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中篇原创〕: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将军(13)

〔中篇原创〕: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将军(13)

时间:2021-11-13 01:27:44

相关推荐

〔中篇原创〕: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将军(13)

(张学良与相濡以沫的赵四小姐)

张学良被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后,起初出于战事和安全的需要,幽禁他的地方一直变换不定。

1937年初,张学良被幽禁在奉化溪口雪窦山;同年冬季,迁到安徽黄山(仅住3天)、江西萍乡(住了1个月)、湖南郴州苏仙岭。

1938年春,幽禁张学良的地点改在湖南沅陵凤凰山,几个月后,迁至贵州修文阳明洞。

1944年冬,军统局又把张学良带到贵州桐梓天门洞。

1946年11月,张学良离开祖国大陆被解到台湾新竹井上温泉。

1949年,搬至台北近郊阳明山。

1961年秋,当张学良被解禁后,在台湾北投新建了一幢别墅。

据说,在上述幽禁地点变换中,奉化溪口、贵州修文、台湾新竹等地都是蒋介石一手安排策划的;台湾阳明山和北投则是由蒋介石长子蒋经国精心选定的。张学良在大陆将近的幽禁中,不管到了哪里,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至少要设立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特务队担负,大约30多人,全是经过挑选的军统特工人员;下分4个小组,组有组长,队有队长、队副,采取日夜轮流值班制度;队长一职,长时间由刘乙光担任,副队长则常常变换。第二道防线:是一个连的武装宪兵,其职责为负责张学良住所的门卫及驻地四周的警戒;对张的防范是以“临战”姿态对待的,居住时间较长的地方,要修工事,甚至安铁丝网和筑碉堡;在第二道防线内,张学良可以得到有限的“自由”,但不能越过划定的范围,外人也不允许靠近这个特殊地区。第三道防线:一般是在居住时间较长的地方实施,即派遣特务担任幽禁张学良所在地的地方官员,如县长、乡长、保警队副等,通过军政配合使防范更加严密;还指派特务控制地方电台,掌握通讯机密,以作为与军统局随时联络的工具。

蒋介石幽禁张学良后,赵四小姐在万般忧虑和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携带儿子张闾琳去香港居住。1937年初,于凤至带病从英国回到北平,遂赴奉化溪口照料张学良的生活,历时3年。

于凤至原系吉林省梨树县商会会长的女儿,张作霖到沈阳任师长时,她父亲与张作霖结识,并资助其在社交上的一些活动。张作霖为报其恩,决定让学良娶凤至为妻,两家结为秦晋。不过,于凤至大张学良3岁,加之少帅当时正是风流倜傥,名扬海内,所以,张学良对这门亲事并不大满意。但是,于凤至聪明贤惠,知书达理,好善乐施渐渐赢得少帅的喜欢和敬重。张学良跟于凤至19成婚,生有一女三子。女儿叫作闾英,长子取名闾轩,次子闾珣,三子闾琪(于“九一八”前患肺结核夭亡),个个天真可爱。自张作霖带兵入关,张学良随父从军,大帅府的一切内务都落在于凤至的身上,她事事料理得体,被尊称为“少夫人。”于凤至和婆婆卢夫人形同母女,她不但对自己的亲属毕恭毕敬,尽心竭力,对下人也不摆少奶奶架子,帅府上下人等都愿意接近她。张作霖特别给儿媳面子,他平时发怒时,别人不敢上前,于凤至一劝即可消气。l927年,张学良结识了赵四小姐,二人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一时闹得沸沸扬扬。面对丈夫的情人,于凤至没有失却昔日风范,待她如同姐妹,这更使张学良深受感动。所以,张学良对赵四提出,如果她愿意跟随他,没有夫人名义,对外国人称她为秘书,对中国人则可称其为侍从小姐。此后,张于赵三人一起出出进进,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凡是和张学良有过交往的人,都羡慕他有个和美的家庭。皇姑屯大帅亡命,于凤至上下应酬,使帅府未酿成大乱;少帅易帜,于凤至暗中支持,成为丈夫的贤内助;张学良出国考察,于凤至相随为伴,温暖了张的失意之心,所以张学良一直以大姐来称呼于凤至。

而今张学良被蒋介石无限期幽禁,时值已患乳疾的于凤至正在美国旧金山陪伴子女求学,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给宋子文发来电报“学良不良,心急如焚”,希望宋能帮助周旋此事。随后,她携带子女怀着焦急不安的心情由旧金山飞抵南京,被获准照顾张学良的起居,这给张将军带来不少生活乐趣,心境也好了许多。于凤至有时陪张学良在屋里下棋,有时双双到楼外散步,有时到近处的山谷树林野餐观光。由于辗转迁徙,加之乳疾未愈,于凤至时常发烧,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加上考虑到子女前途需要再次携子女赴美就医与读书。于是,张学良便在1940年向军统头目戴笠提出,由赵四小姐来接替于凤至照顾他的生活。蒋介石批准了张学良的要求,自此张学良和于凤至天人两隔,至死也没能再见一面,这成了张于一生中的最大遗憾。

张学良在幽禁中曾多年潜心研究明史,后来读起《圣经》,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教规规定,已婚男人只准有一位夫人。在请求接受洗礼时,张学良笃诚地信仰耶稣就必须在于凤至和赵四小姐之间作出选择,这使他的心情格外沉重。最终,张学良作出痛苦又无奈的决定:和于凤至解除婚姻关系。张执笔给于凤至写了一封信,并交给从美国前来探亲的长女闾瑛和女婿陶鹏飞。张学良说:“闾瑛,爸爸老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因为你妈和赵四小姐的原因,牧师不肯为我进行教徒洗礼。这封信带给你妈,就说我请求她帮我下决心吧!”

1940年于凤至回到美国时,在纽约郊区的一家教会医院医治乳癌。经过三次难度较大的胸外科手术和电疗,她居然奇迹般地起死回生。50年代,为了支付自己治病与3个孩子在美留学的高昂费用,她只身到纽约华尔街证券市场上去炒股。这位当年中国东北大家族养尊处优的夫人,居然很快如鱼得水,一时震惊了美国朝野。60年代,于凤至随女儿张闾瑛、女婿陶鹏飞迁居旧金山。当张学良请求离婚的信转交到于凤至的手上,她对亲友和子女表示:“你们的心意我都明白,我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汉卿的苦处我不是不知道,我自己也曾经想过这件事。赵四小姐是位难得的女子,25年来一直陪着汉卿同生死、共患难,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对她也十分敬佩。现在由她陪着汉卿,汉卿高兴,我也放心。至于我个人的委屈,同他们所受的无边苦楚和寂寞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她转而对闾瑛说:“只要能使你父亲有安慰之欣悦,我任何事情都答应。”于凤至在给张学良的回信中写道:“你们之间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堪称风尘知己。尤其是绮霞妹妹,无私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劳任怨,陪侍汉卿,真是高风亮节,世人皆碑。其实,你俩早就应该结成丝梦,我谨在异国他乡对你们的婚礼表示祝贺!”1964年3月,于凤至为了张学良的宗教信仰,为了报答几十年来一直照顾着张学良的赵四小姐,成全了张赵相濡以沫的爱情——结发妻子的离婚手续从美国寄到张学良手中。张于离婚后,于凤至仍然视自己为张夫人,张学良给她来信的称谓也没有变化,宋美龄每年给她寄的圣诞贺卡上,仍然称谓她是张夫人。70年代末旧金山的股票市场处于低迷状态,经一位商界友人提醒,于凤至到陌生的洛杉矶来参与房地产市场,并接连做了几笔房地产生意。由于生意顺手,晚年的于凤至很快在洛杉矶用重金购买了好莱坞山的林泉别墅。不久,又高价购进了好莱坞明星伊利沙白·泰勒的旧居。于凤至曾对孙子孙女们说:“我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张学良)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就可以作为他和赵绮霞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给他的最好礼物了。现在,我的心愿总算得以实现了!”1990年3月20日下午5时半,93岁的于凤至在睡梦中安然逝去,享年92岁。葬礼结束后,张闾瑛、陶鹏飞遵照母亲“虽不同生,但要死后同穴”的遗嘱,亲自在于凤至的墓隅掘土造一空穴,以留给于凤至心中永远的丈夫——张学良。

再说赵四小姐,1940年当获悉于凤至返美张学良需要她去照顾的消息后,毅然将年仅10岁的儿子托付给美国一位朋友,只身回到张学良囚地,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地相随左右,陪伴着他一起度过了漫长的幽居岁月。1959年,蒋介石下令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张学良在名义上重获自由。1964年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与53岁的赵四小姐正式结婚。他们经过20多年与世隔绝的生活,36个相濡以沫的春秋后,在台北杭州南路张学良的老朋友、美国人吉米·爱尔窦的家中举行了婚礼。证婚人是年已百岁的陈维屏牧师,为数不多的来宾中有宋美龄、张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礼、冯庸等。台湾报纸报道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补行婚礼的消息,标题是《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在这篇报道里,描绘了张学良夫妇的处境与心情:“卅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

1979年中秋之夜,蒋经国邀请一小批客人在台北园山附近官邸共度佳节。蒋经国、张学良的晤谈甚为愉快,张学良还吟诵了一首古诗:“来是空言去绝踪,日斜村上五更钟,……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1980年10月20日,张学良在台湾国防部副参谋长马安澜等陪同下到金门参观,通过高倍望远镜眺望故国河山。后来,张学良在给亲友的一封信中引用了于右任的两句话:“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1988年蒋经国逝世,李登辉继任国民党总统。上台后的李登辉解除了对张学良的禁令,恢复了他的自由。对此,张学良很是感激李登辉。

张学良在人生的最后,曾说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和夫人离开台北飞美探亲,这是张在获得自由之身后第一次离开台湾。而张学良会不会乘此机会回到中国大陆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在台北机场,张学良爽快地对记者说:“我不排除到东北的可能性。大陆是我的老家,我当然愿望回去。”大陆高层得知这一消息后,派吕正操为特使,赴美国安排张学良回大陆事宜。邓颖超也以私人名义亲笔写了一封信——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今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愿以至诚,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1991年5月23日,吕正操等人奉中共中央之命直飞旧金山后,才发现来晚了一步,此时张学良已到纽约。1991年,张学良九十寿诞时,在给邓颖超的复信中说:“良寄居台湾,翘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

那么,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为什么未能如愿以偿回到祖国大陆呢?

美国乔治城大学历史系教授、 美国国会图书馆前中文部主任王冀披露说:1991年3月,张学良到了美国,曾和王冀商议去大陆的计划。张学良的想法是,这次回大陆探亲至少需要4天行程:在北京待2天,希望礼节性地会见邓小平;在沈阳也待2天,看看父老乡亲和当年的旧部。张学良在美国住了两个多月,6月27日张学良经夏威夷飞回台湾,准备等待来自大陆的好消息。但有一天,李登辉突然派人找他去谈话。李登辉的手里拿着杨尚昆邀请张学良回大陆的函件影印本,责问道:“你怎么可以背地里搞这种名堂,难道还要搞个西安事变或台北事变吗?”当时,让张学良感到非常难为情,回到大陆的最好机会也就这样断送了。然而张学良不想留在台湾,他申请前往美国居住,并在美国夏威夷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

1992年。

7月12日,邓颖超在北京逝世。92岁的张学良委托张闾蘅向设在中南海西花厅的邓颖超灵堂敬献花篮,花篮的缎带上著:“邓大姐颖超千古张学良、赵一荻敬挽”。

9月11日,张学良在台北北投寓所首次接受大陆记者采访时说:“只要时机成熟,国家一定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第三次谈判早日实现。”

11月13日,张捷迁教授为东北大学复校奔波于海峡两岸。是日,张捷迁受托将东北大学聘书送呈张学良,张欣然同意出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名誉董事长。

1993年。

3月8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大学复校。新的东北大学校名,由张学良将军题写。

4月,张学良去台北中山堂观看北京京剧团的演出。

7月,耿其昌、李维康夫妇等赴台演出,与张学良将军欢聚达八次之多。

1996年.

6月1日,在美国夏威夷异常兴奋地度过95岁寿辰。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于魁智率该院琴师赵建华、鼓师苏广忠、旦角演员马小曼(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之女)飞抵夏威夷,祝贺张学良95岁寿辰,并赠送用中国京剧脸谱精心绘制的大幅“寿字图”。

1997年。

6月6日,张学良在夏威夷会见了率团访美的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1999年。

6月,沈阳电视台采访组赴美采访99岁高龄的张学良。

2000年。

5月底,张学良、赵四小姐在夏威夷举行100岁和88岁寿诞。

6月7日,刚刚过完88岁生日后的第10天夜里,赵四小姐想喝一碗清粥,又不愿叫醒看护,便摸黑到了厨房,结果不慎摔了一跤。这一跤,对她本来就患有肺气肿的虚弱身体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当晚,赵四小姐开始感到呼吸困难,急求医生上门诊治,不久又恢复常态。

6月11日下午,赵四小姐的病情突然出现危兆。张学良决定马上将她送进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进行抢救,医院不得不采取以吸氧器维持她生命的手段。

6月22日清晨,该院美国医生泰勒发现赵四小姐的病情已无转机,乃于上午7时30分紧急求商张学良:“可否除掉吸氧器,因为如若继续以这种机械吸氧的方法去延续病人的生命,非但不会起死回生,反而会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张学良已经看出与自己患难走过半个多世纪坎坷人生的赵四小姐生还无望,与其眼看她在病榻上受苦,不如遵从医生的善良建议。当去掉呼吸器约两小时后,赵四小姐于当日11时11分,微弱的呼吸终于停止,她平静而安详地告别了人间。张学良遽然痛失老伴十分伤痛,沉默不语地坐在轮椅上,泪水缓缓流将下来……

2001年。

10月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千古功臣 功垂千古)

张学良将军永远地走了,但人们对他的说法即评价并无停止,这充分印证了那句话——“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当然,人们对张将军的说法抑或评价不尽相同。周恩来称赞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蒋介石则视他为党国的“历史罪人”。张学良自己曾在1996年谈道:“世人对我有不同看法,其实我不像人们说得那么好,也不像人们说得那么差。”其实,千秋功罪对张学良来讲已不重要,他在晚年希望人们忘记他,而历史却永远不会忘记张学良将军这位改变现代中国命运的传奇人物!

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李煜曾有一首怀念故国的千古绝唱:“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落花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东北沈阳、西安临潼、台北北投、美国夏威夷……,这些当年留下少帅足迹的地方,究竟哪里真正是属于张学良将军的天上人间?(全文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