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A)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A)

时间:2021-03-21 17:16:22

相关推荐

河南省洛阳市——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A)

洛阳市——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A)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知耻则有所不为

耻感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它萌芽于早期国家形成的尧舜禹时期,至春秋战国

时期形成,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具体

表现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层面。从向内的方向看,首先,它强调个人的修身,要求内省、慎

独、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这一点构成了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次它激发人

的奋斗精神,“行已有耻”,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

挠,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孔子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

天下三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孟

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倡导“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由孔孟所倡导的人

生理想和实践,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成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楷模,造成中国历史发

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一种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再次它崇尚操守

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形成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

媚时俗的道德品格,其具体内涵就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人生品行,最终则是在这种

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从向外的方向看,耻感文化对人的一个基本行为要求就是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这是

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内省机制的外化,“知耻则有所不为”,进一步做到改过迁善、见

贤思齐、最终而达到“至善”的崇高境地。其次是建立于耻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道德评价

机制。特定社会中的道德规范是耻感发生的外在依村里人才知道原来村子西头那间土房子里住着的老人是抗美援朝的

英雄,老人一直对自己参加过志愿军并立下战功的事情____。

A.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守口如瓶B.守口如瓶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C.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D.三缄其口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韵人生经

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

B.纪录片《牡丹》将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洛阳电视台联合摄制完成;日前双方的

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展开,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场有关牡丹的视觉盛宴。

遗传因素虽然可以影响人们识别面部特征的能力,但在评估美丑及,是否具有吸引

力的问题上,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接触的环境因素才是最为重要的。

D.球迷认为球队现在出现的诸多问题无不与赛季开始前俱乐都在外援引进方面出现

的决策性失误有关,众多球迷聚集在俱乐部门口讨要说法,场面一度失控。

15.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从耐久性上说,建筑因是建造在土地上的,体积大,要承托很大的重量,建造起来不是

易事,能将它建造起来总是要付出很大的劳动力和物资财力的。能抵御自然

侵蚀,又不受人为破坏的建筑物,便能长久地被保存下来,成为罕贵的历史文物。

A.不管被使用的期限是否尽可能延长,一旦建筑成功,人们就不愿轻易移动或拆除它

B.所以一旦建筑成功,人们就不愿轻易移动或拆除它,因此被使用的期限总是尽可能地延长

C.虽然被使用的期限总是尽可能地延长,但是一旦建筑成功,人们就不愿轻易移动或拆除它

D.劳动力和物资财力的损耗会使人不得不考虑建造新建筑将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压力

16.下面是中国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图。请根据图示内容,在图下一段文字横线

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分)

中印同为世界超级人口大国,但与印度的金字塔形人口结构不同,①,青壮

年人口比重大,②,劳动力充裕,而社会抚养,负担小,为近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提供了巨大的“人口红利”。然而后这种情形将发生改变,届时,③,将对中

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语文试卷(A)" />

17.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无车日活动旨在引导民众尽可能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

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从而促进改善空气质量、减轻交通压力和改变

交通观念。下面是某市无车日活动倡议书的开头,请将其正文内容续写完整。要求紧

扣主题,表达得体,有文采,不超过100字。(5分)

语文试卷(A)"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雅芳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化妆品直销企业,产品风靡一时,深受消费者喜爱,业绩突出。

从开始,雅芳先后被爆出在中国等多个国家行贿的丑闻,雅芳的声誉受到重创,进

而引发企业内部的剧烈动荡。丑闻曝光的第二年,雅芳即出现了亏损。

此后,雅芳中国公司不断采取措施,试图挽回商誉和业绩,但一直没有成功,产销每况

愈下。到了,雅芳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大幅萎缩,并连续亏损。分析师预测,雅

芳退出中国市场将只是时间问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洛阳市-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C(耻感文化有助于“形成”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但它本身并不“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

神)

2.C(原文说的是“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追求的是道德品格和人生品行,而不是“耻

感文化”,选项中“它”指代错误)

3.A(因果关系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

5.A(河上就指黄河边。)

6.C(说霍彦威靠着淳于晏的帮助学会了礼节,于文无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7.(1)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现在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

(“垂原宥”、“合势”各1分,句子大意3分。)

(2)朱守殷造反,被杀,霍彦威派使臣骑马给明宗献上两支箭作为庆贺,明宗赐给他两支

箭作为回报。(“伏诛”、“驰骑”、“报”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年少时遭遇兵乱,梁将霍存抢掠得到他,收为养子。后

来事奉梁太祖,太祖也喜欢他,升迁为郡宁节度使。李茂贞派后梁的叛将刘知俊攻打邪

州,霍彦威坚守一年多,每次捉到刘知俊的俘虏,一定放还,刘知俊感激他,后来就不再进

攻了。迁徙到天平,和后晋的军队在黄河边相互对峙。后唐庄宗平灭了后梁,霍彦威从陕

州来朝见,庄宗摆酒宴,赐霍彦威姓名叫李绍真。第二年,调任镇守武宁,跟随明宗进攻契

丹,明宗喜爱他的为人,非常亲近厚爱他。后来,赵在礼造反,霍彦威被派到邢州单独讨伐

赵太,平定赵太后,回师带兵归属明宗讨伐赵在礼。明宗的军队哗变,纵火焚营吵嚷呼叫:

“城中之人有什么罪,戍卒思归不得回家罢了!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现在

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霍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答应兵士们,于是带兵入

城,霍彦威自己不进城。明宗手下留在城外的军士都溃散了,只有霍彦威所率五千人在城

西北角安营未动。过了两天,明宗又出城,得到霍彦威的军队,于是前往魏县。庄宗死了

霍彦威跟随明宗进入洛阳,首先率领群臣劝明宗称帝,内外事物,都由霍彦威决定。霍彦

威平时与段凝、温韬有矛盾,就擅自抓捕段凝、温韬下狱,准备杀掉,安重诲说:“皇上正平

定内乱,以恩德信义昭示天下,哪里是你报私仇的时候呢?”霍彦威才作罢。霍彦威调任镇

守平卢。朱守殷造反,被杀,霍彦威派使臣骑马给明宗献上两支箭作为庆贺,明宗赐给他

两支箭作为回报。少数民族的规矩,起兵指挥军队,以传箭为号令,然而不允许以下对上

威有个宾客叫淳于晏,年少时考上明经科,遭遇乱世,归附霍彦威。霍彦威曾经战败逃走

部下兵无人相从,只有淳于晏徒步提一剑相从于荆棘之间才免于一死。霍彦威赞赏他的

义气,在各方镇任职都聘他当从事,甚至家事无论大小事都由淳于晏决定,霍彦威因此很

少犯错误。天成三年冬,霍彦威死于镇守任上。获赠太师,谥号忠武。

8.本词开篇以抒情女主人公的口吻说“休去采芙蓉”,表面上是提醒,时届深秋日暮,荷花

凋尽,荷叶枯败,江面上萧条空阔,根本不是采芙蓉的时节。实际上是词中人由于愁思

萦怀,无处安顿,根本没有心绪去做采芙蓉这类事情。(共5分,季节角度2分,情感角

度3分)

9.离别独居的寂寞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回首”句以行为表现人物心情,月出更深,仍不

愿回到冰冷的空房,一个“懒”字刻画出人物心灰意冷的情状。“早新月”两句以景结情

清冷疏朗的意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孤寂和幽怨。(共6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

10.(1)兄弟不知咥其笑矣(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D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A原文儿子说的“爸,老槐树这次没把我

砸死,只把我的车砸烂,是还在念着您老对它的好吧”是他忏悔的感受,并非真的是“埋

下伏笔”。B不是“因为它的老与新的设计不协调”,而是它妨碍盖楼。C“他靠着这把

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无中生有)

(2)①写出老槐树的好处,描绘风情画,形象地表现人与环境相处的和谐。②交代了老

张依恋老槐树,坚决不同意儿子锯树的原因。③和下文枯叶飘落,人们很少到老槐树

下聚集,好时光一去不返的凄凉冷清形成对 比,更好地表达惋惜之情,以及期盼人与环

境和谐共处的主题。

(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3)①热爱生活:喜欢人们在老槐树下聚集的热热闹闹的烟火气,老槐树下啜茗、看人

经过、听鸟呜叫,过神仙日子。②和善:无论是来树下纳凉的老街坊还是过路歇脚的陌

生人,他都拿张小凳倒杯茶水,聊成老友。③主意坚定:儿子要锯掉老槐树,老张生气

地说:你休想打那棵树的主意!④真心感恩。他感激老槐树带给他的恩泽,给它上土

肥、浇水、打针治虫;看着一地惨绿的枯叶,心疼得掉泪。

(每答对一点给2分,每点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对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也可)

(4)①对老槐树被害死感到痛心。②对儿子使用阴谋害死老槐树感到愤恨。③对没想

到平时不看在眼里的儿子会有这样的招数来对付他和老槐树感到惊诧。④对自己没

有保护好老槐树感到惭愧和后悔。⑤对儿子终于表现出愧与悔并决定在荒山上栽一

千棵树苗感到一丝欣慰。

(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四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D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A因果倒置,是因为李白崇拜谢朓才有这

样的反应。B“政治事业失败后……便开始在文艺上崇拜诗人谢朓”错。C“讨厌谢诗

的‘丽’”没有根据。)

(2)相同处:二人诗歌都有“清”的鲜明特征。(2分,答成“清丽”或“清真”者,扣1分)

不同处:①除去“清”,谢诗有“丽”的一面,李诗有“真”的一面。②因为生命力充溢,李

白诗歌中还有“豪气”的特色。③因为对诗歌有极强的驾驭力,李白诗歌“似乎没有形

式,没有规律”。(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3)①选材上,本文侧重分析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较少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②艺术

手法上,本文主要运用引用和比较的方法突出表现传主李白独特的艺术特征。③语言

上,准确、简练,言简意赅,分析要言不烦,观点鲜明突出。④行文上,由现象(诗句)分

析到本质(结论),层层深入,显出严谨、理性的特色(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4)第一问原因:①谢朓诗风“清丽”,李白爱其“清”;②谢朓诗才高逸而遭际悲惨。

(4分,各2分)

第二问观点‘一:同意。①李白对文艺的见解是“古典”的,因此他提出了“清真”的文

学观,谢朓的诗歌符合这个标准,所以李白推崇他。②李白对谢朓的不幸抱不平,有同

病相怜的意思,惺惺相惜,对前代大诗人谢朓的崇拜便是自然的了。(4分,一点2分

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不同意。①李白对谢朓的“崇拜”有偶然性。李白被赦回来,住在宣城附近,而

这恰是谢胱足迹所及之地,联系自身遭际,推重谢朓,多是机缘巧合罢了;②谢诗达到

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对诗歌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时人爱重,李白自然推重他。

③李白生命力充溢,豪放洒脱的风度是他“崇拜”谢朓的更深层的原因。(4分,一点2

分,答两点即可,能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A(讳莫如深,指把事情瞒得非常严密,唯恐别人知道。隐含有忌讳不提的意思。三缄

其口,形容说话极为谨慎,不肯轻易开口或少说话。守口如瓶,形容说话极其谨慎或严

守秘密)

14.D(A主客颠倒,应该是话是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B不合逻辑,“日前”意思是“几天

前”,不能和“正”同时使用。C关联词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遗传因素”前面)

B(凭借前后因果关系可以得出判断)

16.①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纺锤形(或橄榄型)

②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比重小

③青壮年劳动人口减少、老年人剧增(共6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17.示例:9月22日,世界无车日,请给您的爱车放一天假,让我们迈开步伐,骑上单车,乘

坐公交,绿色出行。让环境少一点污染,多一片清新;让道路少一点拥堵,多一点畅通;

让大家少一些疾病,多一份健康!(共5分,内容2分,必须紧扣“无车日”绿色出行的

主题;表达3分,“有文采”可从词语、句式、修辞的使用等方面看)

六、写作

18.(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