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7大病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7大病因

时间:2018-12-09 19:42:59

相关推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7大病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发热

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饮食营养要平衡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干咳、气促,并迅速发展至呼吸窘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胸部X线为弥漫性间质性病变表现。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患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该怎样饮食呢?

饮食保健

1)豆腐500克,麦芽糖100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煮开,为1日量,分早晚2次。此食疗方对肺热型的哮喘病十分有效。

2)杏仁克,麻黄6克,豆腐100克,混合加水煮1小时,去渣,吃豆腐喝汤。每天或隔天1服。此食疗方对哮喘病人也很有效。

3)鲜嫩丝瓜5个切碎,水煎去渣后给予口服;或用丝瓜藤汁,每次口服30毫升,1日服3次,方法为取丝瓜藤离地面3~4尺处剪断,断端插入瓶中,鲜汁滴入瓶内,一天可集液汁500毫升。

4)将干胎盘1只和干地龙100条共研细末,装入空心胶囊中备用,每次口服5~8粒,每天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10天1疗程。

5)过敏性体质者宜少食异性蛋白类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患者支气管哮喘发病,应避免进食,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等。

饮食原则

饮食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和平衡,特别应增加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E及微量元素硒等。抗氧化营养素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减少支气管微量元素硒的方法预防哮喘,可见到患儿发作次数减少,通气量增加。β-胡萝卜素、维生素 C、E在新鲜蔬菜及水果中含量丰富,微量元素硒在海带、海蜇、大蒜中含量较丰富。

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检查

相信很多朋友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症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如果说是SARS冠状病毒的话,相信就没有什么人不认识了,这个病曾经让我们恐慌,即使现在已经有了对策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好好了解这个病。那究竟这个病是如何检查出来的呢?我想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这个问题,在这就给大家说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如何检查出来的吧!

诊断标准

l,SARS的诊断依据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SARS诊疗方案及实验室泄漏感染病例的情况,SARS的诊断依据有以下5条。

(1)流行病学史:①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②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SARS疫情的地区;③有在实验室内从事SARS—CoV研究工作的证据或与有关人士接触的历史。

(2)症状与体征: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注意:有少数患者并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3)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往往正常或减少,伴淋巴细胞减少,尤其是CD4+细胞数量急骤减少。文献报道,诊断淋巴细胞减低的临界值为1.2× 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 9="”;”;" 10="”;”;" 9="”;”;" l="”;”;" sars="”;”;" 0="”;”;" 9="”;”;" 1="”;”;" 2="”;”;" 10="”;”;" 9="”;”;" l="”;”;">1.2×l09/L不支持SARS诊断。但根据我国实验室泄漏SARS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来看,外周血象的改变仅供参考,个别病例在合并细菌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也会明显增高。部分病人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酶的异常。少数重症病人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如APTT延长等。

(4)胸部影像学

一般来讲,SARS的胸部影像与普通肺炎一样,依据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轻症患者肺内可不出现任何异常,仅在肺部CT上出现小片高密度影。但SARS也有其特殊性,在急性期的表现有:①不一致性,即胸部影像与临床症状并非同步表现,在病程初期肺内阴影往往滞后临床症状出现;②突发性,即肺内病灶多在短期内突然显现,并迅速增大;③多样性,即SARS病毒性肺炎病灶形态不一,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非叶段分布的大小不等的、灶状或大片状、边界不清的磨玻璃样致密影,呈间质性肺炎改变,部分病灶也可呈实变,但支气管气影征不明显。ARDS或重症SARS患者恢复后,肺内病灶可呈网状、结节状肺纤维化改变,并可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个别病例在较长时期内表现肺泡渗出性改变。

(5)抗菌药物:无明显疗效。

疑似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1)中①+(2)+(3)条,或(1)中②或③+(2)+(4)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

符合上述(1)中①+(2)+(4)条,或(1)中②或③+(2)+(3)+(4)条,或(1)中②或③+(2)+(4)+(5)条。

确定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则为确诊:①双份血清SARS—CoV—Ab滴度4倍升高或两次恢复期血清均高滴度;②应用RT—PCR核酸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连续3次以上发现SARS—CoV特异性基因片段;③电镜下在肺泡内、肺泡灌洗液细胞或尸检肺标本中发现SARS—CoV病毒颗粒。

5。重症SARS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可诊断为重症SARS病例。①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②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③低氧血症:吸氧3—5L/min条件下,SaO2<93%,或氧合指数<300mmHg;(徘克、AR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6。确诊SAPS所致ARDS是在诊断SARS的基础上出现①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次/分;②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或氧合指数<200mmHg;③双肺多叶段或弥漫性磨玻璃样和(或)实变等高密度影;④排除心源性因素。

鉴别诊断

根据我国广东省散发的4例SARS和北京因实验室泄漏导致小范围流行的SARS病例资料,患者发病开始时线索不清,就诊过程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反应与既往不同,部分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SARS患者在未发现传染链时,可能像结核病一样,往往是先就诊于综合性医院。所以,综合性医院接诊医师应警钟长鸣,如何在救治肺炎所致ARDs的病人时,能够及时发现SARS疑诊病例,并明确诊断,将成为后SARS时代的新课题。因而,在诊断SARS所致ARDS时,应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巨细胞病毒性肺炎(CMV肺炎)、嗜肺军团杆菌肺炎、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等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总之,SARS是一种新近发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源不明而传染性强,临床表现较为凶险,可在短期内进展为ARDS,如不能及时诊断并加以鉴别,不仅病人本身的预后差,而且会扩大对周边人群的传染性,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原因不明性肺炎所致的ARDS重症患者,应仔细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并根据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辅助检查和治疗反应,与其他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肺病进行鉴别。

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症

相信很多朋友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症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如果说是SARS冠状病毒的话,相信就没有什么人不认识了,这个病曾经让我们恐慌,即使现在已经有了对策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好好了解这个病。在这就跟大家说说SARS冠状病毒的症状吧!好让大家知道早些发现有这样的症状就及时看医生,早日就诊。

临床表现

SARS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存在很大差别,部分病人在感染后可能无任何症状,儿童临床表现较轻,而成人往往较重,大部分成人患者在感染后短期内即发展为肺炎,甚或出现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SARS是一种传染病,大部分患者可以追踪到流行(整理)病学接触史,即有被传染和(或)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或证据。

1。症状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病人都表现突发性发热,大部分患者体温波动范围较大,37.5—39.5℃,部分病人伴寒战,应用非甾体类退热药物效果较差。在病程初期呼吸道症状较重,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出现干咳和呼吸困难,但个别患者因同时合并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也会出现典型的脓性痰液。患者往往有周身乏力、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有的患者合并腹泻、意识障碍或突然跌倒。

2。体征

较少,肺内病变范围较大时,可闻及吸气末细小、密集的高调湿啰音,出现实变时也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潜伏期2~10天。

临床分期

1。早期:一般为病初的1~7天。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半数以上的患者伴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干咳、胸痛、腹泻等症状;但少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肺部体征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罗音。X线胸片肺部阴影在发病第2天即可出现,平均在4天时出现,95%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天内出现阳性改变。

2。进展期: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个别患者可更长。在此期,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存在,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明显。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发展迅速,且常为多叶病变。少数患者(10%~15%)出现ARDS而危及生命。

3。 恢复期:进展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临床症状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多数患者经2周左右的恢复,可达到出院标准,肺部阴影的吸收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遗留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下降,但大多可在出院后2~3个月内逐渐恢复。

并发症

休克、心率紊乱或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DIC、败血症、消化道出血等。

4预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重在控制与切断传播途径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那么该怎样去预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呢?

预防方法

1。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①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或相对密闭的地方。②避免在人前打喷嚏、咳嗽、清洁鼻子,且事后应洗手。③不随地吐痰。②对患者的物品、住所及逗留过的公共场所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③保持公共场所通风换气、空气流通。①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

2。 控制传染源

(1)疫情报告

发现或怀疑本病时,应尽快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尽可能地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对患者进行隔离

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诊断病例应在指定的医院按呼吸道传染病分别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3)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

在家中接受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

为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与患者密切接触者以及医学观察病例应给予隔离。

3。 切断传播途径

(1)社区综合性预防:开展本病的科普宣传;减少大型群众性集会或活动,保持公共场所通风换气,空气流通;排除住宅建筑污水排放系统淤阻隐患;对患者的物品,住所及逗留过的公共场所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避免在人前打喷嚏,咳嗽,清洁鼻子,且事后应洗手;确保住所或活动场所通风;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或相对密闭的地方,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或须外出到医院以及其他人多的场所时,应注意戴口罩;避免与人近距离接触。

(3)医院应设立发热门诊,建立本病的专门通道,收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区应设有无交叉的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病房,办公室等均应通风良好,疑似患者与临床诊断患者应分开病房收治,住院患者应戴口罩,不得任意离开病房,患者不设陪护,不得探视,病区中病房办公室等各种建筑空间,地面及物体表面,患者用过的物品,诊疗用品以及患者的排泄物。

4、保护易感人群

①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

②均衡饮食,多喝汤饮水,注意保暖,避免疲劳。

5警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会有聚集现象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那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什么引起呢?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

1、病因

(1)世界卫生组织于4月宣布SARS的病原为冠状病毒(SARSCoV),可用Vero-E6细胞孵育分离,电镜下病毒圆形,直径约100nm,周围有包膜,厚度约20nm,呈棒状突起,基底较窄,环形排列,整个病毒颗粒呈日冕状。病毒颗粒分布于细胞质空泡内及细胞膜内外,由核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组成,核酸为单链RNA,经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提示为一新型的冠状病毒,而非原有冠状病毒的变异。

(2)病毒在室内常温条件下,可存活20h,但在室温粪尿中的病毒可存活1~2天,在干燥塑料薄膜表面亦能存活4天,但在56℃ 10min或37℃数小时,感染性即丧失,易被乙醚、氯仿、吐温、乙醇(70%)、甲醛和紫外线灭活。

2、发病机制

目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起病早期可出现病毒血症,从体外病毒培养分离过程中可观察到对细胞的致病性,推测在人体的SARS病毒可能对肺组织细胞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但是,SARS患者发病期间淋巴细胞减少,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均明显下降,表明细胞免疫可能受损,且临床上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以改善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临床症状,故目前倾向于认为SARS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病肺部的病理改变明显,双肺明显膨胀,镜下以弥漫性肺泡损伤病变为主,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病程3周后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造成肺泡纤维闭塞,可见小血管内微血栓和肺出血,散在的小叶性肺炎,肺泡上皮脱落,增生等病变,肺门淋巴结多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