结节直径大于5cm亦可不出现症状体征,故亚临床癌亦包括一部分大于5cm直径的肿瘤。

只有掌握了肝癌的转移路径和临床分期,才能掌握病情的发展,更好的为患者治疗和护理,让肝癌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4肝癌晚期骨转移莫惊慌

肝癌发生骨转移后治疗难度相当大,治疗目的应以缓解疼痛症状、控制肿瘤发展、最大限度的恢复肝功、改善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为主,故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护理:

一、药物治疗:

切除手术只能切除可见肿瘤,对于分散的、不可见的癌细胞无法消除,故建议肝癌骨转移患者采用放、化疗+中药的方法治疗。

化疗与放疗虽然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控制肝脏原发病灶和骨转移发展,但化疗与放疗药物较易诱发强烈的副作用,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工作的进行;

中医药不但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最大限度的保护肝功能,而且还可有效减轻化疗、放疗的副作用(增效减毒),对于肝癌骨转移的治疗起着协同作用,肝癌患者需特别注意。

二、一般护理:

1、注意休息;

2、加强体育锻炼:主要指活动尚便者,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猛,适度即可,以有效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利于病情恢复。

3、注意日常饮食:应以高维生素、适量蛋白、适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为主,同时要保证饮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膳食均衡等等,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利于病情恢复;

三、心理护理:

肝癌骨转移后患者应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树立勇于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生活及生命质量。

5中国对肝癌转移基因的对比分析

我国科学家近日利用先进DNA测序技术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原发灶和侵犯肝脏门静脉的转移灶的全部基因组外显子进行了比对分析,发现肿瘤细胞存在347个突变基因,平均每个肿瘤样本有30~40个基因突变,其中大多数基因突变是第一次在肝癌样本中发现,并且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同时出现。

另外,该研究组从碱基突变规律中发现,突变除受黄曲霉素和内源代谢产物影响外,也可能与植物特定成分,如马兜铃酸和塑料工业污染物有关。

由韩泽广教授、邓庆博士和黄健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得出的相关成果今天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业内专家表示,该结果将为肝癌诊断、预后、治疗以及开发新型治疗药物奠定基础。

肝癌素有“癌王”之称,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肝癌。在中国,肝癌每年发病人数超过25万。肝癌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其高度转移的特性,癌(整理)细胞常常侵犯肝内血管而后广泛转移,进而导致患者死亡。“但导致肝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尤其决定肿瘤细胞转移的内在变异基因还没有确定。”韩泽广说。

为了筛选和鉴定肝癌转移的关键突变基因,研究人员对这些突变基因在大量肝癌样本中进行了评估以及大规模的功能实验分析。

结果表明,大多数基因突变并没有发挥关键作用,仅少数基因突变决定了肿瘤发病和转移,其中ARID1A、VCAM1和CDK14等基因突变最为关键。目前已经发现,13%的肝癌患者发生ARID1A基因突变;VCAM1除了突变外,还在多数肝癌样本中表达下降。韩泽广表示:“与细胞增殖相关CDK14基因突变则会增强该基因功能,导致细胞生长加快,促进转移,可能是肝癌治疗新靶标。”

这项研究工作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肿瘤基因组与上海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等合作完成,得到了科技部“973”计划和卫生部“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等支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