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四季养生小常识推荐 不同的季节怎样科学的养生

四季养生小常识推荐 不同的季节怎样科学的养生

时间:2018-09-20 10:08:55

相关推荐

四季养生小常识推荐 不同的季节怎样科学的养生

一、一年四季对人体健康的4大影响

(一)四时对人体精神活动的影响

人体的情志活动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皆会有。但是,若长时间的情志过度刺激,超过人体耐受限度时,即成为致病因素,对人体五脏六腑造成诸多危害,严重时会伤及生命。因此,应随四时春、夏、长夏、秋、冬气候变化而调节情志,以防过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

(二)四时对人体气血活动的影响

人体气血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高,则人体血管易于扩张,血液畅通易行;冬天寒冷时,则血管易收缩或痉挛,气血凝滞沉涩,故冬季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三)四时对五脏的影响

四季变化与人体五脏在生理和病理上有密切的关系。在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夏天昼长夜短,人们的活动量相对增大,睡眠也相应减少,天气炎热,出汗易多,这就使体内的消耗增多,血液循环加快,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即“逆夏气可伤心”。此时,如不注意加强对心脏的调护,则易受到伤害。同理,在冬季,草木凋零,大地封冻,万物蛰藏,从“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中可知,“逆冬气可伤肾”。所以要根据四时的变化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对五脏进行调护和保养。

(四)四时对人体疾病的影响

中医认为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的变幻和转化所致。“六气”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正常现象,如果四时气候不按一定规律发展,即时令已到而相应的气候未到,或时令未到而相应的气候先到,古人称这种太过或不及的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六淫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如不注意日常自我保护和调摄,即可发生季节性的多发病,或诱发某些慢性宿疾的复发和发展。所以中医养生学特别强调“顺时养生”的养生之道,是极为重要的养生原则之一,是健康长寿的法宝。

二、四季养生的饮食策略

1、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 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 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升,加重身热,损伤到人体正气; 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凉食物。 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 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少食酸食物,以 名伤用脾胃。 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 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 物。

2、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最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

夏季饮食多清淡。夏季署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适当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 笋、黄瓜、冬瓜等;这些食物能起到清热解署、消除疲劳的作用,对中署和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夏季饮食宜补气。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杂粮、蔬果以寒其体,但生冷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过于寒凉,损伤脾胃。夏季心气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署热为主,如冬瓜、西瓜、莲藕等,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之品。

3、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

入秋饮食宜甘润。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梨、 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橄榄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秋季饮食宜滋补。秋季引补是中养生要旨之一,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 川贝等中材,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4、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

冬季饮食宜滋补。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可适当选用韭菜、桂圆、木耳、栗子、核桃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 圆白菜、白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冬季忌食寒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宜损伤脾胃阳气。因些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

三、四季养生茶大全

(一)春季养生茶饮

1、绿茶:绿茶是近几年来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养生饮品,因为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儿茶酚以及维他命c,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使副肾皮质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当然绿茶中所含的少量咖啡因也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提振精神。最好在白天饮用以免影响睡眠。

2、人参麦冬茶:人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适量水煮沸20分钟后可饮用。专家点评:改善体质虚弱、疲劳倦怠、气血不足。本方即生脉饮原方剂对心力衰竭、心律不整、虚汗虚热体质有改善的作用。

3、枸杞茶:枸杞子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c、钙、铁,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作用,因为本身就具有甜味,不管是泡茶或是像葡萄干壹样当零嘴来吃对计算机族的眼睛酸涩、疲劳、视力加深的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有明目清肝的作用,有些人就干脆菊花加上枸杞壹起泡来喝,或是用蜂蜜菊花茶都于疏肝解郁都很有帮助。

(二)夏季养生茶饮

1、菊花龙井茶:菊花10克,龙井茶5克,和匀放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泡10分钟后饮服。本茶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功效,对早期高血压、风热头痛、结膜炎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2、麦冬茶:取麦冬、党参、北沙参、玉竹各9克,知母、乌梅、甘草各6克,研成粗末,加绿茶末50克,煎茶水1000毫升,冷却后当茶喝。本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夏季防暑饮用。

3、双花茶:金银花15克,白菊花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本茶有清热解毒、祛暑消炎的功效,适用于流行性感冒、烦躁不安、急性肠炎等。

(三)秋季养生茶饮

1、乌龙茶:秋季气候干燥,令人口干舌燥、嘴唇干裂,中医称之“秋燥”,这时宜饮用青茶。乌龙茶,又称青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色泽青褐,冲泡后可看到叶片中间呈青色,叶缘呈红色,素有“青叶镶边”的美称,既有绿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红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热,温热适中。

2、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是由茉莉花冲泡而成。先将茶叶用开水泡开,倒去茶水,再用开水泡第2次,待泡出茶香味去掉茶叶,取第2次泡的茶汁,然后加入适量的调料,即可饮用。《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并对痢疾、腹痛、结膜炎及疮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在秋季若常饮茉莉花茶,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润肺祛痰、强心降压、抗癌、抗衰老之功效,总之能使人延年益寿、身心健康。

3、人参茶:人参茶由生晒参制成。可将人参晒干或烘干,切成薄片,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其中生晒参具有补气养阴、泻火除烦、养胃生津之功效,可在秋季的每日服用1次,有大补元气、润肺止咳、清热生津之功效,对在秋季养生的人们来说益处多多。

(四)冬季养生茶饮

1、五味子茶:北五味子3~5克,绿茶0.5~1.5克,蜂蜜25克。用法:北五味子用文火炒至微焦,与绿茶一起用沸水冲泡5分钟,趁热加入蜂蜜拌匀即成。每日1剂,分3次温服。功效:五味子茶具有振奋精神,补肾益肝的功效。

2、红枣茶:红枣5克,用刀子划破,去核,放入茶杯中。调制:以沸水冲泡,每日作茶饮。功效:健脾和胃,养肝补血,益气生津。一般人均可服用,尤其适合妇女及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冬季特别适合饮用红枣茶。红枣有增强体能、加强肌力的功效。其含有环磷酸腺苷,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且含有山楂酸等成分,有抑制癌症的效果。红枣含糖量高,产生热量大,因此特别适合在冬天食用。

四、四季养生应该共同遵循的5个规律

冬季来了,春季就不会远,春季过后,就一定是夏季,而夏季结束,秋季也随之而来。那么,一年四季应如何养生,遵循哪些共同的规律,又应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要顺四时而适寒暑。人是大自然的派生物,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遵循大自然的四时节律而生活。“顺四时”就是顺应春夏秋冬的各种变化;“适寒暑”就是适应自然界的寒热温凉,以及温差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第二,要和喜怒而安居处。这是心理和环境两个要素共同作用下,使人心态平和的一种状态。和喜怒,就是要求我们修养意识,心态平和,保持健康和谐的心态;安居处,就是你住什么房子都要有一颗平常心。

第三,要节饮食而慎起居。节饮食包括几个方面:(1)食量有节。定时定量,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2)食时有节。“不时,不食”,不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不吃东西。(3)肥甘有节。肥甘厚味,伤脾生湿。(4)冷热有节。热能灼胃,寒亦伤中。(5)五味有节。五味调和,不可偏嗜。慎起居,就是起居要讲究规律、顺应自然;按时辰养生;注意节制房事,特别是醉酒以后。

第四,要坚五脏而通经络。坚五脏:通过协调阴阳、保阳益阴,重视保养“精、气、神”,使五脏坚固,百邪不侵。

第五,要避虚邪而安正气。人体适应气候变化以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毕竟有一定限度。尤其在天气剧变,出现反常气候之时,更容易感邪发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