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优秀15篇)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优秀15篇)

时间:2022-08-29 14:12:52

相关推荐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优秀15篇)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范文

方案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和活动。在制定方案之前,我们需要评估和分析各种可能的选择。这些范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一

项目能力类型权重(100%)得分加权得分。

核心能力沟通能力30。

分析、判断、预测、决策能力25。

领导能力20。

原料市场信息分析处理能力15。

计划、执行能力10。

合计100。

项目态度类型。

所需态度是否勇于承担责任30。

是否要求自己以身作则25。

是否关心员工成长及员工工作效率20。

是否注重协作,发挥团队精神15。

是否关注公司长期的发展方向及长期目标的实施10。

合计100。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二

销售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完成率(可按产品分)

产品实际销售收入/产品计划销售收入×100%

销售额的增长率

销售费用控制率

销售费用总额/产品收入总额×100%

人均销售额

客户投诉处理及时率

售后服务一次成功率

应收帐款回款率

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合同任务交货率

产品合同累计交货数/产品合同累计订货数×100%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销售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三

一、 考核目的:

规范和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标准,通过考核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利用经济这一杠杆作用,推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确保总公司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二、 考核原则:

1、 服务行为的标准化、规范化;

2、 逐级考核、统一考核;

3、 公平、公正、公开。

三、考核对象:物管处全体员工。

四、考核细则:

1、考核人:各项目主管为主要考核人;公司品保部、人资部负责考核项目日常工作跟进、监督和执行。

2、考核周期:每月一次。

3、考核依据: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各操作手册的规范文件;评价个人当月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

4、考核内容:(按员工各自工作职位对应对照考核)

(1)劳动纪律:出勤上有无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方面情况;

(2)工作情况: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及业主满意度;

(3)安全方面:工作过程中有无事故发生;

(4)执行力:对公司的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及执行中的创新完善情况;

(5)礼仪形象:举止是否文明、服务用语是否恰当、衣着(工作服)是否得体;

(6)成品保护:设备有无丢失、缺陷,公共设施维护情况;

5、检查方式:主管每天检查,物业主任每周不定期随机检查,公司品质保障部和其他职能部门随机抽查。

特别说明:在检查过程中如出现妨碍检查或弄虚作假者,经确认情况属实的将对其加倍处罚(特别岗位5-10倍处罚)。

6、考核程序:

(2)品保部将检查、拍照记录,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随机考核记录交专人汇总,计算分值后报人资部,最后由人资考评汇总。

五、员工各职位考核结果与工资对照情况: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人事绩效考核指标范文。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四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持续深入,绩效考核作为改革的活性剂,是以提高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核心的全过程管理,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公立医院重大改革和持续发展的需求,对职工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使医院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作为公立医院的核心来加速发展。

目前在绩效管理主要采用方法包括: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卡法、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绩效考评法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应对现有的绩效考核方法进行改进,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其中改进方向主要包括了考核、标准、目标、方法,克服以往考核方法中存在的缺乏沟通与反馈、方式单一,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而对现代化医院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

(一)平衡计分卡法。

逐层分解组织战略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各种互相平衡的、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这种考核体系作为具有执行基础、可靠性强的业绩管理体系,其中所包括的各类指标主要针对不同时段进行实现状况的考核,进一步确保战略目标实现,另外进行绩效考核管理时,精细化监测、信息化导航、常规化运行是成功的关键。

这种常见的方法主要从四个维度出发,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公立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转化为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值和衡量指标,同时可以与其他绩效考核管理方法相结合,对多项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从而形成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关键业绩指标法。

此考核方法是通过管理指标量化,并对流程绩效进行衡量的考核方法,通过对公立医院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进行归纳和提取,对内部流程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遵循“二八原理”进一步将战略目标进行分解,成为绩效管理量化指标的重要工具和衡量标准。另外指标数据来源应具有易操作性、准确性,应确保被考核者具有较高的可理解性和接受度,并形成共识。同时在指标选取应遵循少而精,具体化及可量化的原则。

(三)360度考核法。

此考核方法属于全方位的绩效考核,具有维度多元化的特点,通常其考虑的维度至少在四个以上,主要涵盖了领导、职工个体、同事、直接部属以及客户等多个层面,对职工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评估。

(一)结合实际情况分开设计、整体考虑。

在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中,绩效方案的设定如同整个医院的风向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运营管理中管理体系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绩效考核方案设计时,需要对各种绩效管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同时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医院的现实情况,并对公立医院的短期和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不同类型科室绩效指标间的平衡进行充分考虑,单独分类设计后仍要以整体来规划,使方案具有平衡性。

(二)方案框架构建及绩效考核方法使用。

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整体框架构建时,可先将科室按照类型进行大的分类,并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作为基础工具,针对科室岗位工作强度、工作风险、以及效益等综合考核进行相应考核指标的设置,同时对各项二级关键指标进行制定;平衡计分卡可利用四个维度的考核指标,对各职能部门进行各项管理指标的设计,强调了科室的全面发展。在重点学科的科室奖励以及科室绩效比中可运用二八原理,使差异化的绩效系数和津贴补贴在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中得以落实;360度考核法主要运用于各职能科室负责人考核,其综合考评主要与被考核人的同级、上级领导、下级职属三方相结合共同进行。

(三)根据医院规模确定工作小组。

绩效方案设计初期首先需要根据医院规模以及针对绩效管理目标,对绩效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建立并细化。大规模医院包括了绩效管理工作小组、考评小组、综合考核小组、信息技术小组四个方面的绩效管理组织。小规模医院可以设立一个绩效核算部门即可。

在绩效考核方案设计中,首先设计基础为关键绩效指标法,各级评价指标的筛选主要根据有关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全面分析所有可能使用的评价指标后,一级绩效考核指标有效划分为:工作量考核、岗位风险考核、成本核算绩效考核、效率指标考核和综合考核。

(一)工作量考核。

结合临床科室的不同特点,通过关键绩效指标法的运用,对影响科室工作量绩效的二级关键性指标或者医院管理层注重的某些指标进行提取,不同科室的考核依据主要包括:门急诊人次、治疗人次;实际占用床日和出院病人数;手术量和手术等级;各自科室所规定考核项目等。

(二)岗位风险考核。

在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对岗位职责中,岗位风险考核绩效根据医疗风险系数×人均标准×科室实有人数进行计算。其中上一年度医院医疗质量委员会确定的科室风险考核系数为医疗风险系数。

(三)成本核算绩效考核。

针对不同科室,成本核算绩效考核计算方法有所不同。在临床科室的成本核算中,主要根据科室成本核算结果,科室绩效劳务根据绩效考核比进行计算。在医技科室成本核算中可以结合科室前两年实际成本率水平和年度目标任务指标,对科室成本率定额进行确定,如科室实际成本率低于定额成本率,并且超过5%以上时,应根据此实际成本节约额的10%对科室进行奖励。

(四)效率指标考核。

影响科室效率绩效的二级关键性指标可通过关键绩效指标法的运用进行选取,其中主要涵盖了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等层面。结合质控部门进行数据关联考核。

(五)综合考核。

平衡计分卡可运用于各职能部门对业务科室的绩效考核,通过四个维度指标的运用,对科室运营情况进行有效衡量。其中主要包括科室内部运营质量、财务、病人满意度、学习成长等管理指标,采用百分制考核制度,并对各职能科室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不同的考核权重予以明确。

对院科两级考核进行严格设定和执行,坚持按劳分配,以及采用医院核算到科室、科室分配到个人的绩效分配制度。与医院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对各级各类职工的分配比例进行明确,按医疗、贡献大小、技术、服务质量等进行职工绩效分配,使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得以充分体现。

step1:选择评核方法与项目。

绩效考评的方法多样且各有优缺点,医院应充分考虑现有文化、人员能力、考评数据的正确性及方便性,慎重选择评核方式。

例如,科室是否已完成科室愿景,长短期发展策略及执行方案如何?如果没有,则不宜采用平衡计分卡。科室是否已建立各阶段目标,目标设定是否具有科学性及可行性?如果没有,就不宜采用目标管理法。

step2:选择评核基准期。

多数医院都是在运营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瓶颈或问题,才考虑进行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或改进,由于受制于现有工作量与薪酬、奖金的关系,无论民营还是公立医院都很难无视现状而大幅度做调整。因此,对选择什么期间的工作量、薪酬、奖金额度做绩效改革的参照标准也需谨慎考量。

一般选择近三年业务数据或近三年中业务最好的一年做基准;由于不同地区医院各季度的业务量会有显著差异,所以,基准期最好选择连续12个月。此外,近年来各地区都进行不同程度的医疗物价调整,所以,也必须将该期间的收入依新物价进行调整。

step3:工作分析及合理化。

医院现有各科室的业务量与人力配置并非都是完全匹配的,所以,各科室人员工作负荷往往也差异很大,但医院为求内部公平,对工作负荷低的科室,往往进行绩效奖金保障。如果依照既往工作量、薪酬、奖金做基准,工作负荷低的科室,由于绩效标准低,未来服务量成长时,其绩效奖金的成长必然会大于业务量的成长,如此,对既往工作负荷高的科室是非常不公平的。

因此,在选定绩效参照期后,必须对各科室人员与工作进行合理化,针对工作负荷低的科室,在各成长期的绩效核算要采取阶梯型的调整,避免造成上述不公平的现象。

step4:制定考评指标。

考评指标是绩效制度的指挥棒。医院各科室工作方法、工作目的都不同,承担的职责也不同,所以,不能用相同的项目来考评。

step5:确定奖金来源及金额。

绩效制度是否能产生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于考核结果是否能调动人员积极性。所以,绩效制度设计时,必须考虑被考评部门奖金来源与考评部门的激励目标是否一致;且被考评部门绩效目标达成与否,所带来奖金差异的大小是否适当。差异越大,激励效果越好,差异越小,激励效果越差。

绩效奖金是员工薪酬的一部分。绩效奖金占员工薪酬比例的大小,会影响员工对绩效制度的重视程度。然而,并非医院各部门绩效奖金占薪酬比例都是相同的,而是要依科室工作性质而定。

step6:明确奖金分配方式。

唯有让被考核者清楚自身奖金来源与部门激励方向、惩处事项的关系,他才会调整自身行为,与部门发展方向同向而行。所以绩效制定中的分配方式一定要公平、公正且透明化。

个人绩效奖金分配方式方式如下:

1、依个人产值或贡献分配:如工作量、工作项目点数、关键指标考评分数。

2、平均分配:依科室人数。

3、依出勤班别、时数分配:依各人出勤日数、时数及班别种类。

4、依职称分配:依科室人员岗位或职称点数分配。

5、混合分配:在上述分配方式中选用数项,设定不同权重进行分配。

step7:评核方案测试。

绩效方案制定后要模拟测试,考察各考核项目量的增减、绩效奖金增减及医院用人成本的占比是否与预期一致,若与预期有差异,应进行修改,避免实施后才做大幅度调整,造成被评核者不信任或不满。

step8:评核方案实施与改进。

绩效考评不仅仅为了核算奖金,更重要的是激励大家共同朝医院的发展目标前进,所以,绩效方案不是制定后就长久使用,必须依照医院或科室各阶段发展目标做修订,真正达到指挥棒的效果。

另外,绩效考评也不仅是考评好的奖金高、考评差的奖金低,而是透过绩效考评发现哪些人做得好,哪些人比较差。针对表现较差的人员或部门,寻找问题并协助改善,使这些人或部门得以做得更好,霍尔斯认为这才是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

通过公立医院绩效方案的设计与考核,能够强化医院管理重点,对当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予以有效解决,使医院工作效率提高。而考核和设计的本身则要能够充分体现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以人为本,注重患者满意度,严格控制药占比,给患者提供便利的优质的医疗服务。并以此为目的设定医院业绩考核的关键指标,大幅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目前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也成为推动医院重大改革的关键,因此需要对绩效管理观念进行转变,对方案设计以及管理方法进行创新,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各种考核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使现代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以充分体现,并作为重要的科学战略管理工具,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的未来健康发展。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五

采购的价格与成本指标包括参考性指标及控制性指标。参考性指标主要有年采购总额、采购人员年采购额及年人均采购额、各供应商年采购额及供应商年平均采购额、各采购物品年度采购基价(也称预算价或标准价)及年平均采购基价等。它一般是作为计算采购相关指标的基础,同时也是展示采购规模,了解采购人员及供应商负荷的参考依据,是进行采购过程控制的依据和出发点,常提供给公司管理层参考。而控制性指标则是展示采购改进过程及其成果的指标,如平均付款周期、采购降价、本地化比率等。列举如下:

(1)年采购额。

年采购额包括生产性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总额、非生产性采购总额(包括设备、备件、生产辅料、软件、服务等)、原材料采购总额占生产成本的比例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原材料采购总额,它还可以按不同的材料进一步细分为包装材料、电子类零部件、塑胶件、五金件等;也可按采购付款的币种细分为人民币采购额及其比例、不同外币采购额及其比例。原材料采购总额按采购成本结构又可划分为基本价值额、运输费用及保险额、税额等。此外,年采购额还可分解到各个采购员及供应商,算出每个采购人员的年采购额、年人均采购额、各供应商年采购额、供应商年平均采购额等。

(2)采购价格。

采购价格包括各类原材料的年度基价(或称标准价、预算价)、所有原材料的年平均采购基价(或折算的采购价格指数)、各原材料的目标价格、所有原材料的年平均目标价格(或折算成采购目标价格指数)、各原材料的降价幅度及平均降价幅度、降价总金额、各供应商的降价目标(降价比例金额)、本地化目标(金额与比例)、与兄弟公司联合采购额及比例(尤其适合于大型工业集团、跨国公司、下属企业)、联合采购的降价幅度等。

(3)付款。

付款包括付款方式、平均付款周期、目标付款期等。

质量指标主要是指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以及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表现,它包括供应商质量体系、来料质量水平等方面。

(1)来料质量。

来料质量包括批发质量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免检率、来料返工率、退货率、对供应商投诉率及处理时间等。

(2)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包括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供应商比例、实行来料质量免检的物品比例、来料免检的供应商比例、来料免检的价值比例、开展专项质量改进的供应商数目及比例、参与本公司质量改进小组的供应商人数及供应商比例等。

企划指标是指供应商在实现接收订单过程、交货过程中的表现及其运作水平。包括交货周期、交货可靠性以及采购运作的表现,如原材料的库存等。

(1)订单与交货。

订单与交货包括各供应商以及所有供应商平均的准时交货率、首次交货周期、正常供货的交货周期、交货频率、交货数量的准确率、订单变化接受率、季节性变化接受率、订单确认时间、交货运输时间、平均报关时间、平均收货时间、平均退货时间、退货后补货的时间等。

(2)企划系统。

企划系统包括供应商采用企划系统的程度、实行“即时供应”的供应商数目与比例、原材料的库存量(或库存周期)、使用周转包装材料的程度与供应商数量、订单数量。平均订货量、最小订购数量等。

其它与采购及供应商表现相关的指标有供应商总体水平、综合考核以及参与产品或业务开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的指标。

(1)技术与支持。

技术与支持包括采用计算机系统处理行政事务以及采用e—mail(电子邮件)联系处理业务的供应商数目录、采用e—commerce(电子商务)的供应商数量、参与本公司产品开发、工艺开发的供应商数量及程度、能用英文直接沟通的供应商数量等。

(2)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包括供应商总数、采购的物品种数及项目数、供应商平均供应的物品项目数、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供应商数目、独家供应的供应商数目及比例、伙伴型供应商及优先型供应商的数目及比例等。

采购效率指标是指与采购能力如采购人员、采购系统等相关的指标。

(1)采购人员。

采购人员包括采购部总人数以及战略采购前期采购、后期采购人员的比例、采购人员的年龄、工作经验等教育水平结构、采购人员语言结构、采购人员培训目标及实施情况、采购部人员流失率等。

(2)管理。

采购人员的时间利用结构(处理文件、访问供应商等)及比例、采购人员的纪律执行情况(考勤等)、采购人员的工资级别及费用情况、采购行政管理制度的完整性软合同管理、权限规定、行为规范、供应商管理程序的完整性(如供应商审核、供应商考评、采购系统的审核及评估目标与水平等)。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六

我国大型企业按照管理层次,其下属可分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二级企业,这些二级企业的厂长经理即经营者,都代表本单位与总公司签定了经营承包合同,在年终或任期届满,总 公司都要对经营者进行考核兑现,除政治素质和综合治理方面的要求外,重要的是对其业务能力的考核,因此,对二级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应该考虑三个能力。

一、经营能力

随着法人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日益明晰,法人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日益完善。企业的厂长经理把追求企业财富最大化作为自己经营的首要目标。因此,对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重点应考核以下指标: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指税后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反映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该比率是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也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考核所有者权益报酬率,能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在其任职的一个周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状况。因此,所有者权益报酬率的增减,能客观地反映经营者的经营运作能力。

资产保值增值率 资产保值增值率是指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总额与期初总额的比率。该比率是衡量企业资产增值幅度的主要指标。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杜绝企业的经营者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必须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考核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利润与成本费用的比率。该比率反映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与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关系。它是直接反映企业增收节支、增产节约 的效益指标。企业生产销售的增加和费用开支的节约,都能使这一比率提高。因此,考核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有助于企业经营者自觉地控制成本,节约开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市场占有率 亦可称市场占有份额。一个企业其产品或服务的业务范围在同行业市场竞争中占有多大的比例和份额,反映出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能力。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业务扩展与否,体现了企业经营者的市场意识和开拓能力。因此,应把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作为考核经营者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管理能力

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职能。评价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一个现代企业应当有一整套完整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个优秀的企业经营者会在国家和行业法规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企业的各方面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按程序运转、有条不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考核企业的厂长经理,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看他在任职期间组织制定了几项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企业的管理层次和工作运转是否有序。

质量指标与安全生产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特别是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讲,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命脉,是立足于市场之本,没有质量保证企业就无法生存。因此,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要常抓不懈,产品质量指标和生产事故率的高低和变化,是评价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才的培训 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一个管理完善、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一定是一个人才倍出的企业。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把劳动者专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使企业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并且创造条件,从社会上吸引人才,广纳人才,储备人才,营造一个人才竞争的氛围,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三、创新能力

企业家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勇于创新。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审时度势,时刻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还应该具有策划企业发展战略,驾驭全局的能力,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小富即安。应该带领职工,组织新产品和服务项目的开发,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在任期内,组织开发了.几项新产品和服务项目,应作为评价经营者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企业的性质不同,对企业经营者的绩效评价方式和选择的指标也不同,无论选择哪种考核方式,关键在于要有切合实际的量化指标;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考核条件模棱两可的指标,不应该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经营指标绩效考核方案。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七

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是为了提高员工创造更高工作效益的能力,而做好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最难的事莫过于教会“顶头上司”给他们的下属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其实设计考核指标的.方法有很多,就考核内容而言,就包括“能力”,“态度”,“业绩”考核三个方面。

生产部绩效考核指标是就生产部如何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方面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范本,以生产部经理、副经理、生产部总监为主包括安全生产部、车间主任、生产科长、生产部主管等很多职位,是“顶头上司”做好的参考。

生产线组合线(包括标准和非标)月标准产量设定为1500平方米.

趟门月产量设定为5000平方米.

实际产量以《成品进仓单》统计数量为准

相关记录:《生产命令单》,《生产计划单》,《成品进仓单》。

绩效考核部门:储运部

绩效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每天报一次数据。

主要物料指:板材、铝材、百叶、封边条。

主要物料耗用率=各主要物料耗用率之和。

各主要物料耗用率=该物料的当月实际总耗用量/计划总耗用量*该物料权重。

考核部门:物控部

相关记录:《生产命令单》,《退补料单》,《bom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绩效考核期间:每月一次。

生产计划准交率=准交总批数/总成批数*100%

准交批数以《成品进仓单》为准

考核部门:计划部

相关记录:《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表》、《生产命令单》

绩效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每天提报一次数据。

制程检验合格率=制程检验合格数/制程检验总数*100%

考核部门:质量部

相关记录:《制程检验报告》、《返工单》

绩效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每天报一次数据。

成品抽检合格率=当月抽检合格总数/抽检数*100%

考核部门:质量部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生产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八

2计划完成率完成数与计划数的比率25计划完成率*权重销售统计信息保证计划的完成。

项目能力类型权重(100%)得分加权。

得分。

核心能力市场分析能力30。

营销策划能力25。

计划组织能力15。

沟通能力15。

影响能力15。

合计100。

项目态度类型。

所需态度是否关注公司长远的发展方向及长期目标的实施25。

是否注重协作,发挥团队精神20。

经营计划的立案、实施是否有充分的准备20。

是否要求自己以身作则20。

是否勇于承担责任15。

合计100。

项目能力类型权重(100%)得分加权得分。

核心能力专业技能30。

团队合作能力20。

评估能力20。

效率15。

激励15。

合计100。

项目态度类型。

所需态度是否注重协作,发挥团队精神30。

处理问题是否全面周到20。

是否关心员工成长及员工工作效率15。

计划的立案、实施是否有充分的准备15。

是否勇于承担责任20。

合计100。

项目能力类型权重(100%)得分加权得分。

核心能力沟通能力30。

分析、判断、预测、决策能力25。

领导能力20。

原料市场信息分析处理能力15。

计划、执行能力10。

合计100。

项目态度类型。

所需态度是否勇于承担责任30。

是否要求自己以身作则25。

是否关心员工成长及员工工作效率20。

是否注重协作,发挥团队精神15。

是否关注公司长期的发展方向及长期目标的实施10。

合计100。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九

序号

指标

指标定义

功能

考核依据

1

万元工资销售收入比例

财政年度内的全部销售收入与当期全部工资成本的万元数的比值。

检测万元工资的投入产出效率,鼓励公司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能力

2

产品毛利率

产品毛利/产品销售收入

检测分(子)公司当前经营模式的效率

3

利润总额

一定周期内完成的利润总额

检测分(子)公司的经营效果

4

利润总额增加率

(本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

检测分(子)公司不断优化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水平,追求利润最大化

5

集团利润贡献率

某分(子)公司利润总额/集团公司利润总额

检测分(子)公司在全公司利润中的贡献度

6

资金沉淀率

一定周期内流动资金用于固定投资和弥补亏损的资金占用额占全部流动资金总和的比例

检测流动资金的使用和周转效率

7

资金周转率

一定周期内流动资金的周转率

检测公司周转情况

8

投资收益率

税后利润/实收资本

检测分(子)公司的投资收益情况

9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检测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

10

生产管理指标

序号

指标

指标定义

功能

考核依据

1

产值

一定周期内完成的入库品总额

检测一定周期内的劳动生产总额

2

生产计划完成率

实际生产完成量/计划完成量

检测生产部门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3

按时交货率

按时交货额/计划交货额

检测生产部门生产进度执行情况

4

全员劳动生产率

总产值/员工总人数

检测员工平均生产值,确定全员劳动生产率

5

设备折旧率

设备折旧费用/设备资产

检测资产消耗占设备资产比率,以测定设备利用情况

6

设备故障率

设备故障检修费用/产值

检测设备资产的消耗在总产值中的比重

7

工具消耗率

工具消耗额/产值

检测工具消耗与产值的比率关系,越少越好

8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

一定周期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数

检测生产部门生产安全管理的.效果

9

生产安全事故损失率

生产安全事故损失额/产值

检测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生产损失情况

10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的及时性

生产安全事故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

检测生产安全部门的工作情况

11

生产作业现场的整洁、有序性

生产作业现场是否摆放整齐,存放有秩序

检测生产作业车间的现场管理情况

12

成本控制指标

序号

指标

指标定义

功能

考核依据

1

主营业务成本总额

产品生产成本

检测分(子)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为分(子)公司降本增效提供依据

2

制造费用与主营业成本比率

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

检测制造费用在主营业务成本中的比例

3

制造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比率

制造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检测制造成本在主营业务成本中的比例

4

管理费用

在生产销售产品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检测分(子)公司的管理费用比例

5

营业费用

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检测分(子)公司的产品销售费用

质量管理指标

序号

指标

指标定义

功能

考核依据

1

一次检验成功率

一次检验成功的产品数/检验的产品总数

检测生产质量情况

2

品管成本比重

品管成本/产品销售收入

检测品管成本占销货收入比率,为拟订品管计划及生产、品管改进参考

3

质量事故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质量事故处理是否及时有效

检测品质管理部门在质量事故处理方面的工作

4

产品抽检合格率

抽检合格产品总数/抽检产品总数

检测产品生产质量,由品质保障部组织

5

客户质量问题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

对于客户质量问题的投诉是否及时有效

检测综合管理部门对客户投诉的质量问题解决的及时性,准确性

6

质量体系评审不符合项数

年度质量体系评审发生的不符合项数

检测公司质量体系管理的完整性、准确性

7

质量检验的差错率

产品检验差错数/检验产品总数

检测产品检验人员的检验准确性和水平

8

供方质量检验资料的保管情况

供方质量检验资料是否完整、准确

检测质量检验人员日常工作的情况。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绩效考核指标大全。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十

对于指标体系的设定要能保证适用于当前学校,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服务于学校的战略目标,并且简单易行,减少考评者及被考评者的负担,太过繁琐的考评表会造成考评者心理上的厌倦,从而草率对待,降低考评结果的可信度。

(2)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如果失去了公正的原则,那么考核体系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只有公正的考核才能正确衡量被考评者的真实水平,并且,这个考评体系在教师中才能够树立起威信,使得考评体系可以继续存在。考评体系如果不够公开,会引起考评者以及被考评者对它的公正性的怀疑,而起不到激励被考评者改善自己绩效水平的作用。公平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绩效考核的.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即不同考评者的竞争是否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及不同的考评者对目标和考核标准的理解是不是相同的。

(3)指标可衡量

考评体系应以量化的指标做为考评的主要内容,努力降低考评表中主观性的内容,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可以量化,对于定性的指标,尽量多听取一些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而不是以领导的意见为准绳,尽量避免考评者的主观因素对考评的影响。

(4)重点管理和例外管理的原则

绩效考评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年初制定的考评指标,不应采取不闻不问的静态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某些重要指标和特殊指标,更不能如此,应采取监督、指导的动态管理方法。年初考评指标的制定,一般是根据上年考核的情况、考核年度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预期等制定而成,在指标的具体招待过程中,有些指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转化,如近几年国内职业院校的合并;有些指标是重要指标,维系到学校的发展,必须力保,不能简简单单地以考评方式进行管理,如招生计划指标;有些指标涉及到几个单位或部门共同努力、相互协调,如英语过级指标、普通话定级等。因此,在绩效考评中应坚持重点管理与例外管理的原则。

(5)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

业绩和成果的取得必然是考核的重点,但是,对于被考评者阶段性完成的目标以及工作态度能力的考核也是考评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有研究表明,过程取向的绩效考核更加有利于被考评者对目标的认同和满意度的提高。最终取得成绩固然是最好,但有时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过程中教职员工的努力程度,工作态度和能力还是需要肯定的。

(二)绩效考核体系的目标

教师绩效考核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提升职业的质量,一个是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l)为教师能正确了解自己提供依据

学校的考核结果能够及时的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得教师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跟其他教师的差距,这样就激励教师的进步,激发他们更加努力来改进自己以前做的不好或者做的不够的地方。

(2)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

学校根据考核结果,做到奖罚分明。评价结果影响被考评者的晋升和福利待遇。评估结果为优秀者,可优先晋升工资,并作为聘任高一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次性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对于合格者,各单位可以继续聘任,被聘任者享受学校相关岗位的一切待遇。对于不合格者进行整改,可下年试聘。

(3)可以为学校建立一种融洽的研究氛围

学校要发展就要有创新,而创新项目往往涉及到一个学科多种专业甚至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依靠教师的团队合作才能出色完成。加强绩效考评,学校就可以营造出一派团队合作的融洽的教学研究氛围。

(三)绩效考核指标的构成要素

(l)指标名称:是对绩效考核指标内容的总体概括。

(2)指标定义:是指标内容的操作性定义,用于描述考核指标的关键特征。

(3)标志:考核的结果通常表现为将某种行为、结果划归到若干个级别内,考核指标中用以区分各个级别的特征规定就是绩效考核指标的标志。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十一

2计划完成率完成数与计划数的比率25计划完成率*权重销售统计信息保证计划的完成。

项目能力类型权重(100%)得分加权。

得分。

核心能力市场分析能力30。

营销策划能力25。

计划组织能力15。

沟通能力15。

影响能力15。

合计100。

项目态度类型。

所需态度是否关注公司长远的发展方向及长期目标的实施25。

是否注重协作,发挥团队精神20。

经营计划的立案、实施是否有充分的准备20。

是否要求自己以身作则20。

是否勇于承担责任15。

合计100。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十二

绩效考核指标(performance indicator)

绩效考核,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的检查和评定,以确定其工作业绩和潜力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绩效评价,而绩效评价是通过考核绩效指标来体现的。绩效考核指标就是将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用科学方式结合组织特性划分项目与标准,用以绩效评价与业绩改善。

一、绩效指标、应分出评价层次,抓住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kpi)每位员工都可能会承担很多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如果我们对员工所有的方面都来进行评价考核,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与关键,势必造成员工把握不住工作的重点与关键,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将自己工作行为导向战略。

二、要能反映整个价值链的运营情况,而不仅仅反映单个节点(或部门)的运营情况。绩效考核一定要从企业整个运营的角度去考虑,一定要从整个企业运营的角度去评价一位员工或某个部门的作用。

三、应重视对价值链业务流程的动态评价,而不仅仅是对静态经营结果的考核衡量。

四、要能反映价值链各节点(部门)之间的关系,注重相互间的利益相关性。

五、定性衡量和定量衡量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并注意相互间的协调。

六、对某个特定绩效指标的维持与改进不应以牺牲其他任何指标标准为代价,否则,任何绩效都是无法接受的。

七、重视对学习创新、企业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

制定原则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必须符合smart原则 :

t:(time bound)-----有时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如要求2000万的销售额,单单这么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2000万的销售额,这样才有意义。

指标特征

(1)绩效考核指标应遵循同质性原则、关键特征原则、独立性原则。

(2)考核指标是具体的且可以衡量和测度的。

(3)考核指标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共同商量、沟通的结果。

(4)考核指标是基本工作而非工作者。

(5)考核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企业内外的情况而变动,经常是“缺什么,考什么”,“要什么,考什么”。

(6)考核指标是大家所熟知的,必须要让绝大多数人理解。制定绩效考核指标遵循的原则

一、绩效考核指标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在绩效考核指标的拟定过程中,首先应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传递和分解,使企业中每个职位被赋与战略责任,每个员工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绩效管理是战略目标实施的有效工具,绩效管理指标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而不应与战略目标的实施脱节。只有当员工努力的方向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时,企业整体的绩效才可能提高。

二、绩效考核指标应突出重点

抓关键不要空泛,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指标之间是相关的,有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通过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指标一般控制在5个左右,太少可能无法反映职位的关键绩效水平;但太多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满意度,对员工的行为是无法起到引导作用的。

三、绩效考核指标应素质和业绩并重

重素质,重业绩,二者不可偏废。过于重“素质”,会使人束手束脚,过分重视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不讲实效,而且妨碍人的个性、创造力的发挥,最终是不利于组织整体和社会的发展。过于重“业绩”,又易于鼓励人的侥幸心理,令人投机取巧、走捷径、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一套好的考核指标,必须在“业绩”和“素质”之间安排好恰当的比例。应该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兼顾对素质的要求。

四、绩效考核指标重在“适”字

绩效考核指标是根植在企业本身“土壤”中的,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背景下的企业,绩效考核的目的、手段、结果运用是各不相同的。绩效考核指标要收到绩效,关键并不在于考核方案多么高深精准,而在乎一个“适”字。现在的“适”,不等于将来永远“适”,必须视企业的发展,视企业的战略规划要求,适时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永远适用。

安徽人事资料网作用

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的导向作用,绩效指标就是为员工在工作中明确目标,指导工作。

绩效指标有些会明确告诉员工那些是应该做,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与绩效指标相符合,约束员工日常行为和管理规范以及工作重点和目标。

一旦绩效指标确定,员工就会利用各种资源,凝聚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来实现和完成绩效目标,可以把大家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绩效指标的设定就要求员工要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完成的目标,绩效指标明确员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样就提供了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竞争的目标和对比标准,使员工为完成绩效考核指标互相竞争。

安徽人事资料网要求

1、以战略为导向的指标设计:

绩效考核不坚持战略导向,就很难保证绩效考核能有效支持公司战略,这也就是大宝提到的公司适不适合这样的考核。绩效考核的导向性是通过绩效指标来实现的,绩效考核能否实现导向战略,实际上就是通过战略导向的绩效指标的设计来实现。关键绩效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或支持体系时,它所衡量的职位便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如果kpi与公司战略目标脱离,则它所衡量的职位的努力方向也将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分歧,kpi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更重要的kpi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

2、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指标设计:

3、综合业务流程进行绩效考核指标设计

以战略为导向,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指标设计方法,也许很多企业都在应用。但他们在设计指标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即:综合工作流程来设计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的绩效指标。此外,如果流程存在问题,还应对流程进行优化或重组。

[2]

安徽人事资料网提炼之法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绩效的评价,那么什么是员工的绩效?

绩效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在不同情况下,绩效有不同的含义。从其字面上来看:“绩”是指业绩,即员工的工作结果;“效”是指效率,即员工的工作过程。也就是讲:

绩效=结果过程(取得未来优异绩效的行为与素质)

绩效=做了什么(实际结果) 能做什么(预期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绩效考核无疑是绩效导向式的。但绩效导向并不意味着只关注结果,在关注结果的同时,它同时关注取得这些结果的过程。

绩效考核要把握好缺什么,就考什么;想得到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一原则。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对公司及组织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因此,关键绩效指标具有以下特征:

2.保证员工的绩效与内外部客户的价值相连接,共同为实现客户的价值服务;

3.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流程,而非岗位的功能;

所以,关键绩效指标是少而精,是可控与可管理的。

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的时候,必须符合明智(smart)原则:

第一,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以保证其明确的牵引性;

第二,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可衡量的,必须有明确的衡量指标;

第五,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即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要求。

1.确定部门或个人业务重点,确定哪些个体因素或组织因素与公司相互影响;

2.确定每一职位的业务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因素,即满足业务重点所需要的策略手段;

3.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判断一项绩效标准是否达到的实际因素;

4、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落实。

对于关键绩效指标难以量化的员工,如人力资源管理者、行政管理者、财务管理者,其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难度相对大一些,但也并不是无法实现的。这类人员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来源于:

第一,职位职责中的关键责任;

第二,对上级绩效目标的贡献(通过对公司目标或部门目标自上而下分解确定);

第三,对相关部门绩效目标的贡献(从横向流程分析,确定其对相关流程的`输出)。

依据这一原则,这类人员的关键绩效指标可以通过对其考核周期内的工作任务或工作要求的界定来实现,至于其衡量指标,可以通过时间来界定,从实质上讲,被时间所界定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也是定量指标。只要我们能够对员工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做出明确的说明,同时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这些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就具备了可操作性。

在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制定过程中,各级管理者承担起绩效管理的责任,由管理者来分解与制定下属的关键绩效指标,而人力资源部在这一过程中则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的功能。

安徽人事资料网指标问题

绩效考核效果不理想时,往往需要重新审视整个指标体系。问题无非出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定什么指标”,二是“怎么设定指标”。

常见的“病态”指标体系,往往会体现以下几种特征:

简单讲,就是“企业没有充分表达出自身意愿”。

例如:忽视利润指标。

营销人员只负责销量不负责利润,许多企业认为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利润的形成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都不是营销部门所能左右的。

而实际上,营销人员虽然不能决定企业净利润,但对由销售带来多少毛利润却负有直接责任。当缺少利润考核指标时,营销人员会以加大费用投入、增加赠品数量,甚至直接要求企业降价的方式,来换取销售额指标的达成。这些做法往往能摆出堂而皇之的理由,不觉中诱使企业得到了“没有利润的销量”。

这显然违背了企业的真实意愿。

所以,可以不考核净利润,但考核毛利润是必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绩效考核不能缺项,利润贡献代表“销售质量”,和“销售量”一样不可或缺。

再如,缺少市场占有率指标——销量虽然增长了,但市场占有率反而下降了。对于这种掺杂了水分的“业绩”,企业不能不有所警惕。

简单讲,就是“企业想一口吃个胖子”。

与核心指标缺失相对应的是,许多企业非核心指标过多,这同样让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核心指标偏重于短期业绩评价,往往可以从财务数据中得到,如销售额、利润、费用、市场占有率等。

非核心指标则偏重于中长期发展潜力评价,往往需要管理者记录和整理,如终端建设、促销活动、售后服务、品牌拓展等。

前者为结果考核,后者则为过程考核。

现实中,不少企业混淆了二者的区别。把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掺杂在一起,不分权重、一视同仁,使核心指标得不到应有的突出和重视。

过程考核指标过多往往会导致欲速不达。比如,有的企业仅终端建设就有10来项指标,加盟店数量、销量、流失率、满意度等等都要考核,营销人员每个月光填表就忙得不可开交。

这种繁杂的指标体系束缚了一线营销人员的手脚,使他们纠缠于细节之中,往往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工作。

此外,有时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是负相关的。做好了这项,就妨碍做好那项,指标越多,出现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让营销人员无所适从。

简单讲,就是“企业想要的和说出来的不一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销售额指标的误读。

企业所需要的销售额实际上是卖到消费者手中的“实销额”,而不是经销商提走了但积压在渠道仓库中的“虚拟销售额”。前者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销售循环,后者则只是挤占了渠道的现金流,并未形成实际销售。

当企业考核指标表达过浅时,往往把二者等同起来。只要渠道提货、付款,就算万事大吉,营销人员也因此实现了“业绩”。在这种考核指标诱导下,营销人员的工作重心从“把货卖给消费者”转移到“把货卖给经销商”,出现方向性偏差。

所以,营销人员天天想着不是怎样把市场做大,而是怎样向渠道压货。而这种短期行为往往每到年底时就会更加明显。

欠下的债迟早要还。产品没销出去,渠道今年多进了货,明年就要少进。这种在厂商之间反复上演的“虚拟销售游戏”,对销售增长并无实质帮助。

再如,考核营销人员招商工作,如果按招商多少家制订指标,就不如按招商新增销售额制订指标有效。因为,前者可能让企业空欢喜一场,招到一批进不了多少货的名义代理商,白白支出了招商费用,而后者则会带来企业需要的真金白银。

简单讲,就是“企业对指标苛求完美”。

管理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追求有效性,另一方面则追求经济性。

在现实中,“最佳结果”往往是不存在的,即使得到了也得不偿失。人们通常只能获得目前条件下的“最满意结果”。

这就像生产产品,达到99.9%的合格率就足够了,不足之处还可以依靠售后服务去解决。如果企业非要达到99.9999%,甚至100%的合格率会怎样?生产成本就会提高几十倍或几百倍,虽然管理有效了,却不经济。

这种概念同样适用于绩效指标的设定。现实中,有的企业过份追求指标上的完美。比如,在考核促销活动时,连促销前发放传单的数量、促销场地必须达到多少平方米面积都列为具体指标,这样就过于僵化了。

指标设定不能本末倒置,当一项指标约束条件过多时,其完成难度会大幅增加,导致管理成本急剧上升,管理者也会陷入疲于奔命之中。

由此可见,保证指标“深浅”适当,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简单讲,就是“各级指标脱节”。

一般而言,企业的营销绩效考核体系分为“公司对部门”、“部门对区域”、“区域对员工”这三级量化体系。

各级指标之间应是相互关联的,互为因果。

比如,销量指标从公司下达到营销部门,再分解到区域、量化到个人。但现实中,由于大多数指标并不像销量指标这样脉络清晰,所以到具体设置过程中,往往在设置下一级指标时,忽略了上一级的指标要求,造成上级有这项指标、下级却无人落实的尴尬局面。

比如,服务满意度指标考核营销部门,也考核各个区域,却没有考核到个人。

简单讲,就是“指标要求过高,引发企业资源紧张”。

现实中,企业与营销人员争论的焦点往往体现在指标具体数值的设定上。企业总是希望订高一些,留出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时也给营销人员增加一些压力。而作为弱势一方的下级,为了更有效地对抗这种“强行摊派”,往往会提出增加资源的要求,把皮球又踢回给上级。

比如,达到企业提出的高增长目标可以,但要增加人手、增加费用、增加新产品等等。而企业的资源毕竟有限,上级往往会咬牙承诺下来一部分要求,但最终还是无法完全兑现。这样完不成指标的责任最后就要由双方共同承担,而绩效考核对下级的约束作用也就大大降低了。

为防止这种目标落空的后果出现,指标设定必须与资源配置联系在一起统筹考虑。

安徽人事资料网指标误区

在绩效管理的各种误区中,关键指标误区可以说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个。陷入这个误区的企业,通常会犯两种错误: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把绩效管理机械化,认为没有任何人为因素的绩效管理才是好的绩效管理;另一个是绩效指标过细,失去重点。

犯第一种错误的企业,往往什么都要量化,这类企业从主观评价员工绩效的这个极端,走向量化评价员工所有工作的另一个极端。一家有着数十年历史的电器公司,对所有部门都制订了一套长达数页的量化指标,但是在我们对其经理人进行访谈时,没有一位经理可以清楚地记得其部门的评估指标。可见指标的制订者忘记了有效和简单这一原则。

另一类企业之所以把指标定得很细,是因为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们没有明确的评估重点,生怕“不评估工作便难以落实”,因而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绩效指标众多,指标的权重细微(5%~10%),员工难以明确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的工作重点。

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绝对量化而又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不存在的,单纯的量化指标往往难以囊括现实工作中的很多关键内容。事实上,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衡量量化指标不仅会浪费管理资源,而且收效也甚小。

其实,对于kpi来说,找到核心的、少数的、重要的、可衡量的指标才是关键。可以参考smart原则来确定这些指标,即要求指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具有合理挑战性的,有时间限制的(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isk moderate, time-bound)。

绩效的衡量目标需要可衡量,但是可衡量不等于一定要量化。绩效的衡量指标有概括性的主管评判指标(如客户总体评价、媒体评价等),分级评判指标(如分为abcde的满意度等级),比率性指标(如市场份额),具体数量指标(如销售额)等很多类型,不能一概而论。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十三

1、战略目的。

战略目的是绩效考核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它主要通过强化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结果使得员工的行为和目标能够与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

2、管理目的。

企业在多项管理决策中都要使用绩效考核的信息,如奖金发放、薪酬调整决策、晋升决策和解雇决策等。并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和适用对象,应当构建不同的考核结果应用模型。然而我国较多的国有企业仅仅将考核的结果与奖金的发放相联系。

3、开发目的。

绩效考核的第三个目的是对员工进行进一步开发,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当一个员工的工作情况没有达到公司、管理者的期望时,就需要通过绩效反馈共同探讨员工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并且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制定相应的能力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辅导员工的绩效改进。

绩效考核主要目的应包括:了解工作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实施性,为知人、选人、聘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激励人提供依据;完善组织工作,为职位变迁提供依据;为分配体系落实提供依据;为组织人力资源规划,财务预算和经营提供信息;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监督检查组织变革和发展的进程、成效。

绩效考核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科学;真实、准确;民主与集中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方法要科学、可行;考核周期要适当;考核等级或计分要合理;考核结果要反馈;考核人员要合格、到位;考核要规范化、制度化。

2.制定客观、明确的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应由专业人员及业务人员结合不同企业、不同部门及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共同研究制定。同时,考核的指标应尽量简洁,过多的指标极易导致考核组织者工作量的增加,并且难以区分各考核指标之间的权重对比;其次是确定考核的内容指标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切实符合企业自身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第三在考核工作中,每一项考核的结果都必须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这可以避免凭主观印象考核和由晕轮效应、成见效应等所产生的问题。

3.选择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的方法直接影响考核标准的成效和考核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要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并且考核方法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评价结果必须相当可靠,即对同一员工多次测评结果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效度是指考核能达到所期望目标的程度,即考核方法与考核目标之间要有较高的关联度。

4.公开化和及时反馈的原则。

企业的绩效评估标准、评估程序和评估责任的设置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吸引员工参加,并向全体员工公开,而且在评估中应当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做到整个评估过程的透明。这样才能使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信任感受,对考核结果持理解、接受的态度。同时,绩效评估的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评估的激励、奖惩、(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培训和教育的作用,可能导致员工不信任、不合作的后果。

5.建立考核申诉制度。

考核申诉产生的原因,一是考核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或认为考核者在评价标准的掌握上不公正;二是员工认为对考核标准的运用不当、有失公平。因此,要建立一定的程序,以从制度上促进绩效考核工作的合理化,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应有作用。

绩效考核的指标从哪里来呢?指标提取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战略目标。绩效考核不坚持战略导向,就很难保证绩效考核能有效支持企业战略。企业的战略规划的实施实际上就是通过战略导向的绩效指标的设计来实现的。二是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依据。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者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定指标的各项要素。三是企业业务流程。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业务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者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成效的绩效指标。

其次,提取绩效考核指标必须有相应数量限制。绩效考核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绩效管理是有成本的,指标越多,企业投入绩效管理的成本相应也越多,所以在提取指标时,需要遵循20/80原理,选取出最需要考核的指标。对绩效考核指标的数量限制还与不同层次的岗位有关,越在基层,数量相对越少。目前绩效考核主要是针对关键业绩指标(keyperformanceindex,简称kpi)进行,而所谓关键指标,当然就必须有一个数量限制了。

对企业级指标:需要找出企业关键成功因素,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定位,对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进行科学分解,实现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对部门级指标: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出发,结合部门职责,提出备选的绩效指标,根据考核需要程度进行分档,将绩效考核指标分为“必须考核”、“需要考核”、“可以考核”、“不需考核”四个档次。根据企业对部门绩效考核的重点,分别与各个部门负责人协商从必须考核和需要考核两个层次中提取出部门关键绩效指标的初稿,然后再由所有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参加的会议讨论确定部门指标的修定稿,再分别征求各个部门的主管领导相关意见后,上报企业经营班子研究确定。

对岗位级指标: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说明书及部门对该岗位的管理要求拟定本部门内各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在与各个岗位的人员沟通后,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评审,提出指导性意见;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审意见确定本部门内一般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后,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具体说来,提取岗位级指标时应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选取3-8项最能反映被考核者业绩的指标,并设置不同的权重。这时需要部门负责人详细了解岗位工作内容,找出主要工作,列出其中重要的4-10项指标,由从事该岗位工作人员、该岗位的直接上级选取出3-8项指标,必须时可以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意见。选择关键业绩指标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工作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内容;二是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的工作内容。

第四,在进行指标提取时需要尽可能量化,过程化、细化。一是能够量化的指标首先应该尽可能量化。二是不能量化的指标,将这个工作内容过程化,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并考核。三是不能量化,也不能过程化的指标,进行细化,直到不能再细化为止。

第五,提取绩效考核指标后需要对这些指标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检验:

对企业提取的每一个指标都应该从以下10个方面进行检验,每一个指标都需要能够完整地回答以下10个问题,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绩效考核的指标。

1.指标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2.指标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3.设立指标的直接目的何在?

5.由哪个部门或岗位负责收集所需要的数据或信息,用什么流程来收集?

6.所需要的数据从何而来?

7.计算数据的主要数学公式是什么?

8.统计的周期是什么?

9.哪个部门或岗位负责数据的审核?

10.指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

考核指标提取误区之一:量化才好管理。凡是能够衡量到的,就能够做得到。在实践中,有很多内容似乎是不可衡量的,衡量不了的,也就难以做到,更不能加以量化考核。于是,为了便于管理和考核,选取那些定量或容易量化的指标,便成了自然的选择。一家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有很多指标来评价与预测,例如业界认同度、标准制定能力、核心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利润、规模等。但是由于象“业界认同度”等指标相对抽象而且难以直接测量,所以企划部门经常选取诸如销售额等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评价企业的发展。

考核指标提取误区之二:指标越精细越好。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衡量指标是用于考核的,目的是使考核有个标准和依据。职能部门站在“职能”的角度,为了职能管理的需要,为了一个子系统的目标,利用自身最擅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心设计出远远偏离企业目标的个性化指标体系:考核指标、计划指标、财务指标、经济责任制指标、统计指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组织,要实现的远、中、近期目标是什么?似乎没有人关心这个,其结果是企业的目标要么缺失,要么发散,企业上上下下迷失方向,造成很多部门和员工工作上的路线错误,越“正确”地做事,越偏离企业目标。

考核指标提取误区之三:指标应面面俱到。“20/80”定律揭示:对事物总体结果起决定性影响的只是少量的关键要素;而“木桶理论”则认为少量的瓶颈因素,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无论如何,抓住属于关键或瓶颈的较少部分指标,就足以统揽全局,所谓“牵牛鼻子”。实践中,很多企业力求指标体系全面、完整。包括:计划指标体系、流程指标体系、质量指标体系等等。各职能部门独立管理一个相关的体系,设计具体指标时面面俱到。其实,指标之间是相关的,例如两个指标的定义不同,但其内涵和外延可能均有交叉、重合的部分。指标用于衡量组织的目标,目的是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目标的方向,因此,检验指标设计的水准,是看指标是否强化了企业所需的员工行为。指标不在于全面、科学,而在于聚焦、有效。

考核指标提取误区之四:财务指标是关键。许多企业追求单一的财务指标,注重对过去的结果的反映,不能主动进行分析和管理,也不能与组织的战略目标有机融合。财务指标代表股东的价值取向,偏重短期利益,引发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短期化。单一的财务指标导向企业内部,然而却忽视了最关键的要素-客户,缺乏对客户资源的有效管理,从而导致企业基本目标的偏离。此外,单一的财务指标也反映不出企业竞争优势所在——核心能力,必然难以引导企业持续成长和发展。

当企业明白了绩效指标的真正含义,为什么要提取,提取的依据,提取的方法,提取之后如何进行检验以及提取绩效指标时需要避免的误区之后,才能为企业的绩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才算真正迈出了企业绩效管理的第一步。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十四

绩效考核指标是指通过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的单位或者方法,对承担企业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业绩的价值创造的判断过程。如对企业员工是指对企业员工考核指标执行,就包括企业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的检查和评定,以此确定其工作业绩和潜力的管理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绩效评价,而绩效评价是通过考核绩效指标来体现的。绩效考核指标就是将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用科学方式结合组织特性划分项目与标准,用以绩效评价与业绩改善。

指标定义。

指标的定义主要是对绩效考核指标的解释,它是让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明确绩效考核指标的含义,便于他们理解,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一些说明和计算公式等。

指标条件。

一、绩效指标、应分出评价层次,抓住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kpi)每位员工都可能会承担很多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如果我们对员工所有的方面都来进行评价考核,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与关键,势必造成员工把握不住工作的重点与关键,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将自己工作行为导向战略。

二、要能反映整个价值链的运营情况,而不仅仅反映单个节点(或部门)的运营情况。绩效考核一定要从企业整个运营的角度去考虑,一定要从整个企业运营的角度去评价一位员工或某个部门的作用。

三、应重视对价值链业务流程的动态评价,而不仅仅是对静态经营结果的考核衡量。

四、要能反映价值链各节点(部门)之间的关系,注重相互间的利益相关性。

五、定性衡量和定量衡量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并注意相互间的协调。

六、对某个特定绩效指标的维持与改进不应以牺牲其他任何指标标准为代价,否则,任何绩效都是无法接受的。

七、重视对学习创新、企业长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评价。

指标目标。

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是绩效考核指标的核心内容,它明确工作的目标以及考核标准的,如果没有目标值的绩效考核指标,这样的绩效考核指标就不是绩效考核指标。

制定方法。

量表等级评分法。

工作标准法。

关键事件法。

360度评估法。

评语法。

强迫选择法等。

一、简单排序法。

二、强制分配法。

三、要素评定法。

四、工作记录法。

五、目标管理法。

六、360度考核法。

制定原则。

s:(specific)。

m:(measurable)。

a:(attainable)。

r:(relevant)。

t:(timebound)。

t:(timebound)-----有时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如要求2000万的销售额,单单这么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2000万的销售额,这样才有意义。

指标特征。

(1)绩效考核指标应遵循同质性原则、关键特征原则、独立性原则。

(2)考核指标是具体的且可以衡量和测度的。

(3)考核指标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共同商量、沟通的结果。

(4)考核指标是基本工作而非工作者。

(5)考核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企业内外的情况而变动,经常是“缺什么,考什么”,“要什么,考什么”。

(6)考核指标是大家所熟知的,必须要让绝大多数人理解。制定绩效考核指标遵循的原则。

在绩效考核指标的拟定过程中,首先应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传递和分解,使企业中每个职位被赋与战略责任,每个员工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绩效管理是战略目标实施的有效工具,绩效管理指标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而不应与战略目标的实施脱节。只有当员工努力的方向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时,企业整体的绩效才可能提高。

抓关键不要空泛,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指标之间是相关的,有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通过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指标一般控制在5个左右,太少可能无法反映职位的关键绩效水平;但太多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满意度,对员工的行为是无法起到引导作用的。

重素质,重业绩,二者不可偏废。过于重“素质”,会使人束手束脚,过分重视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不讲实效,而且妨碍人的个性、创造力的发挥,最终是不利于组织整体和社会的发展。过于重“业绩”,又易于鼓励人的侥幸心理,令人投机取巧、走捷径、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一套好的考核指标,必须在“业绩”和“素质”之间安排好恰当的比例。应该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兼顾对素质的要求。

绩效考核指标是根植在企业本身“土壤”中的,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背景下的企业,绩效考核的目的、手段、结果运用是各不相同的。绩效考核指标要收到绩效,关键并不在于考核方案多么高深精准,而在乎一个“适”字。现在的“适”,不等于将来永远“适”,必须视企业的发展,视企业的战略规划要求,适时做出相应调整,才能永远适用。

作用。

1、导向作用。

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绩效指标的导向作用,绩效指标就是为员工在工作中明确目标,指导工作。

2、约束作用。

绩效指标有些会明确告诉员工那些是应该做,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与绩效指标相符合,约束员工日常行为和管理规范以及工作重点和目标。

3、凝聚作用。

一旦绩效指标确定,员工就会利用各种资源,凝聚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来实现和完成绩效目标,可以把大家凝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4、竞争作用。

绩效指标的设定就要求员工要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完成的目标,绩效指标明确员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样就提供了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竞争的目标和对比标准,使员工为完成绩效考核指标互相竞争。

要求。

1、以战略为导向的指标设计:

绩效考核不坚持战略导向,就很难保证绩效考核能有效支持公司战略,这也就是大宝提到的公司适不适合这样的考核。绩效考核的导向性是通过绩效指标来实现的,绩效考核能否实现导向战略,实际上就是通过战略导向的绩效指标的设计来实现。关键绩效指标构成公司战略目标的有效组成部分或支持体系时,它所衡量的职位便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相关部分作为自身的主要职责;如果kpi与公司战略目标脱离,则它所衡量的职位的努力方向也将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分歧,kpi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更重要的kpi是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

2、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指标设计:

以战略为导向,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指标设计方法,也许很多企业都在应用。但他们在设计指标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即:综合工作流程来设计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衡量工作的绩效指标。此外,如果流程存在问题,还应对流程进行优化或重组。

提炼之法。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绩效的评价,那么什么是员工的绩效?

绩效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在不同情况下,绩效有不同的含义。从其字面上来看:“绩”是指业绩,即员工的工作结果;“效”是指效率,即员工的工作过程。也就是讲:

绩效=结果过程(取得未来优异绩效的行为与素质)。

绩效=做了什么(实际结果)能做什么(预期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绩效考核无疑是绩效导向式的。但绩效导向并不意味着只关注结果,在关注结果的同时,它同时关注取得这些结果的过程。

绩效考核要把握好缺什么,就考什么;想得到什么,就考什么。考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一原则。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对公司及组织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因此,关键绩效指标具有以下特征:

2.保证员工的绩效与内外部客户的价值相连接,共同为实现客户的价值服务;。

3.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流程,而非岗位的功能;。

所以,关键绩效指标是少而精,是可控与可管理的。

在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的时候,必须符合明智(smart)原则:

第一,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以保证其明确的牵引性;。

第二,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可衡量的,必须有明确的衡量指标;。

第五,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即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要求。

1.确定部门或个人业务重点,确定哪些个体因素或组织因素与公司相互影响;。

2.确定每一职位的业务标准,定义成功的关键因素,即满足业务重点所需要的策略手段;。

3.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判断一项绩效标准是否达到的实际因素;。

4、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落实。

对于关键绩效指标难以量化的员工,如人力资源管理者、行政管理者、财务管理者,其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难度相对大一些,但也并不是无法实现的。这类人员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来源于:

第一,职位职责中的关键责任;。

第二,对上级绩效目标的贡献(通过对公司目标或部门目标自上而下分解确定);。

第三,对相关部门绩效目标的贡献(从横向流程分析,确定其对相关流程的输出)。

依据这一原则,这类人员的关键绩效指标可以通过对其考核周期内的工作任务或工作要求的界定来实现,至于其衡量指标,可以通过时间来界定,从实质上讲,被时间所界定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也是定量指标。只要我们能够对员工的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做出明确的说明,同时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这些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就具备了可操作性。

在关键绩效指标的分解与制定过程中,各级管理者承担起绩效管理的责任,由管理者来分解与制定下属的关键绩效指标,而人力资源部在这一过程中则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的功能。

指标问题。

绩效考核效果不理想时,往往需要重新审视整个指标体系。问题无非出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定什么指标”,二是“怎么设定指标”。

常见的“病态”指标体系,往往会体现以下几种特征:

病态一:指标过少,导致顾此失彼。

简单讲,就是“企业没有充分表达出自身意愿”。

例如:忽视利润指标。

营销人员只负责销量不负责利润,许多企业认为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利润的形成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都不是营销部门所能左右的。

而实际上,营销人员虽然不能决定企业净利润,但对由销售带来多少毛利润却负有直接责任。当缺少利润考核指标时,营销人员会以加大费用投入、增加赠品数量,甚至直接要求企业降价的方式,来换取销售额指标的达成。这些做法往往能摆出堂而皇之的理由,不觉中诱使企业得到了“没有利润的销量”。

这显然违背了企业的真实意愿。

所以,可以不考核净利润,但考核毛利润是必要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绩效考核不能缺项,利润贡献代表“销售质量”,和“销售量”一样不可或缺。

再如,缺少市场占有率指标销量虽然增长了,但市场占有率反而下降了。对于这种掺杂了水分的“业绩”,企业不能不有所警惕。

病态二:指标过多,导致欲速不达。

简单讲,就是“企业想一口吃个胖子”。

与核心指标缺失相对应的是,许多企业非核心指标过多,这同样让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核心指标偏重于短期业绩评价,往往可以从财务数据中得到,如销售额、利润、费用、市场占有率等。

非核心指标则偏重于中长期发展潜力评价,往往需要管理者记录和整理,如终端建设、促销活动、售后服务、品牌拓展等。

前者为结果考核,后者则为过程考核。

现实中,不少企业混淆了二者的区别。把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掺杂在一起,不分权重、一视同仁,使核心指标得不到应有的突出和重视。

过程考核指标过多往往会导致欲速不达。比如,有的企业仅终端建设就有10来项指标,加盟店数量、销量、流失率、满意度等等都要考核,营销人员每个月光填表就忙得不可开交。

这种繁杂的指标体系束缚了一线营销人员的手脚,使他们纠缠于细节之中,往往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工作。

此外,有时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是负相关的。做好了这项,就妨碍做好那项,指标越多,出现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让营销人员无所适从。

病态三:指标过浅,导致似是而非。

简单讲,就是“企业想要的和说出来的不一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销售额指标的误读。

企业所需要的销售额实际上是卖到消费者手中的“实销额”,而不是经销商提走了但积压在渠道仓库中的“虚拟销售额”。前者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销售循环,后者则只是挤占了渠道的现金流,并未形成实际销售。

当企业考核指标表达过浅时,往往把二者等同起来。只要渠道提货、付款,就算万事大吉,营销人员也因此实现了“业绩”。在这种考核指标诱导下,营销人员的工作重心从“把货卖给消费者”转移到“把货卖给经销商”,出现方向性偏差。

所以,营销人员天天想着不是怎样把市场做大,而是怎样向渠道压货。而这种短期行为往往每到年底时就会更加明显。

欠下的债迟早要还。产品没销出去,渠道今年多进了货,明年就要少进。这种在厂商之间反复上演的“虚拟销售游戏”,对销售增长并无实质帮助。

再如,考核营销人员招商工作,如果按招商多少家制订指标,就不如按招商新增销售额制订指标有效。因为,前者可能让企业空欢喜一场,招到一批进不了多少货的名义代理商,白白支出了招商费用,而后者则会带来企业需要的真金白银。

病态四:指标过深,导致本末倒置。

简单讲,就是“企业对指标苛求完美”。

管理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追求有效性,另一方面则追求经济性。

在现实中,“最佳结果”往往是不存在的,即使得到了也得不偿失。人们通常只能获得目前条件下的“最满意结果”。

这就像生产产品,达到99.9%的合格率就足够了,不足之处还可以依靠售后服务去解决。如果企业非要达到99.9999%,甚至100%的合格率会怎样?生产成本就会提高几十倍或几百倍,虽然管理有效了,却不经济。

这种概念同样适用于绩效指标的设定。现实中,有的企业过份追求指标上的完美。比如,在考核促销活动时,连促销前发放传单的数量、促销场地必须达到多少平方米面积都列为具体指标,这样就过于僵化了。

指标设定不能本末倒置,当一项指标约束条件过多时,其完成难度会大幅增加,导致管理成本急剧上升,管理者也会陷入疲于奔命之中。

由此可见,保证指标“深浅”适当,也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病态五:指标不连贯,导致管理落空。

简单讲,就是“各级指标脱节”。

一般而言,企业的营销绩效考核体系分为“公司对部门”、“部门对区域”、“区域对员工”这三级量化体系。

各级指标之间应是相互关联的,互为因果。

比如,销量指标从公司下达到营销部门,再分解到区域、量化到个人。但现实中,由于大多数指标并不像销量指标这样脉络清晰,所以到具体设置过程中,往往在设置下一级指标时,忽略了上一级的指标要求,造成上级有这项指标、下级却无人落实的尴尬局面。

比如,服务满意度指标考核营销部门,也考核各个区域,却没有考核到个人。

病态六:指标不客观,导致目标落空。

简单讲,就是“指标要求过高,引发企业资源紧张”。

现实中,企业与营销人员争论的焦点往往体现在指标具体数值的设定上。企业总是希望订高一些,留出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时也给营销人员增加一些压力。而作为弱势一方的下级,为了更有效地对抗这种“强行摊派”,往往会提出增加资源的要求,把皮球又踢回给上级。

比如,达到企业提出的高增长目标可以,但要增加人手、增加费用、增加新产品等等。而企业的资源毕竟有限,上级往往会咬牙承诺下来一部分要求,但最终还是无法完全兑现。这样完不成指标的责任最后就要由双方共同承担,而绩效考核对下级的约束作用也就大大降低了。

为防止这种目标落空的后果出现,指标设定必须与资源配置联系在一起统筹考虑。

指标误区。

在绩效管理的各种误区中,关键指标误区可以说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个。陷入这个误区的企业,通常会犯两种错误: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把绩效管理机械化,认为没有任何人为因素的绩效管理才是好的绩效管理;另一个是绩效指标过细,失去重点。

犯第一种错误的企业,往往什么都要量化,这类企业从主观评价员工绩效的这个极端,走向量化评价员工所有工作的另一个极端。一家有着数十年历史的电器公司,对所有部门都制订了一套长达数页的量化指标,但是在我们对其经理人进行访谈时,没有一位经理可以清楚地记得其部门的评估指标。可见指标的制订者忘记了有效和简单这一原则。

另一类企业之所以把指标定得很细,是因为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们没有明确的评估重点,生怕“不评估工作便难以落实”,因而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绩效指标众多,指标的权重细微(5%~10%),员工难以明确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的工作重点。

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绝对量化而又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不存在的,单纯的量化指标往往难以囊括现实工作中的很多关键内容。事实上,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衡量量化指标不仅会浪费管理资源,而且收效也甚小。

其实,对于kpi来说,找到核心的、少数的、重要的、可衡量的指标才是关键。可以参考smart原则来确定这些指标,即要求指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具有合理挑战性的,有时间限制的(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iskmoderate,time-bound)。

绩效的衡量目标需要可衡量,但是可衡量不等于一定要量化。绩效的衡量指标有概括性的主管评判指标(如客户总体评价、媒体评价等),分级评判指标(如分为abcde的满意度等级),比率性指标(如市场份额),具体数量指标(如销售额)等很多类型,不能一概而论。

设计关键。

一、基于流程的沟通。

召开相关团队共同开会讨论专家组整理汇总出来的团队kpi.这个讨论沟通过程是一个平衡与互相制约的过程。由参与大工作流程的相关团队共同讨论各个团队的kpi,只有在流程上下游的团队才知道最应该考评这个团队的关键环节,由他们来担当裁判,分别对每个团队的kpi进行评价与平衡,保证kpi的相对公平性。通过这种开放式、多角度、多思维地讨论各个团队的kpi,能够保障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基于团队的沟通。

由专家组成员分别与各个团队负责人(或者团队全体成员)就初步提出的kpi进行沟通,征求团队的意见,并将沟通成果整理汇总。在考评体系建立及指标确定过程与团队进行沟通有利于增强团队的责任心与团队成员的满意感。在沟通过程中,重点是需要与团队确定考评指标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对一些需要考评但信息来源困难或难以衡量的kpi,需要用其他的指标来代替或者采用绩效管理系统来采集数据。

三、树立团队标杆。

由专家组整理出不同职系团队的标杆kpi.专家组根据团队讨论结果,选取相对合理、比较完善的一两个团队作为标杆。对于不同的职系,需要分别选出一个标杆出来,例如职能管理团队,选取一个提取kpi相对最好的团队作为标杆;对业务型团队,同样选取一个相对最优的团队kpi作标杆。

四、协商一致。

参照标杆团队kpi,由团队主管领导与团队负责人共同协商确定本团队的kpi.标杆团队kpi实际上是公司对团队绩效考核的导向,而由主管领导与团队负责人参照标杆共同协商本团队的kpi,就是一个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博弈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有利于增强公司对团队工作行为及结果的导向。同时在沟通协商过程中,增进上下级的了解,达成对团队绩效考核的共识,为下一步团队绩效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高层审核。

由高层领导班子成员,即公司绩效考核委员会在公司范围内讨论确认各个团队的kpi.在各个团队与主管领导协商确定了kpi的基础上,召开公司层面的高层班子成员对各个团队kpi进行讨论,是在公司层面对各个团队kpi全面性及平衡性的审核过程。从公司整体利益角度出发来确定公司的所有战略发展目标是不是已经全部分解下去了,各个团队之间的kpi是否平衡,考评宽严度是否适当,各个团队的绩效考核是否遵循共同的价值导向……在确认以上要求都得到满足后,由公司层面高层班子成员审核通过后,开始正式实施团队kpi的考评。

绩效考核指标方案简短篇十五

版本

页次

1/3

修改状态

什么是绩效考评

在考评过程中,需要坚持六个基本原则:?

(1)客观、公平与开放原则;?

(2)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的原则;?

(3)将考评制度化,并定期实施的原则;?

(4)切实可行的原则;?

(5)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的原则;?

(6)印象考评与数据精确考评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

(2)强调考核到个人的局限性。传统的绩效考评强调考评到个人,这在操作上不太现实,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续)

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版本

页次

1/9

修改状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指导思想

以公司价值创造为核心,使业绩透明化和管理系统化,把经营业绩与公司、部门和个人

的回报相结合,保证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得以层层分解和贯彻,并指导员工不断发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厂长助理、经理助理、主任助理、主管、科长、生产线长、专员)。

各分(子)公司可参照公司考核办法制定各单位内部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并自行组织实施(各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统一由公司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考核)。

公司副总经理以上(含)高层管理者按照公司现行管理办法考核。

第三条考核目的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对各级管理人员的价值创造

过程及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通过此评价合理地进行价值分配,促进各级管理人员

与企业共同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四条考核原则

管理人员考核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依据价值创造的结果(业绩)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表现,实现管理人员的薪资、奖励、职位升降与考核结果紧密结合。公司管人员绩效考核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

(2)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3)公开、公正;

(4)多角度考核。

第五条考核用途

考核结果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薪酬分配;

(2)职务升降;

(3)岗位调动;

相关说明

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续)

(续)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财务绩效考核指标范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