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心得体会实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心得体会(6篇)

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心得体会实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19-11-10 16:37:37

相关推荐

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心得体会实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心得体会(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心得体会实用一

二要抓住核心要义,全面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举旗定向、与时俱进,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磅礴、催人奋进,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宣示了新时代、提出了新思想、分析了新矛盾、展望了新目标,令人倍感振奋。

三要立足党校职能,扎实推动理论宣讲。我们要举全市党校系统之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第一,要突出“及时”,立即行动。我们要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提早部署,率先行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学习在前、研究在前、宣传在前,精心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确保党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中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

第二,要突出“精准”,原原本本。要原原本本学报告,原汁原味解读报告,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真正通过理论宣讲,引导党员干部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第三,要突出“深入”,落地生根。要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在各种媒体及时发声、准确发声。特别是要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为服务“五新”战略和大西安建设上狠下功夫,解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深刻而又生动,解惑而又解渴,引导干部群众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行动自觉,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思想,自觉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为全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贡献力量。

2: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强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再到要求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二字醒目鲜明、力重千钧。“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再一次凸显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人民情怀。

人民情怀,是对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传承与发展。96年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篇章。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执政观,正是对党的宗旨意识的传承与发展。

人民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历史方位、对执政党与人民关系的科学定位。十九大报告的人民情怀,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党群关系的定位更加科学、清晰,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为我们全面深刻地把握新时代执政党建设方略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情怀,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身历史使命而奋斗的高度政治自觉与政治自信。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起决定作用的是建设伟大工程。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就是一句空话。唯有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开拓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逐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党才能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坚守人民情怀,就是坚守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前进不止的战斗力。

3: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命题,成为报告的一大亮点,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正如报告中所指出的,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毫无疑问,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未来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供需失衡问题,其根源就在于长期以来供给结构僵化,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在当前形势下,改变原有以需求侧管理为主的调控模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成为确保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战略支撑。中国经济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创新能力不强问题较为突出,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 “阿喀琉斯之踵”,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等举措,来实现动力转换、产业升级,从而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

第三,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环节。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千方百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第四,以区域协调发展为重要路径。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发展的明显“短板”所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表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存在着的巨大的空间和无穷的潜力。只要我们能更加客观地正视现实,根据中国实际,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第五,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制度保障。当前我们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努力争取在以下领域,如国有企业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合理合法的制度保障。

第六,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重要动力。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未来我们要重点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重要发展动力。

4: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坚守阵地,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我们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建设,通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深化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凝聚和引领全民族共同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牢牢守住这个极端重要的思想阵地,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思想的高度自觉性和成熟性。

第二,扭住主题,弘扬中国精神力量。凝聚起当代中国精神,是新时代赋予文化建设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价值支撑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起着基础性的社会道德根基作用;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更多的文艺作品起着长远性的价值引领作用;注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起着全局性的内原动力作用。

第三,内聚实力,展现文化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不同时空、不同维度的文化精神展现出时代价值,赋予其更强更广阔范围的生命力,是历史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四,外扩影响,提高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中国智慧,需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必经之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用中国特色传递中国声音,切实提高国家话语权,提高文化软实力。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地方发展,人才是事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如何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就是当前我们需要着力加强解决的问题。

一要尊重规律,科学化制定人才培育机制。要尊重人才成长一般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在培养过程中,要夯实青年人才的学识基础,在其培训过程中要给予其积累沉淀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行业,要尊重其特殊规律,要敢于打破过去传统中某些僵化的做法,“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机制,是选拔和培育人才的关键环节,起到聚集人才的指挥棒作用。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不同行业的差异化分类评价体系,突出不同行业人才评价的因地制宜,突出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突出创新的权重,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

三是健全和拓展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最重要的着力点之一,灵活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会让作出贡献者有成就感、获得感,并获得继续向前的驱动力,从而把外部的刺激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对于不同的人才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与其匹配,让各类人才劳有所得。

6: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报告中还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体现党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一重要论断为在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其中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体系构建、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整体性联动,从而打造共同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以往更迫切、更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党要以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破解社会治理能力不平衡、社会治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体系构建、技术支撑、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整体性联动,充分发挥社会合力的强大推动作用,着力打造多方谋划、广泛参与、共同享有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路径。做好中国的社会治理,要吸收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有益经验,但绝不能复制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模式和路数;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还要在社会治理的理念上推陈出新、有所突破,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更加充实、有保障、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

第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针对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专项治理。首先,要兜住安全红线,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安全生产体系,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其次,加强城乡社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城乡基层社区,难点也在城乡基层社区。提高城乡社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城乡基层社区平安稳定。再次,要继续加大“天网”工程建设力度,推进社会治安网络信息防控体系建设。

7: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收入问题关乎老百姓的钱袋子,关乎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一直都是人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当前,收入差距较大,分配不公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因此,未来我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通过“提低”“扩中”“调高”,缩小收入差距,规范分配秩序。

“提低”就是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低收入群体是收入分配矛盾的集中体现,因此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我们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口没有实现脱贫,这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为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坚决打赢“十三五”的脱贫攻坚战。而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实现全面脱贫的核心是产业扶贫,只有通过产业扶贫才能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功能,使其通过提高收入真正实现脱贫。同时,脱贫要重视“扶志”与“扶智”,一方面,要树立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信心与志向;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扶贫这一实现脱贫的根本,从而使我们的贫困人口实现可持续性的真正脱贫。

“扩中”就是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中等收入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释放消费红利的主力军,因此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仅有助于解决收入差距问题而且对于我们“调结构、促发展、保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不足30%,与“橄榄形”分配格局中低收入者比重占70%以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要切实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岗位结构,改善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结构,完善相关收入财产分配制度,多管齐下,带动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调高”就是调节过高收入。目前社会上的很多高收入是分配不公的集中体现,所以调节过高收入是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规范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的上交比例,将其更多用于社保支出,真正实现全民资本全民共享;进一步深化国企高管的薪酬制度改革,规范其过高的收入,建立合理的国有企业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继续大力推进反腐斗争,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杜绝违法的腐败收入的滋生;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鼓励引导人们特别是社会富裕阶层参与公益、参与慈善,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8: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方法,是让行政管理方式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一,完善工作动态督查机制,以自上而下的监督,提高行政效能工作水平。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因此,要发挥好督查“利器”作用,以上级督查、部门自查、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借助信息平台动态同步的方式进行综合监督,以综合监督提高行政效能,克服“多龙治水、无人负责”的现象。督查除了要听政府部门讲,也要直接倾听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呼声,注重处理问题的全过程与督查整改相结合,以自上而下的监督,做到真放权,不缺位、不失位,用好督查结果,严格予以问责,提高行政效能工作水平。

第二,完善民意实时表达机制,以自下而上的倒逼,提升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因此,要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思维,改变“看家本领”,坚持“眼睛向下”,对接群众需求,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实时将群众的诉求信息,借助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平台,快速准确传递给上级部门,让有关工作人员能够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直接对接,由此产生“自下而上”的倒逼效能。同时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互认共享,通过网上晒清单、推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力量来倒逼政府改革,将网上的服务与网下的改革联动起来,在网上网下的融合创新中走向善治,提升行政效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三,完善流程规范处理机制,以上下联动的整合,增进行政效能协同能力。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因此,我们要以清单管理制为依托,明确办事监督和追责执行主体,规范和完善办事流程的标准和内容,梳理“最多跑一次”“一趟不用跑”办事事项清单,形成“一次办结机制”;以“一枚印章管审批”打破各部门的利益格局,以“一窗受理、一站服务”整合权力责任,打造权力瘦身的“紧身衣”;通过上下分工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彼此联动的方式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逐层逐级约束的方式深挖问题死角,形成上下协调联动机制,增进行政效能协同能力。

9:十九大报告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项基本方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其一。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更是字字珠玑,指引方向。

报告把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到更高的站位,指出“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十九大报告为未来法治中国描绘了新蓝图: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10:十九大报告中用一个章节来部署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对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多个方面作出安排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一,正是对于美丽中国、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今,美好生活的目标中,美丽生态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要构建美丽生态,关键就是要加强制度保障、抓好责任落实。

通过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高效益的充分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理念,始终坚持把绿色发展新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携手描绘美丽灞桥、美丽西安、美丽中国新画卷。

11:十九大报告系统地总结了五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也为未来生态文明发展及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积极部署。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为此,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报告从不同侧面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有所提及,如“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等,这从理论及信念层面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撑,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相信有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念支撑,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行为会被顺利地激发出来,进而产生推动生态文明的强大推动力。二要继续推进绿色发展。政府、企业和公民都要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要做绿色的管理者,制定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并协调各方关系,企业要致力于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资源;公民则要身体力行地爱护环境,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要求的生活方式。三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多年来,由于没有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通过持续的环保督查等手段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企业生产方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最新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心得体会实用二

2月22日,全省教育大会在福州召开。省委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于伟国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交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满意答卷,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供强大支撑。省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唐登杰主持会议。

于伟国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教育的创新理念和重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等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我省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于伟国说,“挺”教育就是“挺”未来、“挺”发展、“挺”民生。我省有着重教兴教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和满足教育需求,教育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改革创新不断突破、服务发展有为有力,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有了这么好的基础,我们更有责任、更有条件把福建教育办得更好。

于伟国强调,把福建教育办得更好,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矛盾。这就是在“量”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如何提高“质”的问题,在较好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基础上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为此,关键是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本的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检验的标准是有没有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有高质量的教师,要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着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收入水平,多措并举推动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是重点,要着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坚持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确保“一个都不落下、每个都有发展”。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要着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改革为教育事业激活力、增动力。

于伟国要求,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各级党委要把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教育的重视,部署是“一分”,关键的“九分”在于落实落地。要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保障,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抓、抓具体、抓到底,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推动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住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坚决防止校园欺凌等问题,注重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确保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

唐登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九个坚持”全面落实到教育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建设。要找准工作切入点,拿出更有力的措施,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抓好薄弱环节,切实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建设新时代新福建提供强有力支撑。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动摇,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将一如既往支持福建教育改革发展,宣传推广福建教育的经验,推动福建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省委常委周联清在总结讲话中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列出任务清单,确保落地生效。要自觉扛起政治责任,强化理论武装,创新思路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保障条件,发扬斗争精神,以顽强斗志攻克难题难关,努力开创福建教育新局面。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省法院、省检察院领导出席会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和省直有关单位、全省各高校的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厦门市、泉州市丰泽区、三明市泰宁县有关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最新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心得体会实用三

日前,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为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明确了旨向。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通知精神,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新中国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时刻保持牢记初心使命的高度自觉。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存史、学史、治史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坚定继承了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倡导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尤其是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党具有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

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

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

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严重。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失败了。在民族蒙受苦难、探求光明的逆境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也是一部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我们党在创建之初就把“为公”“为民”写在了旗帜上,许下建设一个新社会、为人民谋幸福的铮铮誓言。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党的二大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奋斗目标更加清晰。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干革命为了什么?毛泽东同志1925年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给予响亮回答:“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开辟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历史和实践清楚地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更加深深地懂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更加深深地懂得,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更加深深地懂得,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更加深深地懂得,我们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加深深地懂得,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史、新中国史是党员干部的宝贵精神滋养、强大精神动力,其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需要我们用一生学习体会。

重视学习历史,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从历史高度分析把握问题,能帮助我们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我们要深化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做好现实工作,更好地走向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巨、艰苦的努力,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扎实实开展主题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宗旨,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于改革创新、迎难而上、担当尽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篇三

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按照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的要求来安排、来推动、来落实,做到“四个了解”,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认真做好党分配的工作,把激情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学会历史思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多读党史新中国史故事,多读党史新中国史原著,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养分,用历史思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历史思维洞察世界,既要看到地球村的变迁,又要看到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只有珍惜党史新中国史传纪的精神食粮,才能懂得我们党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党员干部只有铭记历史丰碑,学会历史思维,才能在党史新中国史的熏陶下,走好新的长征路。

培养历史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跋》中有言:“若留下探索,后人总结;

若留下经验,后人咀嚼;

若留下教训,后人借鉴;

若留下失误,后人避免。”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是要了解我们党的探索,我们党的经验,既要掌握党史新中国史传纪的重大事件,也要掌握重大事件本身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要在“深”和“远”上着力,培养自身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既要做勤于耕耘的实践者,又要做善于把握未来趋势的预言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走在新时代的前沿,在复兴之路上作出更多有益的积极探索。

增强历史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增强“四个意识”;

要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

要深刻认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党员干部要争做推动发展的开路人,担当作为的领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责无旁贷,要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总结经验、积累智慧、启迪思维,在鼓劲扬帆中弘扬好逢石开路、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

最新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心得体会实用四

同志们:

在“七一”建党纪念日,以集体过组织生活的方式庆祝党的生日,是我局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传统做法。今天我就以“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为题,和大家作个交流。

党章是经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全党名义、依法定程序制定的,是党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遵守党章高度重视。11月16曰主持党的十八大后首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就鲜明指出,全党要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10月24曰,党的十九大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深切感到,学习贯彻党章是当前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必须摆上位置、大事大抓、强力推进。

(一)学习贯彻党章,是推进党的事业的基本要求。党章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表达了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为全党统一思想和行动提供了根本准则。在100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总是认真总结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从而使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只有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党章,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沿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凝聚起全党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党的理想和目标而共同奋斗。

(二)学习贯彻党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前提。党章对党员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党的制度和各级党组织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力量所在。新形势下,必须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四个不容易”的现实性和挑战性,始终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伤的毅力,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学习贯彻党章,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保证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保证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天,我们面临最紧迫的考验已经不是流血牺牲了,但对于共产党人信仰、信念和精神品质的种种考验,比战争年代更复杂、更隐蔽、更经常也更尖锐。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同隹像毛主席要求的那样:始终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这股劲,在战争年代,是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坚忍不拔的革命毅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新时代,就是看能否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真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党章不仅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做到知其然,而且要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做到知其所以然。学习贯彻党章,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深刻学习领悟,全面掌握党章党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掌握党章基本内容,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章意识的有无或是强弱,首先体现在对党章的学习态度、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上。可以说,学习党章既是强化党章意识的前提,又是强化党章意识的落脚点。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程,切实做到深入研读、深化感悟、深刻把握,不断强化对“根本大法”的尊崇、对“总章程”的认同、对“总规矩’’的敬畏。准确把握党章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做到“八个牢记”:牢记党的性质、宗旨、最高纲领和指导思想;牢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牢记党的建设基本要求;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员的义务权利;牢记党的干部的标准条件;牢记党的纪律规矩;牢记党对军队的要求。此外,党内其他法规均以党章作为根本依据,是对党章“母法”的具体化,是进一步扎紧管党治党制度笼子的重要利器,我们也要结合起来学习。

(二)加强党性锻炼,认真践行党员干部基本标准。强化党章意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党章为基本标准,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经常用党章正衣冠、校言行,真正做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严守纪律、好学上进的合格共产党员。党章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八项义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这是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丧失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的资格,大家必须时刻对照,经常反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员必须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以及党的好干部“五条标准”。我们要在认真践行中纯洁党性、坚定立场、提升境界。践行这些基本标准和要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始终坚守入党誓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入党誓词80个字,是党对党员全部要求的高度概括,也是我们向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无论党龄多长、职务多高都不能淡忘,无论身处什么环境、什么岗位都不能违背。否则,只能算是程序上入党的“假党员”,不是思想上入党的“真党员”。

(三)牢记肩负使命,自觉履行党员干部基本职责。强化党章意识,必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担当党员使命,主动履行党员职责。一要强化身份认同,在党言党。共产党员既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荣誉。入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就应该爱党、护党、跟党走。可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在党不言党,遇到困难麻烦就找党组织,一不如意就埋怨党组织,个别的甚至诋毁党组织。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不能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忘记了党员的身份,丧失了党员的立场。我们每名党员必须牢记党章赋予的基本义务,理直气壮地宣传和贯彻党的理论、党的主张、党的决定,旗帜鲜明地与违反党章,损害党章的言行做斗争。二要强化使命清醒,在党忧党。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临着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肩负着时代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必须居安思危,自觉忧党之艰、忧党之难、忧党之险,始终保持强烈的力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三要强化责任担当,在党为党。在党言党,阐述的是共产党员应有的立场和观点;在党忧党,表明的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清醒和自强;在党为党,强调的是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党为党,就是要与党一道共面挑战、共克难关,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险时刻能豁出去,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更是党员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自觉担当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形成“头雁效应”。我理解,形成学习党章的“头雁效应”,应注重下好“三个功夫”:

(一)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辑’,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共产党员,必须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让我们的人生风骨更加刚健。一是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党章开宗明义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囯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义无反顾。我们要带头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纵览改革开放40年,我国变化天翻地覆。经济发展方面,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5位跃升为世界第2,国内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由1%上升到12.9%.科技和国防建设上,载人航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航母列装、枭龙飞天等取得骄人成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雨雪冰冻,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我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兵力,形成一呼百应、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局面,办好了一系列难事。从今与昔、中与外的对比中,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最符合中国国情,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之路。三是坚信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近代以来,为什么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一次又一次失败,而抗曰战争能够取得彻底胜利?关键在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丼冈山斗争时期,当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有人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时,毛主席乐观地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时,邓小平要求“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今天,办好中国的事情,凝聚中国力量,关键依然在党。我们党用x多年时间,取得了西方国家xx多年的成绩;同样要用x多年时间,解决西方国家xx多年遇到的问题,这是非常难的。国家这么大,发展这么快,情况这么复杂,执政中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对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保持着战略清醒,正在下大力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全面取得巨大成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我们坚信,我们党有智慧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两个一百年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二)在筑牢政治品格上下功夫。在党的领导下,政治品格是干事创业的根本保证,是推动我们担当奉献、奋发而为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对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务必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表率。一是做政治过硬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长征途中,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反对党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企图篡夺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权。面对他和亲信的逼迫,朱德坚定表示:“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朱德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和艰苦的工作,坚定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最后三过草地到达延安。被毛主席称赞为“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何为政治过硬?何为讲政治、讲党性?老一辈革命家树立了好榜样。在坐的都是我们局最坚强有力的骨干力量,在此我号召各位要坚持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是做勇于担当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我们有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去年,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始终胸怀事业大局,以铁的肩膀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稳心定神看得失,聚精会神干事业,真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三是做敢于作为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有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不断提升适应新时代的能力素质。要提升统筹推进的能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关联性越来越强。要善于谋局、顺势、借力、做实,以项目化理念来推进各项工作,坚持“砍土分方”,分项打包,明确任务书,施工图和时间表,定期调度,全程跟踪,确保项目落地落实。要提升改革创新的能力。走进新时代,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敢于冲破程式化的固有思维,善于精准选择创新突破口。同时,要顺应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善干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切实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三)在严守纪律规矩上下功夫。我们党100年光辉力任表明:严守纪律和规矩,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建仪发展、改革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传家宝”和“定海神针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也是保证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护身符”。一是要切实学法纪知敬畏。学好党纪条规,不仅是贯彻从严治党要求的客观需要,更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大保护。比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及时”“定期”“经常”“日常”等词汇共出现了31次,这些带有限定词的条款,就是要防止大家把“苗头性、倾向性”的“小节’’铸成“误终身、毁事业”的“大错”。对这些新规定新要求,大家要立学立行、立整立改,千万不能再走老套路,否则就会稀里糊涂犯错误。我们广大党员要树立“高线”守“底线”意识,真正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切实做到明规知矩,明荣知耻、明戒知止。二是要彻底扭转惯性思维。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非习惯性的。在当前全党强力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大部分同志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是深刻到位的,但也有少数同志受惯性思维影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仍然停留在过去“雾霾天”里。扭转惯性思维,最重要的是实现思想上的根太转变,要从思想根子抓起,从源头上破除荫波逐流的庸俗之风,破除人情世故的陈规陋习,破除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三是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谁触碰谁就会受到惩处。遵守纪律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要慎初,切实管住“第一次”,不能心存“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邪念,不能搞吓不为例”,否则就会滑向“既然湿了鞋,不如洗个脚”的罪恶深渊。要慎微,坚持防微杜渐,把“抓早抓小”要求落实到一思一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否则小问题就会发展成大错误。要慎独,保持定力,顶住诱惑,管住自己的脑一一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管住自己的口、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说的坚决不说,管住自己的手不该办的坚决不办、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

最新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心得体会实用五

1、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与新时期信合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作为一名信合员工,感觉自身的综合能力还比较欠缺,与新时期信合事业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一是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工作思路还比较局限。二是宏观思考的能力不够。业务部工作繁杂、事情繁忙,大量的时间很多停留在处理繁杂的事务之中,思考问题的时间少,工作质量差,提高不到一个新的高度。

2、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工作作风还不够大胆。在反思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思想上还缺乏“闯”劲,开拓创新精神还不够,大多数时候还仅立足于传统的工作方式,自己的视野不够宽广,思维较为局限,还没有从较高的层面思考问题。工作主动性不强,还缺乏“钻”劲,解决的实际问题太少,有时候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在行动上还缺乏“韧”劲,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矛盾,还缺乏有效的办法,有时面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有等待观望的思想。

3、工作作风不扎实。一是在“深”字的体现上不够。没有做到经常深入基层熟悉与了解情况,平时与办公室人员接触多,与基层的人员交流少,仅局限于工作需要时进行了解,在工作上还不够深入。二是在“严”字的体现上不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意识还不强,工作忙不过来的时候,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遵守纪律比较“松懈”上班有迟到早退现象,有时不修边幅,不注意个人形象,三是在“实”字的体现上不够。工作抓得不细、不实、缺乏实干精神。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创新能力比较缺乏,自身积累还需增强。工作上的创新,需要有熟悉的业务能力,对信息有快速的反应和整合能力,对问题的判断有前瞻性,综合性。通过认真分析自己,感觉到:一方面,对于本部门的业务能力还比较缺乏,只是对自己的工作已经逐步了解和熟悉,但是,对于整体工作而言,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还很有限。并且,平时处理日常性、事务性的工作已经比较繁忙,较少有时间了解宏观信息,作一些理性思考,特别缺乏全局性的思维,要实现工作创新,还需要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在领导经验,管理水平方面,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一点一点积累。

2、工作定位等方面的高度还不够;创一流业绩的精神不够,示范带头作用还需加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自己在工作中“争创一流,勇于争先”的意识树的还不够牢,没有给自己定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党员的带动作用不够强。认真分析原因,一方面,自己主观上还存在依赖思想,认为单位大事有领导、部门有经理负责把握方向,只要配合好,认真完成分配的工作就行,对于如何在整体上创出成绩、创出特色,缺乏认真的思考;另一方面,在平时工作中,认为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出成绩,就是尽职的表现,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拼搏精神不够。

3、无私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作风还需务实。由于本部门工作忙、事情多当天完不成的工作总是脱到第二天,加班加点觉得自己吃亏,心理急躁,工作效益低下。这段时间,学习了许多先进事迹后,感到在工作的敬业精神,务实作风方面,自己还有很大差距。

三、今后努力整改的方向

1、坚持敬业奉献,勇于开拓创新,做争创一流业绩的表率。我将把这次自查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提高工作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二是刻苦钻研,提高业务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思路,自觉地超越过去、超越自我,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有力、可靠的信息资料。

2、坚持务实作风,强化宗旨观念,做服务人民的表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来创造业绩。一是踏踏实实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尽心尽力完成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做好党员的模范行动带头作用;二是树立务实形象。在工作作风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矫正思想偏差,把工作作为乐趣看待,不断充实工作内容,重在敬业、奉献、求实、开拓、创新上做文章,各方面的工作都要走到前列,争创一流业绩,充分搞好本部门服务的职能作用,力争工作年年有进步,月月有成绩。

3、坚持廉洁奉公,提高自身修养。

一要始终坚持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对照党章,对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时刻反省自己,勇于正视错误,真正做到“理想常在,信念常驻,宗旨不变,本色不褪”;二要树立廉政就是政绩的观念,严格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从小节做起,严于律己,自觉保持廉洁情操,做到干干净净办事,堂堂正正做人。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更严格的要求,更投入的精神,更踏实的作风取信于民。三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从加强党的历史、基本知识、先进性要求、基本任务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入手,增强理论修养和政治敏锐力,以达到"洗脑、补脑、壮脑"的目的,永葆红色思想。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理清和确立思想上的罗盘,看准目标,站稳脚跟,培养坚定和执着的信念,努力增强个人气节。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受得住委屈,要与奉献相伴,塑造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春训深入学习心得体会(四)

最新深入贯彻教育方针心得体会实用六

党的作风影响和决定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反映和体现着党的作风。xx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总书记又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文章中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在一个国家中,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要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办好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老传统,也是新时期新要求。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生活在最基层的就是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也是最可靠的。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地区,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可以拉近干群距离。在工作中,我们要想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机关,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二是要心入群众,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要有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最后就是深入群众,解决民困。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