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 描写烟雨漓江的作文(9篇)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 描写烟雨漓江的作文(9篇)

时间:2019-09-18 02:46:25

相关推荐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 描写烟雨漓江的作文(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一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是阳朔商界中的大款。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并不像今天这样直通公路边的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为从西街方便出城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当时,为适应潮流,遂把从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1920xx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当时负责桂柳区段的英藉传教士陈法言等(系使用中文名)经常路过阳朔,均到李先生家探访,并在西街江西会馆大门处拉手风琴唱诗以吸引群众,进行布道,引得一街群众围观。所以说阳朔西街的群众是最早接触洋人的。

李绍庚夫妇早年就读于梧州建道学堂(香港建道神学院在梧州设立的学校),毕业后到各地传教和教书为业,30年代始定居阳朔,“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纷纷南逃,当时广西政府成立了“难民赈济委员会”,阳朔也相应设立了分支机构。李先生出于教义博爱之心,积极参与赈济工作,负责难民收容事宜。一天,在难民登记册上发现有来自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英文校对马泽生,李先生念及国难之际,有用人才沦为难民,实为可悲可惜。通过面谈,请其为家庭老师,为自己子女教些英语,解决其生活问题。当时西街一些商号老板闻讯后也将子女送来学习。因求教人数逐步增多,家中容纳不下,马先生遂将课堂迁往广东会馆(马泽生系广东番禺人)继续教学。使用的课本为正中书局出版,当时桂林中学普遍采用此书。这就是阳朔有史以来第一个英语学习班。学习班一个叫李春茂的英文进步很快,不久便用英文为西街上的“西林照相馆”设计了中英文的广告牌,受到称赞,可以算得上是西街的第一块英文招牌了。

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其中有历史及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文化层次很高,也非常爱好体育运动,经常与当地群众举行篮球、足球演练和比赛。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老师以中国人为主,也聘有部分外籍人员任教。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祯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一时间碧莲峰下、西街处处外语声声,另有一番景象。

外语班在阳朔开办约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2500多人猛增至一万多人,人员纷杂,语言南腔北调、中西合璧。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曾经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到阳朔的各界名人有何香凝女士、宋哲元将军、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及文化名人。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他们都创作了以阳朔和漓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到阳朔游览时,在西街与一叫陈家晃的小学生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当时传媒誉为“爱国华侨与祖国同胞相聚,陈陈一家巧遇朔城相亲”,为西街增添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处于良好阶段。50年代中期,一些援华的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专家不时也到阳朔游览,这是解放后最早到阳朔的外国人。当时苏联的著名油画家马克西莫夫以及一些摄影家都到过阳朔。苏联的《鳄鱼》画报及《苏联画报》等刊物都发表有阳朔水东门码头及西街街景的美术作品和照片。

60年代到阳朔的外国人比较少,但作为贵宾的代表团游览阳朔还是有的,重要的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尼泊尔首相比斯塔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一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在阳朔码头上岸以后大都步行游览西街,阳朔人民都自觉地在西街两旁夹道欢迎。到访次数最多的要算西哈努克亲王。

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有将近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议会领袖、副总统、副及内阁部长级的外宾更是不计其数。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卡特、布什曾到阳朔并在西街上漫步游览,卡特与夫人更是在街上骑自行车观光,他们都对阳朔的风光和民风称赞不已。1998年7月2日克林顿总统访问阳朔渔村和西街后,在国内外更是掀起一股阳朔西街热。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仍然较好地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你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你会买到中国味十足且价廉物美的物品,你会品尝到可口的中、西餐点,你会感受到在家里一样的适意。在西街,不用担心被“宰客”。人们说,西街,充满着优秀的中华古风。

70年代初,阳朔县正式对外开放,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漓江风光以后,来到阳朔,无意中走进西街,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竟还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把对西街新奇而粗浅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各国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80年代,自助旅游兴盛,西方的自助旅游者到了西街。这些被西方闹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许多西方游客因对西街痴迷而流连忘返。有在这里住几天的,有住十天一个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几年的;近两年来,每年来西街的自助旅游者都超过十万人次。西街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了名副其实的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西方特色氛围独特的街道。

西街是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尽管西街学外语已有60多年历史,但真正兴起学外语热是80年代,随着外宾的增多,西街人为了与西方游客做生意、打交道,又自发地学起了英语,而且是男女老少全体参加。1993年,一位叫欧文的青年人独自来到阳朔谋求发展,被这里的外语氛围迷住了,认为是天下办外语教学的最佳场所。经过不懈努力,他办起了一所民间的巴克兰商务外语学校。六年过后,该校已初具规模,拥有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师生500多人,培养了大批外语实用人才,同时也为外国人学中文及东方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巴克兰的口语训练营地及电脑室均设在西街。美国亚西国际教育顾问公司也在阳朔安营扎寨,这些学校和单位为阳朔和桂林提供外教和培训商务英语人才。

1999年暑假,阳朔县政府特邀“疯狂英语”教学法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到阳朔兴办“英语夏令营”活动,600多人闻讯蜂拥而至报名参加,由于名额限制,很多人想来都没有办法。当时整个西街的餐厅、酒吧、咖啡馆人满为患,他们与阳朔的外国游客互相学习语言,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同。在此期间,专门为此前来观光的国内游客达万人,令以往宁静的西街着实火爆了一阵。

在西街,大多数经营者懂英语,经常可以看到西街人用英语流利地与西方游客们谈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或十来岁的小孩,都能用英语跟“老外”们拉呱几句。许多西方游客都说,来到西街没有异域感,不用比手画脚就能与当地人交流。西街的英语环境,还吸引了我国许多外语院校的学生和一些准备出国的人员,纷纷来西街实习英语,享受这不用出国的英语环境。一些专业权威人士来西街考察以后,都认定西街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天然“英语角”。

西街是孕育跨国婚恋的温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地改变了保守的传统观念,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许多街的年轻人都接受了“爱是没有国界的”观念。也由于西方人来的多了,接触多了,街人似乎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分别。更主要的是,许多西方人经常来西街或长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们与西方的小伙姑娘们有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有培养感情的条件,以致频频产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代的20xx年间,西街的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子娶外国妻子、姑娘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百余对,其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女婿的。现在,不少的西街人稍有空闲,便忙于出国走亲戚,而且很豪迈地说,现在交通、通信都很方便,到欧洲走趟亲戚比过去农村来趟县城还容易。一些没有条件来西街当女婿当媳妇的西方人士,干脆举家搬到西街长住。现在,在西街落户或做生意的境外人士已有2 0多户,西街上的西餐馆相当多是“老外”当老板。因此,人们又给西街起了个雅号“地球村”。

西街成了阳朔新的人文景观。近几年,西街的“洋现象”成了媒体追踪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各地甚至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媒体,都大量地向人们介绍西街,弄得人们心痒痒的,都想来一睹西街的风采。许多人利用节假日扶老携幼来“看西街”;许多外地学校组织英语“夏令营”、“冬令营”,一批一批的学生涌进西街。西街人以自己的淳朴和忠厚,像接待外宾一样地接待这些来自近的远的、乡下的城里的“老乡”们。一些难得见到外国人的人们,第一次往往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西街的。其实,你要到西街去,任何顾虑都是多余的。西街人为“老乡们”想得很周到,凡是用外文注明的地方,都附有中文;如果你想跟老外们搭个话试试自己的外语水平,只要你跟店主或服务员说明,他们会热情地为你“牵线搭桥”;如果你想要个西餐开开“洋荤”,服务员也会告诉你刀叉怎么拿,牛排怎么切。一位初次来西街的东北姑娘说得好:“外国人来这里都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咱们中国人还扭捏个啥劲呵!”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二

各位(或来自地的)朋友们:

大家好!大家辛苦了!我姓莫,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大家叫我“莫导”好了。相逢是缘。能和大家相逢在美丽的小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能用我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你们的放心、开心。

今天我先带大家熟悉,先后荣获过“中国旅游名县”、“中国旅游强县”和“中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的县城——阳朔县。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属桂林市管辖。我县历史悠久,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全县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有耕地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31万人,辖6镇3乡,有汉、壮、瑶、回等11个民族。唐诗中一句说得好:“城廓并无二里大,人家都在万山中。山拥江城,像一朵盛放的莲花”。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阳朔的自然风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属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内共有各种奇特的山峰2万多座,大小河流17条,构成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250多处;总称“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为天下四绝。其中漓江流经阳朔县境56公里,两岸群峰林立、千姿百态,岸边翠竹丛丛、恬淡清新,奇峰和翠竹倒影在澄碧的江面上,形成一幅瑰丽的山水画长卷。更有田园风光如诗如画,真切自然,醇美宜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古桥梁、名人纪念地、摩崖石刻等,点缀于山水之间,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整个阳朔恰似一座魂丽多彩的大公园,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人。可总结为很多个一:一江一鱼一场戏(即漓江、啤酒鱼、印象刘三姐),一河一树一歌仙(遇龙河、大榕树、刘三姐),一街一电影加一张人民币(西街、刘三姐、20元人民币)。

说了这么多,我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阳朔县城的一条老街—— 西街,常言道:“不逛洋人街,等于没到阳朔来。”“不住地球村,游人兴趣减三分。”如今的阳朔西街已经不是一条单纯意义上的旅游街,而是一个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别小看这长1180米,宽仅8米的街道,它的名气并不亚于纽约的华尔街、伦敦的唐宁街、巴黎的香榭里舍大街,或者是北京的东西长安街、王府井大街,以其独特的风情、无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宾客。(古老小街)

在西街,每时每刻都会看到不同国籍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音的老外,或携手挽臂,或背着背包,比肩接踵,款款而来。他们无拘无束,谈笑风生。在酒吧饮啤酒,在网吧找信息,在街头亲切交谈,在小商店讨价还价买中意的中国货。所有酒吧、餐厅、旅店的格局几乎都各不相同,充满异域情调。许多洋人是来“留学”的,向阳朔人学中文;有的是来休闲度假的,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或半年;还有的是来“打工”的,帮老板做事,学做中式饭菜。每年数十万老外来来往往,在西街观光、生活、工作、学习,这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没有的。所以,人们把中国独一无二的西街叫作“洋人街”。 (西方洋人街)

西街 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在此融合、交流、珠联璧合。这里是中国人学外语,外国人学中文的理想课堂。西街有几十家外语学校、培训中心、口语训练营及电脑培训班。那些临街的酒吧、餐厅提供的不单单是餐饮,更大的作用在于让中外友人互教互学,交流信息,切磋中西文化。只要你会说“hello”“good morning”“good night”或汉语的礼貌用语,就会很快找到知音。人云阳朔是“中国英语第一县”“地球英语角”,名副其实。(外国语课堂)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地改变了保守的传统观念,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许多西街年轻人都接受了“爱是没有国界的”观念。也由于西方人来得多了,接触多了,西街人似乎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分别。更主要的是,许多西方人经常来西街或常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们与西方的小伙姑娘们有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有培养感情的条件,以至频频产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代以来,西街的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娶外国妻子、姑娘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300余对,其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女婿的。(跨国婚介所)

充满异域情趣的西街,已成为阳朔山水的点睛之笔。这条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老街,东临漓江,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20xx多米长的街道全部用槟榔纹大理石铺砌,道路两旁,青砖飞檐木屋矮楼错落有致,小溪石桥榕荫桂树相映成趣,透着岭南建筑的典雅古朴,西街上旅游摊点、咖啡厅、酒吧、餐馆,有1000多家,形成了融吃、住、购、娱、赏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格局,这里汇聚了上万种民族工艺品,蜡染、手绘、滑石、竹器、石雕等琳琅满目,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民族工艺文化,还可体验东方古镇特有的民俗民风。一到傍晚,三五成群,成双成伴,携家带小的中外客人便围桌而坐,品尝着阳朔的地方风味,观赏着西街的奇异风情,其乐融融,其情浓浓,让人乐不思蜀。在西街店铺和酒吧里,通常都有供客人免费上网的电脑,啤酒比市面上也贵不了多少,西街的酒吧不会下逐客令,只要有客人,主人再晚也奉陪到底,不论是常客,还是过客,很快就能打成一片,融为一群。 “唐老鸭”是活动在西街的“大鼻子阳朔人”中比较著名的一位,他的出名也许是他给自己起了这么个有趣的名字,这位来自德国的商人非常健谈,在阳朔结交了很多朋友,他喜欢喝啤酒,常常是一喝四五个小时。在西街一打听他,就会有人指着某酒吧的门口的一张台子告诉你:“他每天不是坐在这里,就是坐在斜对面的那家”。“唐老鸭”成了这两家酒吧的活广告。(东方伊甸园)

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您可以细细的品味这里绝妙的建筑和美丽的风光。我们四点钟的时候再见。在购物时,看仔细再下手;注意管好自己的钱物;带好带全所购物品。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阳朔之旅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再见。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三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人称“小漓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尤其是从遇龙桥到工农桥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坝,景点百余处,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任何所谓现代化建筑,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没有任何一点都市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古朴、纯净,实为桂林地区最大的纯自然山水园地。如果把漓江比成“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则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小家碧玉”。

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遇龙河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朴归真的自由天地。

广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桥――遇龙桥、仙桂桥、富里桥都在遇龙河景区;而被誉为“将军府第”、“进士楼阁”的旧县村就在遇龙河畔;唐代归义县遗址、潘庄遗址、徐悲鸿画室、明清时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顿生怀古忆旧之情。不过,最刺激、浪漫、潇洒的还是漂游遇龙河,竹排过坝,惊险刺激;荡舟平湖,轻松愉悦,被人们视为挡不住的诱惑,酷煞人的时尚。人们只用一个字来形容漫游遇龙河的感觉:那就是:“爽”!

遇龙河是阳朔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流,是一条美丽的河流,遇龙河素有“小漓江”之称。遇龙河风景区包括沿河两岸的带状景致,其中以遇龙河到青厄渡这一段风景最佳。主要景点有:犀牛塘、水厄风光、五指山、朝阳寨、仙桂桥、遇龙桥、归义古城遗址、汉墓群、东晕岩、八仙过海等近20处。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古称“安乐水”,发源于临桂县,全长42.5公里,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是一条流着一江风情,一江灵气的“小漓江”,因相传有龙自东海巡游至此而得名。遇龙河不是漓江胜似漓江。尤其是从遇龙桥到工农桥15.36公里水程,有28道堰坝,景点百余处,整个遇龙河景区,没有任何所谓现代化建筑,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痕迹,没有任何一点都市喧嚣,一切都是那么原始、自然、古朴、纯净,实为桂林地区最大的纯自然山水园地。如果把漓江比成“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则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小家碧玉”。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遇龙河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朴归真的自由天地。广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桥——遇龙桥、仙桂桥、富里桥都在遇龙河景区;而被誉为“将军府第”、“进士楼阁”的旧县村就在遇龙河畔;唐代归义县遗址、潘庄遗址、徐悲鸿画室、明清时期留下的古宅民居,使人顿生怀古忆旧之情。不过,最刺激、浪漫、潇洒的还是漂游遇龙河,竹排过坝,惊险刺激;荡舟平湖,轻松愉悦,被人们视为挡不住的诱惑,酷煞人的时尚。人们只用一个字来形容漫游遇龙河的感觉:那就是:“爽”!

遇龙桥:位于遇龙河中游,白沙镇遇龙村旁,阳朔境内规模最大、广西桥梁史上著名的古桥梁建筑,为无浆干砌单拱,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桥长59.39米,宽5米,高9米。桥体巍峨壮丽,两侧藤蔓累垂,古色古香。桥下流水悠悠,村民世世代代在这里担水洗衣,月转星移,遇龙桥见证人世沧桑,却依然坚固如初。

富里桥:位于遇龙河上游,石结构单拱,长30米,宽5米,高10米,筑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约500余年历史,造型美观,水中倒影恰似一满月。桥头各有古树一株,立桥头观田野,青山环抱,绿水绕庄,河坝浪花滚滚、溪水潺潺,田畴井然,阡陌如织,令人陶醉留连,是观赏田园风光的最佳处。

仙桂桥: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0xx年),为单拱石桥,是广西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桥长25.8米,宽4.16米,高2.2米,采用极为罕见的并列砌法,用9组券石拱砌,共用石281块并列而成。八百多年风雨剥蚀和洪流冲击,桥体完好无损。

古城遗址:遇龙河畔,仙桂桥上游约100米,有一四方泥垒城墙为归义古城遗址。史料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阳朔县分置归义县设县址于此,贞观元年(公元620xx年)废。遗址占地39余亩,现存有城墙。遗址对岸有一川岩,登岩凭眺,水天一碧,达10余公里,岩内气候冬暖百夏凉,不燥不湿,是天然读书静养之地,清咸丰年间桂林进士唐墨香曾在此讲学;遗址东边山有一东晖岩,岩内一溪流出,水质清莹,经冬不涸。

八仙岩:隐藏在遇龙河畔遇龙村前的山峰中,明代有人题“怀安境”于石壁上,上有石洞坦平如室,宽约丈余,层岩重叠如楼。洞内有形如圆月的扁石门;下又有七个小洞,深不可测。可谓洞中有洞,天外有天。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河水清澈如镜,随手就能拍出山水画般的照片。与漓江风光相比,遇龙河的风景更温婉,有“小漓江”之称。遇龙河的竹筏漂流很有名,可以坐筏细细品味沿河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游玩遇龙河有三种方式:步行、骑自行车、遇龙河漂流(全程15.36公里),来到遇龙河的游人大多是冲着漂流来的,乘竹筏泛舟在遇龙河上,两岸山水如画,非常享受。遇龙河共有5个码头,从上游开始依次是金龙桥、旧县、夏棠寨、朝阳、工农桥。可以从金龙桥漂全程至工农桥,也可分段漂流。目前开通的主要航段是:金龙桥-旧县、夏棠寨-旧县、金龙桥-工农桥、朝阳-工农桥,漂流时间因遇龙河水量大小而异。

如果打算一日游,比较推荐的方式是从阳朔县城租一辆自行车,骑行到遇龙河边的码头,然后乘竹筏漂流而下。自行车有专门的运送船运到下游,上岸时,你的自行车已经在那儿等着你了。这样玩既可以享受骑行的乐趣,也可以乘竹筏看山水。

推荐沿河一路骑到朝阳码头,漂流遇龙河下半程到工农桥,下半程的景致是遇龙河的精华,还可以远眺月亮山。骑行路上会路过富里桥,这里离阳朔县城约12公里,是观看两岸田园风光的最佳地点。还有和富里桥长得很像,但更出名的遇龙桥,以及被誉为“将军府第”、“进士楼阁”的旧县村。可以免费进去参观古建筑、城墙残垣、古井等等,顺便也休息一下。下午游玩结束后从工农码头回到阳朔,沿路可欣赏十里画廊风景。晚上用餐后,正好可以前去观看印象刘三姐演出,还有精力的话,演出结束可以去体验西街的夜生活。

如果可以在阳朔住一晚,第一天可以乘车去漂流金龙桥-工农桥全程,下午骑车逛逛阳朔县城,晚上看印象刘三姐。第二天从阳朔县城租自行车绕河骑行,逛逛遇龙河下游的大榕树和月亮山,比较悠闲。在月亮山村有家庭旅馆和农家乐,可以休息和用餐。

遇龙河漂流用餐大多在旧县解决,这里有不少农家乐可以选择,最出名的是老根农家饭店,口味好分量足,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推荐尝试黄焖鸡、荔浦芋头和炒油菜花、啤酒剑骨鱼等招牌菜。河面上会遇到划着竹筏卖烤鱼、烤玉米之类食物的当地人,饿了可以买些来吃,只是烤鱼的价格不算实在。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四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是阳朔商界中的大款。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并不像今天这样直通公路边的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为从西街方便出城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当时,为适应潮流,遂把从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1920xx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当时负责桂柳区段的英藉传教士陈法言等(系使用中文名)经常路过阳朔,均到李先生家探访,并在西街江西会馆大门处拉手风琴唱诗以吸引群众,进行布道,引得一街群众围观。所以说阳朔西街的群众是最早接触洋人的。

李绍庚夫妇早年就读于梧州建道学堂(香港建道神学院在梧州设立的学校),毕业后到各地传教和教书为业,30年代始定居阳朔,“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纷纷南逃,当时广西政府成立了“难民赈济委员会”,阳朔也相应设立了分支机构。李先生出于教义博爱之心,积极参与赈济工作,负责难民收容事宜。一天,在难民登记册上发现有来自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英文校对马泽生,李先生念及国难之际,有用人才沦为难民,实为可悲可惜。通过面谈,请其为家庭老师,为自己子女教些英语,解决其生活问题。当时西街一些商号老板闻讯后也将子女送来学习。因求教人数逐步增多,家中容纳不下,马先生遂将课堂迁往广东会馆(马泽生系广东番禺人)继续教学。使用的课本为正中书局出版,当时桂林中学普遍采用此书。这就是阳朔有史以来第一个英语学习班。学习班一个叫李春茂的英文进步很快,不久便用英文为西街上的“西林照相馆”设计了中英文的广告牌,受到称赞,可以算得上是西街的第一块英文招牌了。

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其中有历史及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文化层次很高,也非常爱好体育运动,经常与当地群众举行篮球、足球演练和比赛。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老师以中国人为主,也聘有部分外籍人员任教。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祯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一时间碧莲峰下、西街处处外语声声,另有一番景象。

外语班在阳朔开办约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2500多人猛增至一万多人,人员纷杂,语言南腔北调、中西合璧。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曾经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到阳朔的各界名人有何香凝女士、宋哲元将军、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及文化名人。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他们都创作了以阳朔和漓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到阳朔游览时,在西街与一叫陈家晃的小学生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当时传媒誉为“爱国华侨与祖国同胞相聚,陈陈一家巧遇朔城相亲”,为西街增添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处于良好阶段。50年代中期,一些援华的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专家不时也到阳朔游览,这是解放后最早到阳朔的外国人。当时苏联的著名油画家马克西莫夫以及一些摄影家都到过阳朔。苏联的《鳄鱼》画报及《苏联画报》等刊物都发表有阳朔水东门码头及西街街景的美术作品和照片。

60年代到阳朔的外国人比较少,但作为贵宾的代表团游览阳朔还是有的,重要的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尼泊尔首相比斯塔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一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在阳朔码头上岸以后大都步行游览西街,阳朔人民都自觉地在西街两旁夹道欢迎。到访次数最多的要算西哈努克亲王。

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有将近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议会领袖、副总统、副总理及内阁部长级的外宾更是不计其数。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卡特、布什曾到阳朔并在西街上漫步游览,卡特与夫人更是在街上骑自行车观光,他们都对阳朔的风光和民风称赞不已。1998年7月2日克林顿总统访问阳朔渔村和西街后,在国内外更是掀起一股阳朔西街热。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仍然较好地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你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你会买到中国味十足且价廉物美的物品,你会品尝到可口的中、西餐点,你会感受到在家里一样的适意。在西街,不用担心被“宰客”。人们说,西街,充满着优秀的中华古风。

70年代初,阳朔县正式对外开放,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漓江风光以后,来到阳朔,无意中走进西街,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竟还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把对西街新奇而粗浅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各国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80年代,自助旅游兴盛,西方的自助旅游者到了西街。这些被西方闹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许多西方游客因对西街痴迷而流连忘返。有在这里住几天的,有住十天一个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几年的;近两年来,每年来西街的自助旅游者都超过十万人次。西街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了名副其实的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西方特色氛围独特的街道。

西街是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尽管西街学外语已有60多年历史,但真正兴起学外语热是80年代,随着外宾的增多,西街人为了与西方游客做生意、打交道,又自发地学起了英语,而且是男女老少全体参加。1993年,一位叫欧文的青年人独自来到阳朔谋求发展,被这里的外语氛围迷住了,认为是天下办外语教学的最佳场所。经过不懈努力,他办起了一所民间的巴克兰商务外语学校。六年过后,该校已初具规模,拥有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师生500多人,培养了大批外语实用人才,同时也为外国人学中文及东方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巴克兰的口语训练营地及电脑室均设在西街。美国亚西国际教育顾问公司也在阳朔安营扎寨,这些学校和单位为阳朔和桂林提供外教和培训商务英语人才。

1999年暑假,阳朔县政府特邀“疯狂英语”教学法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到阳朔兴办“英语夏令营”活动,600多人闻讯蜂拥而至报名参加,由于名额限制,很多人想来都没有办法。当时整个西街的餐厅、酒吧、咖啡馆人满为患,他们与阳朔的外国游客互相学习语言,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同。在此期间,专门为此前来观光的国内游客达万人,令以往宁静的西街着实火爆了一阵。

在西街,大多数经营者懂英语,经常可以看到西街人用英语流利地与西方游客们谈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或十来岁的小孩,都能用英语跟“老外”们拉呱几句。许多西方游客都说,来到西街没有异域感,不用比手画脚就能与当地人交流。西街的英语环境,还吸引了我国许多外语院校的学生和一些准备出国的人员,纷纷来西街实习英语,享受这不用出国的英语环境。一些专业权威人士来西街考察以后,都认定西街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天然“英语角”。

西街是孕育跨国婚恋的温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地改变了保守的传统观念,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许多街的年轻人都接受了“爱是没有国界的”观念。也由于西方人来的多了,接触多了,街人似乎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分别。更主要的是,许多西方人经常来西街或长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们与西方的小伙姑娘们有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有培养感情的条件,以致频频产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代的20xx年间,西街的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子娶外国妻子、姑娘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百余对,其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女婿的。现在,不少的西街人稍有空闲,便忙于出国走亲戚,而且很豪迈地说,现在交通、通信都很方便,到欧洲走趟亲戚比过去农村来趟县城还容易。一些没有条件来西街当女婿当媳妇的西方人士,干脆举家搬到西街长住。现在,在西街落户或做生意的境外人士已有2 0多户,西街上的西餐馆相当多是“老外”当老板。因此,人们又给西街起了个雅号“地球村”。

西街成了阳朔新的人文景观。近几年,西街的“洋现象”成了媒体追踪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各地甚至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媒体,都大量地向人们介绍西街,弄得人们心痒痒的,都想来一睹西街的风采。许多人利用节假日扶老携幼来“看西街”;许多外地学校组织英语“夏令营”、“冬令营”,一批一批的学生涌进西街。西街人以自己的淳朴和忠厚,像接待外宾一样地接待这些来自近的远的、乡下的城里的“老乡”们。一些难得见到外国人的人们,第一次往往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西街的。其实,你要到西街去,任何顾虑都是多余的。西街人为“老乡们”想得很周到,凡是用外文注明的地方,都附有中文;如果你想跟老外们搭个话试试自己的外语水平,只要你跟店主或服务员说明,他们会热情地为你“牵线搭桥”;如果你想要个西餐开开“洋荤”,服务员也会告诉你刀叉怎么拿,牛排怎么切。一位初次来西街的东北姑娘说得好:“外国人来这里都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咱们中国人还扭捏个啥劲呵!”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五

阳朔位于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是一座有20xx多年历史的漓江边最美的城镇,媲美桂林,游人如云。

阳朔历史悠久,人居历史逾五千年。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元)置县,城史已有140余年。阳朔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总面积1428.38平方公里,人口30万。从桂林到阳朔,水路83公里,陆路65公里,水陆交通便捷,而且行程尽在自然山水画廊之中。

阳朔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百里山川,处于风景如画,时时秀色可餐。真可谓是大地母亲赐予的丰厚礼物,东西文化交流的智慧结晶,尤其是它那四个一、八个景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这就是:一条漓江,一条桂阳公路,一条西街、一棵大榕树;八大景区为:1、世外桃源;2、银子岩;3、遇龙河景区;4、刘三姐歌圩;5、高田望月;6、鉴山古寺;7、蝴蝶泉;8、聚龙潭……

所有这些形成链带式的主体景观,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构成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阳朔仙境,如今的阳朔已真实地做到了形神兼备,靠自然之美引人,靠人文之美留人。

一位在阳朔西街生活多年的法国商人曾这般深情地表述他对阳朔的热爱:“我还没有发现,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的生活能比得上这里的舒适与悠闲。”

洋人眼中的“阳朔休闲”竟然如此地经典,沐浴着东方文化成长的我们又何尝不会更多一份钟爱呢?君不见?“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的桂阳公路上、广东、湖南、云、贵、川等地的自驾私家旅游车结伴飞驰而来;君不见?阳朔县城通往月亮山、大榕树、遇龙河景区的每一条路上骑车的背包人每天都是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君不见?银子岩、世外桃源,还有佛光普照的鉴山寺每天都是游客云集,络绎不绝;君不见?著名导演张艺谋亲自执导的《印象刘三姐》生意火爆,每晚加演,还是供不应求;还有多少外国游客一踏进阳朔这块风光宝地,不呆上十天半个月,他们绝不忍离去……

所有这一切只诠释着这样共同的主题:阳朔,中国旅游的名县,世界乡村休闲的经典,桂林旅游精品的超市,中国人的精神后花园!

阳朔,的的确确是您的寻梦家园,休闲的胜地,度假的天堂。迷人的阳朔,正以窈窕淑女般的情怀,期待着您的光临!

阳朔位于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是一座有20xx多年历史的漓江边最美的城镇,媲美桂林,游人如云。不到一公里的阳朔西街,位于县城中心,全长517米,宽8米,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荟翠各种旅游纪念品、小吃于街市。其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夜景更是风情万种,风俗浓郁。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沈彬便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

阳朔不仅田园风光如诗如画,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古建筑、古桥梁、名人纪念地摩崖石刻等,点缀于山水间。最有名的要数阳朔古老的石板街--西街,街中有众多的工艺品店、书画店、旅馆、咖啡厅、酒巴、中国功夫馆,这里也是洋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其中外国人在此开店就有20多家,被称为洋人街。由于西街男女老少都能说外语,故又把西街喻为"地球村",而且是中外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50万人次之多。总之,处处是景的自然风光,古朴清秀的田园景致,惊绝天下的溶岩奇观,难以忘怀的“洋人”西街,阳朔之行绝对让你别有一番惊喜!

古风犹存却充满活力的西街,其另一道特别吸引人的风景是中外语言、文化的学习与交流。人们可在街上专门的商务外语学校学习,也可在酒吧、画店中交流。中国人教外国朋友学习中文、书法、太极、烹任、象棋等中国文化,外国朋友在与中国人交流中,也把其本国的语言、文化传给了中国朋友,从而彼此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了“留学”。

那些外国游客,来到桂林,游罢漓江,在阳朔登岸,马上就会被西街吸引住了,与他们在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南京路表现不同,他们来到这里,解下行囊,和一杯啤酒或咖啡之后,竟然舍不得走了。就有人在这里学习中国功夫中国话,就有人进入民办的“巴克兰”学校当外语老师,还有许多人与西街上的姑娘、小伙子谈恋爱结婚。据说,以当地人口为基数来计算,西街的涉外婚姻比例之高,为全国之最。

洋人越来越多。到1998年,发展到每天竟有1000多人在此逗留。他们在西街上悠然踱步,悠然吃中餐或西餐,悠然与中国人或外国人聊天,租一辆自行车,信“马”游缰,悠悠然游览山光水色……洋人们悠悠然得如同在自己家乡的庭院里或田野上一样,西街上的人便也悠悠然的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今年夏天,西街搞了个“啤酒节”,竟有那法兰西的一个爵士乐队,穿着燕尾服,不远万里而来,在朗朗的月光下,拨弦挥弓及鼓吹管,为晚会助兴。还有为法国先生,不见其妻,却只见他和他的四个孩子,最小的一个还背在背上,父子五人,悠悠然地在西街转悠了好几天。西街人戏称之为“国际超生游击队”。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是阳朔商界中的大款。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并不像今天这样直通公路边的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为从西街方便出城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当时,为适应潮流,遂把从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1920xx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当时负责桂柳区段的英藉传教士陈法言等(系使用中文名)经常路过阳朔,均到李先生家探访,并在西街江西会馆大门处拉手风琴唱诗以吸引群众,进行布道,引得一街群众围观。所以说阳朔西街的群众是最早接触洋人的。

李绍庚夫妇早年就读于梧州建道学堂(香港建道神学院在梧州设立的学校),毕业后到各地传教和教书为业,30年代始定居阳朔,“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纷纷南逃,当时广西政府成立了“难民赈济委员会”,阳朔也相应设立了分支机构。李先生出于教义博爱之心,积极参与赈济工作,负责难民收容事宜。一天,在难民登记册上发现有来自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英文校对马泽生,李先生念及国难之际,有用人才沦为难民,实为可悲可惜。通过面谈,请其为家庭老师,为自己子女教些英语,解决其生活问题。当时西街一些商号老板闻讯后也将子女送来学习。因求教人数逐步增多,家中容纳不下,马先生遂将课堂迁往广东会馆(马泽生系广东番禺人)继续教学。使用的课本为正中书局出版,当时桂林中学普遍采用此书。这就是阳朔有史以来第一个英语学习班。学习班一个叫李春茂的英文进步很快,不久便用英文为西街上的“西林照相馆”设计了中英文的广告牌,受到称赞,可以算得上是西街的第一块英文招牌了。

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其中有历史及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文化层次很高,也非常爱好体育运动,经常与当地群众举行篮球、足球演练和比赛。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老师以中国人为主,也聘有部分外籍人员任教。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祯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一时间碧莲峰下、西街处处外语声声,另有一番景象。

外语班在阳朔开办约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2500多人猛增至一万多人,人员纷杂,语言南腔北调、中西合璧。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曾经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到阳朔的各界名人有何香凝女士、宋哲元将军、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及文化名人。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他们都创作了以阳朔和漓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到阳朔游览时,在西街与一叫陈家晃的小学生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当时传媒誉为“爱国华侨与祖国同胞相聚,陈陈一家巧遇朔城相亲”,为西街增添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处于良好阶段。50年代中期,一些援华的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专家不时也到阳朔游览,这是解放后最早到阳朔的外国人。当时苏联的著名油画家马克西莫夫以及一些摄影家都到过阳朔。苏联的《鳄鱼》画报及《苏联画报》等刊物都发表有阳朔水东门码头及西街街景的美术作品和照片。

60年代到阳朔的外国人比较少,但作为贵宾的代表团游览阳朔还是有的,重要的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尼泊尔首相比斯塔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一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在阳朔码头上岸以后大都步行游览西街,阳朔人民都自觉地在西街两旁夹道欢迎。到访次数最多的要算西哈努克亲王。

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有将近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议会领袖、副总统、副总理及内阁部长级的外宾更是不计其数。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卡特、布什曾到阳朔并在西街上漫步游览,卡特与夫人更是在街上骑自行车观光,他们都对阳朔的风光和民风称赞不已。1998年7月2日克林顿总统访问阳朔渔村和西街后,在国内外更是掀起一股阳朔西街热。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仍然较好地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你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你会买到中国味十足且价廉物美的物品,你会品尝到可口的中、西餐点,你会感受到在家里一样的适意。在西街,不用担心被“宰客”。人们说,西街,充满着优秀的中华古风。

70年代初,阳朔县正式对外开放,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漓江风光以后,来到阳朔,无意中走进西街,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竟还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把对西街新奇而粗浅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各国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80年代,自助旅游兴盛,西方的自助旅游者到了西街。这些被西方闹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许多西方游客因对西街痴迷而流连忘返。有在这里住几天的,有住十天一个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几年的;近两年来,每年来西街的自助旅游者都超过十万人次。西街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了名副其实的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西方特色氛围独特的街道。

西街是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尽管西街学外语已有60多年历史,但真正兴起学外语热是80年代,随着外宾的增多,西街人为了与西方游客做生意、打交道,又自发地学起了英语,而且是男女老少全体参加。1993年,一位叫欧文的青年人独自来到阳朔谋求发展,被这里的外语氛围迷住了,认为是天下办外语教学的最佳场所。经过不懈努力,他办起了一所民间的巴克兰商务外语学校。六年过后,该校已初具规模,拥有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师生500多人,培养了大批外语实用人才,同时也为外国人学中文及东方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巴克兰的口语训练营地及电脑室均设在西街。美国亚西国际教育顾问公司也在阳朔安营扎寨,这些学校和单位为阳朔和桂林提供外教和培训商务英语人才。

1999年暑假,阳朔县政府特邀“疯狂英语”教学法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到阳朔兴办“英语夏令营”活动,600多人闻讯蜂拥而至报名参加,由于名额限制,很多人想来都没有办法。当时整个西街的餐厅、酒吧、咖啡馆人满为患,他们与阳朔的外国游客互相学习语言,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同。在此期间,专门为此前来观光的国内游客达万人,令以往宁静的西街着实火爆了一阵。

在西街,大多数经营者懂英语,经常可以看到西街人用英语流利地与西方游客们谈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或十来岁的小孩,都能用英语跟“老外”们拉呱几句。许多西方游客都说,来到西街没有异域感,不用比手画脚就能与当地人交流。西街的英语环境,还吸引了我国许多外语院校的学生和一些准备出国的人员,纷纷来西街实习英语,享受这不用出国的英语环境。一些专业权威人士来西街考察以后,都认定西街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天然“英语角”。

西街是孕育跨国婚恋的温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地改变了保守的传统观念,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许多街的年轻人都接受了“爱是没有国界的”观念。也由于西方人来的多了,接触多了,街人似乎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分别。更主要的是,许多西方人经常来西街或长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们与西方的小伙姑娘们有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有培养感情的条件,以致频频产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代的20xx年间,西街的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子娶外国妻子、姑娘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百余对,其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女婿的。现在,不少的西街人稍有空闲,便忙于出国走亲戚,而且很豪迈地说,现在交通、通信都很方便,到欧洲走趟亲戚比过去农村来趟县城还容易。一些没有条件来西街当女婿当媳妇的西方人士,干脆举家搬到西街长住。现在,在西街落户或做生意的境外人士已有2 0多户,西街上的西餐馆相当多是“老外”当老板。因此,人们又给西街起了个雅号“地球村”。

西街成了阳朔新的人文景观。近几年,西街的“洋现象”成了媒体追踪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各地甚至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媒体,都大量地向人们介绍西街,弄得人们心痒痒的,都想来一睹西街的风采。许多人利用节假日扶老携幼来“看西街”;许多外地学校组织英语“夏令营”、“冬令营”,一批一批的学生涌进西街。西街人以自己的淳朴和忠厚,像接待外宾一样地接待这些来自近的远的、乡下的城里的“老乡”们。一些难得见到外国人的人们,第一次往往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西街的。其实,你要到西街去,任何顾虑都是多余的。西街人为“老乡们”想得很周到,凡是用外文注明的地方,都附有中文;如果你想跟老外们搭个话试试自己的外语水平,只要你跟店主或服务员说明,他们会热情地为你“牵线搭桥”;如果你想要个西餐开开“洋荤”,服务员也会告诉你刀叉怎么拿,牛排怎么切。一位初次来西街的东北姑娘说得好:“外国人来这里都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咱们中国人还扭捏个啥劲呵!”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六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西街始建于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是阳朔商界中的大款。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并不像今天这样直通公路边的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为从西街方便出城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当时,为适应潮流,遂把从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阳朔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1920xx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当时负责桂柳区段的英藉传教士陈法言等(系使用中文名)经常路过阳朔,均到李先生家探访,并在西街江西会馆大门处拉手风琴唱诗以吸引群众,进行布道,引得一街群众围观。所以说阳朔西街的群众是最早接触洋人的。

李绍庚夫妇早年就读于梧州建道学堂(香港建道神学院在梧州设立的学校),毕业后到各地传教和教书为业,30年代始定居阳朔,“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沦陷区难民纷纷南逃,当时广西政府成立了“难民赈济委员会”,阳朔也相应设立了分支机构。李先生出于教义博爱之心,积极参与赈济工作,负责难民收容事宜。一天,在难民登记册上发现有来自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英文校对马泽生,李先生念及国难之际,有用人才沦为难民,实为可悲可惜。通过面谈,请其为家庭老师,为自己子女教些英语,解决其生活问题。当时西街一些商号老板闻讯后也将子女送来学习。因求教人数逐步增多,家中容纳不下,马先生遂将课堂迁往广东会馆(马泽生系广东番禺人)继续教学。使用的课本为正中书局出版,当时桂林中学普遍采用此书。这就是阳朔有史以来第一个英语学习班。学习班一个叫李春茂的英文进步很快,不久便用英文为西街上的“西林照相馆”设计了中英文的广告牌,受到称赞,可以算得上是西街的第一块英文招牌了。

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其中有历史及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他们的文化层次很高,也非常爱好体育运动,经常与当地群众举行篮球、足球演练和比赛。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老师以中国人为主,也聘有部分外籍人员任教。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祯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一时间碧莲峰下、西街处处外语声声,另有一番景象。

外语班在阳朔开办约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2500多人猛增至一万多人,人员纷杂,语言南腔北调、中西合璧。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曾经最辉煌的时期。

当时到阳朔的各界名人有何香凝女士、宋哲元将军、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人士及文化名人。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他们都创作了以阳朔和漓江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到阳朔游览时,在西街与一叫陈家晃的小学生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当时传媒誉为“爱国华侨与祖国同胞相聚,陈陈一家巧遇朔城相亲”,为西街增添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处于良好阶段。50年代中期,一些援华的苏联及东欧国家的专家不时也到阳朔游览,这是解放后最早到阳朔的外国人。当时苏联的著名油画家马克西莫夫以及一些摄影家都到过阳朔。苏联的《鳄鱼》画报及《苏联画报》等刊物都发表有阳朔水东门码头及西街街景的美术作品和照片。

60年代到阳朔的外国人比较少,但作为贵宾的代表团游览阳朔还是有的,重要的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丹麦女王伊丽莎白、尼泊尔首相比斯塔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一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他们在阳朔码头上岸以后大都步行游览西街,阳朔人民都自觉地在西街两旁夹道欢迎。到访次数最多的要算西哈努克亲王。

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有将近4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议会领袖、副总统、副总理及内阁部长级的外宾更是不计其数。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卡特、布什曾到阳朔并在西街上漫步游览,卡特与夫人更是在街上骑自行车观光,他们都对阳朔的风光和民风称赞不已。1998年7月2日克林顿总统访问阳朔渔村和西街后,在国内外更是掀起一股阳朔西街热。

西街是中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历史上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现在的西街,虽然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仍然较好地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你会受到热情的款待,你会买到中国味十足且价廉物美的物品,你会品尝到可口的中、西餐点,你会感受到在家里一样的适意。在西街,不用担心被“宰客”。人们说,西街,充满着优秀的中华古风。

70年代初,阳朔县正式对外开放,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漓江风光以后,来到阳朔,无意中走进西街,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竟还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纷纷把对西街新奇而粗浅的印象写在了西方各国出版的旅游指导书上。到了80年代,自助旅游兴盛,西方的自助旅游者到了西街。这些被西方闹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工作搅得身心疲惫的西方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休憩的港湾。许多西方游客因对西街痴迷而流连忘返。有在这里住几天的,有住十天一个月的,甚至有住半年或几年的;近两年来,每年来西街的自助旅游者都超过十万人次。西街的名声也越来越响,成了名副其实的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西方特色氛围独特的街道。

西街是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尽管西街学外语已有60多年历史,但真正兴起学外语热是80年代,随着外宾的增多,西街人为了与西方游客做生意、打交道,又自发地学起了英语,而且是男女老少全体参加。1993年,一位叫欧文的青年人独自来到阳朔谋求发展,被这里的外语氛围迷住了,认为是天下办外语教学的最佳场所。经过不懈努力,他办起了一所民间的巴克兰商务外语学校。六年过后,该校已初具规模,拥有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师生500多人,培养了大批外语实用人才,同时也为外国人学中文及东方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地方,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巴克兰的口语训练营地及电脑室均设在西街。美国亚西国际教育顾问公司也在阳朔安营扎寨,这些学校和单位为阳朔和桂林提供外教和培训商务英语人才。

1999年暑假,阳朔县政府特邀“疯狂英语”教学法的创始人李阳先生到阳朔兴办“英语夏令营”活动,600多人闻讯蜂拥而至报名参加,由于名额限制,很多人想来都没有办法。当时整个西街的餐厅、酒吧、咖啡馆人满为患,他们与阳朔的外国游客互相学习语言,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同。在此期间,专门为此前来观光的国内游客达万人,令以往宁静的西街着实火爆了一阵。

在西街,大多数经营者懂英语,经常可以看到西街人用英语流利地与西方游客们谈生意或聊天,甚至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或十来岁的小孩,都能用英语跟“老外”们拉呱几句。许多西方游客都说,来到西街没有异域感,不用比手画脚就能与当地人交流。西街的英语环境,还吸引了我国许多外语院校的学生和一些准备出国的人员,纷纷来西街实习英语,享受这不用出国的英语环境。一些专业权威人士来西街考察以后,都认定西街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天然“英语角”。

西街是孕育跨国婚恋的温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西街人逐步地改变了保守的传统观念,尤为突出的是婚恋观。许多街的年轻人都接受了“爱是没有国界的”观念。也由于西方人来的多了,接触多了,街人似乎已经逐渐淡化了“土人”与“洋人”的分别。更主要的是,许多西方人经常来西街或长住西街,使西街的姑娘小伙们与西方的小伙姑娘们有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有培养感情的条件,以致频频产生了跨国婚恋的故事。在90年代的20xx年间,西街的或在西街工作的小伙子娶外国妻子、姑娘嫁外国郎的跨国鸳鸯就有百余对,其中有几对是西方小伙来西街当上门女婿的。现在,不少的西街人稍有空闲,便忙于出国走亲戚,而且很豪迈地说,现在交通、通信都很方便,到欧洲走趟亲戚比过去农村来趟县城还容易。一些没有条件来西街当女婿当媳妇的西方人士,干脆举家搬到西街长住。现在,在西街落户或做生意的境外人士已有2 0多户,西街上的西餐馆相当多是“老外”当老板。因此,人们又给西街起了个雅号“地球村”。

西街成了阳朔新的人文景观。近几年,西街的“洋现象”成了媒体追踪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各地甚至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媒体,都大量地向人们介绍西街,弄得人们心痒痒的,都想来一睹西街的风采。许多人利用节假日扶老携幼来“看西街”;许多外地学校组织英语“夏令营”、“冬令营”,一批一批的学生涌进西街。西街人以自己的淳朴和忠厚,像接待外宾一样地接待这些来自近的远的、乡下的城里的“老乡”们。一些难得见到外国人的人们,第一次往往是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西街的。其实,你要到西街去,任何顾虑都是多余的。西街人为“老乡们”想得很周到,凡是用外文注明的地方,都附有中文;如果你想跟老外们搭个话试试自己的外语水平,只要你跟店主或服务员说明,他们会热情地为你“牵线搭桥”;如果你想要个西餐开开“洋荤”,服务员也会告诉你刀叉怎么拿,牛排怎么切。一位初次来西街的东北姑娘说得好:“外国人来这里都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咱们中国人还扭捏个啥劲呵!”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七

各位游客,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西双版纳中有着“热带雨林神奇秘境”之称的“野象谷”。我是你们的地陪,我叫,大家可以叫我覃导,也可以叫我小萍,今天我将会尽我全力带领大家玩尽“野象谷”,希望大家今天能够玩得尽兴!野象谷充满神秘、奇异,它那优美的自然景色,惊心动魂的探险活动,一定会让你赏心悦目,终生难忘,让你了却回归自然的夙愿。现在我们已经在“野象谷”的大门了,大家就紧跟着我的步伐一起走进“热带雨林神奇秘境”吧!…

各位游客,我们沿途都可以看到奇花异果。野象谷有许多热带雨林特有的奇花异果,比如:绿珊瑚树,一年四季只有枝干,没有树叶,西双版纳人称“光棍树”。据说男的摸了会打一辈子光棍,女人摸了却会走桃花运哦。我们以前所看到的无花果都只有乒乓球那么大,是吧?可是,在野象谷看到的,却比我们的拳头还要大。当地人把这种红果子称为“假槟榔”,实际是一种棕榈树的果实。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竹子会开花吗?嗯,其实,竹子开花很少见,内地人说竹子开花就要枯萎了。可是在西双版纳会经常看见竹子开花。这个叫一品红,这里的一品红通常都长到房子那么高,要仰起头才能看见。也许是环境的关系,这里的睡莲特别清新。“一束艳光出幽谷,数瓣清香送人间”就是对睡莲的完美写照。这个是芭蕉花!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百鸟园”。百鸟园中饲养着云南特有的珍稀鸟类和一些美丽的观赏鸟类。这个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鹇。据鸟类专家考证,它很可能起源于云南。白鹇由于体态娴雅、外观美丽,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我国很早就饲养白鹇,古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中常有记载。18世纪传入欧洲。各国动物园大多都有饲养。这个是顽皮可爱的虎皮鹦鹉。虎皮鹦鹉与人非常亲近,只要你靠近,它们就会成群地飞到你的身上,发出动听的鸣叫,让你尽情地拍照。园内驯养的大型鹦鹉和其他鸟类还会进行许多生动有趣的表演。

好了,各位游客,为了满足游客观看亚洲象的心愿,20xx年,野象谷建立了我国唯一的一所大象训练学校。大家看这幅图,它是经过训练的大象在表演踢足球。瞧,它准确地将“点球”救出了!这个呢?它是高难度的“叠罗汉”,必须三头大象经常在一起配合才能默契。一头大象成功地表演了走独木桥,另一头大象给她献上鲜花鼓励。这个是大象与人拔河。十个男子汉被大象轻轻一拉,前仰后合,差点摔倒!当地的少数民族非常喜爱大象表演。游客更是人人必看,大象每天表演好几场,还经常座无虚席。亚洲象长长的鼻子顶端有一个手指一样的突出物,非常灵巧,可以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可以从人们手中接过各种东西。它们的智力也常常让人们吃惊:经过训练的大象居然能够辨认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经过训练的大象可以用鼻子把人高高举起,也可以让游人荡“秋千”。它们对人类非常友善,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现在,亚洲野象已经是严重濒危的物种了,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对象。所以,我想在这里呼吁,让我们共同来保护它们吧!

说到这里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曾经见过野象吗?这里是亚洲唯一能够看到野象的地方——野象谷的原始森林。整个野象谷森林公园占地数万亩。现在我们就乘坐国内最长的观光缆车观察野象活动的情景和观赏比较完整的热带雨林景观。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哈!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森林与沟谷雨林一样,都是原始森林,不同的是,它地势开阔,气势宏大,一望无际。野象谷原始森林内保存有完整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是大象喜食的丰富植物。据统计,有250多头亚洲野象常年在这一带活动。由于野象大都在晚上或凌晨活动,您可以在野象谷森林公园的树上旅馆住宿,静候野象的出现。野象最喜欢出没的林中小溪,据统计,几乎每2.7天就有一群野象来到这里活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是一个动植物资源的天然宝库,种类繁多而复杂。高等植物居全国首位,约有4000多种,占全国植物种类的七分之一。这是原始森林中的老藤缠树。这个浑身是刺的叫荆棘树,据说野象对它都要避让三分呢!

好了,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覃导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那临别之际,我想给大家献上我的才艺表演,可是呢,因为我是我唱歌属于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中间还走调。讲冷笑话的话,又怕打扰到了大家的心情。所以呢,我就不在大家面前献丑了。我就跟大家一起来做猜字谜的游戏作为我们今天最后的回忆吧!

1. 2110 ,猜一个字。 答案是:言

2.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 答案是:拿

3. 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 ,猜一个字。 答案是:兽 4. 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猜一个字。 答案是:秋

5. 七个人有八只眼,十人亦有八只眼,西洋人也眼八只,家母同样眼八只,猜四个字 答案是:货真价实

各位游客,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大家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我的服务能够给大家留下一丝美好的回忆。在这里呢,我想送大家四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今天和大家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一天中,覃导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跟大家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字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小覃在这里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好!谢谢!张学友有首歌叫做《祝福》,里面有一句歌词:"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我期盼着,再见各位。谢谢大家!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八

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南部,原练溪村的区域内,总占地面积16.5 公顷 ,是集观光、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花遍地映岭南。

珠江堤岸旁,金黄色的油菜花海与传统的岭南古宅组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日画卷,有种古典韵味。木棉树上满树红霞,山坡上遍野的黄色金蜡浪漫迷人,桃花嫣红妖娆,合欢花艳丽夺目,还有黄金柳、一品红、紫椰花,微微江风,飘荡着沁人心脾的花香。练溪畔、石桥边,花颜映水,娇容烂漫;后山侧、小径旁,陌上花开,彩蝶娇翩。置身花海,满目通达抒怀,又或阡陌慢踱,倍感喜悦丰硕。

惊艳梦幻“印象星空”。在梦幻星空,遨游浩淼星际,感受无限大的星河云海;穿梭在梦幻花园,仿佛误入魔法世界般奇幻唯美;在深蓝秘境中历险,看海底两万里的蓝光奇景;在时光隧道中寻找四维空间与前世今生的千丝万缕;遇见嫦娥、月兔与挂树,感受冰冷空气里的绝美天宫,还有几十幅3d立体互动画、壮丽的紫藤花海、惊险的激光战车。梦幻星空,带你在奇景中穿梭,感受超唯美又刺激的奇妙体验。

童年快乐回忆。无论是黑猫警长、舒克贝塔、一休哥等经典动画形象,还是惊喜的滑索、大滑梯、捞小鲤鱼等童年最爱的小游戏,亦或是海盗船、水乡漂流、攀爬探索小树林的猎奇,都能把你带到无穷的欢快中去。还可以“大手拉小手”参加怀旧游戏、岭南文化亲子课堂,共同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创造美好回忆。

全新大型综合表演印象•岭南结合了鸡公榄、赛龙夺锦、客家杯花舞、火木棉传说、雨打芭蕉等古老岭南文化故事,以精彩绝伦和曼妙的歌舞演绎和诠释岭南文化的精髓和独特魅力。还有激情岁月样板戏、水上捕鱼、五华提线木偶戏、陆丰皮影戏等,天天精彩上演。

各式传统地道美食、经典小吃、广式茶点、一盅两件,美味应有尽有,让你踏上惊喜的美食之旅。传统竹升面、荔湾艇仔粥、潮式手打牛肉丸、手工虾饺、沙湾姜撞奶、秘制酒糟、可口芝麻糊等,邀你一起大快耳颐,回味无穷。

春天的岭南印象园丰富多彩。约你齐聚岭南,共享欢乐!

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景区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以岭南建筑完整、民间文化深厚、田园乡村风情浓郁,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岭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时间了解岭南文化的课堂,满足了广大游客一天了解岭南民间千年古文化的心愿。

岭南印象园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壮观的蚝壳墙、精致的满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处处散发着岭南水乡的韵味。

岭南印象园汇聚了大量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许多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的展示下,您可以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如广绣、珠绣、广彩、木雕、榄核雕、牙雕、灰雕、木雕、石雕、砖雕,广东粤剧、肇庆端砚、新会葵艺、佛山剪纸、佛山陶瓷、黄振龙的百年老店等等。除了参观之外,许多民间手工艺的大师还现场授艺,教游客现场制作,这些作品凝聚了众多艺术创作者的心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岭南印象园可以找到你对怀旧的所有要求,儿时的铁皮玩具、小人书,滚铁环,打陀螺,扔沙袋,弹波子,我们还有西洋镜、鸡公榄、飞机榄、荔湾湖畔的小船滑梯、西关木屐、烧玻璃、画糖画、捏面人、吹糖人、陶笛、草编、剪纸、做米饼、手工织布、广式凉茶,让您也过足怀旧瘾。还有真实场景还原的巡捕房、老县衙、老报馆、老钱庄、老影院。

喜欢猎奇的您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乐趣,宁你晕眩的斜屋、让你吃惊的倒屋,还有以传统岭南民居改造的神奇潘多拉小屋,伸手不见五指的弹丸之地却用荧光刻画出无限宽阔的潘多拉星球风光。

除了建筑特色和人文景观外,岭南传统节庆节目也少不了。岭南印象园新推出的大型原生态技艺表演“印象岭南”里囊括了舞狮舞龙、菠萝鸡鸣,赛龙夺锦、祭华光帝、抢包山等传统岭南文化项目,让我们从节目中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还原传统婚嫁仪式的互动式表演“绣球招亲”, 红色年代表演“激情岁月”,还有“五华提线木偶”、“陆丰皮影戏”等演出天天上演,让欢乐祥和伴随左右。

岭南的传统美食当然不能少,我们准备了经典怀旧餐和乡土农家菜,还有用料考究的艇仔粥、及第粥,原汁原味的云吞面和传统竹升面,地道牛腩粉、山水豆腐花,爽口钵仔糕,香滑姜撞奶,潮汕功夫茶……应有尽有。练溪茶楼还供应广式茶点,一盅两件,叹尽岭南美食。

岭南特色手信一应俱全,广州的鸡仔饼、沙湾姜撞奶,佛山的盲公饼、大良磞砂,梅州的客家娘酒、菊花糕,河源的五指毛桃、酸萝卜,珠海的蚝油、粉葛……另外,现做现卖的小磨香油、自家酿制的广东米酒、古色古香的油纸伞、惟妙惟肖的西关公仔、古典雅致的西关木屐等,都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印象阳朔烟雨漓江散文随笔怎么写九

阳朔位于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是一座有20_多年历史的漓江边最美的城镇,媲美桂林,游人如云。

阳朔历史悠久,人居历史逾五千年。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元)置县,城史已有140余年。阳朔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总面积1428.38平方公里,人口30万。从桂林到阳朔,水路83公里,陆路65公里,水陆交通便捷,而且行程尽在自然山水画廊之中。

阳朔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百里山川,处于风景如画,时时秀色可餐。真可谓是大地母亲赐予的丰厚礼物,东西文化交流的智慧结晶,尤其是它那四个一、八个景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这就是:一条漓江,一条桂阳公路,一条西街、一棵大榕树;八大景区为:1、世外桃源;2、银子岩;3、遇龙河景区;4、刘三姐歌圩;5、高田望月;6、鉴山古寺;7、蝴蝶泉;8、聚龙潭……

所有这些形成链带式的主体景观,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构成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阳朔仙境,如今的阳朔已真实地做到了形神兼备,靠自然之美引人,靠人文之美留人。

一位在阳朔西街生活多年的法国商人曾这般深情地表述他对阳朔的热爱:“我还没有发现,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的生活能比得上这里的舒适与悠闲。”

洋人眼中的“阳朔休闲”竟然如此地经典,沐浴着东方文化成长的我们又何尝不会更多一份钟爱呢?君不见?“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的桂阳公路上、广东、湖南、云、贵、川等地的自驾私家旅游车结伴飞驰而来;君不见?阳朔县城通往月亮山、大榕树、遇龙河景区的每一条路上骑车的背包人每天都是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君不见?银子岩、世外桃源,还有佛光普照的鉴山寺每天都是游客云集,络绎不绝;君不见?著名导演张艺谋亲自执导的《印象刘三姐》生意火爆,每晚加演,还是供不应求;还有多少外国游客一踏进阳朔这块风光宝地,不呆上十天半个月,他们绝不忍离去……

所有这一切只诠释着这样共同的主题:阳朔,中国旅游的名县,世界乡村休闲的经典,桂林旅游精品的超市,中国人的精神后花园!

阳朔,的的确确是您的寻梦家园,休闲的胜地,度假的天堂。迷人的阳朔,正以窈窕淑女般的情怀,期待着您的光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