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 绘制地理地图的感受(8篇)

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 绘制地理地图的感受(8篇)

时间:2022-12-31 03:27:20

相关推荐

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 绘制地理地图的感受(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一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锦囊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0,南北纬 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 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 1°/日。

锦囊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平分赤道 (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

(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

(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锦囊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

锦囊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一般有两条),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锦囊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锦囊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锦囊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雪线的含义

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主题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二

初一下册使用的是义务教育湘教版的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在此就本人的初一下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深挖教材,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x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终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的水,让学生自己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发展。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下册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初一下学期我校的地理从下列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初一为例):学生课堂表现占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课后动手实践);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题目以选择、填空、读图绘图题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内容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到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现在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有时教师怕学生问,一问时间就来不及,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难点重点落实不了,于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给学生展示了5种不同的环境的图片,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中,让学生选一个环境来设计房屋,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领会聚落的外貌、材料大都因地制宜,没曾想有学生在北极地区建了个宫殿,还配有全方位的导弹、枪炮等高技术的防御系统;有学生在沙漠地区设计的房子,有防御系统,还有吸收太阳能系统——白天转化为室内冷气,夜晚转化为室内暖气……对于导弹枪炮等我知之甚少,又不是本课内容。我就简单评价了他们的想法有创意、独特,希望将来能自己设计出来,就转回了我的思路。课后我反思,如果能顺着学深的思路展开教学,让学生就这方面有无利弊,或让学生回家查查资料,了解防御系统有无必要安排在这里,有无科学性等,这不仅真正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做到以人为本,还可以培养学生有了疑问和好奇就追根究底的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1、反思、思考跟不上,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感受到这种挑战的紧迫性,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地理知识,熟练的驾驭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各学科都要涉足,知识面广一点,不能落伍于时代。

2、课堂教学活应不乱,教师收放应有度

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幻,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的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别人回答的问题他又回答了一遍;还有时学生为了抢先回答问题,胳膊伸得老高,甚至站起来,身体前倾,举手示意……每遇到这样的环节,教师真不愿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教学必须要收放有度。当学生过于兴奋进入误区时,教师要及时调控,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学习习惯。

这几个月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让我切实感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必须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着眼点,努力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育思想,在今后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有更大的进步。

主题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三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字面上的变化并不是很多,主要是提升"前言"部分和"课程目标"部分的时代性、前瞻性,增强"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明确性、可操作性,强调"实施建议"部分的适应性、实用性。但这部分的调整却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探索和思考的最多,在思想和教学实践中需要转变的跨度最大的部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地课程的育人功能,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的手里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也就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担负着国家和人类的未来和命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再拘泥于知识系统,不必纠结于再机械的知识记忆,我们重在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注重加强对国情、国策的理解和体会。

当然由于长期的教学惯性,或者考虑到目前的考试因素,转变教学观念,一下子很难完全调整。但只要我们努力去改进,就会体味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不是未来的地理学家,从这一点考虑就释然了,放开再放开,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定要跨出原来的知识体系本位,有舍才有得,我们舍弃的是"鱼",得到的是"渔",何乐而不为?是磨刀还是砍柴我们自能取舍,正值在新课程标准修订刚刚开始实施之际,是我们课堂探索的有利时机,领先半步,步步领先,大家应该当机立断,努力改进调整教学思路,在课程改革新的起点上做出不菲的成绩。

1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突出学习方法的学习与迁移地理课程的内容多,现有的课时少,同时要鼓励学生去探究,还要解决课改的一些现实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如果再把知识眉毛胡子一把抓,必会得不偿失。从宏观形势到课标、教材、地理教学现状逼迫我们必须突出学习方法的学习,用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理念指导教学,通过学习知识能够迁移学习其他的内容。如讲长江、黄河教学中,作为中国的主要河流,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它们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作为一般河流,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它们的主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流域、流量、水文资源等。学习这两条河流水文特征的目的:不只为单纯了解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而是通过这两条河流做为案例,让学生学完后,既能认识长江、黄河,又能跳出来,通过长江、黄河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认识、分析学习其他一般的河流。

2不强调知识记忆,突出运用资料的分析归纳,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地理课程有大量的需要记忆的知识,如气候部分:

以前教学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包括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气候特征、景观特点、影响因素等,而由于认知水平决定学生不能对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只能是机械记忆,这对学生来说记忆的负担很重。修订后的课标要求学生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和等降水量线图,在此基础上,能根据所查到的资料分析特征,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就可以了。在中国地形的教学中也不必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记住主要山地名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等,因为这些很容易能查到,我们的教学重点落实在能够运用这些突出的地理类型分析中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表面上学生的记忆负担减轻了,但不等于地理教学变简单了,实际上是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其实是对教师、对学生、对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教学中方法和手段的适当选择、难度的控制等,这一点请大家务必注意。

3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课标,要根据课标、结合教材的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在理解课标的时候要注意:

①明确具体的标准。这一节课要落实哪一条标准,或者这条标准的哪一点要求,明确课标要求到什么程度。

②把课标中比较宏观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分解,结合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

以上两者结合就确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所有的教学设计、材料选择和教学安排等都要围绕这个目标的完成去落实,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理念。在看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不是看有没有把这节课讲完了,而是看学生有没有达到目标要求。

在第一模块学习的时候,甄老师就向陈澄教授提到过教学目标的写法,有两种观点,一是三维目标分开来写,如:知识与技能目标,一二三;过程与方法目标,一二三;情感与价值观有的一条,有的两条。二是倾向于把这三维目标用一个标准,行为目标陈述的方式,完整地表述出来。在这一模块甄老师和高俊昌教授又一次谈到这个问题,专家们的建议是比较提倡倾向于后一种,但也没有对前一种进行肯定的否认。这一点,大家在教学实践中适当把握。

4让学生在理解与感悟中加强国情国策教育

国情国策教育是我们地理学科一直重视的内容。在这里我们一起再明确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国策的制定是根据国情来的,理解国情才能进一步理解国策。例如:水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保护、人口政策等的制定,无一不源自于最基本的国情,包括我国既是一个陆上大国又是一个海洋大国,我国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及其差异,自然灾害频繁等基础。

二是通过区域地理总论的学习突出地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不是告诉学生来完成的,是通过区域地理总论的学习潜移默化的,学生在学习国情过程中逐渐渗透。例如在土地资源的教学中,将自然属性的土地资源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融合,衍生出我国的自然土地国情和人文土地国情,能够拓展了学生视野,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土地国策的理解,这将有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而收集资料,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是在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国情的基础上,理解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的原因,树立明确的必须要保护土地的观念。通过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的特点",一方面深化对我国自然资源特点的感知,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把握分析自然资源问题的思路,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举一反三,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教育。

有一点需要强调,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审视地理教学,并不是忽左忽右地跟风赶潮,并不是推翻20_年以来的课程改革成果。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必须坚持与巩固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坚持与巩固实验稿原来设计的"几个不变",坚持顺应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需求,坚持紧跟地理科学发展前进的步伐。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思修订后的课标前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主题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四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

(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会根据有关资料判断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后果

●以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会判断洋流的性质

(2)会简要画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分布

(3)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等温线图的判读)

(4)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重点放在鱼场的分布)

(5)会根据洋流分布图分析污染物的流向和对海上航行的影响

●以水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 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衡量水资源的标准及水资源的定义

(2)简单认识河流的补给类型

(3)会根据资料分析一个地区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以色列、咸海、我国黄河下游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⑶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会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根据课本所呈现的一些地貌(如黄土高原、新月形沙丘、风蚀地貌、河流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分析形成的原因

(2)三种山岳的成因及典型代表

(3)会判断背斜、向斜、断层等一些地质构造,以及地质构造在生产中的应用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山路公路的选址问题

(2)山地、高原、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变中作用。

生物循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能画出生物循环的示意图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的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以黄土高原和修水库为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主题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五

一.选择题

1.我国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是5000千米,若按1厘米代表500千米的比例尺绘制地图,那么图上的距离应是()

a.5厘米b.10厘米c.15厘米d.20厘米

2.步行做一日往返的野外考察,下列哪种比例尺的地图不适用()

a.1:1000b.1:10000c.1:100000d.1:1000000

3.如果在一张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画四个指向标,指向标的箭头应该()

a.都指向图的上方b.都指向图的下方

c.都指向图的中心d.都指向图的四周

4.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中国地图b.亚洲地图c.东半球地图d.世界地图

5.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比例尺的地图内容最详细()

a.1:5000b.五万分之一

c.1/500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6.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这说明()

a.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广

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7.有关图例和注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②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③填绘地图时,注记横写应从右到左,竖写应从上到下

④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地图上表示中国与俄罗斯的分界线的图例符号是()

9.学完“地图上的比例尺”之后,小丽、小华、小明、小玲四位同学,针对“比例尺的大小与所表示的地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相互关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四人的发言,你认为谁的说法不正确()

a.小丽:从表示范围来看,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

b.小华:从表示范围来看,比例尺小则表示的范围小

c.小明:从表示内容来看,比例尺大则表示的内容详细些

d.小玲:从表示内容来看,比例尺小则表示的内容粗略些

10.甲地位于31n,165e;乙地位于28s,125w。甲地在乙地的()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

“十一”黄金周,王伟一家自驾车从所在市到北京游览,应该怎样选择地图。请完成下列11—12两题:

11.为了保证顺利到达,最适用的地图是()

a.中国铁路交通图b.中图公路交通图

c.世界政区图d.中国地形图

12.到达北京后,他们想去游览北京的旅游景点,需要查找()

a.北京市地形图b.北京政区图c.北京市导游图d.北京市交通图

13.一个人自赤道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0米,最后他将位于出发点的()

a.正北方b.正南方c.正东方d.正西方

初一地理地球的公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年。

2.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带、带、带、带、带。

二、选择题。

1.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一定是春分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全球昼夜平分

d.南半示是夏至

3.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的界线分别是()

a.66.5°n和66.5°s

b.都是0°

c.23.5°n和23.5°s

d.30°n和30°s

4.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5.下列纬线,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

a.23.5°n

b.23.5°s

c.30°s

d.5°n

6.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是()

a.一天中的昼夜交替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四季的更替

d.昼极长短的变化

14.某人站在北极点上,他的正前方是()

a.南方b.北方c.东方d.西方

二.读图综合题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火车站在宾馆的什么方向?______________。

⑵量算一下宾馆到火车站的直线距离有多远?_________。

⑶从宾馆到公园选择哪条公交线路最好?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假如有一天刮东北风,那么湖中的船只从a处划到b处,是顺风还是逆风?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划船保持20米/秒的速度,从a处到b处需要多少时间?_____。

16.读下图,完成有关要求。

⑴a点的经度是____,纬度是____。

⑵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地,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地。

⑶按照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①地属于____带,②地属于____带。

⑷判断:③地在④地的____方向, ②地在④地的____方向。

17.读“等高线地形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甲处地形部位是。

(2)图中a点的海拔是米。

(3)沿ab线路爬到山项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

坡度较陡的`线路是(ab线路或cd线路)

(4)图上bd之间水平直线距离大约是米。

答案:

1.b 2.d 3.d 4.d 5.a 6.d 7.a 8.b 9.b 10.a 11.b 12.d 13.c 14.a

15.⑴西北方向

⑵约175米

⑶选择3路。路程最短,能节省时间和路费

⑷逆风

⑸约5分钟

16.⑴90e,60n

⑵①④

⑶北寒带北温带

⑷正北西北

17.(1)山谷 (2)300 (3)ab(4)800米

初一地球的自转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b.c.d.

2.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

a.赤道b.地球公转轴

c.极点d.经线和纬线

3.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方向是

a.正南方向b.西北方向

c.正北方向d.东南方向

4.给朋友发电子邮件,顺便问他们当地当天昼夜长短情况,结果甲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6小时,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4小时,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短10小时。据此回答甲、乙、丙朋友所处的纬度,从低向高依次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甲、乙

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d.时刻相同

6.地球自转的现象是()

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交替d.五带的划分

7、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间为()

a.一天b.区时c.地方时d.北京时间

8、“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日”是指()

a.15小时b.20小时c.24小时d.36小时

9、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

a.千米/小时b.1666千米/小时c.3000千米/小时d.2555千米/小时

二、读图综合题

10、读下图,完成问题

(1)在图中地轴上标注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

(2)图中a点比b点_____(早、晚)看到日出,如果此a点地方时为4:00时,b点的地方时应该为______。

(3)北京位于116°e,40°n,当a点位4点时,北京时间大约为()

a.0点b.6点c.12点d.8点

答案

1、b2、b3、d4、d5、a6、c7、c8、c9、b

10、(1)略

(2)晚6:40,

(3)d

主题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六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高二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方面超前备课,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质量,考虑教法,上好每节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这学期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由于有全县的统考,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高一两册必修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上还比较陈旧,还尚未完全摆脱旧的教学模式,课堂语言不够生动。对待学生不耐心,工作粗枝大叶。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对待工作要认真细致。

总之我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

主题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七

20_年10月20日---10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聊城第七中学和聊城东昌中学联合举办的“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的观摩活动。此次外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我省各地市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不足。主要听了《地形图》《海陆的变迁》《世界的人口》《世界的语言和宗教》《黄河的开发和治理》《土地资源》《水资源》7个课题共25节课。细细斟酌听课记录,收获颇丰。

一、精心的准备

大家都知道优质课是集众人智慧于一身、集众家之长于一节且备课时间长、劳神费力的课。所以很多老师都疲于将优质课,但不可否认的是本次比赛的所有老师都准备的非常充分。彩印的新式地图集,精美实用的导学案,自制的彩色绘图版,自制的绘制等高线图的简易装置盒,自带了探究水土流失的模型等,这些小细节无不体现参赛老师的细心、用心,这些教具、学具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欲,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从而为上好一节课奠定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导入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导入却告诉我一个共同的道理:导入要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主要形式有:

①设疑导入:如《世界人口》一节,威海神道口中学的地理老师张开红以聊家常从聊城市的人口问道你知道世界的人口有多少吗?引发学生的猜想,在学生五花八门的大猜想后老师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的视频告诉学生世界人口已达72亿。再如《海陆变迁》一节,菏泽市东明中学的老师用火山地震的视频导入,问学生:问什么会发生火山地震?地球上哪些地方会发生火山地震?即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又引起部分同学对于火山地震成因和分布的共鸣。

②情感导入:为了培养学生情感的导入。如《黄河》一节,中学的老师,以黄河的汹涌澎湃和其创造的文化的视频介绍片导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认识,注重培养母亲河的情感。

③知识导入:为了获取知识导入。如《地形图》一节,临沂费县杏坛中学的地理老师李老师,播放播放蒙山的视频,即让学生欣赏了蒙山的风景,而且为下面设计的爬蒙山施山体部位作了铺垫。

三、教学设计精彩纷呈

精彩一:印象深刻的教学思路

此次参评的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都各有所长。无外乎两种情况:

第一种没有明显的主线,但条理很清楚。如:青岛十六中的李瑶老师再讲《黄河》一节时,①通过大量的读图把黄河的概况干脆利落的解决掉,②小组通过选图读图合作探究了黄河的水文特征,③对比了黄河不同河段的水能和含沙量的不同及原因,④出示了大量的资料视频和学生一起探究了黄河特有的水文现象指出黄河是忧患之河,⑤运用大胆的设想没有黄河让学生说出黄河的功劳,⑥引导是忧患的河流我们就要治理,是功劳之河我们就要加以利用,⑦通过视频了解国家的政策,谈谈中学生怎样保卫黄河⑧知识梳理与学习检测

第二种有明显的主线,设计独具匠心。如:临沂三十五中的杜欣老师的《世界的人口》这节课通过招贤纳士招聘①人口数据分析专家②人口问题分析专家③人口问题解决专家④人口分布规划专家四个活动贯穿始末。再如:德州禹城实验中学刘洪秀老师再讲《中国的水资源》一节,用我们同学来做医生给中国的水资源看病:①找病因拍片子、②对症状开处方、③保安康留遗嘱、④思诊疗留经验来贯穿整个课堂。

精彩二:过目不忘的创新教具学具

每一届地理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中,总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教学辅助教具、学具出现,每一个创新教具、学具的出现都会引发一阵阵的感慨和赞叹。本届优质课也涌现了好多独具匠心的教具和学具:

1)济宁汶上县康驿中学赵静老师执教的《地形图》中将海绵等高线的模型放到盒子里压上玻璃,立刻等高线图就透过玻璃出现在大家眼前。这个模型装置的好评如潮,那到底好在哪里呢?我想了想大地应该是以下几点吧①直观②易操作③节省时间④可以反复利用。

2)威海高区神道口中学张开红老师在执教《世界的人口》一节中,在世界人口的分布这一环节中采用了“多图叠加”的胶片运用,也引起了现场老师对教具的疯抢。那它到底好在哪里?我认为①“多图叠加”提供了一种解决某些地理问题的创新的思路,在解决很多地理问题中都可运用到。②多图叠加活动可以体现学生探究问题是事实验证的过程。

3)济南槐荫教研室的耿老师在执教《海陆变迁》一节中,她设计的盆中装水模拟软流层岩浆,用不同颜色塑胶板做板块拼图,用吸管吹水模拟岩浆喷发,模拟板块运动,很直观的可以看出板块的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运动,拍成了微视频,便于全体师生观看。

这些教具学具的出现可谓独具匠心、光彩夺目。甚至有人说:“不虚此行”。是的怎样称赞都不为过,确实有其过人独到之处。

精彩三:适时的归纳、梳理、反馈

参赛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点:及时的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而且偏重对探究方法和探究思路的总结和所学知识的反馈。如设计以下环节:方法指导、对比分析、是真是假、猜谜语、知识梳理、探究方法归纳、建构与梳理、智慧对对碰、你言我语话收获、学以致用、点击快乐、开门大吉等。老师们非常重视课堂的归纳、梳理和反馈,相信这些环节的设置定会对孩子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有很大的益处。

五、我的几点感受与体会

1、及时到位的评价很重要

好的评价可以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并会起到引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些学习习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同样一节课,有及时到位的评价让人觉得整个课堂就立马鲜活了起来。而听到一节没有及时到位评价的课时总让我有些遗憾和惋惜。我认为本次优质课做得的是威海文登实验中学的刘军丽老师所讲的《土地资源》。其他选手的评价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弱。我不禁的反思一下自己又真正能做到多少呢?是的,也很不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探索弥补。

2、怎样才能脱颖而出?

我的体会是课堂一定要有新意,有亮点,有创新点。无论是导入的别出心裁还是整堂课环节设计的新颖独特,也可能是一个小小的微视频、创新教具,还可能是一个小小的游戏,抑或是一个别具一格的板书设计等都会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才能在省优的舞台中胜出。而这一切的背后一定是一个强有力的智慧的集体在做后盾。

三天半的听课学习确实让人大开眼界,而且收获良多。不仅让我们学习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而且还领略到了优秀地理人的的教学风采并品味到了他们匠心独运背后强大的集体力量与智慧。相信本次优质课的亮点还有很多,等优质课的光盘来了之后,我还要在细细品味,相信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在此由衷的感谢校领导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培养,给了我们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别人所长,努力提升自我,早日成才。

主题绘制地理创意地图心得体会简短八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按洋思课改模式上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75班与176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刚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1、“与同学们谈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二是地球仪告诉我们什么。

3、地球的运动

主要内容是自转——时差公转——四季、五带,这部分比较抽象知识的教学主要是用事实说明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现象说明,轻原理分析

4、地图

学习方法是: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一是制图,绘制(或部分绘制)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二是用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5、大洲和大洋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动眼读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图。

6、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是探究海陆变迁,注重在进行科学观念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7、天气与气候

重点内容一是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对天气的认识;二是初识天气预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