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最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优秀11篇)

最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优秀11篇)

时间:2021-11-23 16:38:23

相关推荐

最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优秀11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一

10月9日中午,红星新闻从舟曲县委宣传部获悉,同行的4名记者为3男1女,平均年龄约28岁。在8日晚8时30分被打捞上来的人员中,除张小娟外,另有1男1女两名记者。

“打捞上来的3人均已死亡,其他2人还在救援中,但难度较大。”舟曲县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由于张小娟等人坠入的白龙江水流急、水深,搜救难度较大,“武都区公安、消防等力量正在全力搜救另2名失联的记者。”

“十年扶贫十年奉献。我的姐姐张小娟,几乎将所有的爱与心血都倾注在扶贫事业上了。10月7日,她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张小娟的亲人在得知噩耗时,通过微博连发多条博文悼念张小娟。张小娟弟弟告诉红星新闻,他的姐姐是舟曲有名的扶贫人,一直在一线,“一年中,她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奔赴在各个贫困村,大部分周末也用于加班。”

此外,一名正在舟曲县某乡工作的乡镇干部也告诉红星新闻,她曾在工作中接触过张小娟,“业务能力很强,很优秀的一名同事。”她说,张小娟一直都是他们乡镇干部的榜样,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小娟就经常奔走在各个山区,“据我所知,这次返程她是搭记者们的便车,绝不是网友臆测的带着4个记者下乡作秀的人,这对她来说是诽谤,也不公平。”

据舟曲县人民政府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青春舟曲”发布的《盛开在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张小娟》资料显示,1985年出生的张小娟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参加工作,先后在立节镇、县政府办、曲瓦乡任职,相继获得“舟曲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舟曲县三八红旗手”、“舟曲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第十六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第二届藏乡江南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艺术节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张小娟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八零后年轻干部后备库;,张小娟当选为政协舟曲县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常委);,张小娟获评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小娟获评甘南青年五四奖章。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二

连日来,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我省广大干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张小娟同志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一定要以她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应有贡献。

“她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是我们所有扶贫干部的骄傲!”得知张小娟牺牲的消息后,东乡县赵家乡墙头村强头山社包社干部刘小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张小娟同志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每一名扶贫干部学习。

平凉市委政研室下派乡镇挂职的扶贫干部吴波桦说,张小娟同志是扶贫路上的“最美之花”,她将短暂的生命奉献给伟大的事业,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在脱贫一线工作的“85后”干部,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要摒弃急躁态度,主动沉下心、扑下身,以实际行动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会宁县侯川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李伟说,张小娟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应该坚守的初心,她虽不能再同我们一起呐喊、一起冲锋,但她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消除贫困的战场上。今年,是会宁县脱贫的决胜之年,我们要在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下,向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奋勇向前、攻坚拔寨,一举摘掉贫困帽子。

“当听到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在进村入户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张小娟同志是为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最近,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践行新时代基层扶贫干部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三

引领脱贫,时不我待

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李春惠作题为“提灯行一路,照亮身后人”报告说,姜书记是今年4月12日出差时,突发心脏病旧疾走的,实在太匆忙,她与同事随姜仕坤身边工作人员收拾他在晴隆工作所在地遗物时,发现他的桌上除了药就是书。姜书记身边人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他生前最爱看的一本书。他折过的书页上有这样一句话——“可以遗憾,但不要后悔。我们留在这里,从来不是身不由己。而是选择在这里经历生活。”李春惠记者动情地指出,姜书记曾四次调研位于海拔1800米高山上的大田乡兰蛇坡村,这里是黔西南州最后一个通电的村,路左侧是石壁,右侧是悬崖,车窗外是万丈深渊,车上坐的人分秒感到绝望,是姜书记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现代化的能量。面对全村800人是苗族同胞、常年种苞谷,贫困发生率超过80%的村庄,姜书记不仅冒着生命危险上兰蛇坡,还到地里、猪圈、羊圈了解真实情况,苦口婆心动员村民改种,掰着手指头给老百姓算帐。如今的兰蛇坡有近一半的土地种上了经济作物烤烟,许多农户靠养殖翻修了旧居,还有不少人家盖了新房。

晴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贺伯果详细介绍了姜仕坤在晴隆的6年时光。虽然县里贫困程度远超出想象,但姜书记还是强调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只能闯干拼!初到晴隆时,为了解决用水难,他跑了一个多月到全县56个贫困村考察。6年来,他车辆行程几十万公里,平均每天要在车上颠簸100-200公里,而每次下乡都特别关心养羊情况,进村入户总是先钻进农民羊圈里查看。他常说:“想让百姓养羊,自己先得懂羊”,一本养羊的书紧随其身,无论再忙都要和养殖专家探讨改进饲养方法,最终才想出以吊脚楼结构做成“羊宿舍”,终于治好了潮湿导致的羊腐蹄病。

贺伯果说,只要有一点时间,姜书记都在看书,出差最喜欢逛书店,常向大家推荐一些好书,他的办公室、寝室、车上到处都是书,宿舍书籍就整整装满7个编织袋,还时常对大家说,“要多看一些伟人专著和历史书,多看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书,要多学习、多看书、多思考,对工作大有益处。”同事们劝他好好休息下,去医院看看不舒服的身体,他总说“等忙完这阵再说,现在遇上国家好政策好机遇,晴隆脱贫正当时啊!”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做领导工作本来就是“苦差事”,很多时候要“五加二”、“白加黑”,想舒舒服服的就不要当领导干部。姜仕坤就是这样一位吃苦耐劳、鞠躬尽瘁的好干部。

小爱存于心,言传又身教

报告会上,姜仕坤书记在读大学的女儿田姗灵泪光闪闪,脸庞稚嫩,却举止成熟坚强。她说道:从初中开始,她就读寄宿学校,大约一个月才能见上父亲一面。晚上10:55,是下晚自习回到寝室的时间,也是姜仕坤和她约定每晚通电话的时间,6年来从不间断。自己有时会跟父亲抱怨学业繁重困难,父亲总是语重心长地说:“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难免,迎难而上才能活得精彩!”

4月的一天,来广州出差的姜仕坤和女儿约好通电话或来大学看她,但她的手机再未响起。她在收拾父亲出差遗物时,姜仕坤的手机响了,闹钟显示“10:55”。“他还留着闹钟,说明他一直在惦记我!”田姗灵感慨道。她充满遗憾地说,爸爸妈妈聚少离多,爸爸工作地点一有变动,妈妈就不得不跟着变换工作,但结婚20多年,他们在一起时间却太少,爸爸也只能在妈妈生病时抽空来看一下,我们一家才能欢聚,爸爸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前年,爷爷急发胆囊炎需立即在昆明做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但爷爷任谁都劝不动,只能把远在晴隆凌晨两点多会议才结束的爸爸叫来,爷爷在爸爸劝说了一个多时后才同意做手术,父亲没来得及休息就被工作电话催促回晴隆。爷爷看到爸爸走路一瘸一拐问他是怎么了?他笑着说,“在上楼时不小心把脚崴了,没事儿。爹,您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好好养病!”后来才知道那天晚上,他痛风发作,疼得脚不能落地,开会时只能斜靠在沙发上,怕爷爷看出他病了,硬撑着走进病房。

谈到这里,她深情地说:“我的手机屏幕是我爸爸调研小学生免费营养午餐时的照片,他微弓着背,一脸和蔼地望着眼前的孩子。每次打开手机,仿佛觉得爸爸正慈爱地看着我。我会努力振作坚毅,照顾好妈妈和爷爷奶奶!做一个像你一样脚踏实地、负责任、有爱心的好姑娘!”

大爱见于行,廉洁奉公,为贫困百姓谋幸福

女儿田姗灵的报告,让现场的人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父亲、丈夫、儿子姜仕坤的隐忍坚硬铮汉子性情,更令在场的人感受到姜书记对贵州这片土地人民的浓烈热切之爱:爸爸每年过年都带我和妈妈回册亨老家、苗族寨子走马村去看望爷爷奶奶,进寨子的泥巴路太难走,发展滞后的老家让我了解到爸爸拼命工作的原因——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爸爸发现老家自然环境和晴隆相似,乘着回老家时便把晴隆脱贫经验介绍给老家乡亲们,乡亲们在父亲回老家时都会围着爸爸问很多关于发展产业的问题,爸爸每次都耐心解答,看到老家百姓们生活越来越好,他每次回去都开心不已。老家人说:“爸爸跟农民一个样,没有架子、不讲究吃、不讲究穿,大家说话都愿意跟他掏心窝子,他是一个不会忘本的人!

晴隆县委副书记王琴在报告会上深情介绍了这位“不忘本”的姜书记,对晴隆更是“知之深,爱之切,脱真贫”。晴隆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山高、水低、谷深、土瘠,石漠化情况严重,人均耕地仅0.77亩,全县181个行政村有122个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多项指标名列全国592个贫困县的倒数第一,是全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也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发生率52.2%,这就是说几乎每两个晴隆人就有一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姜仕坤任代理县长时,1.7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不足3万,狭窄的街道是泥巴路,水电供应也没有保障;通乡公路既破损又危险,70%的村不通公路;许多乡村百姓靠种粮难以维持温饱,年轻人都得外出打工。姜书记刚来晴隆春节走访时,看到一位老乡家里除了一口显眼半边锅外,再没有像样东西,他含着眼泪从兜里摸出两百元钱递给老乡说:“买口锅回来,先把年过了,过完年我们一起想办法”。这幅光景令初来晴隆、农家出生的姜书记痛心,今后工作无论多艰苦或取得小进展,他常说:“可以承认落后,但不能甘于落后;消除贫困,任重道远!”

自此后,姜书记带着大伙开始了6年艰苦卓绝斗争:结束用水难、用电难历史;跋山涉水筹集资金贷款修路,新建市政道路20公里,改造、建设通乡、通村、通组公路1800公里,许多边远村寨还通了车;县城人口、面积都翻了一倍,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全产权升级“晴隆模式”,为羊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系列“晴隆羊”肉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北上广,带动2.5万人脱贫;深入调研茶产业,建茶青交易市场、发布信息、引导市场、提高茶青收购价,维护茶农利益,种茶积极性高涨,茶叶成为晴隆脱贫又一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羊、茶、果、蔬、烟、薏”六大产业,老百姓收益大幅增长,初至底,全县贫困人口减少8.2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7.1个百分点;姜书记提出旅游脱贫,排除万难将“抗战生命线——二十四道拐”这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留给晴隆的珍贵遗产打造成知名景点,招商引资、改造县城、建设安南古城、打造史迪威小镇,建成了一个具有民国建筑风格人文景区,央视热播《二十四道拐》电视连续剧后,晴隆成旅游热点。

晴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贺伯果说,姜书记是县里出了名的“老抠”,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号召干部节约工作资金用在刀刃上,为贫苦户买猪、买牛很是舍得。,姜书记来到董箐村走访,了解到村民陶金翠一家5口人,丈夫患有重病,两个孩子上学,还有一个智障的孩子,只有陶金翠一个人苦苦支撑,他就赶来安慰她说:“困难是暂时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你说,你想干什么,我们会帮助你的。”陶金翠说:“想养牛。”姜书记回去即协调资金买了一头牛送给陶金翠家。春节前夕,姜书记再次来到这户,发现陶金翠还在帮人养猪贴补生计,姜书记很感动,立马表示送她们家一头猪,还叮嘱我选一头肚里有崽、马上就能见效益的母猪。姜书记对当地百姓亲切,另一方面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严格,还因我阻拦十多年上访户郭永茂见他而严厉批评过我,郭永茂在与姜书记长谈征地事后心平气和离开了。在得知姜书记噩耗时,郭永茂叹息万分:太可惜了!姜书记是个好人、是个好官!

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中写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民心”就是“廉洁奉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县委书记是“芝麻官”千钧担,全国三千多个县犹如全国这张网上的“纽结”,关系国家的兴衰安危。6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强调,郡县治,天下安。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是我们党在县域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广大县委书记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和班子的带头人。姜仕坤书记用生命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现场的人们都真切感受到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品味他短暂生命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有精神的人、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忠诚为民,不忘初心!

返回目录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四

破土入世的“幼苗”应该到基层“蹲好苗”。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毕业生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东塔寺乡党委书记,宗立冬于毕业后成为宁夏第一批基层选调生,五年来,他学说兰银方言,奔波田间地头,撰写方案到半夜,从青涩懵懂的白面书生蜕变成为成熟稳重的群众贴心人。他褪去身上的“骄娇”二气,走烂泥路,主持项目,调解纠纷。他说,“身在基层,只有彻底抛去身上的书生气,扑进泥土里,坐在田埂上,融进百姓中,才能真正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青年人要想成长为能为百姓“遮风挡雨”的“树木”,就必须要经历“蹲苗期”,不仅要“蹲”,还要“蹲好”,只有基础打牢,才能步步为营、一往直前。

亟待发展的家乡需要长大了的“铿锵玫瑰”。黄文秀从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她要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黄文秀回答说,“百色是‘六位一体’的特殊地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作为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呢?”“一个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要扶志和扶智相结合,这样一个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的党,怎么能不响应它的号召呢?”3月,黄文秀在她驻村一周年时,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6月,百色市驻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优秀选调生黄文秀不幸遇难。她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离去,而我们要握紧接力棒,在新长征中继续开创。

大漠孤烟并不缺少勇于挑战的“神仙夫妇”。,赵博和郑晓丽从浙江大学地质学博士毕业。赵博放弃了高校任教机会和几份高薪工作,自愿来到新疆,半年后妻子郑晓丽也申请进疆工作。中途他们也想过回去,但是师姐在进行地质调查时因山洪爆发不幸遇难的事情,激起了他们不服输的劲。风险再大,总要有人做;难度再大,总要挑战下。他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有多恶劣,他们的精神就有多坚强。赵博说,“学有所用,能为国家油气勘探出一份力,这样的青春岁月值得自豪”。知识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价值,能学以致用,尤其是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荣耀,是骄傲。纵使有再多的苦难和心酸、孤独和寂寞,一想到前方的光明,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五

有路只是第一步。当时村里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大多数人还在贫困线上徘徊。

,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琢磨着如何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毛相林边学边干发展产业,在村里培育漆树、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请来县里的农技专家一看,才知道下庄村海拔低,不适宜发展这些产业。他发现不懂科学地蛮干,耽误了村里的发展,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作了检讨。

“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上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道,“但是,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就是不服输,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毛相林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对下庄村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并制定“瓜果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还让村民参加技能培训,打响下庄村劳务品牌。

在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柑橘)“三色”经济的推动下,下庄村人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下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4元,是修路前人均300多元的40多倍,村里70%的农户都有了小轿车。

谈及获奖感受,毛相林说:“能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我再苦再累都值得。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不会丢,下庄村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还要继续走好致富路!”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六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就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砥砺奋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中华文明新辉煌。

以初心使命谱写时代之歌,前提是要坚持党性的锤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的“根”和“魂”,“根”深才能枝繁叶茂,“魂”固才能基业长青。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立足岗位练兵,增强勇立排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担当善作为,既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要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以初心和使命谱写时代之歌。

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初心和使命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的情感之根,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归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把誓言刻在心中,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信仰的力量在于笃行,对每个党员来说,入党誓词是一面镜子,只有经常加以对照,以此修身正己、锤炼党性,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心中的信仰,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到底,才是坚定不移、终身不渝。对全党来说,就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七

帮助农民在地里“捡钢镚”

“感谢李玉教授的农业技术指导。在家门口就业,不但解决了生计,还能照顾家人。”正在玉木耳大棚里忙碌的吉林省洮南市那金镇好田村村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玉木耳是李玉团队培育的食用菌新品种,它的产量是黑木耳的2—2.5倍,卖相晶莹喜人,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以李玉团队为技术支撑的吉林农大定点扶贫团队在好田村建设了总面积1600平方米的4个玉木耳大棚,投放菌包10万余袋,最先试种的玉木耳卖到了每斤100元。

不局限于吉林省,李玉还把食用菌生产技术辐射到全国各地。他带领团队在全国建立多个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就菌种培育、种植方式、技术人员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与当地政府开展紧密合作。,李玉与浙江省庆元县签约,建立了“院士企业工作站”,他将政府奖励他个人的480万元无偿捐出,设立“李玉院士科技奖金”,用于奖励为庆元食用菌作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李玉带领团队面对面、手把手教菇农种植技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大力推广“五位一体”食用菌技术示范模式。他每次到一线生产基地,都有很多农民朋友围上来咨询种植问题,亲切地称他为“蘑菇院士”“木耳教授”。因为几毛钱的菌苗种到地里就可以变成几元钱的蘑菇,农民笑着说:“李院士是让我们大伙儿在蘑菇地里‘捡钢镚’啊!”

“小木耳,大产业。”4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为柞水木耳点赞。而柞水木耳就是李玉团队在柞水县对口帮扶的精准扶贫项目。

,吉林农业大学在柞水县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全面启动柞水木耳品牌推进战略,助力柞水县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在柞水的每个木耳大棚里,装有360度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等数据系统,实时监控木耳成长情况,收集大棚内外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关键要素信息,能够将数据及时传输到控制终端,同时通过智能分析,实现木耳大棚自动通风、自动遮阳和自动喷水。因此,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因为技术问题影响生产。

柞水木耳年栽培规模维持在7500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138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

李玉带领团队把论文真正写在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目前,团队与全国40多个市(县)签订扶贫合作协议,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指导培训技术骨干10000多人,带动数万农户依靠食用菌脱贫致富。以来,李玉依然率队在一线,一年有280多天在河北阜平、安徽金寨、贵州铜仁等深度贫困县助力脱贫攻坚。

“食用菌产业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撑国家食物安全的生力军。”,当中国工程院要求每位新当选的院士题写留言时,李玉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在他看来,菌类是天然的粮仓,是非常重要的生物类群,食用菌种植的特点在于虽技术含量高,但农民易于跟进,劳动能力差的老年人也能简单操作。菌类生长的过程中能消耗大量秸秆,可以实现农作废弃物的资源化,对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与蘑菇打了40多年交道的李玉,一直致力于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产业化研究,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今天,我国是当之无愧的食用菌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这背后无疑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李玉自豪地说。

据统计,1978年,中国的食用菌总产量5.7万吨。,中国的食用菌总产量已达4000万吨,已经成为继粮、油、果、蔬后的第五大农业种植业。“40年,700倍!这是什么概念?哪一个作物的产量40年能增长700倍?哪一个国家能在短短40年内把一个产业做到增加700倍?”李玉感慨不已。

食用菌产业最大的优势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和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从蛋白质含量看,干食用菌含有30%—40%蛋白。也就是说,利用很少的农业废弃物,就可以转化成1000万吨的食用菌,这就相当于增加了300—400万吨的蛋白质。而300—400万吨的蛋白质又相当于300—600万吨的瘦肉、600—800万吨的鸡蛋、3600—4800万吨的牛奶。”李玉说。

40多年来,我国食用菌的栽培方式从木段、代料,发展到工厂化、智能化阶段,种植品种也从群众熟悉的平菇、香菇、木耳等大宗品种,发展到桑黄、羊肚菌等珍稀品种。如今,蘑菇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撑着国家的食物安全。可是,李玉心里依然揣着一个梦想:让祖国发展成为食用菌产业强国,让老百姓吃上更健康、更放心的好蘑菇。

“新时代,中国的科技事业必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我将和全国科技工作者一起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努力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李玉对食用菌产业强国梦满怀信心。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八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为人民服务。为了接近老百姓,黄文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贫困户干活,与群众谈心,与群众做朋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更是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干成事,发展支柱产业,建立电商服务站,为贫困户增收,降低了贫困发生率,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理想与信念。扶贫干部要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本来,黄文秀可以有很多选择,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但她还是非常坚定地选择了服务基层。从繁华首都回到家乡,把初心镌刻在扶贫路上,书写了一个感党恩、守初心、献青春、为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黄文秀用生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

虽然她已逝去,但她的精神应永远刻在领导干部的心中,她的扶贫精神、理想信念、使命与担当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党员干部应力争成为“黄秀文”式扶贫干部。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担当与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黄文秀从来不曾把自己的努力拔到太高的位置,她只是脚踏实地做着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的事。在入党申请书中,黄文秀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青春无悔,誓言无声,为了初心和使命,黄文秀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扶贫精神。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民生关切,到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扶贫干部们不忘初心,把对每一寸土地、每一名百姓的爱,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黄文秀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所说:我们百色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

黄文秀到村民家走访,主动帮村民掰玉米(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乐业县宣传部供图)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九

6月16日,同为大学教师的儿子专程过来为李玉过父亲节。可是,儿子等到晚上十点多也没有等到父亲回家。“记得那天是周日,下午李老师有两个学术会议,第一个会开到晚上七点多,第二个会议从晚上八点开始,直到快十二点他才下班回家。”吉林农业大学级博士研究生杨阳回忆,“年过古稀的老人,为了菌物学研究,那样废寝忘食,不辞辛苦,大家看着又钦佩又心疼……”

“把蘑菇情结深植生命的修养,为蘑菇事业奉献终身的自觉,在菌类天地间驰骋的自由,让菇农致富奔小康的善良。”摆放在李玉案头的一件石刻作品上面,刻着这样一句充满诗意和激情的话。那是李玉的手迹。他说,这句话是写给自己,同时也是写给学生们的。

自留校任教,李玉深感菌物学在我国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他内心深处有一个执念:尽自己所能培养一批从事黏菌研究的学生,把黏菌研究传承下去。

在没有专业人员、没有专业教材、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李玉带领学生挑起了建设我国第一个菌物专业的重担,逐步创立了菌物学、菌类作物二级学科,建立了我国首个应用生物科学(菌物方向)本科专业。

40年来,李玉培养了上百位菌物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长为菌物产业的领军人才或骨干力量。

“用显微镜观察鉴定黏菌标本,对人的精力、耐力和视力都是严峻的挑战,可是,老师直到今天还在坚持。他告诉我们,需要观察研究前人采集的标本、对照前人的鉴定结果、重复前人走过的路。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黏菌学研究才可能有后劲。”级硕士研究生戴丹至今忘不了第一次鉴定出一个黏菌物种时的情景,她激动得不知将握着显微镜的手放在何处。

绕固是李玉的级硕士研究生。他在湖南读大学时,偶然在网上听到李玉的公开课“多彩的菌物世界”,便如获至宝,对绚丽多彩的菌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反复听了多遍,写下一本厚厚的听课笔记。大学毕业后,绕固如愿考入吉林农业大学,成为李玉的学生。

,李玉推动“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成为我国首个菌物类本科专业,构建起全国第一个从专科、本科至硕士、博士完整的多层次菌物人才培养体系。

近几年来,国内有多名菌物学人才加入到李玉的研究团队,其中不乏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者,使李玉团队的学科人才结构更加合理,综合研究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外,也有很多同行专家支持李玉团队。世界著名菌物学家斯蒂芬森教授曾将自己收藏的260多本菌物学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赠予李玉。他说:“把这些专业书籍送给我最尊敬的中国同行李玉先生,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尽管肩负着繁重的科研任务,但李玉一直坚持为学生授课,即便是在他担任吉林农业大学校长的间也从未中断。在教学中,李玉习惯把“思政”和“育人”融入教学各环节,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李老师讲授的专业课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他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李玉的开山弟子、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图力古尔说。

李玉常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在课堂,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依然坚持奋战在教学工作第一线,亲自组织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规划部署本科生教育、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还亲自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十

事业任重道远,责任重于泰山。黄文秀驻村当第一书记期间,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短短一年,她就从“扶贫新手”转变成群众最信赖的人,用一腔热血、一片赤诚践行着共产党人共同的誓言。我国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唯有恪尽职守、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干下去,才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扶贫干部要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本来,黄文秀可以有很多选择,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但她还是非常坚定地选择了服务基层。从繁华首都回到家乡,把初心镌刻在扶贫路上,书写了一个感党恩、守初心、献青春、为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黄文秀用生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她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奉献自我,为民服务,用生命诠释了初心和使命。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唯有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才能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因此,要培育“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服务意识,在为民服务中坚定初心;传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奉献精神,在为民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谱写动人篇章;树立“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高尚情操,在为民谋利中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向人民满意而行!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让我们在黄文秀精神引领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先进事迹有哪些篇十一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千年梦想,圆梦今朝。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这场没有枪林弹雨却依旧需要冲锋陷阵、不畏牺牲的战场,无数人以奉献表初心、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历史新起点,继续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是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精神密码,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征程的不竭动力。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终于照进现实,8年接续奋斗、艰苦鏖战形成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熠熠生辉、催人奋进。

初心如磐,永葆人民至上的赤子初心。回望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8年脱贫攻坚奋斗历程,“人民至上”是这段历史最鲜明、生动的注脚。面对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全国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数百万战贫工作者无私付出,1800多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千千万万人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只为让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只为实现无数乡村的千年蝶变,只为成就广大贫困群众的幸福人生。徐徐展开的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上,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矢志与贫困斗争的艰难历程,也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使命,唯有永葆一颗人民至上的赤子初心,我们才能汇聚起不断前行的磅礴力量,才能不负历史重托,不负人民期望,创造更多奇迹。

奋斗不止,满怀闯关夺隘的壮志豪情。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历时7年、在绝壁凿出“天路”的毛相林,全年奔波、用科技领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李玉,持续奋战、身患重疾也要让百姓喝上“安全水”的刘虎……这些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们,正是用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作为有力武器,才为广大贫困群众开辟了一条条通往美好生活的脱贫路。八年来,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让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遍地开花,为贫困群众带来新生和希望。只要我们不畏艰难、埋头苦干,脱贫攻坚的成果定能越来越丰硕,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定能一步步照进现实。

团结一心,激发合力攻坚的干事热情。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完成,是举国同心、合力攻坚的成果。白晶莹建立蒙古族刺绣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开拓脱贫新路子;张桂梅扎根教育一线,为边疆女孩追逐梦想;姜仕坤发展山地经济特色产业,让贫困山区收获新希望……各行各业的扶贫工作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到定点扶贫全面开展,从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全面整合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善举,千千万万的扶贫行动汇聚成战胜贫困顽疾的强大能量。只要我们广泛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就一定能办成更多大事难事,就一定能在乡村振兴新征途上取得新胜利、创造新成绩。

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时代的冲锋号角再次吹响。从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中汲取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永葆初心、艰苦奋斗、举国同心,我们定将在“犇”向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再谱新篇,在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再创辉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