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小招数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小招数

时间:2021-12-06 01:45:24

相关推荐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小招数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有着较高的截肢率和致死率,治疗费用不断上涨。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激增,有医学专家估计大约15%的糖尿病患者将或早或晚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

1中医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有着较高的截肢率和致死率,治疗费用不断上涨。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激增,有医学专家估计大约15%的糖尿病患者将或早或晚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防治显得更为迫切。

重在预防

中医自古崇尚“治未病”的思想,具体体现在“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没有出现下肢病变时就要积极预防。既病防变是指出现了下肢病变后,通过积极的治疗,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预防的关键一是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肢体情况;二是对已经出现的下肢病变进行合理的治疗。我们呼吁对未发现下肢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周围血管病医生更关注的是患者有没有动脉硬化,下肢的血管病变了没有,做必要的下肢血管检查。对已经出现下肢病变的患者要制定系统合理的治疗方案,建立危险因素评估体系,要求患者坚持治疗。

分为四个阶段

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规范尚未形成,很多医家都在不断地摸索和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通过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观察与临床实践,认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虚实夹杂的复杂病证,其发展过程存在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过程。我们把它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气阴两虚、皮肤失养证,表现为肢体乏力、易疲劳为主症,足底异样感觉,可见皮肤瘙痒、干燥、脱屑、或有汗毛稀疏、脱落;继而是气虚血瘀、脉络阻滞证,以肢体麻木、疼痛为主症,足部感觉迟钝或丧失,刺痛或灼痛,走一段路后出现腿部不适,或者夜里睡觉时也出现疼痛。皮色或紫暗有瘀斑,汗毛脱落;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阴虚血瘀、脉阻阴疡证,以皮肤溃疡或干性坏死为主症,肢体营养状况下降,并可见肌肉萎缩,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最终形成湿热瘀阻、脉闭筋骨毒腐证,以下肢或足部溃破见稠脓为主症,或深及肌肉筋骨,局部可见红肿,疼痛难忍,脓腐恶臭。正确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辨证用药,阻止疾病转变,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发生足溃疡怎么办?

对于出现溃疡的患足,更要区分情况,分别处理。如对于脓腐较多,创面湿烂臭秽,多用清热解毒、祛湿托脓的方法,外用药物以祛腐为主,同时根据整体治疗的情况,适时清创,清创则又有“蚕食法”和“鲸吞法”之分。而后期创面脓腐已去,新肉不生,创面苍白,则应用益气养血生肌法及相应的外用药制剂;若出现创面紫暗,则应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由于目前市售的专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外用药物缺乏,医院多开发研制了院内制剂,这些,均应在整体辨证治疗的情况下正确选用。

治疗和调护同样重要

俗话说,“三分在治,七分在养”,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生活调护非常重要。基本的调护要求认真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餐前、后血糖在正常范围,还要检测控制好血脂、血压等指标。坚持注意合理的糖尿病饮食,一定要适量运动,严格戒烟,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要做好下肢,尤其是足部的保护。足部保护最重要的是选好鞋袜。糖尿病病人由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不能感觉出鞋是否合适,选鞋时应尽量宽松肥大,必要时可以定做合适的鞋。袜子要柔软、清洁、透气。洗脚的时候,需要严格控制水温,洗脚水的温度应该和人的体温接近,以避免烫伤。必要时可用水温计测定温度后再洗脚。同样的原因也不主张患者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取暖。

2中医治疗糖尿病足有奇效 三大食疗辅助效果更好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是什么呢?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并发症,很多糖尿病都会有这样的病症,那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足呢?糖尿病足或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糖尿病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由于此病多发生在四肢手足末端,也有人称之为肢端坏疽。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中最受欢迎的就是中医治疗方法。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方法。赶紧和家庭医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将糖尿病足分为三种症型

1、湿热蕴毒型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局部肿胀,皮肤紫暗,浸淫蔓延,溃破腐烂,肉色不鲜;身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

2、寒凝阻络型肢喜暖怕冷,麻木,痠胀疼痛,多走疼痛加剧,稍歇痛减,皮肤苍白,触之发凉,足背脉搏动减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温阳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减。

3、气阴两虚型病程日久,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暗红或淡而不鲜;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方用顾步汤加减。

中医治疗方法

一、糖尿病足的中药疗法一——拂痛外洗法

首先配制中药方:吴茱萸、艾叶、海桐皮各15克,生川乌12克,川断、独活、羌活、防风各10克,细辛5克,生葱4条(全株洗净)切碎,米酒、米醋各30克,川红花、当归尾、荆芥各6克。

煎制方法:将药液煎成2000毫升,分两次,每次用1000毫升,药液不重复使用。

拂痛外洗法——熏洗法:糖尿病足初期(没有出现溃疡的时候使用,用来改善脚部供血不足)测药液温度40℃,浸洗患足及下肢20分钟。水温下降时,可随时加温,使药液保持温度。每天2次。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到踝关节或膝关节以上部位。

拂痛外洗法二-——湿敷法:适用于糖尿病足坏疽者(糖尿病足出现足溃疡)用消毒纱布7~8层或干净软布数层蘸药汤,趁热摊敷在患处,注意不要烫伤,另用一块消毒纱布不断地蘸药汤淋渍患处,持续淋渍20分钟。

二、糖尿病足的中药疗法二——湿敷治疗法

第一步:

将创面的坏死组织进行清理,做法:用碘伏对创面进行消毒,然后生理盐水洗净,用消毒后的剪刀将创面清理干净,直到露出健康的肉面为止。

第二步:

使用于氏糖疽康成品外敷糖尿病足患处,每天四次,每次三十分钟,拔毒生肌,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期间要注意腐肉和毒液的清理。

糖尿病足食疗三法

一、活血茶叶蛋

取丹参、红花各12克,桃仁10克,茶叶4克,鸡蛋4枚。将前3味药物加水煎煮30分钟后,离火冷却,然后放入鸡蛋、茶叶同煮。鸡蛋熟后打破蛋壳,在药液中浸泡至蛋清呈紫红色时即可。每天吃1个鸡蛋。

二、参芪猪蹄

取猪蹄2个,炙黄芪45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肉桂4克,以及盐、糖、黄酒、大料、酱油、花椒等调料。猪蹄和药物、调料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1小时。猪蹄取出,撇去锅中浮油,将猪蹄再放入锅中,继续用小火煮至肉烂,取出放凉,去除骨头,切成片后装盘即可食用。

三、当归鲫鱼

取鲫鱼1条(500克),当归10克,红花5克,以及食盐、味精、葱花、姜、黄酒等调料。将鲫鱼去内脏清洗干净后,把其它原料一起装入鱼肚中,外面用荷叶包裹后,在烤箱中烤熟即可食用。此膳对增强糖尿病足患者的抵抗力和康复极为有利。

3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引起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造成脂肪在肝脏的过多沉积,常并发脂肪肝。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病率更高。在进行饮食运动及西药降糖调脂等治疗的同时,若配合中药内服,双管齐下,往往收到确切的疗效。

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在中医学归入“消渴”、“痰饮”病症治疗。中医认为消渴病阴虚燥热,损伤胃阴,耗损脾气,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健,又因饮食不节,痰湿内生,聚于胁下变生痰饮之疾。痰饮阻滞肝经,肝失疏泻条达,肝气郁结;患病日久,还()可伤及肝肾。故临床上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大致可分为痰湿郁阻、肝郁脾虚和肝肾阴虚3种证型。

1、痰湿郁阻型

证见胁下胀痛,气短胸闷,肢体困重,倦怠乏力等,苔薄白或腻,舌体胖,脉弦滑。治以健脾化湿,涤痰散结,方以四君子汤合温胆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枳实、竹茹等。痰湿阻碍气血运行,致瘀者加鳖甲、丹参、穿山甲等,湿热蕴结加茵陈、虎仗清热利湿。

2、肝郁脾虚型

证见肝区隐痛不适,头晕乏力,面色萎黄,腹胀便溏,情志不畅时症状加重,舌红,苔薄腻,脉沉细或弦细。治以疏肝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药用白术、当归、柴胡、白芍加茯苓、泽泻、生黄芪、山楂、内金等,脾虚泄泻者可加扁豆、苍术等。

3、肝肾阴虚型

证见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治以补益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药、泽泻、首乌、决明子、菟丝子等。临床常出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等证候,应随症灵活加减。

4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并发“微漏、水肿、腰痛、关格”等的范畴。

糖尿病肾病初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可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尿浊、夜尿频多,进而下肢、颜面甚至全身水肿,最终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胸闷喘憋不能平卧。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予优质低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而植物蛋白如豆类食品应限制摄入。水肿和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

糖尿病肾病病变早期可采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锻炼功法,适量活动,不宜剧烈运动;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活动量不宜过大,不可过劳,可选用气功之内养功等静功法。以平衡人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经络为目的,对病体康复有一定辅助作用。

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脾气虚、肾气虚)阴(肝肾阴虚)两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浊毒、湿热等。所及脏腑以肾、肝、脾为主,病程较长,兼证变证蜂起。

中医常分以下证型辨证论治:

湿热蕴阻证。症状:渴不欲饮,口黏口苦、有秽气,身重乏力,小便混浊不清,舌质淡红、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滑。治法:清化湿热,宣通三焦。方药:三仁汤加减(杏仁、生薏苡仁、白豆蔻仁、半夏、竹叶、厚朴、萆薢、石苇、车前草、旱莲草、滑石)。

气阴两虚证。症状: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头晕多梦,或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舌体瘦薄,质红或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党参、黄芪、茯苓、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

肝肾阴虚证。症状:尿浊,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痛,两目干涩,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气血两虚证。症状: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腰膝酸痛,舌淡脉弱。治法:补气养血。方药:当归补血汤合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黄芪、当归、炮附片、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

脾肾阳虚证。症状:尿浊,神疲畏寒,腰膝酸冷,肢体浮肿,下肢尤甚,面色晄白,小便清长或短少,夜尿增多,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治法:温肾健脾。方药:附子理中丸合真武汤加减(附子、干姜、党参、白术、茯苓、白芍、甘草)。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再加上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发病的年龄在降低,由此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在增加,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所必须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标本兼论

中医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调,导致肝肾阴虚(肺胃津亏),阴亏燥热,耗精灼液,血稠成瘀,脉络不通,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气阴亏虚是本,气滞血瘀是标,二者交互影响,错综复杂,其变化或气虚血瘀,或痰湿内生,或气虚及阳,或阴虚血枯,或血热妄行。

本病病位在目,病机为气血阴阳亏虚,因虚致瘀,血瘀又是诱发和加快本病发展的基础。治疗以滋养肝肾、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

辨证施治

临床上,全身整体与眼局部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发病的机理不同,根据临床经验,其治疗应该辨证论治,方可取得最好的疗效。

为此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如下3种常见的类型: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性、肝肾亏虚型加以治疗。

气血两虚型 主症:视物模糊,面色不华,头晕心悸,气短,形寒,夜尿频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舌片苔薄脉沉细。

治则: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方药:丹参30克,黄芪30克,菟丝子30克,当归20克,丹皮10克,旱莲草20克,大蓟30克,小蓟30克,皂刺10克,土元10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迷蒙花10克,草决明10克。

方析:丹参活血凉血;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当归补血活血;丹皮清热、活血散瘀;旱莲草、大蓟、小蓟,凉血止血;皂刺为活血药;土元具化瘀止血、消肿止痛、通络理伤之效。昆布、海藻可利水消肿;迷蒙花、草决明可清热明目。上述药物相辅相成,达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目的。

阴虚火旺型 主症:视物不清,咽干口燥,心烦易怒,轰热升火,舌质红绛,苔少,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为主。

方药:生石膏30克,生地30克,三七粉30克,天花粉15克,山药15克,旱莲草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蒲黄10克,茜草10克。

方析:方中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三七散瘀止血;天花粉可清热生津及消肿;山药清热解毒;旱莲草凉血止血;知母滋阴降火;黄柏清热解毒;生蒲黄可活血化瘀、祛瘀止痛;茜草可凉血止血和化瘀。上述药物多以清热凉血为主,合之共奏滋阴降火之功。

脾肾阳虚型 主症:视力下降,眼睛昏花,面色恍白,面目浮肿,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苔白滑,脉沉迟细。

治则:温阳育阳,补益脾肾。

(整理)方药:熟地15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附子9克,肉桂9克。

方析:方中熟地补血滋阴;山药清热解毒;山萸肉补益肝肾;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泽泻利水、渗湿、泄热;丹皮清热活血;附子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温阳驱寒;肉桂可补元阳、暖脾胃。上述诸药,可补益脾肾,同时具温阳助阳之功,对于脾肾阳虚型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若患者出现尿频,需加益智仁、桑瓢虫、杞子。若患者自汗,需加黄芪、浮小麦、党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