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章乃器《七十自述》----呼吸时意守丹田 数息能做到数腹内脉搏 心跳很快就平静下去 脉搏

章乃器《七十自述》----呼吸时意守丹田 数息能做到数腹内脉搏 心跳很快就平静下去 脉搏

时间:2019-06-03 16:30:04

相关推荐

章乃器《七十自述》----呼吸时意守丹田 数息能做到数腹内脉搏 心跳很快就平静下去 脉搏

我国古代人民对于气功修养是有过卓越的成就的。《老子》的虚无思想如能用积极的精神去理会,就很有用,不但养生方面用得到,在最富于战斗性的兵法和政治活动方面,也用得到,它的朴素辩证法,更是哲学史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以水比心,主张学习水的性格,是练习气功的一种良好方法。只要记住一点:水是最能顺从重力的。《庄子》中有两句话对于气功指示得很具体,一句是:“缘督以为经”。这可能是“小周天”运动的原始文献。另一句是:“真人之息以踵”。这可能是“大周天”运动的原始文献。《参同契》的特点是以阴阳、八卦、五行说明气功。许多隐语都是从五行演化而来的。如以铅比重心(丹田),以汞比无孔不入的内气,以金比津液(金即口津和精液)。而特别使我注意的,是它着重提出“水火既济’部“火水未济”的道理。这是因为,最早使我从古代文献中得到气功的诀窍的,正是《易经》中的两个卦─—“水火既济”和“火水未济”。而引导我找出《易经》的,却是一本薄薄的道书─—可能是《易筋经》,书中有一个《离坎易位图》,画出一个道人的肚皮,上面标明离、坎的位置,说明中有一句,“且将心火烧丹田”。我那时正苦于呃逆,胸部紧闷。联想《因是子静坐法》中有重心下移丹田之说,我领悟到:如能将胸实腹虚的现状改变为腹实胸虚的境界,不就心境舒畅了吗?实为火,虚为水,现状胸实腹虚,是火上水下,这就违反了烧炼的正常位置,丹就永远炼不成,这就叫做“火水未济”;必须将水、火的位置调换一下,变成水上火下,那才是烧炼的正常位置,丹就可以炼成,这就叫做“水火既济”。《易经》离为火,坎为水。由离火在上,坎水在下改变为坎水在上,离火在下,这就是离坎易位,也就是“且将心火烧丹田”。炼内丹,炉、鼎正指的腹部,脐以上为鼎,脐以下为炉。我就是以离坎易位,水火既济,腹实胸虚的意境导致顺从重力(地心引力)的科学结论的。这就是(科学的内功拳)的重点。气功中有一个争论的问题;热气团。这是《因是子静坐法》中的提法。照原意,似乎是会热得烫人的。但我所知道的人都没有这样强烈的感觉。有人说是温暖如春天的太阳。我的感觉则只是如哈一口气的微温。气功中所说的气,主要指的是内气─—即红血球携带到人体各种组织中的氧。仍然由红血球携带由静脉回到肺再外排的二氧化碳,是否算内气的一部分,似乎还没有人说到过。占空气的百分之七十八的氮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更是一个谜。呼吸产生热,是氧和碳化合的结果,这是大家知道的。氧和碳在加压的条件下化合会产生更多的热,这是很自然的;气的运动和人体组织的运动都能产生热,在加压的情况下运动会产生更多的热,这也是很自然的。但究竟这一切的化学、物理作用,能在丹田局部产生多少热,这肯定还没有人计算过。气功的感觉有的是很奇特的,我曾感觉到小腿上有如针刺的刺痛,那又作何解释呢?所以,我以为最好一面不要把热气团的“热”字作为期望和要求,但另一面也不要否定这种热的感觉的可能。另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是:气功的姿式应否严格?我以为适当的正确姿式是需要的,否则便会阻滞气的运行;而且,某种姿式─—如鼻尖对准丹田,还是条件反射的一种条件,是很有用的。但我也不赞同过于机械的千篇一律的形式要求。我认为,坐立要稳,卧要松,坐立要涵胸拔背,竖直脊梁,立更要有“顶天立地”的感觉。对于老年人来说,卧功可能是最适宜的。有人怕卧功容易昏迷,这有什么害处呢?昏迷,就让他入睡好了。“行住坐卧、都想这个”两句话很有用。“如妇人怀胎,时时在意”的比喻,也很有用。古典文献中有不少珍宝,但绝大部分是糟粕。这原因,客观的是固为古代科学水平低,有许多话说得天花乱坠,却毫无是处。这正如“天圆地方,日动地静”的学说,在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但古人就是长篇大论地来叙述称道的。同时,知识水平越低,说起话来越冗长、噜苏。繁琐哲学绝不可能是高明的哲学,而只能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理论,有时甚至是故弄玄虚的欺人之谈。古典气功文献精华少而糟粕多的主观原因,初看是可恶的,因为内中用的多是隐语、遁辞,使了数不尽的浮文、曲笔,似乎是有意同后学为难,浪费千百人的精力和时间。再想是可谅解的,这是因为古人是从没有任何文献可考,或文献遗产十分贫乏的情况下用了多年的苦功才领悟出来一点安身立命的道理的。这一点道理,说起来一两小时可以说完,写起来也不过千百个字。他们深怕随随便便传授了,受业者就可能因为得之过于容易而加以轻视,那不但他们自己觉得太冤;受业者掉以轻心,也绝不可能学好。因之便故弄玄虚,转弯抹角,滥设浮辞,以增加篇幅,关键处更制造隐语,使人难于识破。他们认为,必须从沙里淘出金来,金才可贵,受业者必须尊重他们的道理,甚至起了一种信仰,功夫才能修好。对于蒙昧的人们来说,这种想法不是没有根据的,神道设教和信仰主义所以经历数千年而不衰,也正在此。《道藏》中有一本叫《胎息经》的,甚简短,只有千把字。我读了几遍,发现真正的内容,只有一句话:运气时要有气能通透全身肌肤的感觉。这一方法是有用的。在浴池中洗澡将全身平肩端正地浸泡在池子里,静静地运气几分钟就可以领会到这种境界。设置各种条件反射的条件是气功修炼中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环境、姿式和语言都是构成条件反射的条件,而语言是更重要的放松和入静的条件,佛道二家的咒语就是显著的例子。作为反射条件的语言(默语)要带教导的语气,如站功用“顶天立地”和“气通天地人”二语便很有用。在顺从重力做放松功的时候,可用“沉、放、松、酥”四字以求获得四种意境,很见效。运“小周天”就用“缘督以为经”一语;运“大周天”则用“真人之息以踵”一语;也可用“天灵盖、脑垂体、松果体、唾腺、扁桃腺、甲状腺、副甲状腺、胸腺、性腺、涌泉穴”等一系列生物学名词。意和气随词向行,吸时冲天灵盖,撼脑垂体,内视观松果体,含津通过唾腺和扁桃腺;呼时起甲状腺、副甲状腺,到胸腺时体验酥麻的感觉,到性腺时提肛再冲向涌泉穴。这里需要说明一点:运大小周天要循序而下,再循序向上;大周天数息三十六,小周天数息二十四的作法,是不需要的。意到哪里,气就跟着到哪里。意就是神经系统的作用,它是瞬息可以遍及全身的。练功经验也可以证明,气随意行,一刹那间遍及全身,并不需要机械地数息前进。上文所说运大周天默念“天灵盖、脑垂体、松果体……涌泉穴”等词,是因为它们大多数是分泌激素的器官,提名一下,注意一下,乃至气冲一下,可能促使内分泌正常进行。气功还有一个带有神秘色彩,而且也有很大分歧的问题,是丹田。炼丹本来有炼外丹和炼内丹两大跟。炼外丹和西洋的炼丹家一样,是古老的制药和化学实验,是真正用炉和鼎侥炼的,炼金家也属于这一派。尽管外丹派有了丹药杀人,借丹药窃权,乃至假炼铁成金诈财等等邪恶的记载,但他们对于冶金、制药、烹调等方面的贡献,是埋没不了的。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可能比西洋早得多,《抱朴子》里面就已经举了很多药名,而且说明它们之间的化合情况(相生、相克关系)。内丹派比较纯净,当然也有很多迷信成分。炼内丹的炉、鼎,如上文所说,指腹部,脐以上为鼎,脐以下为炉,丹田正是炉火的中心点。但仍然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脐下二三寸的地方;有的则认为是脐内(不是脐下)由脐直通命门(两肾之间)的一条线上的一点,即直肠所在处,因此,又名黄庭;还有人干脆说是肚脐眼。丹田的面积,有人认为小到豌豆那么点儿大,也有人认为大到直径二三寸。这里的问题是越小越难守。所以,可能要依功夫的深浅而定,除了脐及其附近以外,还有1天灵盖,2两眉之间,3两目之间,4鼻尖,5胸口,6会阴,7命门,8大足趾等处。据我的经验,气沉丹田自然反射到脑门,所以无须另列天灵盖为丹田之一。眉间、目间、鼻尖、胸口等处是气随意沉入丹田的过程,初学不可能一下子就沉气到丹田,所以只好一步一步地下去。即使有了功夫的,在敛意的时候,也往往要先收到眉间、目间的。所以,这些也都不是丹田。守会阴就是提肛,目的是为丹田巩固堤防,防止脱肛和遗精,所以,会阴也不是丹田。守大足趾是因为老年人气血下行不畅,足冷头痛,以此为一种治疗方法,所以,大足趾也不是丹田。一般所称丹田,在脐下也好,在脐内也好,都恰好在人体的中心。储气于此,易于转运全身。此处性柔而韧,运动起来也有较多的回旋余地。所以,这实在是一个好点。练功经验告诉我们:呼吸时意守丹田,数息能做到数腹内脉搏,心跳很快就平静下去,脉搏随而缓慢,呼吸便可以细长。这可能是意气下沉反应到高级神经,得到了抑制心脏跳动的结果。这对于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此外,还有意守命门之说,这大概是为卧功而设的。仰卧要沉气,自然就沉到命门去。这时命门和丹田同在一个区域,只是位置有一些高低的区别。所以,命门也没有必要列为丹田之一。调息、随息和数息,是气功文献中常见的几个名词。息指外气的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但有时也指脉息。气功修炼的是内气,但内气因外气而生。所以,修炼内气还须先修炼外气。调息是修炼外气的第一步功夫,与放松功同时进行。调息就是把粗、短不匀的呼吸调理成细、匀、长的呼吸。随息是指炼功。开始时,意还不能率领气的时候,先让意随气的呼吸而沉浮。数息可以是数呼吸的次数,但最好是能数腹部丹田的脉息。调息、随息和数息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但数息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入静。上文已经提出:氮占空气的百分之七十八,何以在呼吸中不对人体起作用?现在再提出:脾是一个相当大的内脏,它的功能究竟有没有完全发现?中医“脾胃”连称,脾还在胃之上,这是重视脾的。但显然是错了。脾绝不可能是消化器官;一般“脾气”之说当然也没有根据,因为脾不可能是神经器官。西医从前是似乎不重视脾的,现在认为它同骨髓一起,起了重要的造血作用。我们知道: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而蛋白质又是血的重要成分,那么,能不能设想氮在呼吸中起了合成蛋白质的作用?但,何以在呼出的气中,氮的百分比并不减少呢?我只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生理学上没有揭发的秘密还是很多的。最后还有一个问题:神仙究竟有没有呢?也有,也没有。“聪明正直之谓神”,古时那些被认为是聪明正直的人,被神化了,死后立庙,塑像,便成为神。关羽、岳飞的例子是再明显不过的了。“无病活神仙”,“延年益寿就是仙”,这样,仙也并没有什么神秘。《燕京岁时记》关于邱处机的记载是比较真实的,它说:“真人年八十,尸解仙去。所谓“尸解仙去”仍然是饰辞,他尸体不仍然放在白云观吗?此外,所谓“羽化”、“白日飞升”等等;显然都是幻想乃至谎言。神仙有被统治者利用的一面,也有愚弄统治者的一面。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汉武帝不都是为神仙之说所愚弄的吗?这样,我的气功学─—呼吸运动学就简单地归结为二力论加条件反射。它的效果是祛病延年。作《气功歌》和《卧功歌》附后。我在研究气功发展到“自我消亡”的时候,就注意到绝食的重要性。一九六O年在北戴河同梁漱溟先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他曾读到一位游学印度、拜甘地为师的某人所写的一本关于绝食的书,书中说,绝食最不好过的是第五天,过此便入坦途。后来读了宋云彬兄写的(弘一法师),颇详尽地说明了法师绝食的经过和后果,我于是就有意作绝食的试验。但在平时,家中人是不会允许我作这种试验的。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遇难后,我认为机会来了,就利用这一具随身携带的“科学实验室”,除体验气功外,兼做绝食试验。红卫兵问我是不是进行绝食斗争,我回答:不是绝食斗争,而是绝食试验。从二十四日到三十一日,一共绝食八整天。在这期间,拷汀和凌虐是昼夜不停的,我都挺过来了。最使我高兴的是,第五天度过得很好,并没有特别的不好受。绝食期间,饮了二四次牛奶,还进了几次米汤、葡萄糖水等。我现在敢于自信的是,像甘地那样,有护士侍候着,及时进牛奶、果汁、注射葡萄糖针(均见当时公报)的绝食,是可以相当持久进行的,几十天的延续是不足为奇的。绝食的问题只是一个“饿”字,这对于食欲强的人当然是苦事。气功能克服一切的欲念,当然也可以克服食欲。从当时的感觉和事后的健康情况来看,绝食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是有很高的疗效的,对于肠胃病当然有更直接的疗效。我以为,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绝食。这次的试验条件太差,时间又短,不可能积累足够的经验。由于绝食不仅是一种政治斗争的手段,而且是一种医疗保健的方法,我真希望卫生部能把它当作一个研究项目重视起来。我愿提供未死的残年,为这一研究贡献一切。附录一:柳亚子先生赠我诗:青田人物数南章,肯与刘基作雁行?驰誉不同明七子,赏音谁是蔡中郎?范滂抗节犹钩党,管仲匡时亦重商。二字“天真”君谥我,杜陵李白太寻常。这是柳老写的一个立轴,已装帧收藏,八月二十四日事变中被毁了;但后竟追忆不爽,为之大快。附录二:气功歌重力、内压力,两力贯气功。压力运尔气,重力求得松。两力孰为重?重力基本功。松中重点压,大体保轻松。一心顺重力,能放就能松。提重放便轻,轻松妙无穷。卧功歌初如止水顺重力,继似流泉踵顶行。丹田起伏四余(甲、发、齿、舌)应,肌肤里外气通灵(胎息)。1967年2月22日脱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