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有关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通用(6篇)

有关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通用(6篇)

时间:2023-12-14 16:45:17

相关推荐

有关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通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通用一

家住燕北贫瘠山地,父辈们一生土里刨食,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每年的三大节——春节、端午、中秋,是孩子们的最盼。记得正月的年味一过,我就暗暗惦念起端午节了。寻常难见油腥,过节解馋嘴是第一位的;节气的花红热闹,更让孩子们乐淘淘地快活好一阵子。

闹端午,不只“单五”那一天,其实头好些天就动手了。譬如:家里门楣上挂的五彩葫芦;孩子们脖颈上戴的五彩香包;手足腕上戴的五彩线等;更不要说泡雄黄酒、泡粘米、泡枣、泡豆、泡粽叶,包粽子的准备了……

在我家,这些准备多由大姐、二姐动手。从我记事,她们已是十几岁的大姑娘了。在我眼里,她俩心灵手又巧,将白白细细的粉连纸,折叠成丫丫葫芦形状,染以红黄为主的色彩,拴在绿绿的细柳条上,提早一两天就插于门楣,任它随风摇摆。家家飘红挂绿,村街一景,怡人心扉。至于早早戴在我颈上、腕上的香包和五色线,真不知姐们啥时做的。五色线是她们绣花用的丝线合成,比较简单;做五色香包须平时积攒各色碎布,缝制成心字型的小荷包,内装雄黄、苍术等碎中药,香气扑鼻。

大姐说,小孩子戴香包栓五色线,是防五毒的,能免除蛇蝎蜈蚣等毒虫叮咬。我最怕蛇蝎,巴不得早早戴上,美滋滋地到处奔跑。粽子,更是节前就包好、煮好的,满满一大八印锅,不光是吃,亲临们互相赠送,还要用细秸秆穿绑起一些,挂在门窗上。至今,我也说不清这到底为什么。

最开心的要属节日的当天了!

头天晚上,严厉的老爹逼我早睡,为的端午能早早起炕。天还没大亮,就被爹爹喝唬起来。他要我随同邻居大哥哥们,手持镰刀,蹚着晨露,去野草茂密的小后沟割艾蒿。地点是早就选好了的,沟畔的艾蒿又嫩又高,我尽力割下够我扛的足足一大捆,快速地扛回家,不得间歇,随即挽着湿漉漉的裤腿,急奔我们庄西的伊玛吐河边,清洗眼睛。此时的河水特别清澈,春潮早已淘尽,夏季山洪尚未到来,能清晰地看见小川丁鱼河底戏游,但你不能贪玩,必须捧起河水一遍遍地洗眼,俗说能防眼病。而这一切,又必须在日出东山以前做完。否则,不仅无效,还被家人耻笑为“不可救药”。

年幼时,只知道照父母的吩咐去做;长大些了,才弄懂其中的说道。原来,晨露中去山野割艾,俗称“采百草”和“踏百草”。据古书记载:此日晨采的艾蒿或其他草药,治病或驱除毒虫最有效;而“踏百草”是男子汉成长中祛灾避祸的一种方式。清康熙年间,有《李氏族谱》称:“端午清晨,男夫赤足于草行中,尽沾露水……以祛夏秋痈痛之苦。”俗信端午露水有去毒去湿热的功效。

端午这天,我还随同父亲去亮子沟采集远志、黄芪、金银花等草药,理由自是这天采的药最有效。野刺玫叶也是我们父子必采的,要采许多,蒸熟、晒干后当茶饮,一直喝到春节。

端午节的午餐很丰盛,不只为含冤投江的屈大夫吃粽子,还要吃包子或薄饼卷鸡蛋。乡间炖炒煎炸肉菜和豆腐菜,摆满一桌。在我们家乡,还有一习俗:由家庭最长者将煮熟的鸡蛋放在孩童的肚皮上滚动,说这样可免除湿寒肚痛。每每忆起儿时的肚皮滚蛋,心里总是暖暖的。

我曾想,国人的传统节日,多都源于神话或历史传说,蕴含着浓浓的民族文化;对经年苦作的人们是一种安慰,也给平淡日子增添点色彩与情趣;现在我还要说,端午文化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种种传说、祭祀、民俗,都在体贴和温暖着人心。

有关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通用二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中秋节总是被称为“八月十五”。曾祖母是这样叫的,祖母也是这样叫的,到后来,就连生活在城里的父亲、母亲也是这样叫的。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八月十五”就比“中秋节”亲切的多。虽然,它们指的是同一天,同一个节日,可我总是觉得“中秋节”是属于所有人的,而“八月十五”是真真属于我们自己的。

过去的庄稼人不会说什么是中秋节,也不会问“八月十五”为什么要放假,倒不是他们不懂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是,在农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表达有他们自己的方式。

所以,我们小时候根本不会听到有人说放中秋节假或是国庆节假,老师说放假也只是说放“农忙假”。是的,在过去的农村,农人一年四季有着干不完的活,尤其是到秋季,地里的玉米熟了,树上的苹果红了,田里的小麦该播种了。

农活是繁重的,可“八月十五”必须是得过的,白天自然是忙碌的,可到了晚上等大家都吃过了饭,这时,就真的到了人们闲暇的时间。男人们都披上外衣拿起茶杯去门外的槐树底下下棋,女人们收拾完厨房就急着叫自己的孩子回家给他们分配任务,而这也是孩子们乐意做的。

我们家种的苹果最多,奶奶分配给我的任务自然是去给村里没有种苹果的人挨家挨户的送苹果,奶奶挑着又大又红的苹果放入一个箩筐中,还不时地给我吩咐:“你三爷爷家就你三爷爷和三奶奶,苹果也不大能吃得动,就把这几个给他们吧,你二叔家孩子多,你看着到你大伯家让你大伯给他们自己留一些,剩下的全给你二叔家吧。”我貌似专注地听着奶奶的安排,可两只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的苹果看,口水早是咽了又咽。奶奶觉察出了我的馋样,在屁股上拍了我一下:“快去,要不人家都睡了。”

我快速的完成了奶奶安排的任务,同时也“换来”了不少新的水果:三爷爷家的紫葡萄,大伯家黄软梨,二叔家的大青枣。装满苹果的筐子,绕着村子转了一圈回来后还是一筐子,嘿!这种事情也许只属于那个年代了。

满筐子去,满筐子来,肯定是要挨奶奶说的,可我早已管不了那么多了,像猴似的跳出了门,去找爷爷,正好,下棋的人都散了,我急忙奔到爷爷面前:“爷爷,爷爷,快,献月亮了。”爷爷刚从棋中回过神来,被我一喊,猛地抱起我来用他那硬渣渣的胡子扎我的脸蛋:“好,回家献月亮喽,献完月亮吃月饼。”

家乡的传统,只有先敬过月亮的那些个水果才是允许被我们吃的,而爷爷所说的月饼,也就是现在最普通不过的点心。

有关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通用三

又别了中秋!

别了那牵魂离魄的月圆中秋!

清晨已近六点,不愿起床。轻拉窗帘,院外已是秋雨绵绵。

独拥锦被,斜依软枕。听淅沥雨点敲闲窗,望帘外冷雨绵绵,凄凄迷迷看那风飘黄叶,雨打残红,似是无尽苦涩。

欲说还休,离情又添长别意。

叹一声,情无依。人已去,良辰美景还依昔。

中秋已别去,又添伤怀酸楚。烟雨里,空留一地片片枯叶落花哭泣。

恰似那相思人儿,缕缕万千柔情浓意。这点点的离人泪,在别去中秋的清晨,天涯牵挂,低低向谁诉。

别了中秋,时光继续。也不知流走了多少个中秋无数。烟波红尘中,不知有多少相聚又离的痴情人儿,天涯相望,想眷相顾。

守候着一份不变爱的真谛,哀怨这月圆之夜,独守孤寂,空等这三生石上的相偎相依。

几多的相思情,些许的伤怀愁绪。那些布满离恨泪光的回忆,在别去月圆佳节的早上,已变的苍白无力。

有谁能知,这爱了,散了,伤了的凄迷的记忆。

满怀忧伤的我,不愿守望寂寞嫦娥那凄凉的美丽,希望月圆中秋快快离去。

别了中秋的圆月,你那千古传说的柔情恨意。不再陪你心伤涰泣。

只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寂寞广寒宫里的儿女,仙境生活继续诗情画意。虽说不上快乐还是幸福,也足已让红尘中的男女情迷千古。

天涯一方的你,在中秋月圆的夜晚,你是否也是一样守候孤寂无依。是否一样希望中秋快快离去。

别了中秋!

也许来年明月佳节,花好月圆,情爱依旧美丽永远!

有关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通用四

中秋佳节月儿圆,

和谐秋风送祝愿。

月饼薀意是思念,

神州户户聚欢颜。

海外赤子思故乡,

佳节月儿份外亮。

中华民族在崛起。

祖国啊蒸蒸日上。

回归秋风吹两岸,

骨肉团聚是心愿。

广式月饼寄台南,

两岸同圆一个梦。

国富民强有自尊,

安宁团结家和睦。

中秋月饼圆又甜,

富强康乐万万年。

有关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通用五

一年不知有好多好多的节日。有那热闹的春节,有那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那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此名。在这一天天上的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形如玉盘一样非常圆,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圆”之美称。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农历八月,天高气爽,许多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了,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每当中秋之夜,人们一边欣赏玉盘般皎洁的明月,一边吃月饼、水果,家家户户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说这月饼还有一段非凡的来历了: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在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习惯,还有赏月背诗的习俗。当人们吃过晚饭,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阳台上,热热闹闹的享受天伦,欣赏着皎洁的明月,随后背诵带月的诗歌,一派人间圣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绝唱。

难忘中秋!

中秋难忘!

有关中秋散文清风明月夜竟夕起相思通用六

月明中秋

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月光洒向壮美的河山。那一轮明月,经朝历代,圆了又缺,缺了又圆。青山万里,是游子追寻的脚步;长河百代,是慈母织补的衣衫。流淌的月华,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展开一轴无边的温婉画卷。人间万户,在桂花香影的轩窗外,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又逢中秋,又是圆月高挂的良夜佳辰。那些沉积在远古的传统文化,开始被清秋的蛩声唤醒。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而中秋节,起先制定于唐朝,又盛行在宋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种拜月祭天、祈求团圆的习俗,从风云的唐宋至烟雨的明清,一直流转到繁华的今日。

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离合悲欢的故事,依然以纯粹清绝的风姿遥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着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将明净无尘的灵韵付与人间大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依稀记得乡间村落,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焚香拜月,对着篱畔的菊花,吃上团团圆圆的月饼。到如今的城市人家,亲友良朋相聚在楼台窗下,饮酒望月,细数着宁静温馨的流年。丝丝缕缕的记忆,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轻浅地浮动。

苍莽的群山一次又一次涌动着潇潇秋意,那来自高古的天空将目光与灵魂漂洗得莹洁透亮。今夜,谁停下幽雅的琴弦,在花间月下,独酌一壶佳酿,相期在缥缈的云汉。谁在风清露白的中宵,空闻凄清的雁声,遥忆故乡的明月。谁在那玉宇琼楼,乘风而舞,唱一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词章。那海上升起的明月,照见如梦的佳期。那无声栖落的秋思,又悄入谁人的家中。

月光下晶莹的霜露,打湿了远方匆匆的步履。那涉水而来的是仗剑江湖的李白吗?他飘逸浪漫的诗心在长风万里的云海遨游。那飘蓬辗转的是寄身他乡的杜甫吗?他忧国忧民的情愫在天地之间纵横驰骋。那乘风而去的可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他轻盈灵动的思绪在天上宫阙恣意挥洒。还有吟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他们带着天南地北的风物人情,用浓淡各异的水墨将月亮点染得千姿百态,留给后人旷达温婉的诗篇。

一曲《彩云追月》从迢递的古道飘然而来,弦声撩拨起一池的秋水,余音袅袅的意蕴在极远极近处隽永起伏。夜已经很深了,那轮月亮在很深的夜里更加的圆润亮丽、剔透晶莹。她轻盈地流泻在瓦屋、窗台、回廊和石径上,弥漫着历史的深邃无垠,也携带着大自然的慈爱与平和。她沉落在澄净的秋水中,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这样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秋风打湿了悠远的时空,那轮被水墨浸染的圆月,沉淀着的千秋不改的如画江山,朝代更迭的煌煌政史,还有万古长存的天地人和。

一只青鸟,打远处的南山飞过,穿过秋天的帘幕,落在故园的楼头。青砖黛瓦的院墙衍生了斑驳的苔藓,带着时光的痕迹,带着岁月的性灵。那株古拙的桂花,像一位安宁的老者,深情地守望着一段又一段悠远的历史。摇曳的灯光下,慈母那双渐渐苍老的手,颤抖着思念的抚摸,将远方的游子呼唤。还有饮露的寒蝉,唱彻了夜晚的梧桐,将经秋的心事风干。

秋水般明净的风,自悠长的小巷吹来,轻轻拂过沿街高挂的红灯笼,像一片片流动的红云。清凉的院落围坐着欢聚的家人,洁净的桌几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与精致的月饼。他们品茶赏月,感受着团圆的幸福,一种简单平实的幸福。轻盈的桂花飘落在石阶上,弥漫着幽淡的芬芳。不知是谁,临着高楼,唱起了满月的歌,一轮清澈,一轮明朗,徐徐地向幽蓝的天幕舒展。

那一轮明净如水的白月光,从远古到今朝,从乡村到城市。它沐浴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它守侯清风,又静待白云。它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抵达了清秋的人间,将祥和与宁静,团圆与温馨留给天涯的旅人,留给纷纭的众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