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男性为什么会得睾丸炎 睾丸炎有什么危害

男性为什么会得睾丸炎 睾丸炎有什么危害

时间:2023-03-14 06:47:58

相关推荐

男性为什么会得睾丸炎 睾丸炎有什么危害

一、男性会得睾丸炎的原因有哪些

1.急性炎症或感染

在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由于炎症影响可引起急性睾丸炎的发生。病理上肉眼观察主要是睾丸增大、充血、紧张,组织学见局灶性坏死,结缔组织水肿及分叶核粒细胞浸润,严重者可形成睾丸脓肿及睾丸梗死。

2.治疗不彻底

急性睾丸炎若治疗不彻底或治疗不当,长期如此可使疾病转为慢性睾丸炎;也可因霉菌、螺旋体、寄生虫感染造成,例如睾丸梅毒,可发生肉芽肿性睾丸炎;睾丸局部或全身放射性同位素磷照射,也可发生睾丸炎症,破坏睾丸组织。

3.流行性腮腺炎

是最常见的睾丸炎发病原因,成年男子因腮腺炎引起睾丸炎者约占20%。睾丸炎一般在腮腺炎发生后3~4天出现,阴囊呈红斑与水肿状态,一侧或双侧睾丸增大并有高度压痛,偶可见鞘膜积液。肉眼可见睾丸高度肿大并呈紫蓝色;组织学观察见水肿与血管扩张,大量炎细胞浸润,生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二、睾丸炎的危害有哪些

1、致使男性丧失生育能力:睾丸炎还可导致死精,无精,丧失生育能力,并且将炎性病菌传染给配偶,造成妇科疾病,给妻子健康带来巨大伤害。

2、让男性精损肾亏、元气大伤:睾丸炎若久治不愈易造成精损肾亏、元气耗损、肢体严寒、腰酸背疼,让男性无气大伤,提早衰老。

3、可致男性性功能丧失:睾丸炎可导致男性性功能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性功能,给夫妻生活带来困难,从而影响夫妻感情甚至导致婚姻破裂。

4、诱发其他严重疾病:睾丸炎易诱发各种严重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静索炎。

【温馨提示】男性朋友们,在发现身体有不适的时候要及早的到专业的专科医院就诊治疗,不要耽误病情,加大治疗难度。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可以向医生提出问题。

三、睾丸炎患者的检查有哪些

1、睾丸自检

先洗个热水澡,使阴囊松弛,以便摸到硬块和异常。检查时,双脚站立,摸摸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正常睾丸呈卵圆形,表面光滑,中等硬度。

2、尿常规检查

由于淋球菌等经尿道感染者可见尿液中有脓细胞及白细胞,并可见红细胞;血行感染、淋巴途径所致者一般尿常规无明显改变。

3、血常规检查

急性细菌性睾丸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腮腺炎性睾丸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不明显,或反而降低,而嗜酸细胞比例及总数可明显升高。

4、B超检查

对于急性睾丸炎肿胀较甚,而难以判断是否伴有急性附睾炎以及怀疑脓肿形成时,行B超检查可以助诊。

5、实验室检查

在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的时候,可以发现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可达(2-3)*109/L。并且,还可以对患者的尿道分泌物进行染色或非染色检查。这些检查方法对于该病的诊断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专家介绍说,现在所采用的尿液分析也是临床上一项非常重要的附睾炎检查手段。

6、超声波检查

患者还可以选择做超声波检查,因为较之实验室检查,该方法可以将附睾以及睾丸的肿胀和炎症范围很明显的显示出来。通过该方法,医生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疾病程度,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很有帮助。

7、磁共振检查

如果患者的附睾炎疾病已经呈现弥漫性或局灶性,那么可以做磁共振检查来进一步诊断病情。此方法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都有很独特的效果,现在在临床上也使用很普遍。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较为精确地了解腹膜后有无转移,对尚未行隐睾摘除、可能已恶变的患者尤为有益。

8、医检

医生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肿块后,大致可区分良恶性病变。怀疑睾丸肿瘤后,不宜作睾丸肿瘤局部穿刺活检,因较轻易引起肿瘤转移。确诊睾丸肿瘤性质需依靠手术后的病理报告。

四、睾丸炎如何进行自我检查

1.睾丸自检。先洗个热水澡,使阴囊松弛,以便摸到硬块和异常。检查时,双脚站立,摸摸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正常睾丸呈卵圆形,表面光滑,中等硬度。

2.医生仔细检查双侧阴囊内肿块后,大致可区分良恶性病变。怀疑睾丸肿瘤后,不宜作睾丸肿瘤局部穿刺活检,因较轻易引起肿瘤转移。确诊睾丸肿瘤性质需依靠手术后的病理报告。

3.B超检查,可较准确测定睾丸的大小、形态及有无肿瘤发生。非凡是隐睾患者,可了解睾丸发育情况及是否肿大、恶变等。

4.抽血化验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值<5微克/升)和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5微克/升),检查值超过正常值,应作进一步检查。

5.胸部X线检查,包括透视或拍胸片,以了解有无肺部转移。

6.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较为精确地了解腹膜后有无转移,对尚未行隐睾摘除、可能已恶变的患者尤为有益。

睾丸癌好发年龄为小于10岁及2040岁,这两个年龄组中还存在高危人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